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市粮食局先进事迹材料

市粮食局先进事迹材料

来源:筏尚旅游网
市粮食局先进事迹材料

创新思路 壮大产业

实现合肥粮食流通工作新跨越

——合肥市粮食局先进事迹材料

近年来,合肥市粮食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思路,深化企业改革,强化行业管理,壮大粮食产业经济,实现了合肥粮食流通产业跨越发展,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2016年被评为“全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先进单位”、 “全省粮食工作目标考核优秀单位”。 2016年全省粮食工作目标考核获全省第一名。

一、解放思想,理清发展新思路

面对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合肥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的新机遇,局党组成员带队,组织专题调研组,分别赴江苏、山东、广东和浙江等粮食工作先进省学习考察,深入十几个市、县粮食部门和国家、省、市级龙头粮食企业学习调研,汲取外地先进经验,结合合肥粮食系统实际,不断拓宽了粮食工作发展的新思路,确定了合肥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一是找准参照系,瞄准先进定目标。在粮食流通工作由计划到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合肥粮食工作也走过了一个从思想观念转变到工作方式转变的稳步发展的过程。如何推动粮食流通产业跨越发展,发挥粮食部门的职能作用,瞄准先进确定工作目标尤为重要。合肥市粮食局在向先进学习过程中,结合实际制定了“合肥特色、安徽一流、全国先进”的

跨越式发展目标,以此高标准追求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推动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

二是提出新要求,实现“四个加快”。在赴江苏、山东、广东和浙江等粮食工作先进省学习考察中,提出了“四个学习加快”的新要求:一是学习广州市粮食局,加快做大做强国有粮食企业,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二是学习杭州市粮食局,加快建设合肥粮食现代物流园,充分发挥国家长江稻谷流通节点作用;三是学习镇江市粮食局,加快融入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发展,充分发挥粮食工作部门服务保障作用;四是学习济南市粮食局,加快发展“放心早餐工程”,充分发挥服务人民群众的新功能。三是突出重点,实施“五个一”工程。为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开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新局面,自2016年起,在全市粮食系统突出了粮食流通重点工作,即“五个一工程”。一是建设一个功能完善合肥现代粮食物流园;二是建设一个大型粮油食品批发市场;三是培育一批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四是建设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军粮大厦;五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粮食流通行政执法队伍,以“五个一”为抓手,较好地促进了粮食系统全面发展。“五个一工程”的顺利实施,合肥现代粮食物流园,粮油食品批发市场等项目的先后建成运营,初步显现了其强大的作用。

二、履职尽责,维护大局保安全

一是掌握粮源抓收购。合肥三县都是全国产粮大县,为服务种粮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积极引导国有粮食企业积极发挥“主渠道”作用,严格执行国家收购政策,参与市场收购。全市粮食企业积极拓展仓容,广设收购库站点246个、协调省农发行发放收购资金8亿多元、培训人员700多人,投资近千万购置粮食储运机械及烘干设备,确保了粮食局收购任务顺利完成。在今年夏粮收购工作中,针对小麦收购价高开高走,国家最低收购价预案难于启动。市粮食局主动作为,准确把握形势,及时召开全市夏粮收购工作会议,明确指导性计划16万吨。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采取自购自销、合作经营、代收代储、

外购外销等方式,共计收购小麦18万吨。

二是落实储备抓管理。一抓规范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省级储备粮管理办法》、《合肥市市级储备粮油管理办法》,修订《合肥市市级储备粮管理工作实施细则》,制定《合肥市市级储备粮承储资格认定办法》。二抓任务落实。省政府下达市级储备粮市级储备油的任务,全部落实到位。并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不低于合肥市区居民10天消费量的小包装成品粮油的任务。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共存储粮食万吨,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管理规范。三抓提前轮换。为发挥保供稳价作用,为发挥市级储备粮的作用,合肥粮食局借鉴省局做法,报市政府批准,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市级储备粮提前轮换、限价销售工作。为确保这项工作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目的,局机关成立了加工运输组、市场监督和资金回笼组,从原粮出库到加工到销售点实行全程把关检验,确保大米质量达到国标二级以上标准,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受到了群众好评。

三是维护市场抓监管。依据《粮食流通条例》,在夏、秋粮收购工作中,主动与市工商局、物价局等政府执法机关一起,组织多个工作组分赴各收购点,对全市粮食收购市场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重点对粮食经营者粮食收购许可条件有无变化、粮食经营状况、最高库存、有无哄抬粮价等,进一步规范了市场行为。另一方面加大举报信件的查处力度,二年来,共查处群众举报的拖欠售粮款、压级压价等违反国家粮食收购政策信件共5件,做到有信必查,有错必纠,规范了粮食市场的秩序。

三、立足发展,多管齐下保增长

一抓园区建设,完善园区功能。合肥粮食物流园始建于2016年,是长江中下游稻谷流出通道和散粮“节点”。我们积极争取国家和市政府的财政和政策支持,先后投资亿元,逐步完善园区内各项配套设施。目前,建成现代高大平房仓8幢,站台仓4幢,仓

3 / 5

容总量达16万吨;新建油罐6座,容量万吨;铁路专用线 1268米 ,复线长 500米 ,铁路专用线罩棚 13000平方米 ,可全天候作业;有5台货运车辆,其中现代物流散运车3台;新建粮食烘干系统一套,日产量300吨。

二抓企业改革,做强发展载体。自2016年以来,合肥市粮食局继续解决市属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遗留问题工作启动,依法对粮食三库进行了破产,关闭了 一米 厂、玉香米业、大米公司及直属库,新成立了安徽禾谷粮油储备购销有限公司和合肥市徽谷资产运营中心。筹措资金亿元,彻底解决了市属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以来历史遗留的“老人、老帐、老粮”问题。继续优化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机制,制定经济责任指标,充分放活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全面激活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2016年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7846万元,盈利1676万元。

三抓资金投入,夯实发展基础。积极开展“质量效益年”、“质量效益提升年”和“产业发展提升年”活动,不断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指导粮食企业充分利用国家对仓储设施建设的支持政策,积极筹措资金,加大仓储设施改造力度。近两年全市共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改扩建仓库16万吨,增加有效仓容万吨,极大地改善了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同时,深入开展新农村科学储粮活动,省市县共同出资400多万元,发放科学储粮罐9353套,其中仅在2016年就发放储粮罐5950套,减少粮食产后损失100多万斤。

四抓招商引资,壮大产业规模。紧紧围绕省政府粮食产业化2000亿元跨越工程,及我市的双百双千跨越发展行动,大力招商引资活动。一是引进江南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江南粮油现货批发市。根据市政府下发的《落实合肥市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的要求,对原合肥粮食三库办公楼、原大米公司、原粮食三库库区进行统一设计,一次改造,整体招租,建设合肥粮油食品现货批发市场。项目总投资亿元,占地120亩,建筑面积 5万平方米 ,营业门店750家,年经营量20万吨。目前,一期改造项目360个门店全部

完工,并于今年7月正式对外营业,二期工程正紧张建设中。二是在全市200多家国有粮库站点中遴选出20家国有粮食企业,近400多亩土地,进行规划和论证后,汇编成《合肥市粮食产业化招商指南》,面向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以及本省龙头企业进行宣传推介。三是正在重点推进2个招商引资项目。一个是中粮集团庐阳小麦加工项目,投资方为中粮集团(世界500强)旗下中粮控股(香港上市公司),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面积125亩左右,建设规模为日加工小麦1000吨、面条100吨,并建8万吨筒仓,达产后,年销售收入8亿元,利税4000千万元。另一个项目是中储粮(央企)合肥下塘直属库项目:投资方为中储粮安徽分公司。协议投资4400万元,建设(改建)10万吨仓容和日加工稻谷300吨。

合肥粮食流通工作的跨越发展,才是刚刚起步,全市粮食工作者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以产业化的战略和市场化的手段,来继续推动合肥粮食流通工作实现新的跨越。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