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插框电源改造割接指南

插框电源改造割接指南

来源:筏尚旅游网
一.沟通交底

1、方案交流

.

1).由于每个站点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每个站点的实施方案各不相同,现场勘查后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需由铁塔相关电源负责人和电源维

护人员对方案进行审核,施工队现场将实施方案进行核对,确保改造割接操作时间充足、操作安全可靠。 2).方案原理图:

方案说明:在网的老旧电源的交直流配电单元本身寿命损耗不 大,可以直接利旧其原有的配电单元部件,使用高集成度的电源插

框只对原有电源整流部分进行替换。

深圳市科信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2、现场问题确认

1)、动环监控问题确认

现场有老的动环监控已与老开关电源对接,经确认该动环监控没有连接到铁塔集团网管,改造时可以断开,后续由动环厂家直接与新电源进行对接。

2)、改造过程中告警问题澄清

.

.

因老电源已接入动环监控,在进行改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类似于交流掉电、防雷故障、熔丝断等告警,不会影响站点正常运行。

3、提交割接申请

待改造割接方案确定,实施步骤清晰明确后,需向铁塔公司、运营商提交改造割接申请,割接申请时间务必充足。需与铁塔、运营商进行风险报备。

4、安全保障

1)、由于可能进行带电割接,人身安全是首要,施工前施工人员必须提前阅读《低压带电作业规范要求》,同时要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2)、割接工具的绝缘要有专人负责检查,确保工具安全可靠。

.

.

二.割接前准备 1、工具准备

注:所有可导电类工具需用绝缘胶带做绝缘处理。

.

.

2、材料准备

序号 1 2 物料 壁挂式电源 嵌入式电源 规格描述 48V60A ETP48400 说明 站点备份电源,带电割接必需 割接电源(产品包含交流、直流线缆,压接端子等辅材) 负载备份使用。正负极各两根。 备份电源交流电引入 嵌入式电源总接地线缆 数量 1PCS 1PCS

3 4 5 直流备份线缆 16方线缆,蓝黑 2m/根 8m 1.5m 交流线缆(L1、L2、L3、N) 10方线缆,黄、绿、红、蓝 接地线缆 10方线缆,黄绿 3、站点查看

1).信息确认

序号 相关产品 确认信息 .

. 1 交流配电箱 确认是否有一路16A的单匹空开闲置,用于备份电源接入市电。 2 电池 确认站点是否有电池;电池组数、容量、电压情况;确认电池处于浮充状态(充放电电流小于1A)。 确认总负载电流大小;近期无交流停电告警;机柜品牌尺寸;一二次下电接线位置;新电源安装空间等信息。 确认FSU厂家型号;与老旧电源的通信方式。 3 老旧组合电源柜 2).制定改造4 FSU 5 主设备 确认此站点有几家运营商的主设备 方案 a.根据站点查看所得的信息、制定合理的、可执行性的割接改造方案。

b.改造割接步骤,参与改造人员需提前了解确认。带电改造流程概述如下:

割接前准备 备份电源并机 老旧电源拆除 安装新电源插框 新电源线缆连接

整理现场 监控对接 拆除备份电源 新电源并机

.

不带电改造流程概述如下:

.

割接前准备 站点断电 老旧电源拆除 安装新电源插框 新电源线缆连接

整理现场 监控对接 站点上电 新电源并机 三.备份电源并机(带带电)

电)、站点断电(不

针对带电割接与不带电割接,存在两种处理方案,不带电方案较为简单,征得铁塔方以及运营商方面同意并确认断电改造时间后,切断站点电

源,包括市电、所有负载、电池等设备电源,随后按流程改造即可。下面针对带电割接方案备份电源并机流程作详细介绍。

1、方案原理

为了保证基站负载不断电,我们在改造实施前需要对站点做一个直流电备份,给负载供电,保证站点正常工作。方案为:使用一个备用电源,输出直流电,直连到负载端,实现备份。方案原理图如下:

.

.

站点交流配电箱

备注: 绿色部分为老旧电源自带的交直流配电单元,可利旧给负载供电;

橘黄色为老旧电源需要更替的功能单元(接触器); 蓝色为备份电源,用于负载供电。

2、操作步骤

1).交流引入:就近放置备用电源,连接备用电源交流线缆(从侧壁交流配电盒直接取电)。

2).直流备份:连接备用电源正极至老电源正钯上面;连接备用电源2根负极线缆分别至一次下电铜钯和二次下电铜钯上。保证所连接线缆从新电源上直接连接到负载空开和电池熔丝的下端,为后面拆除老接触器做准备。 3).交流上电:用万用表确认交流、直流回路未短路,合上空开,备用电源上电。

4).备份电源并机:测量老电源直流输出电压为 A V,设置备用电源直流输出为(A-0.2)V(低0.2V), 并用万用表确认,以0.2V为阶梯调高备用电源电压,直至老电源负载电流接近0,所有负载均由备用电源供电,备用电源并机完成。

备份电源箱

.

正极

.

交流引入

负极

特别提醒:务必保证要并入的电源处于上电状态;务必调整要并入的电源输出电压值,使其电压小于老电源电压0.2V(最大不超过0.5V),以保证在并线时不出现打火现象。

实物演示图 电池熔丝

站交流配

站组合电源

.

.

四.拆除老旧电源

1.市电断电:断开开关电源的总体市电输入。

2.断开老旧电源的交流输入所有空开,并拆除交流输入线缆,并做好绝缘防护。 3.拆除老旧电源上的一二次下电接触器。

4.拆除老旧电源的的一次下电/二次下电/RTN母排与老旧电源机柜一次下电/二次下电/RTN母排的线缆。 5.拆除老旧电源模块及插框。

如下实际操作图演示:

.

1.断开市电

.

5.拆除RTN母排及其上线缆

.

2.拆除模块输入线缆

6.拆除老旧电源模块及插框

3.拆除一、二次接触器

五.新电源并机

1、新电源安装及固定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

1.新电源安装

.

7.拆除完成后效果

2.新电源固定

3.完成后效果

.

2、新电源线缆连接

1)、接地:用一根黄绿色线缆一端连接新电源外壳上的接地螺栓处,另一端连接原机柜的接地铜排上。 2)、正极:用两根黑色线缆连接新电源的RTN+正极铜排和老电源的RTN+正极铜排。

3)、一次下电:用一根蓝色线缆连接新老电源的一次下电负极LLVD(老电源接线位置为原一次下电接触器左侧铜排——该铜排直接连接一次下电空开)。

4)、二次下电:用一根蓝色线缆连接新老电源的二次下电负极BLVD(老电源接线位置为原一次下电接触器右侧铜排——该铜排直接连接二次下电空开)。

5)、电池:用两根蓝色线缆连接新老电源的电池负极BAT-(老电源接线位置为原二次下电接触器左侧铜排——该铜排直接连接两组电池熔丝)。

6)、市电:连接新电源交流输入L线至老机柜的防雷器上,连接N线及地线。

.

.

实物图如下:

一、二次下电负极接入 线缆连接正面图

正极接入

电池线接入 市电输入接线 市电输入、接地线局部图

.

线缆连接完成后整体图

.

3、新电源安装后检查及并机

1.交流上电前检查项

a .确认所有螺丝是否拧紧(尤其要注意电气连接部分)。 b.检查整流模块是否完整的插入到插槽内,并且锁定牢固。 c.检查保护地线连接是否牢固可靠,确保无短路。

d.检查输入/输出电源线连接极性是否正确,连接是否牢固可靠,确保无短路。 e.检查电池及电池线正负极连接极性是否正确,连接是否牢固可靠,确保无短路。

.

.

六.拆除临时电源(带电)、站点上电(不带电)

完成以上步骤后带电割接方案需要拆除临时电源,而不带电割接方案直接接入市电、各种负载、电池即可。拆除临时电源流程如下: 1、断开临时电源所有负载及电池空开,断开交流输入空开及墙上配电盒中相应交流空开,临时电源下电。 2、拆除临时电源的RTN+线缆、一次下电、二次下电及电池负极线缆。

.

.

七.监控对接

1、在新电源的信号线中找到BAT1- BAT2-电池熔丝断告警线缆,分别连接至两组电池熔丝上方的接线孔。(建议采用剪短原来告警线,再用端子连接的方式,可以不用松动原来的电池熔丝螺栓,从而不会导致电池瞬断的问题)

2、在新电源信号线中找到F1~F14共14根负载熔丝断告警线缆,与老电源的熔丝断检测线缆进行对接。部分负载熔丝断告警线是带电的,操作时注意不能接触正极即可,一个一个进行对接。(建议采用剪短原来告警线,再用端子连接的方式,可以不用松动原来的负载熔丝或断路器螺栓,从而不会导致后端负载瞬断的问题)

3、将交流防雷的两根告警线接入新电源的DIN1。

4、将电池温度传感器接入新电源的BTEMP,另一端放入两节电池中间。

熔丝告警线连接

.

.

八.参数设置 1、监控密码

进入“参数设置”和“系统控制”菜单需要输入密码。预设置密码为:000001。 2、菜单结构

.

.

3、参数设置

1)、电池参数设置:假设配置2组电池时,每组电池容量300Ah,此时需闭合电池熔丝或空开,进入电池参数设置菜单,将电池1接入:设置为“是”;

同样,将电池2接入:设置为“是”;将蓄电池容量:设置为“300Ah”,以此类推根据站点实际电池的配置情况来设置电池的接入组数及容量 2)、 模块智能休眠使能设置:进入休眠菜单栏,选择休眠节能,参数设置为:“是”。 3)、浮充电压设置:进入电池参数设置栏,将浮充电压设置为:“53.5V”。 具体如下表所示:

.

.

.

.

九.现场清理

1、老旧内多余的无法拆除的线缆,均需要绝缘后做绑扎处理,对于多余的裸露的负极排,需要做防护或断开处理,以免后续人员误碰。

2、清除拆除下来的部件及施工废料,整理现场;

3、观察15-30分钟,确认改造后新电源运行正常,客户主设备正常启动运行、无异常告警。 4、改造割接完毕、挂上改造设备标签(包含厂家信息、改造日期、站点名称)、完成效果图片拍摄。

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

正面图 背面图 完成效果图展

完成效果图展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