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贵阳华氏企业发展的艰难历程

贵阳华氏企业发展的艰难历程

来源:筏尚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姻埝 凰固 口张中奎 华氏企业创始人华联辉的继承人。子:华之鸿(左J、 孙:华问渠(右)。 引 言 贵阳华氏祖籍江西临川,“世为江右望族”。【l】 慷熙年间,移居遵义南乡团溪,以行医闻名于 世,代有善德,在当地声望甚佳。同治元年 (1862),华氏企业的创始人华联辉(1833--1885) 迁居贵阳。他与儿子华之鸿(1871—1934)、孙子 华问渠(1894—1979),先后经营“永隆裕”盐号、成 义酒厂、文通书局、永丰纸厂等工商企业。其中, “永隆裕”盐号由华联辉建立,“是贵州从明初建 省500多年来,规模最大、资金最多、影响也很大 的商号。”囝( 华之鸿创立的文通书局,“是贵州清 末近代民营工业的代表,也是唯一规模最大使用 动力的近代民营企业”。 r删抗战期间,华问渠把 文通书局发展为全国七大书局@之一。此外,华氏 企业下属的成义酒厂(即“华茅”),后与“王 茅”、“赖茅”合并组建贵州茅台酒厂,生产的贵州 茅台酒,成为“国酒”,享誉中外。 ・8・ 华氏祖孙三代作为贵州民族资产阶级的精 英,开创贵州近代工业之先河,其企业对贵州工 业近代化的巨大推动作用,对贵州经济文化发展 作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华氏企业在贵州发 展的坎坷遭遇,也显示了华氏企业作为新兴生产 力的代表,善于在险恶的环境中周旋,表现出顽 强的生命力。特别是华之鸿和华问渠,继承先辈 敬恭桑梓之遗志,克服重重困难,致力于办好、办 大文通书局,传播新兴知识。其他企业盈利大都 用来支持文通书局的运行,整个华氏企业的运转 可以说都是以文通书局作为中心。最困难的抗战 后期,华问渠“将祖积三、四千石田租之田产及房 地产,统一经营,并陆续变卖,调济(剂)文通。”m 研华氏祖孙三代可以说一直把儒家“立德”、“立 功”、“立言”三不朽事业作为孜孜以求的人生目 标,是贵州近代史上作出重大贡献的民族资本 家。《民营经济报》把贵阳华家列为近代中国十大 民营企业家之一。②翻 华氏企业艰难发展的客观因素 华联辉早年行医,后经营盐业,获得了成功。 咸丰末同治初,他在遵义仁怀创办“成义酒房”, 涉足制酒业。光绪丁丑(1877)年,华联辉在四川 协助丁宝桢改革盐政成功后,辞去公职,取得“仁 岸”的食盐销售任务,在贵阳继续扩大经营盐业。 开设“永隆裕”、“永昌功”、“永发祥”等盐号,积累 了巨额财富,为华氏企业的大发展奠定了雄厚的 经济基础。 华之鸿受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的影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将盐业经营的利润,用来实现自己的抱负。经济 上,继续经营盐业,兴办文通书局、永丰纸厂等现 书局逼索工资,企图酿成事故,籍作抨击另一方 的口实。所幸文通工人不受蒙骗,计未得逞。”喇 代企业;政治上,与任可澄、唐尔镛等于1909年 成立贵州宪政预备会,意欲大干一番事业。大汉 作为一个地方,不但不支持自己境内的民族 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反而从中滋生事端,真是怪 事! 贵州军成立之初,财政十分困难,军任 命华之鸿出任财政部副、官钱局,兼银 行后,华拿出五万两银子到官钱局支持 的财政与市民兑换。大汉军被改组成军都督 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大都想压榨或者吞掉华 氏企业。华之鸿派田庆霖去日本购买的造纸机, “用料太多,耗费量大,成本因而增高,究其原因, 是田君去日购机,受日本王子造纸机器厂之骗, 府时,华之鸿“复任财政,预算决算处, 仍兼理银行,”【l】(叫’除“捐资军饷不下l0万”外, 还将省银行发行的300万黔币,“无论票价如何 低落,仍饬永隆裕及文通书局,照票面一概收受, 损失如何,在所不计”。【l】(p.13)又捐资数万两银子, 支持军都督府回黔的援鄂黔军。护国战争期 间,华之鸿支付的军饷不下10万两银子。“许多 当地人说:‘华四先生做官是奉命贴钱。 ’田(㈣华 之鸿耗费巨资,在政治旋涡中身心疲惫,“民九” 事变中遭到牵连,于1917年黯然退出政坛。 1911年至1935年6月之间,贵州由于军阀 混战,政局动荡,历届不断加重摊派。不同政 治势力对华氏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轮番盘剥。例 如,贵州辛亥成功后,“不久,滇军人黔盘踞 贵阳,强行向地方绅士商人“筹借”军饷,……听 母亲说,柜中存有约6万多银元,在一夜之间,全被 派来的挑夫挑走一空”。田㈣再如,5年 (1916),“华之鸿筹足白银五万两,请求刘如 周(名显世)派兵护送。谁知数十驮银两,路经省 公署门前,全被赶人该署大堂。名为借用,实 系变相抢劫。”【日㈣同时,历届军阀都要文通 书局印刷大量布告、公文、表册、报刊,大都没有 现金支付,拖欠书局大量的费用,文通书局成为 历届军阀免费的印刷厂。 16年(1927年),省周西成强迫以 低价收购纸厂,改为兵工厂。“先祖创办的永丰抄 纸厂,耗资达60万银元。……议定收购价50万 元,分期付给,实际只付了10万元。……毛光翔 虽然归还,但接受(收)到手的只是个残缺不 全的旧工厂。”m固国民结束贵州地方军阀统 治后,“派系之争益趋尖锐,竞想借用文通 书局代印报纸关系,制造事端,既不付给印费,又 暗中拉集排报工人,诱使加入秘密组织,唆使向 以旧机充新机。”陶㈣田庆霖上当受骗固然是商场 上常有之事,但当时中国国力微弱,列强兼有欺 瞒之心,确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华氏企业的 成义茅台酒厂从诞生起就一直在与官 僚资本的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茅台酒产量不能 大幅度提高,苛捐杂税过重是主要原因。经济学 家张肖梅一针见血地指出:“在省内除常年捐 (税)外,每瓶捐税即为三角,运省外加五角有奇, 每瓶捐税即为角矣。捐税之重,几等于定价, 此真国货茅台酒前途之致命伤。” pJ 40年代初 期,贵州企业公司董事长何辑五,又打起华氏企 业的支柱产业——成义茅台酒厂的主意。他以贵 阳身份,欲将酒厂并人贵州企业股份有限公 司,被华问渠婉言拒绝。至于成义茅台酒厂逢年 过节所要应付的吃拿卡要,更是无孔不入。 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在经济上对文通书局不 断的压榨盘剥,并多次企图吞并文通书局。“(“七. 七”事变后,)贵州当政要人、官僚资本之代表人 物何辑五,欲乘文通经济陷于极端困窘之际,扬 言以法币两万元购买文通全部产业,并人官僚资 本经营之贵州企业公司;同时,以贵州省 党部委员、贵州省社会处周时达为首,策划 在文通工人中制造事端,企图从经济、政治两方 面迫使文通就范。”I 蛔华问渠以保住祖业为由, 婉言拒绝,苦苦支撑,使文通书局暂时度过难关, 为四十年代文通书局的大发展保住了家当。 文通书局的创立与发展,据张国功先生分 析:“(文通书局)的出现,既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在近代追求自强富国以图御侮这一时代性主题 所引致,也体现着源远流长的“言商仍向儒”、化 民成俗的文化传统熏陶这一内发性力量;它的经 营,既承续了中国士子且商且读、教化兴文的儒 ・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学传统所孕育的人生价值的导引,更蕴含着近代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民族资产阶级以知识改变民 族命运的新诉求与新境界。”[sl㈣ 贵阳与当时出版 业发达的上海相比,经济发展较落后,图书消费 能力极其有限。就投资出版业的融资环境而言, “贵阳工商界人士,热衷于金(即金融业)、纱(即 棉纱),视出版事业为蚀本生意,缺乏投资兴趣, 文通欲走合股公司道路,前途暗淡。” 岬 而上海 亏酒窖藏酒不多。火灾相继发生,说明华氏企业 管理混乱,在安全生产上没有足够重视。 华氏企业的员工有的与华家是亲朋好友,有 的是华之鸿经营时代的老伙计,关系盘根错节, 管理的难度很大。“而现时小东翁(华问渠)之为 人,一方为愚孝思想所支配,一方又极重情感。”同 L¨ 此外,“华氏不愿开罪故人,一切采取隐忍政 策,故事业之本身,难得进步,造成苟延残喘之局 社会经济的发达,为上海的出版等文化消费提供 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各大书局主要集中诞生在上 海,与那时整个上海的经济发展和融资环境有着 密切的联系。得益于产业化经营机制的成功运作 和文化市场的推动,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以及 稍后的世界书局等,都采用股份制的现代企业形 式和企业制度,不仅广泛地吸纳民间资本的加 入,同时也得到外资 早期商务就是与日本合资 的)和金融业(世界书局的主要股东就有金融业巨 头钱新之等)的资助。 战争胜利的前夕,通货膨胀急剧,华氏 企业处于“虚盈实亏”的状态。文通书局,“不得已 以高利吸收私人专款,设立专门帐户,由总管理 处出纳于子敬兼办存款,月息高达百分之十至二 十。…一前夕,又改定金本位制, 发行金圆券,旧币折合金圆券,需三百元折一元, 通货急剧膨胀,不久金圆券如同废纸,又发行银 圆券。文通借贷之款何止千亿!欠付文 通之印刷款,又何止千亿!”【 l9》在这样的情况下, 文通书局濒临倒闭的边缘。 华氏企业艰难发展的主观因素 华氏企业存在严重的管理混乱、纪律散漫等 情况。华氏企业的支柱产业文通书局、永丰纸厂、 成义茅台酒厂(华茅),都曾遭受严重的火灾,厂 房、办公楼、生产设备和原材料大都被烧毁,造成 不可弥补的损失。“(1929年)二月二十八号夜间, 因天气干亢,汽油爆发,竞将书局工房烧毁大半,… …约计损失已在贰十余万元。”【孵4g毋33年 (1944年),成义酒厂因烘衣不慎着火,厂房被烧, 地面所有建筑,付之一炬,只剩下十多个窖坑,幸 ・10・ 面,致员工薪给,拖欠甚多,指挥尤难生效,大有 喧宾夺主,尾大不掉之势,虽有整顿之计划,亦难 如意实施。” FEll4)张肖梅评论文通书局:“该局之 营业,华氏之无法整顿者,他人处之,或尚有可 图,而该局组织及管理不当,要为当事者事业思 想之不合经营原则,有以使然者也。” 】 ∞文通 书局管理境况尚且如此,华氏企业的其它产业可 想而之。 华之鸿及华问渠,虽然在设备上力求先进, 但是管理方式却没有及时改善。文通书局的印费 极高,严重影响企业业务量的扩大,原因除了“该 局上级职员,对于印刷事业之技能,工厂管理之 学识,成本会计之制度,并不深切之研究与经验, 故内部管理松懈,工作效能不高。”171 此外, “该局承印价格,所以倍蓰于上海各印刷厂者,虽 其管理不良,工作效能低弱,为主要之因素,然环 境之使然,亦一大原因。如电力之供给不能 尽其便利,原料之供给成本太高等等,均足以影 响及于承印之价格者也。”171‘ 旧 华之鸿去世时,文通书局已经负债高达40 万银元,华氏企业陷入创办以来最困难的境地。 华问渠后,经大力整顿,建立了一些规章制 度,改变管理混乱的状况,企业面貌大有改观。例 如改变过去大多从遵义招工的惯例,决定在贵阳 招收有文化的青年;改变过去只从亲戚朋友中招 收职员,经中间人介绍并担保的办法,采取公开 招聘;加强对职工的文化教育;着手建立会计科 目制度,采用成本核算制度等。特别是1941年组 建文通编辑所后,先后吸收马宗荣、谢六逸、顾颉 刚、白寿彝、臧克家等优秀人才,给文通书局注入 新的血液,使其发展为全国七大书局之一,文通 书局进入创办以来最辉煌的时期。贵阳文通书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的贡献,据何长凤教授统计:“编辑出版各种图书 五百多种,数十万册;出版丛书、丛刊、文库、名著 35类,292种;出版、印刷报纸杂志28种;编辑出 版《文讯》月刊9卷、55期、49册。”【‘吣 回 华氏企业的另一支柱产业“永隆裕”盐号,是 华氏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但后来不但不能带来 经济效益,反而成为赔本的商号。辛亥成功 后,“永隆裕光景渐不如前,以后天灾、人祸,纷至 国营贵州茅台酒厂。文通书局,“由于社会制度交 替,经营不善,开销过大,营业额下降,致使资金 枯竭,长期积累的公私债务越来越重,工人的薪 金不能按时发放,供应不起伙食,生产和职工生 活难以维持”。[1Ol ̄'.161)1952年4月,贵州省 批准文通书局并入贵州人民印刷公司,走向国营 化之路。不久,黔元纸厂也由接收改组 为贵阳造纸厂。从此,历时半个多世纪的华氏企 沓来。永隆裕盐号改名鼎升恒,一面收缩业务,节 省开支;一面仍积极开拓,改进营业方式,变被动 等人上门为主动招引顾客。…一但是,总的情形是 入不敷出,只能勉强支撑一时。”囱㈣抗日战争爆发 后,原来垄断淮盐粤盐的官僚资本大业公司进入 贵州,施展不正当的手段,挤垮了四岸 商,(华 氏)鼎升恒盐号,因亏蚀过大,被迫于一九四一年 歇业。华之鸿在“永隆裕”盐号的经营上,很少留 下再生产资金,缺乏科学的投资计划。“(华之鸿) 缺乏现代企业投资家和企业家科用利润的 观点。“永隆裕”盐号不是从利润中,以一定比例 的资金投入,而是倾囊相助,很少留下再生产资 金,这是它非失败不可的重要原因之一。”【 Hq 就文通书局和永丰抄纸厂创办的地理位置 而言,华树人分析:“贵州交通阻塞,造纸原料供应 基本仰赖省外或国外,如明矾、漂粉、松香、烧碱 等,由于军阀混战,均无法运进,..…永丰纸厂陷 于长期停工待料之凋敝状态。”Iq6 《黔游纪略.贵 阳鸟瞰》分析:“贵阳工商业向称落后,其原因不 仅属交通的不便利,而是社会需要并不迫切,这 是地方进步迟钝自然现象。” ’时期的 丁道谦先生也认为:“黔省经济落后之原因,交通 不便是一症结所在。因为交通之不便,不仅影响 于成本,且影响能否运出运入之问题。” (P.mO)从 以上分析可见,由于交通不便,市场狭小等因素, 文通书局乃至整个华氏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结语 后,华氏企业积极参与中国经济建设。 195 1年成义茅台酒厂服从的安排,由政 府作价购买,与荣和、恒兴两家一起合并改建为 业宣告终结。 参考文献: 【1】华永源、华怀仁.先府君行述[j ; 【2】华树人.永隆裕盐号述略[A]; [3]杜文铎、余宏模.贵州通史——清代的贵州[M】; 【4】华问渠.贵阳文通书局的创办和经营[A]; 【5】曾冬梅.流逝的民间财富掌门人一旧中国十大 民营企业家[A】; 【6】华树人.贵阳永丰纸厂的创办和发展L^J; 【7】张肖梅贵州经济【M】; 【8】张国功.贵阳文通书局的历史与启示[A】; 【9]华之鸿.华之鸿给毛光翔的信(1930年3月)L ; 李德芳、林建曾.贵州近代经济史资料选辑(上)[M】; 【1O】何长凤.贵阳文通书局[M】; 【1 1】黔游纪略【M】; 【12]T道谦.贵州经济地理【M】。 注释: ①即商务、中华、世界、开明、大东、正中、文通七大 书局。 ②分别为:盛宣怀、胡雪岩、张謇、简照南、简玉阶 兄弟、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华氏家族、陈光甫、马应彪、 沈万三、王炽。 ③即永岸、仁岸、綦岸、涪岸四大口岸。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何长凤教授、吕幼樵 教授提出诸多修改意见。尤其是何教授花费不少 心血修改,在此对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李守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