2012 NO.18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科技资讯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危害及调适
汤舜
(淮阴范学院 江苏淮安 223001)
摘 要:嫉妒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是一种普遍、消极的社会心理,也是自然产生的情感。嫉妒心理层次多样、特征明显、形式丰富、危害严重。我们要长久地与嫉妒作斗争,以化解其消极方面,使其朝着积极、有益的方面转化。关键词:嫉妒心理 jealousy 调适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c)-0249-02
1 问题的提出
弗兰西斯、培根曾告诫人们:“在人类各种情欲中,有两种最为惑人心智,这就是
爱情与嫉妒。”
[1]
人们把鲜花和赞美奉献给了爱情,却把偏见与诅咒留给了嫉妒。在圣经中,人们称嫉妒为“凶眼”,在占星术中,人们称嫉妒为“灾星”。可见,人们视嫉妒为不祥之物。那么,何为嫉妒呢?
嫉妒一词的英文单词是jealousy,它起源于希腊语的“zelos”,意为“竞争”和“敌对”。在《牛津英语词典》中,它被理解为:由于怀疑、忧虑或知道有竞争者而产生的心理状态。表现在爱情等方面,害怕在感情上被人替代,或者对心上人的忠诚的不信任,尤其是对妻子、丈夫或恋人。这种理解暗示着友善的竞争。而在我国的汉语词典中,“嫉”被解说为憎恨比自己好的人,“妒”被解说为埋没贤良的人。所以我们可以将嫉妒理解为抱怨、憎恨在某个方面超过自己的人,是一种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的唯我独尊的心理,是一种对竞争者的仇恨心理,具有明显的否定意味。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中西方对嫉妒的理解有一定分歧,并且都有局限性,但就整体而言,嫉妒是一种在别人超越自己时产生的包括怨恨、不满和恐惧等成份在内的负性情绪。
事实上,嫉妒是个体存在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伴随物,是带有普遍性的一种消极的社会心理情绪,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他会不知不觉地产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嫉妒之中,不是你嫉妒他人,就是他人嫉妒你。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嫉妒是绿眼妖
魔,谁作了它的俘虏,谁就要受到愚弄。”[2]
培根也说:“嫉妒是人类最令人煎熬、最难
以自制的低劣情绪。”[3]
的确,嫉妒的消极性随处可见。除了轻微的嫉妒不外现外,绝大多数的嫉妒都会以某种形式发泄和表现出来,这其中包括了怨恨、嘲讽、诽谤、疏远和陷害等。有些人甚至因嫉妒心太重,最后弄得“草木皆兵”。但嫉妒同时又具有复杂性,对于明智的人而言,他们虽也感受过嫉妒心理,但往往经过阵痛,便能从中走出。因为真正聪明的人是不会羞于承认自己的的嫉妒心理,相反只会尽快认清和消除嫉妒的危害,使自己毫无愧意地站在人生舞台上成就大事业。
2 嫉妒心理产生的根源
偏差或者不公正现象,他们的嫉妒心理就嫉妒属于低层次的社会心理范畴。它极可能产生。
是在后天的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的,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人与人比较后的一种心3 嫉妒心理的层次
理失衡。产生嫉妒心理的原因很多,但总而嫉妒心理是一种普遍性的心理。就某言之,不外主客观两个方面。种程度或某个角度而言,当今的社会环境2.1主观因素
就是它的一张温床。我们每个人都会在不(1)挫折感。北宋政治家王安石说过:知不觉中嫉妒着他人或者遭他人嫉妒着。”我们每个人都有要在某个因此,认清嫉妒心理的层次性,对于我们诊方面超越他人的愿望,但未必都可以一一断并克制这种情绪很有帮助。一般来说,嫉实现。当这种愿望无法实现时,我们就容易妒心理可分为三种层次。产生挫折感,从而导致对他人的不满和嫉3.1原初层次
妒。
这是一种潜意识的嫉妒心理,往往深(2)自我期许过高。社会上有许多人不埋内心,不易为人所察觉。这是一种羡慕、能客观地认识自身与他人的差异,错误地竞争和嫉妒等心理因素自然积淀的混合估价自己的能力,自我期许过高,在跟别人体,就好比人们常说的“吃醋”那样,朦朦胧进行比较时得失心较重。这种人一旦看到胧,带点酸味。别人得到的比自己的多,就会产生被剥夺3.2浅层次
感,最终引发嫉妒心理。可以说,这种认识这时的嫉妒已上升到显意识嫉妒心理偏差是一种不自量力的表现。
阶段,通常会在行为上有所表现,如疏远、(3)私心太重。嫉妒心理的要害是个冷漠、讽刺、讥笑和耍小手腕等。严重者则字。它体现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会出现中伤、毁谤或攻击行为。其目的无非及他人和集体利益,只考虑个人得失的利就是为了打击他人抬高自己。这样的心理已主义思想。这种思想一露头,怨恨便会随是需要及时控制的。之而生,嫉妒也就如影随形了。3.3深层次
2.2客观因素
这时的嫉妒心理已呈病态,是一种超(1)小生产的绝对平均主义是嫉妒心理出了自我控制能力的顽疾。常常表现为猖产生的社会条件。中国长期受传统儒家思狂攻击他人或自杀等,后果极为严重。鲁迅想的影响,信奉中庸之道,主张平均主义,笔下的阿Q就是这样一个丧失理智的人。他反对竞争。这种文化传统根植于人的内心,不管是好是坏,凡是自己有而别人没有的,为嫉妒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和温床。黑都要拿来作为压倒对方的资本,而别人有格尔说过:“有嫉妒心的人自己完不成伟大自己没有的,他又不能接受,就连嚼虱子的的事业,便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抑他
声音不如王胡子大他也会气得发疯。这样人的伟大使之与其本人相齐。”
[4]
这正是小的心理就要进行矫治了,否则会造成严重生产绝对平均主义的一种突出写照。
后果。
(2)私有制的存在是嫉妒心理产生的社会根源。嫉妒最早产生于奴隶社会,随私有4 嫉妒心理的危害性
制的产生而产生,它在原始主义社会嫉妒心理是一种破坏性因素,它会在
是不存在的。以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为核心不知不觉中毁掉不少“人间的好东西。”
[5]
因的社会意识一经产生,嫉妒也就随之而来。为别人比你强,你就去怨恨他,甚至以不正因此说,嫉妒心理是私有制社会产物。当当行为去打击他。这不仅伤害别人,也会使然,它也终将随着私有制的消亡而消亡。唯自己囚禁于痛苦的牢笼,最终是双方都痛有消除它赖以生存的阶级基础,人们才能苦不堪,此所谓害人害已。由嫉妒衍生出来彻底摆脱这种“心灵毒瘤”的影响。
的危害不仅不胜枚举而且都有暗箭般的杀(3)教育的失误是导致嫉妒产生的重要伤力。
因素。有些嫉妒心理的产生是在后天教育4.1嫉妒心理容易产生偏见
的错误引导下产生的。无论是家庭、学校还“偏见是一种对于人、事物或思想所表是社会,只要在对年轻一代的教育上存在
示赞成与反对的不适当的先入之见。成为
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249
“嫉生于不胜。“私”.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科技资讯2012 NO.18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学 术 论 坛
当事者的人际交往活动。4.4嫉妒心理影响身心健康
由于个体需要无法满足,妒火无处发泄,人就极易出现内分泌失调或神经活动紊乱等现象。即使是因妒而生的内疚、自责心理,长期积累也会有损身体健康。《三国演义》中的周瑜,虽为一世英杰,但因嫉妒心太重,在被诸葛亮三气之后,英年早逝。读过《安娜·卡列尼那》的人都知道,吉提正是因为自己的所爱渥伦斯基爱上了安娜而妒火中生,结果因郁闷而卧病在床。
5.3充实自己
培根说:“嫉妒是一种四处游荡的情
[7]
的确,如果欲,能享受它的只能是闲人。”
每个人都埋头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事业中,哪里还有闲情逸致去嫉妒别人呢?我们唯有充实自己的生活,提高自身的素养,才不会成为嫉妒的奴隶,甚至做到去驾驭它。5.4提倡、并积极参与公平竞争
竞争是以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为前提的,优胜劣汰是它的本质要求。积极参与公平竞争可以锻炼与培养人的挫折承受能力。因为在竞争中,没有人能够常胜不败。
最后,让我们以一句众所周知的格言来自勉吧:“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一种精神上的牵制,使人除一种单纯的观
[6]
点外,不能看到或注意其它的事物。”嫉妒心理是一种被扭曲了的心态,常使人难以正常思维,容易对现实产生否定、排斥的态度,以偏概全。对自己,唯我独优,妄自尊大;对别人,东挑西拣,吹毛求疵。可以肯定地说,许多真知灼见都曾埋没于此。4.2嫉妒心理压抑和摧残人才
工作、事业的发展与成功无不以选贤任能为基础,而嫉妒心理的本质特征刚好与之相反,是妒贤嫉能。古有庞涓因嫉使得孙膑致残的先例,今有北大的博士生因嫉把同学从楼上推下摔死的悲剧。1996年,北京某大学的一个女研究生接到美国一所著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她的一个嫉妒心特强的同学,竟以这位女研究生的名义给美国那所大学去了一封信,表示要放弃这个机会。结果,这位女研究生失去了一次出国深造的机会。事后经调解,这位造假信者被判公开向受害人赔礼道歉,并赔偿人民币一万元。
4.3嫉妒心理影响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
荀况有言:“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可见,嫉妒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绝不容小觑。当有人比你好,比你辛运时,千万不要有“就你行”、“就你了不起”、“既然你有,我也要得到”的思想,否则就容易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就可能影响到
5 嫉妒心理的调节
5.1深刻认识嫉妒心理的危害性
很多人的嫉妒心理之所以比较严重,是因为不知道它所能带来的危害性。如前所述,嫉妒心理的危害性是多方面的,危害后果也是很严重的。因此,当嫉妒心理产生的时候,主体应能意识到它的危害,意识到是不能任由其发展的,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调节,力争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5.2学会宽容
很多人之所以产生嫉妒心理,是因为心胸狭隘,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这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世界上是不合时宜的。我们要能为别人的成功进行喝彩,在自己遭遇挫折的时候,也不能气急败坏。必要时,要适当运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
参考文献
[1](英)弗兰西斯·培根[著],何新[译].人性
的探索——培根随笔全集[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28~29,43.[2]余仁双,等.嫉妒心理学[M].北京:华
龄出版社,1996:10~11,87.[3]余其泉.剖析嫉妒心理.教书育人[J].
2002:22.
[4](英)培根,何新[译].人生论[M].北京:
华龄出版社,1996:50.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上接248页)要求如下。
3.1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
培训的针对性特点,要求培训师要设计个性化的课程。而课程个性化的前提,就是充分的调查研究。除了尽可能广泛地搜集相关信息外,培训师还应保持对信息的敏感,能够对不同的信息进行系统的深入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掌握培训对象的真实背景和个性要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调研是培训成功的最重要的基石。即便是通用管理能力中的同一门课程,不同的培训对象对培训的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3.2对专业课程逻辑化切割的能力
所谓逻辑化切割,是指将完整的学历课程删繁就简,将欲讲授的知识单元从整体课程中剥离出来,但仍保持该单元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和逻辑性,以适应培训的周期。
这需要培训师真正把握课程体系的本质,把握课程不同部分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把握课程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对课程的内涵和外延都必须有清晰而深刻的理解。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中的《个人发展与团队管理》,就是对广播电视大学同名学历课程的切割,教材由六十万字缩减到二十万字,教师讲课时仍然要对教材二次切割,针对不同的教学
对象调整教学内容。3.3独到的见解
学历教育作为“生活的准备”,讲授的是“通用知识”,即被多数人认可的知识。而培训则不同,没有对知识的独到的见解,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使知识共享开始成为现实,一般的学习通过互联网即可很容易地完成。培训师需要对相关知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才能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内容。当然,独到的见解并不是故意标新立异,而是凭借培训师的出色的思维与讲授,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为言,通过逻辑分析,让学生听后恍然大悟,产生“真是那么回事儿”的感觉。
这就需要培训师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使“学习化生活”成为常态,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知识水平。
3.4丰富的知识
学生学习目的的多元化和培训的短周期、一过性特点,使培训过程中“抓住”学生成为培训成功的重要环节。作为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培训师有义务使学生经历愉快的培训过程,而丰富的知识和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的表达,可以使培训生动起来,是“抓住”学生的有效手段。
实践知识尤其重要。缺乏实践,意味着缺乏支持观点的基础,说服力会受到很大
影响。而这恰恰是许多教师出身的培训师的最大弱点。读万卷书之外,还要行万里路,就说明实践知识的重要。培训师要有意识地利用一切机会增加自己的实践经历。3.5较强的控场与应变能力
培训师要进行的不是传统的系统课堂教学,而是短期内甚至一两个小时内的授课;培训师面对的不是同质化高的学生,而是异质化明显的不同对象。教学过程中,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培训师在对教学过程进行一般设计的同时,必须对可能的突发事件准备处理预案。
培训师控场和应变能力,既与心理素质有关,也受思维流畅程度影响,和知识储备、师生关系、外部环境等因素都互相影响。
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工作平台。习惯了学历教育的教师,应该迅速完成从教师向培训师的转化,才能很好地适应团体培训的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北京市总工会关于推进首都职工素质
建设工程的实施方案.2004.
250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