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生物学教学2017年(第42卷)第2期 有关蜜蜂蜂群的几个问题 丁 蕾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三中学553001) 摘要蜜蜂是典型的社会性昆虫,每个群体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本文就蜜蜂的性别决定,导致蜂王与工蜂级型分化的原 因,工蜂如何识别卵和幼虫的性别,失去蜂王的蜂群会如何变化等问题进行介绍。 关键词蜜蜂性别蜂王工蜂蜂群 1 蜜蜂的性别是如何决定的 2F>M>F。即:半合子和纯合子时(M>F),为雄性; 关于蜜蜂性别决定机理的假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杂合子时(2F>M),为雌性。④性位点假说:在蜜蜂的 某条染色体上,有一个性基因位点(x),其上有多个性 等位基因(a,b,c,…n),但1只蜜蜂仅携带其中的1到 ①互补性性别决定假说:蜜蜂并没有性染色体,其性别 决定主要靠单一位点等位基因(即蜜蜂特有的互补性 性别决定基因csd)的构成来决定。当只有1个或2个 相同的csd等位基因时发育成雄性;当有2个不同的 csd等位基因时发育成雌性。②多等位基因学说:在随 机交配的蜜蜂蜂群里,半合子(X ,X0,…X”)和纯合 子(X X ,X X ,…x“X”)是雄性,而杂合子(x x2, …2个,1对“性等位基因”的纯、杂状况决定蜜蜂的一种 性别。即: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二倍体,当1对基因纯 合时(高度的近亲交配)就发育成雄性(x“X“),当I对 基因杂合时则发育成雌性(x x );由未受精卵发育而 来的单倍体,在x位点上为半合子,相当于是纯合的, 发育为雄性(x。或x )。⑤张氏学说:蜜蜂孤雌生殖 时,既可能产生半合子雄蜂,又可能产生纯合子雌 蜂[ 。 2导致蜂王与工蜂这两种不同级型的原因是什么 ,x X“)是雌性,杂合子具有生殖适合度。③基因 平衡学说:雌性决定基因(f)全部或部分地有累加效应 (F),雄性决定基因(n1)完全或部分地无累加效应 (M),两者平衡后的大小决定性别的取向,关系式为 ≯ ) p p 贡献:组织工程学、基因喷雾、人工激素。(6分) 目前我国高考中的选做题以填空题为主,答案一 般较唯一,分歧较小,难度较低,区分度不明显,而问答 题考查的不仅仅涉及到知识的掌握,还涉及到学生语 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通过设置开放型试题,也能有效 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3 注重生物科学史的考查,提升学科素养HSC生 物学简答题多数涉及生物科学史,例如,2013年HSC 考试必做题“概述摩尔根是如何发现基因连锁互换定 ①为什么选择育种可被视为早期生物技术的雏 形?(1分) ②尝试利用动植物驯化的有关知识,评价现代生 物技术所引起的相关伦理问题。(6分) (5)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DNA试剂盒带来意想不到的惊讶 通过DNA试剂盒,个人能够获得自身的基因组成 情况以及接受相应的治疗,或者避免孩子出现遗传病 ……x夫人利用口腔上皮细胞作为样品进行化验分 律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强调生物科 学史可以真实再现科学家探索和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思 想历程,明确提出要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这对培养 析,她不仅发现她处于乳腺癌的风险之中,并且发现被 她叫了50年“爸爸”的那个人竟然不是她的父亲。她 找到了她的亲生父亲以及患有乳腺癌的同父异母的姐 妹。活体组织切片检查发现x夫人患有癌症。(悉尼 先驱晨报2013年7月7日) 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积极意义。在生物学试题中融人 科学史,不仅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同 时易于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创新思维能力,提 ①概述获取这个基因序列的方法。(1分) 升生物科学素养。 2.4素材开放创新,渗透STS教育理念试题素材多 源自生物科技新进展,与生活实际、环境保护、医疗保 健等方面密切联系。例如2013年HSC考试“生物技 ②根据你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了解,探讨基因治 疗可能对社会的影响。(6分) 这些题目都是开放型的论述题,既能考察学生对 知识的掌握程度,又有利于学生关注科学和技术的发 展对社会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术”选做题第(4)问评价现代生物技术所引起的伦理 问题、“遗传学密码的破译”选做题第(5)问探讨基因 治疗对社会的影响等,原题如下: (4)选择育种在人类文化变迁中发挥了重要作 用,使得人类社会从狩猎采集向农业耕作转变。 [1]陈娜.2007.澳大利亚多元化高考制度初探——以新州的HSC 考试为例.江西教育(管理版),(7):8O 生物学教学2017年(第42卷)第2期 级型分化是指在社会性昆虫中,相同性别个体具 有不同形态结构、职能和行为的现象。蜂王与工蜂虽 ・65・ 工蜂通过识别蜂王和工蜂所产的卵并将后者排 除,以此保证蜂王的后代为嫡系血亲,或者在一些行为 中对工蜂和蜂王所产的卵进行区别性对待。研究者用 意大利蜜蜂进行实验,发现工蜂对1~3 d龄小幼虫性 然都是雌性,但蜂王专司繁殖,而工蜂承担群体中各种 不同的分工。工蜂在其发育过程中,生理变化复杂,成 年工蜂出房后随日龄增长行为呈现多样性。例如,幼 年蜂、青年蜂负责清洁、哺育幼虫、筑巢、酿蜜等;壮年 蜂和老年蜂负责外出采集蜂蜜、花粉、防卫、寻找蜜源 等。 决定蜜蜂幼虫发育过程中级型分化的因素是蜂王 浆,即蜂王浆是使雌蜂成为蜂王还是工蜂的关键环境 因素。蜂王浆主蛋白(MRJPs)是反映蜂王浆新鲜度的 重要指标。研究者以蜜蜂和果蝇为模型的最新研究表 明,MRJP1是蜂王浆中决定蜜蜂级型分化的关键因 子 J,该蛋白可通过激活虫体脂肪体中的表皮生长因 子信号通路,引发个体增大、发育时间缩短和卵巢发育 等蜂王特征的出现。蜜蜂雌性幼虫的食物消耗量对级 型分化也有影响,为了精确得出蜂王幼虫和工蜂幼虫 在生长发育期的食物消耗量,研究人员以意大利蜜蜂 雌性幼虫为实验材料,用鲜王浆、葡萄糖、果糖和酵母 抽提物分别配制不同日龄的蜂王幼虫食物和工蜂幼虫 食物,采用室内人工饲养蜜蜂幼虫技术饲养12 h以内 的蜂王幼虫和工蜂幼虫,直到幼虫出现排便和吐丝行 为,记录幼虫生长发育期间消耗的总食物量。结果表 明:1只蜂王幼虫在生长发育期平均消耗196.8 mg蜂 王幼虫食物,而1只工蜂幼虫在生长发育期平均消耗 139.4 mg工蜂幼虫食物 J。 3 蜜蜂如何调控群内的性比值 蜜蜂性比是指蜂群中雌性蜜蜂与雄性蜜蜂的比 例。研究发现,工蜂可以通过利用建造巢脾和哺育行 为来调控群内的蜜蜂性比值 ;另外,巢内cO2体积 分数和湿度环境因素的改变,会引起群内15—20 d龄 工蜂保幼激素含量提高和血淋巴中K /Na 降低,从 而使蜂群表现出调控性比的行为[5I。 4工蜂能产卵吗 在正常的蜂群中,工蜂的卵巢发育水平处于原始 状态,几乎不会产卵。但约有1/10000的工蜂卵巢发 育成熟,蜂巢中1%的雄蜂卵为工蜂所产 J。在无政 府主义蜂群中(蜜蜂无政府主义行为是自然发生的一 种罕见的现象),即使蜂王存在,蜂群中也有较高比例 的工蜂卵巢被激活并产卵,导致蜂群中大多数雄蜂是 这些工蜂的后代。无政府主义工蜂倾向于在远离蜂王 的位置产卵,说明蜂群中的工蜂仍受到蜂王信息素的 影响,但无政府主义蜂群可以通过改变距离信息源的 位置降低蜂王的抑制作用。 5工蜂能识别卵和幼虫的性别吗 别的识别能力较弱,而对3 d龄以上的大幼虫性别的 识别能力较强,并且在大幼虫封盖之前几乎完全能识 别其性别。蜂王通常会按着巢房的位置和大小来确定 产雄性卵还是雌性卵,工蜂也会以此辨认这些卵及其 孵化为幼虫后的性别 。通过对不同的卵进行化学 分析,发现蜂王所产的卵与工蜂所产的卵有一定的差 异,两者表面的化合物中所含的碳氢化合物分子数量 不同;同时蜂王卵上有一些特有的物质,如醋酸纤维和 烯烃,特别是单核的甲基烯烃l 。上述差异可能就是 工蜂能够识别两者所产卵的主要原因。 6失去蜂王的蜂群会如何变化 当蜂群中的蜂王由于寿命、健康、死亡等原因而影 响其对蜂群的控制力时,蜂巢中工蜂的卵巢便开始发 育,工蜂监督作用被削弱,直至出现工蜂取代蜂王产下 雄蜂卵的情况。产卵工蜂更倾向于哺育自己所产下的 未受精卵,而使蜂王产下的受精卵发育受到一定程度 的阻滞。由于工蜂产的是未受精卵,只能培育成个体 瘦小的雄蜂,结果必将造成蜂群中的雄蜂数量增多。 一般待巢内第一代工蜂卵孵化出房后,随着工蜂体力 的消耗衰减,就不会产下第二批工蜂卵 j。由于整个 蜂群没有后续的工蜂补充,加之老工蜂哺育力极大消 耗、无法繁衍,蜂群将失去饲养价值或整个蜂群覆没。 工蜂产卵的后果如此严重,所以,在蜂群短时间失王时 可以适当地补充子脾延缓工蜂卵巢发育Ll 。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丽华.2007.对蜜蜂性别决定和蜂王级型确立理论的新诠释. 昆虫知识,44(1):25~29 [2]Kamakura M.201 1.Royalactin induces queen diferentiation in hon-  ̄ybces.Nature,473(7348):478 ̄483 [3]刘光楠,张飞,颜伟玉,等.2011.蜂王幼虫与工蜂幼虫发育期 食物消耗量的研究.应用昆虫学报,48(1):113—115 [4]曾志将,樊兆斌,李德荣,等.2005.蜜蜂性比的行为调控机制.福 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4(3):369—372 [5]金汤东.2005.工蜂对卵和幼虫性别识别能力的观察与研究.养 蜂科技,(1):2—3 [6]Ratnieks FLW.1993.Egg—laying,eg—removal,and ovary devel— opment by workers in queenright honey bee colonies.Behavioral E— cology and Sociobiology,32(3):191~198 [7]曾志将,颜伟玉,庞会忠,等.2004.蜜蜂性比的生理生化调控机 制研究.经济动物学报,8(2):85~88 [8]杨明,邹阳编译.2005.工蜂监督.养蜂科技,(1):42-43 [9]朱学勤.2015.工蜂产卵机理与处置.中国蜂业,66(7):30~31 [1O]赵亚周,黄家兴,安建东,等.2010.意大利蜜蜂工蜂卵巢发育的 研究.昆虫知识,47(4):673~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