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培优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培优教案

来源:筏尚旅游网
六年级下册-打印版

比例尺

教学内容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

教学目标 :

1.通过学习,能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和根据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

2.能运用所学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研讨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通过学习情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

充分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和根据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

教具准备 :

直尺、卷尺、地球仪、芦山地图、方格纸和图画纸

教学过程:

六年级下册-打印版

一、 从生活中寻求问题,揭示课题 :

“孩子们,昨天老师布置了一个课外活动,就是测量我们教室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哪个小组来汇报自己的实践结果呀?”

(板书:长 9 米,宽 6 )

“老师提议各组当一次能干的绘图师,利用你们手里的材料,把我们教室占地的平面图画出来。在动手之前,先思考好大屏幕上的两个问题,然后就动手绘制。”

大屏幕展示:

1 、要把教室的平面图画在纸上,你有这么大的纸吗?怎么办?

2 、随便在纸上画一个长方形,是教室的平面图吗?怎么办?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操作的时间)

各小组汇报设想,在黑板上展示成果。

“能干的小组成员们,你们在设想过程中是怎样解决大屏幕上的两个问题的?”

“孩子们都很聪明,你们把实际的长和宽缩小,画出了教室的占地大小,其实是用到了今天要探讨的课题‘比例尺’的方法,也就是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倍数缩小。比如:在方格纸上用 1 格表示 2 米,或者在白纸上用 1 厘米表示 3 米等。现在,请孩子们算一算,黑板上设计正确的几幅平面图各缩小的多少倍。”

六年级下册-打印版

学生计算并汇报,集体订正。

“孩子们刚才算出的各幅图缩小的倍数就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我们把测得的教室的长和宽的米数叫做实际距离,而把画在纸上的教室的长和宽的厘米数叫做图上距离。那通过刚才的计算,你知道比例尺是怎样算出来的吗?”

图上距离

(板书:比例尺 =———— )

实际距离

指出:“为了方便,习惯上把比例尺的前项写成 1 。现在,请孩子们将刚才算出的比例规范化。计算好的小朋友就自己到黑板的相应位置改正过来。”

二、 联系生活,运用新知,学会解决问题:

情感教育:“孩子们,我们芦山有汉文化之乡的美称,也有神秘的自然景观龙门溶洞、围塔漏斗,一首‘芦山我可爱的家乡’感动了多少游人。”

请各小组拿出准备好的芦山地图观察并思考:

“你找到的我们手里的芦山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板书: 1 : 500000 )

六年级下册-打印版

“它表示什么意思?”

指出:“我们刚才学到的 1 : 300 、 1 : 500000 等用比来表示的比例尺叫做数字比例尺,还有一种比例尺叫线段比例尺,就是用图上 1 厘米表示一定的实际距离。现在,请孩子们找出我们这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并和同桌讨论这个线段比例尺告诉了我们什么?它表示什么?”

“根据这个比例尺和你手中的尺子,你有什么办法利用比例尺的意义算出成都到龙门洞的实际距离?”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要先量出成都到龙门洞的图上距离:7厘米。

给孩子们两分钟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同桌间展开讨论,集体订正,老师作小结。

教学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该问题。如:

一、7×500000

1

二、7÷-----

50000

7 1

六年级下册-打印版

三、---=-----

ⅹ 50000

再引导学生能过对比、观察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说给同桌听。

三、 组内合作,拓展知识

“孩子们,你知道吗,知识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哦。现在,我们就用刚学到的比例尺这个知识点来完成下面的 4 个生活问题。”

大屏幕展示:

1 、每年10月,莫斯科红场将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以庆祝“十月革命”的胜利,如果我们坐飞机前去观看,请你仔细观察地球仪,算出首都北京到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距离。

2、2008北京奥运,天津将成为足球赛区城市之一,如果你是设计师,请你设计出足球场的平面图,并标出比例尺。(足球场长是90-120米,宽60-90米)

3、眼镜上的镙丝钉长3毫米,镙帽宽1毫米,假如你是技术员,请你画出它的平面图,你有什么困难?怎么办?

4、这里有比例尺1:20、20:1和1:1,它们的意义相同吗?请举例说明。

提示:“大屏幕上的4个生活问题,你想解决哪一个?请你做出选择后仔细思考。” 给孩子们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以6人为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合作突破。小组长作

六年级下册-打印版

好分工,完成任务后,各组的汇报员上黑板汇报,集体订正,老师作一定的指导和小结。

四、对学习的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你想为你这节课的表现打多少分?为什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