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哈贝马斯历史唯物主义重建论的积极意义

哈贝马斯历史唯物主义重建论的积极意义

来源:筏尚旅游网
2017年第5

(总第262期)

•当代哲学问题探索•

学习与探索

Study & Exploration

No.5,2017 Serial. No.262

哈贝马斯历史唯物主义重建论的积极意义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济南250100)

摘要:哈贝马斯的历史唯物主义重建论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价值。其积极意义在于:哈贝马斯

以系统与生活世界双层结构模式剖析社会状况并探索摆脱异化之路径,力图在当代状况下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意义;哈贝马斯强调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将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中尚未详尽阐释的内 容加以拓展。然而,他拯救的是脱离生产过程的感性意识。存在论视域是哈贝马斯与马克思思想的交汇之 处,重建论的存在论价值体现在将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类与个体的辩证法重建、揭示生活世界的存在论内涵、知 识原则的存在论转向、历史性原则的存在论考察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哈贝马斯;历史唯物主义重建论;存在论中图分类号:B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462X( 2017) 05-0034-05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在根本上取决于历史 唯物主义在当代的生命力。历史唯物主义对当代 人类现状的分析是否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是否对 于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与路径仍然具有澄清 与批判的作用?哈贝马斯的历史唯物主义重建论 对这些问题做出了应答。无论是哈贝马斯在马克 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包 含的隐秘的旧哲学要素的张力中试图从存在论出 发对其加以重建,还是他的重建工作最终陷人了 困境,都从根本上表明了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依 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它是通向人类新知识的最 真实的道路。本文致力于从以下三个方面揭示出 哈贝马斯重建论的积极意义。

一、对当代资本主义状况二元结构的分析哈贝马斯对资本主义展开了全面细致的分 析,并努力在当代问题的研究之中挖掘历史唯物 主义的潜力,力图重建其解决现实问题的重大的 指导意义,为我们科学地审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 历程及当下状况提供了至为重要的参考路径。

哈贝马斯发现资本主义社会陷人异化的境地 不是由马克思所说的劳动的异化造成的,而是系 统与生活世界两种社会融合机制混淆的结果,哈 贝马斯称之为“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因此,历史 唯物主义应当以生活世界和系统的双层社会结构 模式取代以劳动系统的一元社会结构模式剖析 资本主义社会状况,并最终找到走出异化的真实 路径。

哈贝马斯指出,随着人类历史进程的推进,生 活世界开启了理性化的进程,系统渐渐从生活世 界中分离出来,两者的发展不会因彼此分离而变 得孤立,而是仍然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经济 系统与政治系统依赖生活世界提供符号再生产的 成就,生活世界也要受到物质再生产的制约,当系 统一体化的介金钱与权力取代生活世界的

收稿日期:2017-01-07

基金项目: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项目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

项任务项目(15JDSZK026);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 项目“法兰克福学派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

(2016WLJH19)

作者简介:夏巍(1977—),女,副教授,哲学博士,剑

桥大学访问学者,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国外马克思主义 研究。

34

媒介语言发挥作用时,彼此的互动受到了干扰,就 导致了社会的病态发展。

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即是生活世界和系统之间 发展不平衡的结果。具体而言,当经济系统自我 调节能力随着经济交换范围的扩大而降低时,就 开始变得越来越依赖政治系统的调节,政治系统 日益介人经济生活之中,这样,便出现了国家干预 与福利国家。尽管经济的不稳定性由于国家的干 预而得到了平衡,系统危机不再表现为经济危机, 福利国家却陷人了窘境。因为政治秩序的合法性 要求被扭曲而无法获得满足,政治秩序的合法性 又恰恰是生活世界合理化的内在要求,所以国家 并未成功地完成论证其合法性的任务而产生了认 同的危机,陷人了合法化困境。哈贝马斯认识到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究竟是政治系统还是经济系统 整合社会,而是社会整合的力量从根本上不能由 任何一种系统来完成。

哈贝马斯不仅用生活世界和系统的双层社会 结构模式对资本主义社会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 而且依据这种模式提出了解决方案:关键是要 “在生活世界和系统之间形成一个防护体系和传 感设备,’⑴4(»7。哈贝马斯所说的这个“防护体系 和传感设备”即是自主的公共领域。公共领域是 人们观念与意志的形成领域,它高度分散且充满 异议,但依然集中在社会当中并同社会成员的公 共意志相联系。它是人们交往行为形成的处于离 散状态的网络,在这里,人们通过辩论捍卫着自己 的观点或接受他人的观点。并不是所有的公共领 域都是自主的公共领域,哈贝马斯明确了成为自 主的公共领域的条件:“只有那些不是政治系统 为了提供合法化而创造和维持的公共领域才是自 主的。从日常实践的微观领域中自发形成的交往 中心可以发展成为自主的公共领域,并成为更高 层次的主体间性。,’⑴■自主的公共领域能够起 到生活世界和系统之间的防护体系和传感设备的 作用,从而防止系统无地冲击生活世界,破坏 社会的同一性和个人生活的完整性。从生活世界 中汲取力量,用公共领域中交往行为形成的团结 这一资源形成具有自我意识、自我组织能力的集 体意识,通过它为具有交往结构的生活世界与国

家和经济系统划定界限,并调节两者的关系,从而 消弭合法化危机。因此,社会整合需要自主的公 共领域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文化意识的重要探讨

马克思将推翻资本主义的主观条件寄托在现 代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形成上,却未对这个主观 条件的成因加以明确阐释。尽管马克思相信,一 旦资本主义生产的自我否定的辩证法被揭示清 楚,人类放弃资本异化的客观历史条件便呈现出 来,由此,社会主义也就获得了科学的论证而不再 表现为乌托邦的空想。但是担负重任的无产阶级 如何从自身的生存状况之中获得批判资本原则的 阶级意识呢?不仅如此,马克思并未追问资本这 一私有财产关系的观念来源,也未专门探讨人们 实践的感性意识究竟是如何上升为一种意识形态 而成为普遍的社会原则的。总之,马克思似乎缺 失了对资本主义诞生的精神文化条件的探讨。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无 法对以上这些问题做出详尽说明。事实上,马克 思在其研究中都将这些问题提示了出来,这可以 从两点加以说明。首先,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 题》一文中就曾谈道,倘若没有教的统治,就 不会有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虽然这并不意 味着他认同文化因素是造就资本主义的根本原因 的观点,他依然强调资本原则来自于劳动,只是表 明新教的产生过程的确帮助封建社会的第三等级 的感性意识变成一种意识形态,但是无论如何都 表现了马克思并未忽视精神文化条件在资本主义 的诞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另外,马克思这样说 道:“从市民社会作为国家的活动描述市民社会, 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阐明意识的所有各种不同理 论的产物和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而且追 溯它们产生的过程。,’[2]在这段话中,马克思提出 要开展对政治结构与生产、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的关系的详细讨论,这种设想的实现形态即是马 克思提出的“历史科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就不 能武断地认为马克思仅仅是执着于知性的经济方 面的探讨而缺失了文化的维度。实际上,马克思 对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研究不是作为知性科学的

35

经济学的研究,而是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对生活世 界的问题展开的存在论探讨。在存在论视域中, 劳动、生产力、生产关系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因 此,对于马克思尚未完全开展的精神文化问题的 探讨,不是对其理论缺陷的弥补,而是延续其所开 启的理论精神。

法兰克福学派从一开始就行进在马克思所确 定的原初路向上。他们对发达工业社会异化状况 与人文困境开展了全面的文化意识批判:“实证 主义批判”“启蒙理性批判”“工具理性批判”“大 众文化批判”,其根本的意图在于从资本主义生 产过程的辩证法中拯救出的感性意识,这些 感性意识能够对资本主义存在的前提发起真正的 批判,成为推翻资本统治的要素,而它们又会 随时受到资本主义文化意识的侵蚀、遮蔽和消解, 因此,首要任务便是拯救出它们,从文化的角度恢 复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批判功能,这无疑是对马 克思理论精神的一种延续。

哈贝马斯继承了这条路线,在重建历史唯物 主义的过程中强调了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将马克 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中尚未详细阐明的部分内容加 以拓展。尽管如此,哈贝马斯与法兰克福学派的 早期代表人物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 他力图跳出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将资本主义社 会交往之中的感性意识拯救出来,以之作为对资 本主义展开批判的要素。

哈贝马斯曾这样评价马克思,“马克思没有 能够完成自己给自己确立的使命:对一种意志的 形成结构进行解释。,’[1]72因此,他在历史唯物主 义的重建过程中格外强调了规范结构在社会进化 中的核心地位,选取了认知潜能这一被法兰克福 学派早期代表人物所忽视的环节研究意识的重要 性并对感性意识如何上升为意识形态这一问题作 做了探讨。哈贝马斯发现,知识的增长是社会进 化的重要条件,人们的认知潜能的不断积累能够 促进社会的进化。社会个体的能动性通过以沟通 能力为前提的学习能力的发展表现出来,其内在 的学习机制保证了认知潜能的积累。社会个体或 者边缘社会集团获得了学习能力,并通过示范性 的学习过程进人社会的译解体系之中,并储备在 • 36 •

人们的世界观当中。这样,集体分享的意识结构 以及储存的知识就代表了一种认知潜力,社会系 统借助于社会性主体的学习能力形成新的认知结 构,从而应对社会形态变迁的问题。就此而言,社 会进化意义上的学习过程依赖于个体的资质。同 时,个体也要求进人生活世界的符号化结构之中。 换言之,在哈贝马斯看来,只有在主体间性的交往

之中个体的学习方可完成。社会制度是在社会化 个体的以学习能力的发展为基础的交往过程之中 建构起来的。

哈贝马斯的历史唯物主义重建论用交往取代 了劳动的核心地位,以社会和行为主体取代类的 主体,重新阐述了生产关系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 改造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重新定位 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取消了生产力的发 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发生变革的观点,最终以社 会组织原则取代了生产方式作为社会进化的尺 度,这都在表明哈贝马斯的重建工作中贯穿着文 化意识在推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这1■主旨。

三、存在论视域与重建论的存在论价值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起因之一就是 不满于正统马克思主义者和第二国际的理论家对 历史唯物主义所做的教条的庸俗的解释,所以他 力图尝试以此路径还原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原 貌,在当代状况之下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然而,最 终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也没有彻底摆脱知性 解读的窠臼,尽管他以为从历史唯物主义中读出 的那些超出近代解读视域的内容皆借助于其存在 论视域的创新,事实上,马克思已经开创了这一视 域。换言之,哈贝马斯与马克思的思想交汇于此。 以下将试图围绕四个方面揭示出哈贝马斯重建论 的存在论价值。

首先,哈贝马斯将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类 与个体的辩证法来重建。在《重建历史唯物主 义》一文发表之前,哈贝马斯在《复合的社会能够 建立一个理性的同一性吗》这篇文章中特别提及 了同一性问题的重要性。他指出,黑格尔之所以 依然活在我们这个时代,在于其哲学的主要动力

是同一性问题,在主体与自然的中,黑格尔既 发现了主体与外在自然的,也在主体与内在 自然的中看到了主体与社会的。这一思 想触发了哈贝马斯从自我发展和自我同一性的视 角来探索社会进化过程之中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以 及如何在理性的同一性中成就自我、弥合主体与 社会的的想法。

哈贝马斯指出,在历史唯物主义以生产范式 为主导的阐释框架中历史被解读为一种类的主体 的单线、必然、不中断、前进式的发展,目的论暗含 于其中,从而倒向了历史客观主义。不仅如此,类 的主体承担着社会进化的使命,这就导致了以普 遍性含摄特殊性,难以彰显个体性;另外,类的主 体是独白式的主体,这种主体无法达成主体间性 的普遍性的规范。鉴于此,重建历史唯物主义需 要修正这样的倾向,他从交往行为理论出发加以 改造,以社会和社会中的行为主体作为社会进化 的承担者,取消了单一性的类的主体。社会和个 体与他们的自我同一性和集团同一性一起经历着 变化,这样个体能够自觉地影响他们自身进化的 方向,就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主体。个体的学习过 程在推动社会进化的同时,社会进化也为个体的 社会化提供了条件,从而达成普遍性与个体性的统!^

马克思的存在论视域下的历史唯物主义表达 的是感性活动中个体与类的关系的历史性质。因 此,将历史描述为类的主体的进化史就与历史唯 物主义的精神实质相背离。在这里,哈贝马斯对 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一方面误解了马克思的 理论,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其重建工作具有存在论 的意蕴。

其次,哈贝马斯揭示了“生活世界”的存在论 内涵。生活世界是一个西方哲学从其传统的知识 论路向上难以打开的领域,自胡塞尔在“现象学 的观看”中揭开了这一关于“事情本身”的领域, 现代西方哲学家们都深受其影响。哈贝马斯把生 活世界这一概念作为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根 源、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为崭新的社会批判理论的 重要概念。在他看来,阐明“生活世界”的存在论 内涵,首先需要将胡塞尔的作为先验哲学的“生

活世界”改造为普遍语用学的“生活世界Ml从突 显语言或符号互动的沟通关系这一存在论基础当 中去理解它。他理解的生活世界,可以概括为三 层含义:一是指充满前见的在先境域,听者与说者 作为交互主体所交会构造出来的充满前见的先验 境域,更为准确地说,这是理想的言说情境。二是 社会融合机制,在系统与生活世界的比较之中阐 发生活世界作为融合机制的这一层含义。三是 它是突显语言或符号互动构成的沟通关系,交往 理性大展身手的场域W。

其实,早在胡塞尔之前,马克思已经观看到了 生活世界。他虽然并未专门提及“生活世界”这 个词,但是他所说的“物质生活关系”即等同于 “生活世界”。它是人们物质利益存在的感性领 域,是实践创生世界的本源性的领域,因而是真正 的现实领域。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与马克思 所指并不一致,他将马克思所谓的感性活动视作 纯粹的经济活动置人了经济系统。尽管如此,哈 贝马斯试图打开这个使实践活动中的感性意识生 长的最真实的领域并从中发现社会异化的真正机 制,这的确是行进在存在论的路向上。

再次,哈贝马斯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彰显了他 的知识原则的存在论转向。20世纪60年代,作为 当代社会研究的主流学派,实证主义开始受到了 广泛而严厉的批评。法兰克福学派将作为知性科 学形式的实证主义视作其哲学上主要的批判对 象,哈贝马斯在霍克海默确定的这一方向上继而 对实证主义做出了深刻的批判。在他看来,实证 主义以工具理性为分析的架构,轻视哲学反思的 价值,不去研究认识的可能性条件及其意义,导致 人们无法恰当地研究人的行为。

对马克思主义的庸俗的教条的阐释就打上了 实证主义的珞印,在这种阐释中,辩证法被化约为 自然辩证法,将自然辩证法的原则应用到人类社 会历史当中就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学说,这样,这 一学说就成为只是一种用简单的教条概括整个历 史及个别事件的学说,具体的人与事都被无情地 剔除了出去。他坚持认为,倘若将历史唯物主义 构建成为真正具有揭示与批判社会现实能力的新 知识类型,就必须彻底清除实证主义的遗迹。

• 37 •

哈贝马斯批判实证主义主观建构的事实并未 先行追问它在实践中的起源,因为由事实所构成 的世界知识都先验地扎根于前科学世界当中。他 批判实证主义的理论主体只是抽象自律的意识主 体,因为主体必须是处在现实历史运动之中,能表 达当下生活中的实践意识和在现实生活中形成批 判要求影响社会发展进程的感性主体。在哈贝马 斯看来,从新知识类型的角度审视,历史唯物主义 应该是将现实表达在理论之中,从理论自身就能 够理解现实本身的直接实践的理论。他这样说 道:“哲学必须放弃自我解释,并且必须认识到, 它是如何在多大程度上通过另一种东西(它当然 也是这种东西)得到解释的,即它是如何通过社 会实践得到解释的……理论不能用本体论的意图 来研究,而只能用实践的意图来研究。,’[4]马克思 同样也指出,新知识不应是从思辨的观念出发批 判世界,而是要揭示出世界自身的矛盾与冲突,实 践是生活世界的自我批判,新知识必将现实理解 为实践的。这些都表明哈贝马斯的“历史唯物主 义”具有存在论意蕴。

最后,哈贝马斯对历史性做了存在论的考 察。哈贝马斯在探讨马克思与黑格尔思想关系当 中,发现马克思确立了真正的历史性原则。他认 为,黑格尔虽然将历史纳人了本体论,但是他的思 辨的唯心主义最终还是遮蔽了真正的现实生活。

38

因为黑格尔描述的历史只是绝对精神展开的历 史,但是历史的轨迹并不等同于历史的逻辑,历史 性原则在他那里仍然是虚假的。马克思将哲学思 想视为解决现实危机的一个重要环节,认为哲学 只有对世界展开批判的同时对自身的预设和前提 也加以批判,它才能表达出真正的现实,这个现实 即是人们的现实的生活过程,也就是人的劳动过 程,历史是在人的现实的劳动中得以展开的。这 样,马克思便以“社会条件的辩证法”即劳动的辩 证法代替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辩证法,最终发 现了现实本身并揭示其本质,从而使历史性原则 成为贯穿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原则。哈贝马斯的 这一分析,事实上已经暗含了他自身对历史性的 存在论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曹卫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1.

[3] 夏巍.哈贝马斯的历史唯物主义重建论的存在论视 域[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1).[4] 哈贝马斯.理论与实践[M].郭官义,李黎,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4-465.

[责任编辑:高云涌]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