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 当代继续教育 Jun.,2013 第31卷第172期 Contemporary Continuing Education Vo1.31 N0.172 社区数字化学习方式探索与思考 宋亦芳 (上海开放大学长宁分校、上海宁区社区学院,上海,200336) 摘要: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社区教育学习方式由于受到学习资源不足、受众群体有限、 学习途径狭窄等局限,已经难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认识到,数字化学习 将有效拓展学习空间,为市民提供更加开放、平等、共享的学习机会。而面对社区市民这样一个较为特殊的群 体,什么样的方式更加适合他们开展数字化学习?因此,我们需要在社区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更加科学 的社区数字化学习方式。 关键词: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学习方式;思考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510(2013)03—009—05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于市民需求的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研究”(项目编号 C1005)阶段性成果。主持人:宋亦芳。 Research on Community Digital Learning Mode SONG Yi—fang (Changning Branch of Shanghai Open University;Shanghai Changning Community college,200336,Shanghai)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hte concept of lifelong learning,traditional learning mode,has been dififcult to meet hte increasing demand of learning due to the limited learning resources,group and ways.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kes US know that digital learning will effec- tively expand learning space and provide more open and equal and shared learning oppo ̄uniyt for citizens.In the face of a special group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what kind of mode is more suit- able for them in digital learning?We need to continue to explore in the community education prac— tice to form a more scientiifc community digital learning mode. Key Words:Community Education;Digital Learning;eLarning Mode;Thinking 社区数字化学习是指在社区中市民以数字化 践,总结典型的社区数字化学习方式,为社区教育提 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一种学习过 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学习和交互形式,使社区教育的 程。…而数字化学习方式是指学习者在数字化学习 方式更为多样化,使社区市民可以真正实现个性化 环境下,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展各种学习活动的 基本行为和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探 的学习,以进一步体现数字化学习的优势、发挥其在 索,重点结合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的实 社区教育中的作用。 收稿日期:2013—05—09 作者简介:宋亦芳(1959一),男,教授,上海开放大学长宁分校副校长、上海宁区社区学院副院长,中国成人教育 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专家组成员。主要从事成人教育管理、社区教育管理、教育技术管理与研究。 10 当代继续教育・专家视点 2013年6月 一、数字化学习方式相关研究分析 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来看,数字化学习的研究 最初主要集中在学校教育中,后来逐步向其它教育 领域拓展,并且形成了关于数字化学习方式较为成 理的、生态式的社会关系共同体。 由此可见,网上 学习社区也是一种数字化学习的途径与方式。有关 网上学习社区的研究,一是认为这是学习者在虚拟 环境中的交往,正如胡凡刚(2005)所述,“学生在教 育虚拟社区中的认知或建构完善过程所需的信息与 知识都不是通过灌输强加给学生的,也不是学生内 部自发形成的,而是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互动过程中 逐步同化或顺应而生成的。”L9 ;二是认为这是学习 者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知识建构,如甘永成、祝智庭 熟的理论架构,为社区数字化学习提供了有益的借 鉴。 1.关于数字化学习模式的研究 关于学校教育中的数字化学习模式,一种观点 认为,数字化学习是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 合作学习的过程。如李克东(2001)认为,“数字化 学习方式具有多种途径:资源利用的学习,自主发 现的学习,协商合作的学习,实践创造的学习。”‘2 因此,他基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情境一 探究”、“资源利用一主题探索一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一远程协商”和“专题探索一网站开发”等学习 模式。【3 第二种观点认为,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技术 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过程,是一种能体现新型教学结 构要求的教学模式,即“研究性”学习模式和“协作 式”学习模式。 如何克抗(2005)认为,信息技术 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实现一种以“自主、探究、 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_5 第三种观点认 为,数字化学习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观点的教学模 式。如张屹、祝智庭(2002)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 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 织者,信息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学习环境包 括“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6 综上所述,我 们认为数字化学习模式首先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改变了教师、学生、资源之间在学习中的关系;二是 强调数字化学习中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 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作用,从而充分体现数字化学习 的优势;三是强调数字化学习要基于问题或主题等 的探索性学习,从而增强数字化学习的有效性;四是 强调学习的效率,使人人享有学习权力,处处都有学 习机会。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也不断丰富和完善了数 字化学习模式的内涵。 2.关于网上学习社区的研究 随着数字化学习在教学上的不断拓展,有学者 提出了网上学习社区的概念,王海东、丁新富 (2004)认为,网上学习社区是一种虚拟的学习环 境,例如网络教室、电子学习空间、虚拟校园、在线学 习社区、电子学习社区、网上学习社区或虚拟学习社 区等。 胡凡刚(2005)认为,它是基于跨时空的、 开放的、自由的网络虚拟环境,具有共同社区文化心 (2006)指出,虚拟学习社区之所以为学习社区就在 于其知识建构,学习者通过相互的交流、互动、讨论 和协作,共享彼此的观点、思想、资源、知识、学习经 验和集体智慧,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和促进个人自 身学习能力提高0[1o];三是认为这是学习者通过虚 拟学习环境建立的良好社会网络关系,如王陆 (2009)认为,虚拟学习社区的实质是社区成员及其 关系的集合,也即虚拟学习社区的实质是一个社会 网络,而社会网络已经成为虚拟社区学习环境中的 核心要素。¨¨,因此,可以把网上学习社区这一数字 化学习方式看作是虚拟化学习对实体化学习的演 绎。 3.关于数字化学习港的研究 为推动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教 育部高教司2006年6月启动“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 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教改项目。该项目探索如 何利用数字化手段和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远程 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数字化的终 身学习环境,为更加广泛的社会人群的终身学习提 供教育资源和支持服务。项目选择了7个基层单位 建设示范性学习中心,其中乡镇型2个,社区型3 个,企业及行业型2个,着力进行学习模式、服务模 式、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探索与研究。在 学习模式探索方面,各学习中心的实践表明,面向基 层群众的终身学习采用单一的网络学习是难以实施 的,因此需要采用网络学习和面授辅导、实训实操等 其他学习形式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通过学习中心 不断实践,项目归纳总结出“数字化学习港”学习者 的学习模式,即:“综合利用虚拟的网络学习环境和 真实的线下学习环境,在教师的学习指导和公共服 务体系多种形式的支持服务下,学习者利用资源提 供方所提供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协作学习和自主 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1 应该说,这 也是信息技术应用于终身教育的一项重要成果。 二、社区数字化学习方式实践探析 第3l卷第172期 社区数字化学习方式探索与思考 生活保健类 家庭教育类 家庭理财类 法律维权类 偏爱的网上 51.9% 9.6% 在进行理论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基于上 海宁区的实践,即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设计不 同的学习形式开展社区数字化学习。 1.以学习卡为抓手引导市民自主开展网上学习 2008年9月“学在数字长宁”网开通后,长宁区 21.6% l9.9% 33.9% 10.6% 17.5% 学习内容 就业指导类 文化涵养类 知识技能类 偏爱的学习 文字书籍类 信息类 其他 5% 流媒体类 互动参与类 37.1% 不在乎 时问长短 15% 向社区市民先后多批发放了学习卡,配套印发了宣 传单页和网上学习指南。近年来,社区学院通过各 个途径支持社区市民通过学习卡进行自主学习,进 步激发了市民自主参与网上学习的积极性。到 一资源形式 57.9% 37.4% 54% 偏爱的学习 30分钟内 45分钟至 资源长度 1小时 1—2小时 37.8% 28.8% 18.5% 注:由于部分题目为多项选择题,百分比之和将大于 2012年为止,“学在数字长宁”网上注册人数达到 l0万人,自主网上学习的人数为2.1万。本研究借 助学习卡的后台管理和统计功能,全面分析了自主 开展网上学习的市民的人群特征,并选取了1000位 参与自主网上学习的市民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了 相关情况分析。从学习者基本情况分析来看,现阶 段参与网上学习的人群年龄偏大,普遍为离退休人 员,中青年参与率较低;学历层次较低,计算机技术 水平不能完全满足网上学习的需求(表1)。 表1学习者基本情况分析表 性别 男 31.5% 女 68.5% 年龄结构 6—18岁 19—40岁 41—60岁 60岁以上 0.8% 9.2% 44.1% 45.9% 学历结构 高中及以下 大专 本科 硕士及以上 48.6% 31.6% 18.5% 1.3% 职业结构 离退休 在职 待业 其他 72.8% 23.9% 3.3% O 计算机技能 基本陌生 浏览、查询 掌握基本技能 熟练掌握 32.7% 41.5% 15.5% 1O.3% 从自主网上学习者的行为分析来看,有63.. 2%的学习者选择在家中学习;每周总学时较低,在 5小时以下的占59.5%;网上学习目的以交流和休 闲娱乐为主;偏爱的学习资源以生活保健和家庭理 财类为主;学习资源形式各选项百分比都比较高,表 现出市民对载体形式多元化的需求;学习资源持续 时间不宜过长,37.8%的市民希望在30分钟以内 (表2)。 表2市民自主网上学习行为统计表 网上 家中 单位 社区学校 网吧 其他 学习场所 63..2% 10,5% 15.3% 2.6% 8.4% 每周网上 20小时以上 1O一20小时 5—10小时 5小时以下 学习总时间 6.1% 9.8% 24.6% 59.5% 网上学习 与朋友交流 了解新闻信息 学习知识技能 娱乐休闲 目的 34.4% 43.2% 26.5% 41.6% 100%。 从市民自主网上学习的制约因素来看,这些网 上参与度较高、自主性较强的市民也反映出了一些 制约他们进一步开展网上学习的问题,包括:经济条 件制约占7.5%、计算机操作技能较低占4O.】%、学 习资源较少占24.8%、缺乏持久的学习动力占28. 1%、网上学习形式过于单一占8.5%、缺乏相关的 指导和培训19.2%、对身体有负面影响6.5%,等 等。 2.以社区学校为阵地组织市民集中开展网上学 习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参与网上学习的社区市民 中有很大一部分为中老年市民,比起独自在家中通 过网络学习,他们更喜爱聚集在社区学校与一群志 趣相投的老朋友一起学习和交流。据2012年调查, 近年来长宁区每年参加社区学校集中组织的网上学 习市民约为网上学习人数的15%,并且通过分析得 出的判断是,社区学校也是众多社区市民开展数字 化学习的重要场所。 一是以成果激励为导向的集中学习。2009年, 社区学院指导街道社区学校设立了1—2个试点班, 分别发放了100张实名制的学习卡。由试点班级任 课教师在面授教学之余,每学期向学员推荐1—2 f-j 与课程内容有关的网上课程作为“课外读物”,组织 学员通过网络集中学习,然后再在班级中和其他学 员一起交流、讨论,并设立了网上在线考试环节。学 期结束后,社区学院统一向成绩合格的学员发放 “结业证书”,向成绩优秀的学员发放“优秀学员证 书”,还以学习成果换取再学习的机会等等。这种 基于成果激励的网上与网下结合、集中与自学互动 的方式受到了良好的效果,扩大了集中网上学习的 人数。 二是以学习内容为导向的集中学习。2010年。 各社区学校选择了1O门不同类别的课程作为试点, 以网上学习作为面授教学的延伸。课程包括“多宝 12 当代继续教育・专家视点 2013年6月 塔技法”、“国画花鸟”、“flash动画制作入门”、“花 式点心制作”等。这些课程具有操作要求高、实践 性强、教学内容有一定难度等特点,传统的面授教学 在师资、场地、设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社区 学校首先组织市民集中上网学习课程内容,然后由 教师讲解重点难点,学员回家后动手实践,遇到问题 还可以反复上网学习相关课程内容,从而大大提高 了学习效果。 氛围。据统计,长宁市民通过网络参与世博知识培 训达60万人,考核通过近5O万人;参与文明素养培 训近28万人,考核通过逾24万人,两项在线学习的 考核通过率在全市中心城市均列第一。 据2009—2012年统计,长宁区通过活动开展的 网上学习活动达到2O多项,参与人数近10万人(世 博培训除外),其中有2011年的“阅读红色经典、激 扬爱国情怀”、2012年的“阅读红色经典,传承中华 三是以学习条件为导向的集中学习。2011年 文明”、2012年的“网上协管员培训”、2011年开始 起,为了吸引社区市民参与社区学校的集中网上学 习,社区学院帮助部分社区学校和教学点连通了多 功能教室的,将“学在数字长宁”网丰富的资源 送到社区学校和教学点,供市民根据学习需求集中 在线学习;同时,部分社区学校通过“网上博客”学 习平台、“电子政务”平台等形式组织集中网上学 习;还有,各社区学校一周课程表都新增了“学在数 字长宁”网上课程,每周组织市民集中上网学习1— 2次,较好解决了资源匮乏等问题,提高了市民学习 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3.以重大活动为载体带动市民灵活开展网上学 习 在通过学习卡引导自主学习和社区学校组织集 中学习的同时,长宁区也在尝试通过网上一系列内 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学习活动,尤其是与社会发 展结合度较高的典型活动,营造热烈的网络学习氛 围,吸引广大市民参与其中,扩大了社区数字化学习 人群。 实例一:举办网上环保培训知识竞赛。2010 年,长宁区利用承办“上海市社区教育系统首届百 万市民环保知识竞赛活动”的契机,组织市民开展 网上学习和答题活动。社区学院专门开发了在线学 习平台提供学习资料,建立了网络答题系统和相应 的后台管理系统,对活动数据进行实时统计和分析; 同时,竞赛采取网上考核的形式,便于市民充分参 与。据统计,全区共有3000户、约1万市民参加了 网上学习与答题,在此基础上各街镇优胜的市民组 队参加了决赛。 实例二:开展市民网上世博培训与考核。结合 “迎世博600天行动”,长宁区在“学在数字长宁”网 开设了专门的以世博知识系列培训和考核平台。区 学习办还配套印发了lO万份网上世博培训与考核 宣传资料发放给企事业职工、社区居民以及中小学 生,还定期对网上学习考核通过的市民通过抽奖等 形式进行各种奖励活动,营造出了热烈的网上学习 的“学习便利E学社”、2012年的“中化经典进社 区”等(http://www.chnlc.net)。基于活动的网上学 习,既方便市民学习,又扩大了市民网上学习的参与 面,已经成为长宁市民喜闻乐见的形式。 4.以共享平台为途径实现市民网上交流互动学 习 为了解决网上学习缺乏互动等问题,长宁区在 “学在数字长宁”网站开设了“资源共享平台”,定期 发布互动的主题。学习者可以根据感兴趣的主题上 传相关的学习资源或自己的学习成果到后台管理平 台,经网络管理者审核通过后在线发布。所有学习 者都可以上传资源,也可以对在线发布的各类资源 投票,由组织者对优秀资源给予一定的奖励。例如 2010年5月,“学在数字长宁”网站面向全体社区市 民组织开展了“我眼中的世博”活动,市民可以将自 己在世博的所见所闻形成的作品,上传到“学在数 字长宁”网管理后台,形式可以是一篇文章、一张照 片、一段视频等,经审核通过后由管理员在网上共享 平台向大家展现,学习者可以向这些市民的作品投 上一朵虚拟鲜花表示称赞,或撰写短文进行评论,这 些市民也可以作出回复,达到了市民互动学习的效 果。据2010年底统计,有近600位市民在共享平台 上传了世博有关的文章、照片和视频,有近万人次参 与了网上互动。2011年开始,长宁区还每年开展 “社区教育明星教师评选活动”、“网上学习网下互 动”等学习互动形式,进一步提高了网上学习的吸 引力。 三、社区数字化学习方式理性思考 1.梳理与归纳 基于上述理论和实践分析可见,学校教育和社 区教育领域的数字化学习方式都具有一定的共性。 一是数字化学习都包括教师(指导者)、学习者、环 境、资源等要素,研究数字化学习方式就是调整各要 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二是数字化学习都需要一定 的探索性,如基于主题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 第31卷第172期 社区数字化学习方式探索与思考 l3 等;三是数字化学习都需要一定的交互环境来形成 学习的交流和互动,从而充分体现数字化学习方式 便捷、友好等特点;四是数字化学习并不只是单单运 用一种方式,而是可以运用各种不同方式的组合开 展学习。 与学校教育中的数字化学习不同,社区数字化 学习方式也有自身的特珠性,一是由于社区学习者 结构多样性且以中老年为主体,数字化学习技能较 弱,不可能完全自主式学习,指导者的支持、引导和 激励是必不可少的;二是由于社区学习者学习目的 以休闲、娱乐为主,学习的随意性较大,因此学习方 式的要求应是“非学校”化的和相对宽松的;三是单 纯的网上学习很难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他们需要 有更多的相互交流机会,而且这种要求大于在校学 生,因此应该加强各种形式的网上与网下交流。据 此,本研究将社区数字化学习方式归纳为自主式学 习、集中式学习、互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等四种学 习方式。 第一,自主式学习方式。在自主式学习方式中, 学习者可以自已确定学习内容、时间和地点,学习活 动不依赖他人而开展,没有直接的外界压力和 要求,没有直接的社区监督。自主学习实现的条件 首先是要创设必要的上网条件,其次必须掌握网上 学习技巧和电脑操作技能,当然这也是目前市民自 主学习的较大障碍。此外,自主学习缺少人际交流 集中的学习活动,会影响市民的学习兴趣。自主学 习能够解决市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数字化学习带 来的便利,所以,只要各种条件具备,我们还是提倡 个人自主学习,并作为社区市民数字化学习的基础。 第二,集中式学习方式。集中式学习主要是由 社区有关部门依托社区学校或信息苑,组织市民集 中进行网上学习、数字视频学习等,以一定的学习课 程、主题活动等作为学习内容,开展学习和讨论。此 方式便于市民进行学习交流和情感沟通,可以克服 市民家庭网络设施的缺失、技能的不足,实现共同学 习。当然,集中式学习方式受场地、设施等的, 受众人群较为有限。集中式学习解决了部分人群 (如老年人)交流学习的需要,而且有较为积极的效 应,应积极推广,并作为社区数字化学习方式的重要 组成部分。 第三,互动式学习方式。互动式学习方式主要 通过网络交互手段,实现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 者与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并根据一定的学习内容 和社区组织的主题活动开展实时或非实时讨论,具 有较好的互动性、交流性和时效性。尤其市民在社 区各项活动推动下,通过互动交流或上传学习成果 等,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互动式学习对 网络、电脑等硬件要求相对较高,安全方面要求也较 高,对学习者也有相当的技能要求,所以实现起来有 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我们应予以重视并积极创 造条件。 第四,探索式学习方式。探索式学习方式,就是 在问题或主题的引导下,让学习者自已进行体验,以 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探索学习方 式较为注重学习者的自身体验、兴趣的培养等个人 学习因素,能增加个人探索问题乐趣。探索式学习 方式要求学习者有较强的思考能力,也要有丰富的 资源支撑和较好的网络硬件支撑,适合的人群也较 为有限。探索式学习强调问题及问题的解决,有助 于学习者积极思考,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 应有所加强。 2.启示与建议 第一,社区数字化学习应以“一种方式为主多 种方式综合使用”为基本策略。现阶段市民开展网 上学习并不可能只采用单一的方式,基本上都是多 种方式的复合,如:自主一集中学习方式、自主一集 中一互动学习方式、自主一探索学习方式等等。其 中,自主学习方式和集中学习方式组合较为有效,再 辅之以互动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方式则是将来发展 的方向,但现阶段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励。需要指 出的是,无论在何种方式下,、社会、市民三者都 需要不断有机互动,使市民自主开展网上学习的意 识不断增强,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学习氛围, 最终将学习作为一种自发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第二,针对不同人群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推进 社区数字化学习。推进社区数字化学习,本身就是 一项教育惠民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分类指导、个 性服务,从而调动广大市民的学习积极性。从现阶 段来看,社区市民开展数字化学习还需要和社 会自上而下的引导和推动,但不能采取一刀切、强制 性的形式,不能简单强调市民在家中学习、个体上网 学习,而是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习者的特点提倡不 同的学习方式。对于市民来说,也一定要结合个人 兴趣、能力及学习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数字 化学习方式。 第三,完善的支持服务体系是社区数字化学习 的重要保障。有学者就提出了“公共支持服务”的 概念, (下转第43页) 第31卷第172期 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成人教育管理建设的研究 43 制。竞争机制能促使成人教育中介组织把主要精力 委派专人到市场、成人院校做调研和学习,提高从业 放在为成人教育管理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上。如 人员的成人教育管理理论水平,进而提高参与成人 何才能建立起公平的成人教育中介组织的竞争机制 教育管理建设的专业能力。 呢?如对拟委托给成人教育中介机构的业务, 应首先公开委托项目,并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委 注释: 托给哪家机构,保证各成人教育中介机构都有平等 [1]黄璨,霍玉文.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成人教育管理改 的竞争机会,同时也借此推动成人中介机构的服务 革的方向[J].中国成人教育,2010,(3). 质量的提高。此外,还必须引人责任机制。成人教 [2]盛冰.教育中介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J].高教探 育中介组织和不再是被领导和领导之间的关 索,2002,(3). 系,他们之间遵守一种新的契约,它的基础是相互尽 [3]阎桂芝,朱广慧.继续教育中介组织:问题与思考[J].特 义务。的责任是促进机会平等,赋予成人教育 别策划,2012,(1). [4]董仁忠.社会中介参与职业教育研究报告(上)[J].职教 中介组织更多的发言权,社会中介组织只有具备了 论坛,2009,(7). 相对性,才能最大效能的为管理成人教育提供 [5]李彦荣.我国教育中介组织发展的特点与对策[J].教育 服务。同时,成人教育中介组织作为一种中介服务 发展研究,2007,(19). 行业,也应建立自律机制:首先要强化参与成人教育 [6]王永莲.非营利性职业教育中介组织研究[J].教育评 管理建设的观念,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履行成 论,2011,(4). 人教育管理的法定责任和社会责任;其次,建立健全 包括财产管理制度、准人制度、奖惩制度等在内的各 [责任编辑:易剑] 项规章,制定严格的专业程序和服务标准;第三,要 (上接第13页) [5]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 并认为“它是在网络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数字化 电化教育研究,2005,(1). 学习成为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 [6]张屹,祝智庭.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 要学习模式的新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的学习支持 电化教育研究,2002,(1). 服务组织形态。”-】 社区市民开展网上学习,无论是 [7][美]王海东,丁兴富.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构建学习社区 自主的还是有组织的,都离不开和社会的积极 [J].中国电化教育,2004,(11). [8]胡凡刚.简论教育虚拟社区[J].电化教育研究,2005, 参与和支持。和社会承担了“组织者”、“引导 (9). 者”、“激励者”等角色,要为市民开展数字化学习构 [9]胡凡刚.教育虚拟社区与学习交往设计[J].中国电化教 建有力的信息化环境支持和资源支持,建立和完善 育,2006,(2). 各项保障制度、创设便利的环境并提供丰富多样的 [1O]甘永成,祝智庭.虚拟学习社区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发 服务。 展[J].中国电化教育,2006,(5). 注释: [11]王陆.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分析[J].中国电化教 [1]宋亦芳.论我国社区数字化学习的形成与发展[J].职教 育,2009,(2). 论坛,2013,(9). [12]严冰.“数字化学习港”教改项目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 [2]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 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8,(4). 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 [13]施志毅,任为民.数字化学习与公共支持服务[J].天津 [3]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 电大学报,2010,(4). 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9). [4]何克抗.e—Learning的本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 [责任编辑:易长发] 整合[J].电化教育研究,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