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奥赛

奥赛

来源:筏尚旅游网
奥林匹克竞赛

奥林匹克竞赛活动的宗旨,主要是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通过竞赛达到使大多数青少年在智力上有所发展,在能力上有所提高的目标。并在普及活动的基础上,为少数优秀的青少年脱颖而出、成为优秀人才创造机遇和条件。

目前,这项活动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取得了杰出的成果。

在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同学可以获得保送名牌大学和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资格。

南方周末:中国的数学天才缺什么

中国的数学尖子并不是自身欠缺什么,而是缺少机会,缺少一流数学家的熏陶和指导。要成为一流的大师,一般情况下就要跟国际一流的导师去做。

2011年10月,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大三学生刘嘉忆成了媒体的焦点。起因是他“花了一晚上”就解决了数理逻辑领域的“西塔潘猜想”。这个猜想虽然并不古老,但也是数学家们十几年来没有解决的问题。刘嘉忆本名刘路,“刘嘉忆”是他写论文时根据“6+1”的谐音而取的笔名。

刘嘉忆很快就得到了多名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推荐,希望他能够得到破格培养。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林群院士是推荐者之一,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普通的事情,不就是让这位大学生提前一年做研究吗?”其他签名推荐的院士还有李邦河和丁夏畦两位。

无独有偶,来自天津的张炘炀刚刚在9月份开始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博,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博士生——只有16岁。他的研究方向是基础数学。

“近些年,国际数学教育大会每届都会有一个关于天才学生培养的专题讨论,很多国家都特别关注天才儿童的教育。”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曹一鸣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像美国,有些州通过立法的方式来保障对这些学生进行研究、培养和帮助。”

中国似乎从来都不缺少“数学天才”,每届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奖牌获得情况总是令人振奋。但同时,中国在国际上做出一流工作的数学家又显得那么少。这究竟是为什么?中国数学天才欠缺了什么?

印度数学天才拉马努金。拉马努金被英国大数学家哈代发现的故事已成为数学史上的传奇。当拉马努金在33岁的年纪上因病去世时,哈代认为,拉马努金的悲剧不在于其早逝,而在于其发现得太晚——1914年才在哈代的帮助下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并开展研究。

“缺少的是机会”

恽之玮,2000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得主,现在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事数学研究和教学。在他看来,美国的大学录取机制基本上能够保证,在某一方面有天才的学生能够到他那一方向最顶尖的学校去念书。

“因为学校的录取是每个学校自己来审材料,不是通过全国性的考试。这样可能让人才不至于由于疏忽而被错过。只有一个机构来筛选的话,就只有一次机会,那么可能会造成漏选,让只是在某一方面突出的学生无法得到这一方面最好的学校的培养。”他说,“由于美国是每个学校做出选择,那么漏选的可能性很小。这个学校漏选,其他的学校还有可能看重这个人才。”

长期研究数学教育的曹一鸣很欣赏现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实行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所有的推荐都实名,专家都会对自己负责,当然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做到公正。”他说,“体育比赛中裁判也会有看错的时候,组织部考察人才也会有看错,但是大面积来看,我们现在还是相信组织部考察的人才。所以自主招生还是应该相信专家的团队能够把人才挑选出来。”

恽之玮当年获得金牌之后赴美读书,进入的是普林斯顿大学。“说实在话,我没有从他的教育中得到很多好处。”他说,“因为教授讲课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兴趣。”

普林斯顿在数学教学上与美国其他著名高校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它不设置公共课。即便每一学年的科目名字看上去是一样的,但实际上的内容却因为教授的不同而随时变化。因此,如果学生的兴趣刚好与教授的兴趣贴合得紧,那就很有好处;如果情况相反,就会比较痛苦。

不过,恽之玮发现在这里读书最大的好处就是,如果有问题去问,你总能找到某方面的专家,而且很容易就能得到答案。

大学里从事研究的教授的水平是这件事的基础。在研究型的大学,比如美国前50名的大学,都在数学某一方向上有顶尖的教授,从事前沿的研究。想学的学生便会有人教,也有地方得到前沿的指导。

“尽管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在缩小,但是我们觉得现在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比如说,进入国际前20名的数学研究所,主要还是集中在美国等几个发达国家。”曹一鸣也有类似的观察。

“在国内肯定有这样的情况,就是学生想学,他对一个方向感兴趣,但是找不到这个方向的专家来聊、来问问题。”恽之玮说。以他自己的研究方向——几何表示论——为例,由于这是一个尚不成熟的方向,国内的研究者就非常少。

“要成为国际一流的大师,一般情况下都要跟一个国际一流的导师去做。”曹一鸣说。去年,越南数学家吴宝珠获得被誉为数学界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使越南成为继日本之后亚洲第二个拥有菲尔兹奖得主的国家。他少年时就表现出了数学天分,而真正的深造是在法国完成的。

对于早早表现出数学天分的年轻人,恽之玮认为,二十多岁肯定不是其研究的高峰时期,可能三十岁左右才能真正进入前沿领域。对于数学这种历史较长的学科,由于前人积累的东西很多,“你要到前沿领域的话,就必须要读很多东西才能到达,然后才能做自己新的东西”。

“去看菲尔兹奖的得主,这个奖只颁给40岁以下的数学家,基本上得奖的也都接近40岁了。”恽之玮说,“除了陶哲轩比较特殊之外,近些年获奖者年龄越来越偏大。早年有些30岁不到的,包括丘成桐是30岁出头。现在要做到这样是越来越难了。”

恽之玮在麻省理工学院教学的过程中也会遇到来自中国的学生,他们的数学基础都很好。“中国的数学尖子并不是自身欠缺什么,而是缺少机会,缺少一流数学家的指导和熏陶。”他这样总结。

兴趣还是面子

对于年轻人才的培养问题,林群认为院士最近发表的看法很有代表性。

最近被学生问到:“现在很多中学都开办了创新实验班„„这些‘科创班’真的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吗?”他的回答是“打好扎实的基础是创新和创造的前提”,并同时鼓励学生“多看些充满想象力的文学作品,如《封神榜》和《西游记》,有了想象力后就可以触类旁通,大胆想象才会有创新”。

有趣的是,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神童张炘炀受到的教育恰好是相反的。他的父亲讲述自己的教育方法时曾提到,有一次发现张炘炀着迷于《西游记》,就赶紧把它藏起来了,因为他希望儿子能专心学习。当央视记者最近向张炘炀问起这件事,他说“这叫精神上的摧残”。

澳大利亚数学家陶哲轩曾经也是一个神童。他获得国际奥数金牌时尚不满13岁,成为奥数历史上最年轻的金牌得主。他20岁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24岁即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聘为正教授。陶哲轩的成长过程中,父亲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不过他的父亲并不是一味追求孩子的升学速度,他知道成就的取得就像是建造金字塔,基础部分必须要足够宽大。他曾经让陶哲轩在中学阶段多呆了3年,同时进修一部分大学课程,他认为这样的话,在升入大学之后,陶哲轩才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创造性地思考问题。

“我想这和中国式神童培养是有一定差别的,他不是为了追求尽可能小地进入大学,尽可能小地找份工作。”曹一鸣认为,“其实很多中国父母让孩子早一年进大学,好像就是满足于一种虚荣心,缺少对子女的长远的责任和培养。”

在央视的访谈中,张炘炀表现出对未来的焦虑。他担心自己重蹈王思涵和张满意覆辙。这两名早些年的神童在14岁就考入了大学,后来因为成绩太糟糕而退学。他在硕士阶段就曾经出现由于进度过快、基础不牢而造成的挂科。张炘炀的父亲当年之所以给他取“炘炀”这个名字,也是寓意他能够脱离父辈“平平淡淡”的境界。而现在,张炘炀认为他自己“成就好一些”的标准就是“北京户口、买房、找个好工作”。

曹一鸣认为,中国的数学天才中有太多不是对数学本身有兴趣。“吴宝珠、陶哲轩他们实际上不是为了拿金牌而拿金牌的,而中国大多数人或者是几乎所有的人可能就是为了高

考加个十分二十分,保送上清华北大,他是为了这样的目标去参加奥赛。”根据他们去年进行的一项统计,中国历届奥数金牌获得者中,绝大部分后来没有从事与数学相关的工作。

吴宝珠获得菲尔兹奖之后,与他有过合作的恽之玮曾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研究上,他“水滴石穿”,按照自己特有的节奏前进,也不会急于发表论文。在生活中,他相当有品位,“在他家做客的时候,他会用木炭生起壁炉,拿出好酒,放放音乐。两个小女儿总是缠着他,其乐融融。”他读过很多法国文学,喜欢加缪的作品,也读过贾平凹的作品和中国古典名著的越南版。

“我们很多父母让小孩子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他自己,可能是光宗耀祖,承载家族的、父母的、爷爷奶奶的希望,所以他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为自己学习,而是为这个家族在学习。”曹一鸣说

■调整

>>奥林匹克竞赛 获全国奖可加分不保送

在高中阶段参加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学生,由原来的可具备加分、保送资格,调整为:由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决定是否在其高考成绩基础上增加不超过20分向高校投档,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获奖学生参加试点高校自主选拔录取,高校应优先考虑给予参加考核资格。 省赛获奖不加分不保送

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的学生,由原来的可具备保送、加分资格,调整为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和高考加分资格。获奖学生参加试点高校自主选拔录取,高校应优先考虑给予参加考核资格。

进入奥赛国家队可保送

教育部另外特别规定,在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一等奖并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遴选为参加国际(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赛国家队集训的学生,应届毕业当年保留高校招生保送资格,经所报考高校测试后决定是否录取。

以上试题均由考生本人提供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刚刚结束的第52届国际奥数竞赛中,江阴南菁中学高二(6)班学生吴梦希,从来自全球101个国家和地区的562名年轻“数学之星”角逐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金,成为江苏近10年来第一位在国际数学奥赛中获得金牌的学生,被同学们称为“奥数帝”。昨天,记者采访了这位比赛刚刚归来的奥数牛人以及他的教练和家长,探讨关于奥数学习的经验和方法。

吴梦希:我是这样玩转奥数的! 入门:学奥数就像在“看美景”

“数学中蕴藏着许多对称美、简洁美和自然美,它们就像是„数学之路‟上一处处风景,虽然旅途的过程艰辛而枯燥,但能发现这些美景就足够支撑我走下去。”吴梦希认为,奥数学科和其他学科是一样的,学好的关键就是要有兴趣。“比如我初三时学到的梅涅劳斯定理,几乎没有什么条件,就是一个图形,但我觉得它关于线段比例的结论就是一种简洁和对称之美。”

竞赛:既要天赋也要努力

说起对数学的兴趣起源,还得“追溯”到吴梦希幼儿园时,他是在和爷爷学珠算的过程中对数字初生“好感”。真正开始学习数学、参加竞赛后,吴梦希的原则就是不偷懒、多下工夫、老老实实做题。“现在很多同学都搞竞赛,但我觉得还是„要适合‟才能学得不痛苦。”吴梦希说,小学阶段的数学竞赛相对较简单,多数人只要用心都能完成,但到了中学之后就要天赋和努力并用了。他告诉记者,与其他同学每天制定学习计划不同,自己平时的练习是“弹性指标”,也就是每周、每个月一个短期目标,这样就能按照自己每天的状态及时调整。 拿奖:最难题花了三个半小时

“考试时间是两个半天,每天4个半小时内需完成三道题。”吴梦希告诉记者,由于是世界顶尖奥数赛,所以别看只有6道题,但每道题的难度系数都超乎想象。他最终以28分的“压线分”获得金牌(每道题7分,满分为42分)。吴梦希说,根据每道题的难度不同,用时也会有所差异,比如他在做第一道数论题时觉得很顺手,20分钟就基本完成了。但第六道几何题,足足花了3个半小时还是没解出来,所以在最后一题一分未得。“我平时比较擅长的是用代数类计算解决几何问题,但是看到这题的题面就知道这个方法行不通,所以从入手就不太顺利,最终还是没有„攻破‟它。”据吴梦希介绍,本届竞赛的试题难度较上一届有所提高,比赛中的六道题是全英文表述,由现场老师翻译成中文后供学生解答,六道题的题型分别为数论、组合、代数、组合、代数、几何。吴梦希是在今年4月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被选入数学奥赛国家队,在此次比赛中与其余5位来自中国的队友夺得6枚金牌获得团体总分第一。他是江苏省近10年来首位在国际数学奥赛获金牌的学生。 爸爸和老师:这个孩子“吓跑”了不少老师

吴爸爸告诉记者,儿子从小到大对于时间就很有概念,从不熬夜学习的他,难得晚睡的原因也是因为收看益智类或是科学探索类节目。“我觉得作为家长一定要给孩子„鼓励型教育‟,但在孩子成绩显著后就要把握好„度‟了。”

父亲说,家人从吴梦希小时候开始,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就多鼓励多表扬。随着孩子提升的越来越快,他们的鼓励方式就相对“低调”了。“不留恋眼前的最好方式就是树立更远的目标。”父亲告诉记者,吴梦希是个很有自己想法和主见的孩子,从初二就定下了自己大学的专业“地理经济”。

在吴梦希追逐数学梦的路上,他的“拜师”过程也颇为戏剧化。作为从初二辅导吴梦希至今的教练,南菁中学副校长夏建新笑称,这孩子“吓跑”了不少老师,老师没上几次课就会跟他说“下次别来了”。吴梦希第一次被老师“退课”是在小学四年级,当时他去上一个数学兴趣班,但上了几次课之后,老师说这孩子水平很高得另外“拜师”。从那以后他就一连换过两三个辅导老师,直到进入初中后“师从”夏建新。

“这孩子属于既有天赋又踏实的类型,而且每次参加比赛他都能超水平发挥,总是给我们惊喜。”夏校长说,在高二正式进入国家队后,吴梦希在备战国际奥赛的同时也收到了北大的“预录书”:今年1月他被北京大学预录取了。

提到吴梦希的学习特点,夏校长用九个字总结:坐得住、效率高、悟性好。“他解决数学问题时一坐就是6个小时,这样的学习劲头没几个孩子能做到。” 王宛璐 王 璟

关于学习奥数的N个忠告

1、学奥数兴趣最重要,“压着学”往往物极必反; 2、家长千万别跟风给孩子报奥数班;

3、小学阶段的数学竞赛相对简单,多数人只要用心就能完成,但中学 竞赛要努力,也要天赋;

4、搞竞赛,不偷懒、多下工夫、老实做题;

5、做奥数题要有耐性和韧性,花几个小时解一道难题会有收获。 挑战一下最难的奥数题!

国际奥数竞赛是为中学生设立的高级别数学竞赛。经过52年的发展,如今全球已有近半数国家和地区加入这一竞赛。

本报讯 (记者 徐瑞哲)刚刚返沪的中国队领队兼主教练、华东师大数学教授熊斌昨天向记者透露: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52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上,中国队获团体总分第一名。这是中国队第16次获得该项赛事团体第一。

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奥林匹克科学竞赛。第一届国际奥数竞赛1959年创办,当时只有不到10个国家参赛。经过半个多世纪发展,全球已有近半数国家和地区加入。今年全球有101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位选手参加“数字大战”。来自北京、上海、河南、湖南、江苏的6名中学生组成中国队参赛。

根据比赛规则,每支代表队只派不超过6名参赛者,在两个正式比赛日中各自答卷。每天只做一张试卷,每张卷子仅3道题,每题只有7分,但答题过程长达4个半小时。此后,多国评委用3天时间评卷,最终公布个人和团体成绩。

近年来国际奥数竞赛的试题越来越难,竞赛水平也越来越高。在满分42分中,得分超过28分(即超过2/3分值)的选手,才能获得一枚金牌。今年共有名选手夺金,只占全部参赛队员的9.6%。全部6名中国选手均获金牌,平均成绩31.5分;美国队6人也都摘金,但因总分略低于中国队而获团体第二名;新加坡队则以4金、1银、1铜的总成绩列团体第三。熊斌表示,中国队发挥正常,而其它各国参赛队进步极快,以往中国队总分可领先美、俄等队二三十分,但此次仅高出美国队5分;另外,通常排名20位之后的新加坡队突飞猛进,首次打入三甲。“目前,美国队中一半是华人。”

中国队实力均衡稳定,而外国参赛队个人能力十分突出。18岁的德国女生丽莎·塞尔曼获得满分42分,她5次参赛取得4金1银,打破此前德国男生创造的4金1铜纪录,成为国际奥数竞赛有史以来的最佳个人战绩,由此,中国选手最近3年个人成绩连年第一的“垄断”地位也被打破。熊斌介绍,中国选手通常从高一、高二参赛,只参加一两届比赛,而这些国外“奥数神童”从初中起便连续参赛。

紧随丽莎·塞尔曼之后,新加坡队的杰克·林以40分的成绩排第二,中国的陈麟以38分列第三。据了解,陈麟来自北京附中,今年15岁,已跳级读高二,从12岁起加入国家奥数集训队。来自上海中学的高二学生周天佑也成绩不俗,34分是队内第二佳绩,在各国选手中排名前十。其他国家队选手来自附中、河南省实验中学、湖南师大附中、江苏江阴南菁高中等校。

郑渊洁:

成都教委是“中国最牛的教委”

郑渊洁在文章中写道,“ 我不知道1934年前列宁格勒是哪位高手在希特勒于1941年8月围困列宁格勒900天的前7年萌生了奥数的想法,我只知道他或她的关于奥数的“天才创意”在73年之后的今天像希特勒当年残酷围困列宁格勒900天那样,野蛮地围困着我们的孩子,可能用围剿更准确。奥数的初衷本来是用以发现具有数学天赋的青少年,而现在北京,在教育部门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取消小学升初中考试后,奥数竟然成为所有孩子小升初绕不过去的必经之路,奥数成绩已然是北京小升初的潜规则。我拜读了几本当下流行的为小学生编写的奥数课本,我感觉它的实质是兜圈子,把听得懂的话往听不懂了说,把简单的道理往复杂了说。我打个比方,1+1=2,在奥数里会这样出题:0的哥哥加上2的弟弟等于几?答案是3的妹妹。”

文章还称,“ 三令五申禁办奥数班,说明已经看到奥数对中华民族下一代的危害,奥数势必将我们的下一代打造成兜圈子的民族,原地踏步,停滞不前。”

文章最后称,“成都市教委由此成为中国最牛的教委,彪炳千秋,造福中华民族后代。” 记者调查:

部分奥数班已经“暂停”

按照往年惯例,开学第一周,学校、少年宫、培训机构的各种奥数培训班就将开始上课。昨天是开学的第二天,记者了解到,今年的奥数兴趣班,因为7月以来成都“疯狂奥数”的做法而变得微妙起来。

9月1日,在银都小学附近的某培训学校里,几个学生家长到该校去为孩子报名,继续让孩子参加奥数培训。培训学校老师告诉他们,从本学期起,该学校已不再招收奥数培训班。和该培训学校类似的培训学校也不少,一老牌培训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市教育局真的出台相关,对“市场的冲击会很大”,所以一些机构已经开始转型。

记者了解到,一些举办了奥数兴趣班的小学在昨天、前天已告知学生“暂停”,等到国庆节以后再看。到底要不要学奥数,目前很多家长也举棋不定,相互观望。 市教育局:

先召集各方代表听证

对郑渊洁的“赞美”,昨日,市教育局有关人士表示,“已经听说,知道大概意思,但还没有时间上网查看原文。”对被称为“中国最牛的教委”,该人士认为“过奖了”“也带来更大的压力”“我们只是希望为成都的教育,尽量营造一个好一点的环境,对得起孩子。” 新学期已开学,学生到底还要不要学奥数?成都整治奥数的相关究竟何时出台?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些问题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焦点。昨日,记者从成都市教育局相关人士处了解到,成都市教育局计划在近期举行一个“听证会”,计划召集家长、老师、培训机构、教育专家等一起,听取各方的意见,甚至也计划邀请部分学生代表参加。在全面听取各方意见之后,估计在国庆节之后,出台规范奥数行为的相关规定。(记者:赖波)

1934

年,前苏联(现更名俄罗斯)在前列宁格勒(现更名圣彼得堡)举办中学生数学竞赛,

该竞赛被冠名为“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后来成为定期举办的国际性数学赛事,目的是发现世界上具有数学天份的青少年,这项延续了73年由数以万计青少年参加的奥数竞赛,在获奖者中大约产生了7位较有影响的数学家,如卢瓦兹、高尔斯和德林菲尔德等。

我不知道1934年前列宁格勒是哪位高手在希特勒于1941年8月围困列宁格勒900天的前7年萌生了奥数的想法,我只知道他或她的关于奥数的“天才创意”在73年之后的今天像希特勒当年残酷围困列宁格勒900天那样,野蛮地围困着我们北京的孩子,可能用围剿更准确。奥数的初衷本来是用以发现具有数学天赋的青少年,而现在北京,在教育部门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取消小学升初中考试后,奥数竟然成为所有孩子小升初绕不过去的必经之路,奥数成绩已然是北京小升初的潜规则。我拜读了几本当下流行的为小学生编写的奥数课本,我感觉它的实质是兜圈子,把听得懂的话往听不懂了说,把简单的道理往复杂了说。我打个比方,1+1=2,在奥数里会这样出题:0的哥哥加上2的弟弟等于几?答案是3的妹妹。

2007年11月6日《北京晚报》报道,在第十届中国数学代表大会上,多位数学家表示,奥数让孩子远离数学,因为对大多数孩子不适合实施奥数教育,奥数让大多数孩子感到痛苦,从而让他们终生远离数学。

中科院计算数学所陈所长告诉记者,该所很多优秀数学人才小时候从没上过奥数班。要当数学家,绝不能靠奥数班打底子。

有调查显示,百分之九十的小学生家长反感奥数,但是为了孩子能上所谓的重点中学,家长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新浪网科技频道一项关于停办奥数班的调查显示,78.91%的网友认为应该停办奥数班。

三令五申禁办奥数班,说明已经看到奥数对中华民族下一代的危害,奥数势必将我们的下一代打造成兜圈子的民族,原地踏步,停滞不前。遗憾的是,对奥数班出示的红牌没有像对传销出示的红牌那样见效。我们有理由相信,倘若拿出治理传销那样的力度,我们的孩子能够从奥数的折磨中突击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