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始末
2011年9月6日,我国卫生部发布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指南提出,如老人意识不清,在场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有外伤、出血,应立即止血、包扎;有呕吐,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并清理口、鼻腔呕吐物,保证呼吸通畅;有抽搐,应移至平整软地面或身体下垫软物,防止碰、擦伤,必要时牙间垫较硬物,防止舌咬伤,不要硬掰抽搐肢体,防止肌肉、骨骼损伤;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如需搬动,应保证平稳,尽量平卧。如老人意识清楚,应询问老年人跌倒情况及对跌倒过程是否有记忆。如不能记起,可能为晕厥或脑血管意外,应立即护送老年人到医院诊治或拨打急救电话;要询问是否有剧烈头痛或口角歪斜、言语不利、手脚无力等提示脑卒中的情况,如有,立即扶起老年人可能加重脑出血或脑缺血,使病情加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有外伤、出血,应立即止血、包扎并护送老年人到医院进一步处理;查看有无提示骨折情形,如无相关专业知识,不要随便搬动,以免加重病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查询有无腰、背部疼痛及大小便失禁等提示腰椎损害情形,如无相关专业知识,不要随便搬动,以免加重病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老年人试图自行站起,可协助老人缓慢起立,坐、卧休息并观察,确认无碍后方可离开;如需搬动,应保证平稳,尽量平卧休息;发生跌倒均应在家庭成员或家庭保健员陪同下到医院诊治,查找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跌倒风险,制定防止措施及方案。
南京彭宇案和各地的“彭宇案”
提起“老年人跌倒干预”,人们首先就会想到当年被媒体炒得轰轰烈烈的彭宇案。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83路车。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医药费花了不少。老太指认撞人者是下车将其搀扶并送至医院的小伙彭宇,并告到索赔13万多元。007年9月4日下午4点半,鼓楼区一审宣判,认为本次事故双方均无过错。按照公平的原则,当事人对受害人的损失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判决彭宇给付受害人损失的40%,共45876.6元。
彭宇案引起轩然大波,各媒体争相报道,此后,救助跌倒老人后被反咬一口的都被人们称为“彭宇案”。近几年,类似事件频发,在湖北、江苏、江西等地都有发生,这其中,一部分见义勇为者幸于被摄像头拍到事实经过而使得以大白,而另一部分至今还说不清,这些事件被网友戏称为现实版的“罗生门”。
彭宇案的恶劣影响
2011年8月30日下午,福州晋安区三八路中间的护栏旁,一名七十多岁的老人蜷缩在路面上,头部不断渗出鲜血。道路两边有数十名围观者,但就是没有人伸出援手。许久后,上前向老人伸出援手的是两名七八岁的小孩。
1
08英本7 唐亚杰 52
目击者称,昨日下午1时许,路面上躺着一个老伯,过了许久发现依伯翻了个身,头部和手臂上都是血。这时路两边已有数十名围观者站着,不时有私家车经过也停下来,但没有一个人上前搀扶。期间有人打电话向110和120求助,过了一段时间,两名七八岁的孩子跑到路,站到老人身旁,这时躺在地上的老人动了动,抬起头,和他们说了几句话。随后,两名小孩拉着老人的手,将他扶了起来。可能是力气太小,扶了好几次,才让老人勉强起身。待老人意识清醒后向路人表示,他不是被人碰倒的,是自己摔倒的。他今年78岁,家就在附近,中午骑电动车经过这里时,头一晕就突然摔倒了。
2011年9月2日上午,湖北省武汉市,88岁的李大爷在离家不到100米的菜场门口迎面摔倒后,围观者无人敢上前扶他一把。一个半小时后才被送医院救治,李大爷终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
据目击者称,李大爷是清晨7点半左右在菜场门口跌倒的,面朝下摔在地上,他想站起来,但力气不够。附近的摊贩称,李大爷躺在地上一个小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没人敢上前扶一把。直到老人的家人获悉后,才送往医院救治,但老人终因呼吸道窒息死亡。
围观路人表示,自己是想把老人扶起来的,但碍于不知老人是什么症状、“怕给扶坏了”,所以才一直围观等待有专业知识的人来帮助老人。
《指南》能否治心寒?
卫生部发布41页23000多字指南:老人跌倒后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处理。专家说,不管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只要懂医就应该救,社会也应该倡导这种精神。可以说,《指南》旨在为人没提供搀扶老人的医学知识。
事实上,《指南》中所列的技术要求让一般民众很难“达标”。而相对于老人跌倒“怎么扶”,社会似乎更关心“敢不敢扶”的问题。
2011年9月8日,新浪在其微博上做了投票调查,四成以上网民表示不会去搀扶老人,而只有18%的网民表示会去搀扶。
有评论称,《指南》就各种情况下如何救人写得非常详细这是无可置疑的,但是别忘了最重要的一点:这是建立在围观者“想救人”的基础上。有了“彭宇案”是这类“见义勇为惹祸上身”事件的起始和各地频发的“彭宇案”,让“扶一把倒地的老人”实在是“有困难”。
亦有专家认为,“彭宇案”后,老人摔倒无人搀扶的现象轮番上演,说明现在社会的信任基础非常脆弱,而不是人们缺少救助技术能力。《指南》或许是为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德,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但是要想从根本上回归社会道德,扶起跌倒的老人,不至于让全社会有良知和同情心的公民因此泯灭爱心,还需要相关的法律出台作为根本保障。
民间“搀扶老人基金”在运作
近日一名大学教授发起并设立了“搀扶老人风险基金”,旨在鼓励大家大胆搀扶,若因此产生的官司该基金提供免费法律援助,若败诉还给赔偿金额。半年过去,该基金共募集捐款4万多元,接到3起求助。另有法律专家建议,我国应该减轻甚至免除善意救助者的义务与责任。
2
08英本7 唐亚杰 52
据了解,“搀扶老人风险基金”是在今年3月5日学雷锋日时设立的,依托于民间公益网站“中国好人网”,发起者为华南师范大学理论部副主任谈方教授。
谈方是中国好人网创办人。“中国好人网”创立于2008年5月19日,旨在“说好人,帮好人,做好人”。谈方坦言成立之初,仅是“教学的需要”。这个讲授了多年大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教授深知这门课的难度:“如果讲的全是正面的东西,学生不爱听。如果讲的全是负面的,既不符合事实,又不利于对学生的引导。”于是,在汶川大地震之后,在寻找系列好心人的基础上有了这个公益网站。
与此同时,被人称为“打工皇帝”的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唐骏在微博上高调宣布,将成立百万元的“助人基金”,用来全面帮助那些因为助人而受到索赔的人。微博一经发布,便引来了大家的关注。
从昨天上午8:51开始,唐骏在其实名认证过的微博上感慨,“老年人摔倒扶不扶的话题谈论让很多人觉得助人有风险,这不是我们这个社会应有的态度,会让人寒心,社会需要正直和善良。”十多分钟后,唐骏突然高调宣称:现在成立百万元“助人基金”,用来全面帮助那些因为助人而受到索赔的人。他还倡议“我们大家都来维护社会道德和正气!用我们的爱心来关爱社会!”
唐骏在微博中透露,他是在当天上班路上听了新闻中搀扶老人引发纠纷一事后感慨并萌生这一想法的。根据唐骏提供的联系方式,记者昨天多次联系该基金联系人程女士,但截至昨天记者发稿时,所发邮件均未得到回复。关于该“助人基金”的具体运作方式及帮扶标准,唐骏也未明确。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