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石油沥青基中间相炭微球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与电解液的相容性

石油沥青基中间相炭微球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与电解液的相容性

来源:筏尚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2年第1期 总第118期 2002№I 石油沥青基中间相炭微球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 材料时与电解液的相容性 徐仲榆 ,朱鹏 ,彭丽华 ,郑洪河 ,尹笃林 (1.湖南大学新型炭材料研究所,长沙410082;2.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长沙4l0081) 摘要:选择经最高热处理温度t一=2 800℃处理过的石油沥青基中间相炭做球(P一 ̄CMB)试样作为锂离 子电池(LIB)的负极材料.组配了6种常用的电解液,运用恒电流充、放电法.粉末徽电扳循环伏安法,考察了P —MCMB试样在各种电解液中的充、放电性能。采用FTIR光谱技术测定了P—MCMB试样在6种电解液中 首次充电时表面生成的sEI膜的化学成分。实验结果表明,P—MCMB试样与电解液的相容性和SEI膜的织 构有关。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油沥青基MCMB;电解液;相容性 中圈分类号:咖L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741(2002)01.ID01.07 CoMPATIBILITY oF ELECTRoLYTES WITH PETRoLEUM PITCH.BASED MESoCARBoN MICRoBEADS USED AS THE NEGATIVE ELECTRoDE MATERIALS IN LITHIUM IoN BATTERIES XU ZHONG-yu ̄,ZHU Peng2,PENG Li-hua2,ZHENG Hot ̄-he ,YIN Du-linz (1.The Institute of New Carbon Materials,Hunan University,C}1aflgslla 410082,Chisn;2.College of Chemistry&Chemical Engineering,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81,China) Al ̄a-aet:Petro|etma pitch-ba ̄ed Mes0carbon Microbeads(P-MCMB)蛐h田 l韵led at 2 800℃,1 beat-treat・ ed samples were used the negative electrode nmteri ̄s in llthitma ion batteries. cherglng.d ̄cherCng per n∞n0e of the samples in six kinds of oornmon electrolytes was investigated by the galvanostatlc cherging-discharging ∞币 m∞b andthe powdermicme/ecmxhcyclic voltame ̄yexFerlmen ̄s.Thechemical conpositlonofthe SEIfilm, whichformedinthe electrolytes duringtheflnit chang process.wasat ̄lyzedby FT-IR spectrum. expeifmen— tal resultsindicatethattheta ̄mpatibilltyofthedectrolyteswiththeP-MCMB samplesis relatedtOthe curI∞ofthe SEIf ̄hns. Key 啊’ds:Lit um|衄batteries;negative dectrode materials;petmle ̄xm pitch based MCMB;decwolytes; ̄rapati・ bility 中间相炭微球是锂离子电池(LIB)理想的炭 负极材料之一,但在组配锂离子电池时必须选择 基金项目:胡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00GK1006).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课题(200053209) 作者简介:绦仲榆男 1932年1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南大学新型炭材料研究所所长。 收稿日期:2001—08—16 编辑张勇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炭一寨技术 墨 表2 实验中使用的各种溶剂的物理化学参数 种最台适(相容)的电解液,才能使其充分地表 现出优良的充放电性能来,为此我们选择经f =2 800℃热处理过的具有良好贮锂结构的石油 沥青基中间相炭微球(P—MCMB)试样,组配了6 种常用的电解液,通过考察P—MCMB试样在6 Table 2 The ph i∞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lvents usedinthea 日 m口 种电解液中的充、放电性能来讨论P—MCMB与 电解液的相容性。 1实验 1.1试样的制备 1.1.1 P—MCMB的制备 以精制石油沥青为原料,将其装入反应釜内, 以一定速率升温至指定温度,持续搅拌,进行热缩 聚反应,经一定时间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将热缩 聚反应所得的含中间相沥青炭微球的产物用溶剂 萃取法分离出各向同性母体成分后.经洗涤、干 燥,即可得到石油沥青基中间相炭微球(P— MCMB)。 1.1.2 P—MCm的石墨化 将P—MCMB放人石墨坩埚内,然后将坩埚 放人自行研制的中频感应石墨化炉的恒温区,温 度升高到2 800℃时,停止升温,自然冷却至室 温.取出作为P—MCMB试样。 l 1.3炭膜制备 将P—M0佃试样与聚四氟乙烯(P,rF1三)乳 浊液按92:8(质量比)的比例混台,先热压成片 (厚度≈0.10 ITffn),在160℃、<266 Pa的真空条 件下干燥24 h,取出称重后放人干燥器内备用。 1 2电解液的配制 有关试剂的规格和生产厂家见表1。 表1有美试剂的规格和生产厂家 TabIe 1 The specifications and manufacttwing factories of the reagents used in the experiments 试剂名称 缩略名规格 生产厂家 LIC104 分析纯上海试剂一厂 LIPF ̄ 电池级 日本 E【hylene Carlx,nate EC电池级MerckCo德国 Propylene Carbonate PC电池级MerckCo德国 D ̄thyl Carbo ̄te DMC电池级MerckCo.德国 Die山yI Carbonate DEC电池级MerckCo德国 Dimethoxyethane DME电池级MerckCo德国 Polytetraflunme PTFE 市售 L[thit ̄'n Ibil 电池级上海试剂二厂 *玻璃炭电极表面的测试结果。 使用表1中的溶质和溶剂配制电解液:先将 LiCI。d・3H2O晶体在<266 Pa的真空干燥箱中程 序升温干燥一昼夜(分别在90,110,140℃和180 ℃条件下保温8,8,4h和4h),待成为无水Lid。d 的白色粉末后,密封放人干燥器中备用。无水 LiP 晶体在<266 Pa的真空干燥箱中80℃条件 下干燥一昼夜后,密封放人干燥器中备用。以干 燥后的Lja。4或LiPF6为溶质和三组溶剂[EC+ DEC(1:1),EC+DMC(1:1),PC+DME(1:1)]在 充满高纯氩气的手套箱中分别配制1 tool/I.Li. Cl04/EC+DEC(1:1)、1 tool/I.L ̄C104/EC+DMC (1:1)、1 tool几Lja04/PC+DME(1:1)、l tool/L LiPF6/EC+DEC(1:1)、1 tool/I.LiPF6/EC+DMC (1:i J和i tool/L LiP /PC+DME(1:I)6种电解 液。 表2为实验中使用的各种溶剂的物理化学参 数。从表2可以看出,6种电解液都是由一种高介 电常数和高粘度的溶剂(EC或PC)与另一种低介 电常数和低粘度的有机溶剂(DMC、DEC或DME) 组合而成,高介电常数的溶剂可以保证锂盐电解 质在其中有较大的溶解度和解离度,低粘度的溶 剂可以减小锂离子在电解液中迁移的阻力,上述 组合是为了获得电解液的高电导率。 1.3宏观电化学性能测试 1.3.1恒电流充、放电实验 进行恒电流充、放电实验时使用的模拟电池 为三电极系统,炭膜为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辅助 电极均为金属锂箔,隔膜为Celgard 2400聚丙烯 多孔膜,电解液为上述自配的6种电解液。充、放 电制度为:充电终止电压0.000V,放电终止电压 2.000 V,充、放电电流密度,=15.0 mA咆。使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期 徐仲榆石油沥青基中间相炭徽球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与电解液的相窖性 -3・ 用美国Arbin公司 r2000型电池测试系统进行 由图l和表3可以看出:P—MGVIB试样内的 恒电流充、放电实验。 石墨微晶中,炭网平面层数比较多,层面间距与石 1.3.2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实验 墨单晶的层面间距(doo2=0.3354 m)接近.层面堆 采用两电极电解池体系,工作电极为粉末微 垛比较有序.石墨化程度较高。 电极.辅助电极为金属锂箔,电解液为上述自配的 2.2电解液组成对P—M0ⅥB试样充、放电性能 6种电解液。使用HDV一7C型恒电位仪进行扫 的影响 描,扫描电位范围为2 0~0 v(vs.Li /Li),扫描 2.2.1 P—n 忸试样在不同电解液中的恒电流 速度l mV/s。 充、放电性能 1.4 P—M[CMB试样表面的FTIR光谱分析 图2中a,b,c,d,e,f为P—MCMB试样在6种 将模拟电池首次充电至指定电位(0 3 V)后, 电解液中的恒电流充、放电曲线,其充、放电容量和 于高纯 气氛的手套箱中拆开,取出炭膜,用 循环效率如表4所示。 DME溶剂清洗炭膜表面残留的电解液,真空干燥 由图2 a,b,c可以看出,P—MGVIB试样在l 除去DME,再将光谱纯KBr粉末与从炭膜表面刮 rrol/L taClCh/EC+DMc(1:1)的电解液中的充、放 下的粉末按质量比100:l的比例混合均匀、碾细, 电曲线与在l rrol/L Ija /Bc+mC(1:1)中的 以粉末压片机在1.9 MPa的压力条件下压制成 充、放电性能相似。由表4可知.在EC+DMC电解 片,使用北京第二光学仪器厂生产的WQF一401 液中第三次循环的放电容量为240.0 mA・h/g,充、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对试样进行红外 放电效率为90.1%;在EC+DEC电解液中的第三 次循环的放电容量为289.5 rnA・h/g,充、放电效率 吸收测试。 2结果与讨论 2.1 P—MICi' ̄B试样的微观结构 图l为经过£一=2 800℃热处理后的P— MCMB试样的XRD图谱,其相应的结构参数如表 3所示。 !(1 25 30 35 40 45 5 c}55州}65 7 2日/(。} 图1经f一=2帅畎:热处理后的P—Mc^m试样的)闽 图谱 F 1 ThexRDsp。c n 0fthe P_M∞s ̄aple alter l-e瓶嘻tol =2 8帅℃ Capacityi(mA-b也 表3经l_=2 800℃热处理后的P—Mc咖B试样的Ⅺm 圈2 p-lVKI ̄ 结构参数 rig.2 The galvanestatic charging-disdmrging crave 0fthe 啪3 TheⅪm stnletlral p口nn 0ftheP.M( ̄IB Ⅱ P-MCMB smnple in differeat ele,c'U-olytm alter 蚰IIgto =2 8OO℃ 1 几Ljo /l +DDC(1:1);b_I1 几Lja岛/DC+ DMc(1:1);c一-1 几Ljo /Pc+D (1:1);d_-1 几 LiPF6/EC+∞ 1:1);e__1rld几LiPF ̄/EC+DMC(1:1);卜 lmd/LL/PF6/] ̄C+DME(1: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一垂蕉查 垒 表4 P—McMB试样在不同电解液体系中的恒电流充、放电窖■和充、放电效率 I、II、Ⅲ~循环次数;c、D一充、放电容量,rnA.h瞻;T广充、放电效率,%。 为96.9%。显然以Licl。4作溶质时EC+DMC 减很快,到第三个循环时,放电容量仅为111.3 溶剂体系不如EC+DEC溶剂体系。在lmol/LLi— mA・h/g,充、放电效率为69.6%。 c104/PC+D/VIE(1:1)电解液的首次充电时,在电 上述事实表明,不论使用LiCIO4还是LiPF6 位1.10--0.50 V之间出现的表征电解液发生还 作锂盐电解质,EC+DEC溶剂体系总是优于EC 原反应的平台I最长且电位范围最宽,而于0. +DMC溶剂体系,PC+DME溶剂体系总是表现 20 v以下出现的表征锂离子插人石墨微晶层间 出最差的充、放电性能。对于相同的溶剂体系来 的低电位充电平台Ⅱ最短,初次不可逆容量损失 说,以LiC104作溶质时的充、放电性能优于以 最大,放电过程中也没有明显的放电平台,充、放 Lil::'F6作溶质时的充、放电性能。 电效率最低,为l2.8 96;在随后的充、放电过程 2.2.2 P~MCMB试样在不同电解液中的循环伏 中,充电平台I消失,充电平台Ⅱ与放电平台都 安特性 极短,且容量衰减很快,到第三次循环时,放电容量 图3为P—MCMB试样在6种电解液中的粉 仅为35.9 mA・h/g,充、放电效率为67.2%。 末微电极循环伏安特性图谱。 P—MCMB试样在1 mol/L LiPF6/EC+DEC 可以看出,在所研究的4种EC基电解液中, (1:1)和l tool/L IJ_PF6/EC+DMC(1:1)的电解 首次负向扫描时在0.70~0.30 V之间出现的表 液中也同样有着比较优良的充、放电性能,在EC 征电解液在电极界面发生还原反应的还原峰I +DMC电解液中第三次循环的放电容量为161.6 的强度和峰面积都很小,继续扫描至0.00 V附近 mA・h/g,充、放电效率为69.8%;在EC+DEC电 出现的表征锂离子嵌人石墨微晶层间的还原峰 解液中第3次循环的放电容量为235 6 mA・h , Ⅱ的强度和面积均较大。正向扫描时,在0.30 V 充、放电效率为75.8 96。由此可见,在使用LiPF6 左右均出现表征锂离子脱出石墨微晶层间的强氧 作溶质时,EC+DMC溶剂体系仍然不如EC+ 化峰。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氧化峰和还原峰的 DEC溶剂体系。与在l mol/L IJ_a04/PC+DIME 面积趋于相等,效率越来越高。这些事实表明经 (1:1)电解液中的充、放电性能相似,在l mol/L 过第一个循环以后,电极表面形成了稳定的薄而 LiPR/PC+DME(1:1)电解液中,首次充电时在 致密的sEI膜,既防止了电解液继续在电极表面 电位l l0~0.50 V之间出现的表征电解液发生 发生还原反应,又为溶剂化锂离子在经过SEI膜 还原反应的平台I长且电位范围最宽,而在0.20 时的去溶剂化提供了保证,使锂离子能大量参与 v以下出现的表征锂离子嵌入石墨微晶层间的低 可逆的电极反应,因此材料表现出很高的充、放电 电位充电平台Ⅱ较短,初次不可逆容量损失最 效率,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 大,放电过程中也没有明显的放电平台,充、放电 在两种PC基电解液体系中,首次负向扫描 效率最低;在随后的充、放电过程中,充电平台I 时,在1.15~0.50 V之间有一跨度很大的锯齿状 消失,充电平台Ⅱ与放电平台都极短,且容量衰 还原峰I,峰面积很大,这是由于电解液还原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蔓 塑 一一堡 煎董塑煎壹墨生 塑塞熊 塑真子电池负极材料时与电解液的相窖性 .5 锂离子发生还原反应,产生气体,SEI膜如此不断 5t cy0I e “ d 二 c“y c!e +-2th cy u1e ~.e” 地被破坏,又被修复直至电位约为0.50 V时,该 过程停止。由于SEI膜反复破坏、修复所消耗的 电解液量很大,表现在循环伏安图谱中,还原峰 .I的面积很大,而还原峰Ⅱ和氧化峰的面积很 I几 i . 。小,到第二次循环以后,锯齿状还原峰I消失,还  Itit /, /j-- --  {『  I!…u_A 原峰Ⅱ随循环次数增加很快衰减,因此P— MCMB试样在PC基电解液中的充、放电性能极 差。 .:-mc S c+ c 上述事实说明,循环伏安图谱与恒电流充、放 2:h 一 l- r 1 …2 l-“ 1 电实验的结果是~致的。 2 2.3 P—M 仍试样在不同电解液中形成的sEI 膜的FTIR分析  .图4中a,b,C,d,e分别为P—McⅧ原试样及 , 其用作负极时在4种电解液中第~次充电至0.3 V 1 Iii/ 时负极表面的FTIR吸收光谱图。从图4a可以看 出,P—MCMB原样在波数为1235 CITt 和1171 _ 一5 Ll-cvt.-te cn1I1处有两个明显的吸收峰,是电极牯结剂 一一2 I1 c I e 一1t cyc1e PTFE中的C—F键的振动吸收峰。另外在1646 H 5 l-t.-VcI c cm,683 crnI1和516 cm 处也有弱吸收峰,可 一—一2tl- 1 一Itl-Cvc】e 能是试样表面碳的活性基团的振动所产生的。 经首次充电至0.3 V,各试样的FTIR图谱的 吸收峰数目都明显增多,扣除原样中的各吸收峰, !  jA P—MCMB试样在首次充电过程形成的SEI膜组 分的FTIR图谱中以1518 cn1-。,1454 crnI1和876 1 I2 s cmI1处的吸收峰最为明显,均为Li20 的特征吸 _ j I fJ I 5 2})f) f)5'”J 5 2(J 收峰,另有1133 CtI1I1和830 cm 处的弱吸收峰 为烷基碳酸锂的OCO2-特征吸收峰,上述事实表 Ⅵ1jtap.e/V VolI eiV 明P—MCMB试样在不同电解液体系中形成的 匪3 p-MaⅥB试祥在不同电解液中的册 SEI膜的主要成分均为碳酸锂和烷基碳酸锂。烷 末微电极循环伏安特性图谱 基碳酸锂特征吸收峰表现很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F .3 Tile g,vmler mkpml ̄tt'mle cyd_c voltmmnelry 烷基碳酸锂自身的不稳定性所造成的,Aur clmracterts'tks bach【1.2 认为,电解液中的痕量水以及在FTIR测 一1mot/LIja / +DEC(1:1);b--lmd/LIja /BC+ 试过程中的微量水汽,甚至是KBr中的痕量水,都 D} l:1);c__1 /L Ljaq/Pc+D眦(1:1);d__ln+d/L /DC+C c(1:1);e一1m /L HPF6/I ̄+DMC(1:1);f- 可以使烷基碳酸锂发生下述反应变成碳酸锂: 2ROCOzLi+ 0-+2RClH+CO++Li203a lI 几LjPR/+PC+D 皿(1:1) 比较图4中b,c和图4中d,e又可以看出,在 应中产生的 气体在炭颗粒表面积累到一定 以LIPF+为溶质的电解液体系中,烷基碳酸锂的 量时以气泡形式逸出时所形成的,气体的产生对 特征吸收峰更加微弱或甚至没有,这可能是由于 表面SEI膜的形成很不利,它使SEI膜结构疏松, LiPF6中含有少量HF,更容易与电极反应中生成 残缺不全。这样不仅溶剂化锂离子仍可继续插入 的烷基碳酸锂反应的缘故l10 J。由此可见,P— 石墨教晶的层间,同时裸露的表面又可与溶剂化 MCMB试样负极界面SEI膜的化学组成为碳酸锂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 炭素技术 2002芷 一l l  Jp-呲 “原件 。、 √ 、_/ 。 №)ll_I muI L1 Itk‘t0十 L .。 = 。 - 一 三 三 .。 . 。 。 i . 一 。、√ 0 I1 , l\ 一 Ll1 、Iii 1【I I ll -一1 圈5 p-M蛐试样在lm ̄/t,Ij0q他+眦f】: -1)电解液中的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特性图谱 、~、 一 F .5 The powder mia【_oelect哪e cyclic州tamTndry characteristic spectrmn of p-MC ̄IB sample 一 d}!n I lib: ̄.1 ,PF, t+I)¨【 in lmol/LLiC104/EC+DECf】:1)electrolyte 一 旦三 事 中我们已经知道,P—McMB试样在PC基电解液 _中形成SEI膜组分时消耗的电解液量也是最多 一 的,这说明不同实验所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上 .cc Jl nll¨I J  IlIt+) 述事实进一步说明P—MCMB试样在PC基电解 液中形成的SEI膜虽厚但织构疏松,难以有效地 防止溶剂化锂离子插人石墨微晶层间并防止电解 液组分进一步还原。相比之下,在EC基电解液 一∥ ,避 中,尽管形成SEI膜所消耗的电解液量少,但能够 有效防止溶剂化锂离子插入石墨微晶层间并防止 电解液组分进一步还原,这说明P—MCMB试样 在EC基电解液中所形成的SEI膜虽薄但织构致 图4 p-M邮原试样及其在不同电解液体系中第一 密而又均匀。 次充电至0.3 v时负极表面的E 吸收光谱图 2.3 P—MCMB试样在Imol/L LiCIO4/EC 4-DEC .4 11-eFrⅢ orpt m啪 oftIle giIIat P-MCI ̄B sample aI-d tIIe samples ofⅡ lJI'e (1:1)电解液中循环寿命的估测 cha咧to O.3Vin diferentdecWolytes 采用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法可以快速考察循 环过程中的充、放电容量的变化情况,据此可以评 和烷基碳酸锂,其中碳酸锂为主要成分。 价循环寿命的长短和循环效率的高低。图5为P 将图4中的b,c,d,e进行比较,不论是以Li— —MCMB试样在Imol几LIC104/EC+DEC(1:1) C1O4作溶质还是以LiP 作溶质,在EC基电解液 电解液中快速(10 mY/s)多次扫描所得的粉末微 中生成的SEI膜组分的各特征吸收峰的强度均明 电极循环伏安特性图谱。由此可以看出,P— 显低于在PC摹电解液中生成的SEI膜各组分的 MCMB试样循环到50周期时,氧化峰的强度最 特征峰的强度,可见,P—MCMB试样在PC基电 大,当循环到500周期时,氧化峰的面积约占最大 解液中所形成SEI膜量太层厚,从循环伏安图谱 氧化峰面积的92.8%以上。以氧化峰和还原峰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蔓 塑 熊 互 沥衰薹史闻相炭微鹫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与电解液的相窖性 .7 面积之比来估算其充、放电效率,采用称量法知: DMC和PC+D№3种溶剂组成的6种电解液 充、放电效率超过98 0%。由此可见,P—McⅧ 中,首次充电过程中负极界面还原反应产物的化 试样具有很高的充、放电效率和很长的循环寿命。 学组成基本相同,均为碳酸锂和烷基碳酸锂,但在 EC基电解液中形成的SEI膜薄、致密、均匀,因此 3结论 与电解液的相容性好,不可逆容量少;在PC基电 解液中形成的SEI膜厚、疏松、不均匀,因此与电 (1)电解液的组成对P—McMB试样的充、放 解液相容性差,不可逆容量大。 电性能有明显的影响。就相同的锂盐电解质而 言,P~MCMB材料在EC+DEC溶剂体系中的 参考文献: 充、放电性能优于EC十DMC溶剂体系;在PC+ [1]D AURBA ̄,A ZAB ̄N,A SHEC ̄ER.The study 0f D 溶剂体系中总表现出最差的充、放电性能。 dec廿。1yte 8。1ut[o ̄based on elhylene a兀d diethyl口rbon— 锂盐电解质种类也影响P—McMB试样的充、放 at酋for r伐harg∞ble batt 钨I Li mel ar划鹤[J].Elec— 电性能,在相同的溶剂体系中,以Licl 作溶质 n0ch∞s0c.1995.42:2873--2881 时的充、放电性能优于以LjP 作溶质时的充、放 [2]DAUP ̄CH,A l N,A SHECH'T ̄1 sc y 0f elecⅡ口lyte s u 0ns based on ethane柚d d elhyl carl舰一 电性能。 a ∞h r ̄ble batt ∞II Graph[ ̄an。d∞[j]. (2)P—MCMB试样在与EC+DEC、EC+ 日ectIDc s0c。l995,142:2882~2887. 发明名称:多孔炭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在对通过干馏碳化合物所得干馏碳实施卤化处理制造 多孔炭材料的方法中,使用氢含量为0.1%~5.0%的干馏 碳,或将碳化合物在250~1 200℃下于增得到的干增碳,或 在对碳化合物实施卤化处理制造多孔炭材料的方法中,该碳 公开号:1216287 化合物是原料碳化合物或/和将碳化合物在250℃以下加热 公开日:1999—05—12 的碳化合物,通过以上制造方法可以获得作为气体分离用吸 申请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附材料,具有比过去更优良的吸附性能,和电化学能量贮存 发明人:李亚栋钱逸泰 发明名称:一种金属溶剂热还原合成金刚石及其类似结构材 性能更优良的多孔性炭材料。 公开号:1218835 料的方法 公开日:1999—06—09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溶剂热还原方法,采用触媒,在密 闭反应器中,将Och、CHcb、CH2ck加入到按反应计量比过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新疆化学研究所 发明人:王亮 量1.2倍以上的碱金属钠或钾或锂中,在700~】500℃反 发明名称:酶解淀耪制糖粉末状活性炭的再生方{去 应,可以合成金目q石及其类似结构的材料,娘料廉价易得,设 备简单,易于实现控制,工艺重复性好,产品质量稳定,操作 本发明涉及一种酶解淀粉糖粉末状活性炭的再生方法, 该方法首先将粉末状活性炭进行脱色处理,其次在粉末状活 安全可靠,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可合成出不同粒 性炭再生前进行微生物发酵预处理,第三将微生物预处理后 度大小的晶体粉末,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使用需求。 的活性炭进行化学方法处理,即可达到再生的粉末状活性 公开号:l2 2f]237 炭.该方法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使用该方法粉末 公开日:1999—06—23 状活性炭再生有效率达90% 上。 申请人:郭梦熊 公开号:1 ̄2484 发明人:郭梦熊杨霞李国华 公开日:1999—07—14 发明名称:活性炭高温氯化脱灰工艺 本发明涉及活性炭高温氯化脱灰工艺。其主要技术特 申请人:康诺科有限公司 发明人:w-M・卡尔贝克H・E-罗明X・M・布尔拉特 征在于在密封的反应炉内,在高温还原气氛下,通过氯化剂 发明名称:溶剂化中间相沥青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和催化剂的作用, 渗透或流态化方式,使活性炭中的矿物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纺丝形成炭纤维的低溶解的溶剂化 质与氯化剂发生反应,生成气态氯化物排出炉外作为副产品 中间相沥青制品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用的溶剂化中间 回收,以达到活性炭脱灰的目的。本发明也可用于木质基和 相沥青比常规的中间相沥青具有较低的熔点,但基本保持各 果壳基活性炭的脱灰,灰分可降至1%~5%,脱灰率可达 向异性。而且,该溶剂化中间相沥青可 在含有中生物的各 85%以上。 向同性沥青的溶剂分馏过程或超临界溶剂分馏过程中作为 公开号:1217706 中间物制备。按照本发明,通过与溶剂相结合而以增加的平 公开日:1999—05—26 均分子量回收假中生物,因此而提供的可熔融的中间相直接 申请人:日本酸素株式会社 纺墼形成不溶的定向的各向异性炭纤维。 发明人:中村章宽岩崎忠佳鞠隆巽泰朗安达忠男渣边良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