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电大成本会计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成本会计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来源:筏尚旅游网
《成本会计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4.B 5.A 6.C 7.C 8.C 9.B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CD 3.CDE 4.ABCDE 5.ACDE 6.BC 7.AD8.ABCDE 9.BCD 10.A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需正确划分哪些方面的费用界限?

答:⑴正确划分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界限。⑵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⑶正确划分各月份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界限。(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

2. 请简要回答对辅助生产费用核算需要设置的帐户以及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程序。

答: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程序有两种,相应地,“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的设置方式也有两种。两者的区别在于辅助生产制造费用归集的程序不同。

1 / 22

在一般情况下,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应先通过“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账户进行单独归集,然后将其转入相应的“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从而计入辅助生产产品或劳务的成本。 在辅助生产车间规模很小、制造费用很少,而且辅助生产不对外提供商品,因而不需要按照规定的成本工程计算产品成本的情况下,为了简化核算工作,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可以不通过“制造费用(辅助生产)”明细账单独归集,而是直接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

五、计算及分析题

1.(1)直接人工费用分配表 2002年6月 产品名实际生产称 工时 甲产品 5000 乙产品 丙产品 合计 9500 15500 30000 工资分配 福利费分配 直接人工 费用合计 分配率 分配金额 分配率 分配金额 4.125 20625 14% 2887.5 23512.5 391875486.4.125 4% 44673.75 .5 25 639374.125 14% 951.25 72888.75 .5 123750 17325 141075 (2)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20625

——乙产品 39187.5 ——丙产品 63937.5

2 / 22

制造费用 3000 管理费用 8900 贷:应付工资 135650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2887.5

——乙产品 5486.25 ——丙产品 8951.25

制造费用 420 管理费用 1246 贷:应付福利费 18991 2.(1)分配率=

A产品应分燃料费=20×500×2=20000(元) B产品应分燃料费=15×500×2=9000(元)

(2)借:基本生产成本——原材料——A产品 20000

——原材料——B产品 9000

贷:原材料——燃料 29000

3.(1)直接分配法

3 / 22

电分配率=0.364(元/度) 修理分配率= 3.36(元/工时)

产品生产用电:80000×0.364=29120(元) 基本生产车间用电: 8000×0.364=2912(元) 基本生产车间修理:7000×3.36=23520(元) 管理部门用电: 12000×0.364=4368(元) 管理部门修理:3000×3.36=10080(元) 借:基本生产成本 29120

制造费用 26432 管理费用 14448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36400

——机修 33600

(2)交互分配法 ① 交互分配

电分配率= (元/度) 修理分配率= (元/小时)

4 / 22

供电车间应分修理费=600×3.1698=1901.89(元) 机修车间应分电费=10000×0.330909=3309.09(元) 供电车间实际费用=36400+1901.89-3309.09=34992.8(元) 机修车间实际费用=33600+3309.09-1901.89=35007.2(元) ② 对外分配 电分配率= ) 修理分配率= )

产品生产用电:80000×0.349928=27994.24元 基本生产车间用电: 8000×0.349928=2799.42元 基本生产车间修理:7000×3.50072=24505.04元 管理部门用电:12000×0.349928=4199.14元 管理部门修理:3000×3.50072=10502.16元 ① 交互分配

借: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1901.89

——机修 3309.09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 1901.89

5 / 22

——供电 3309.89

② 对外分配

借:基本生产成本 27994.24

制造费用 27304.46 管理费用14701.3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34992.8

——机修 35007.2

3.计划成本分配法 ① 按计划成本分配

产品生产用电:80000×0.345=27600 基本生产车间用电:80000×0.345=27600基本生产车间修理:7000×3.46=24220 管理部门用电:12000×0.345=4140 管理部门修理:3000×3.46=10380 机修车间用电:10000×0.345=3450 供电车间修理:600×3.46=2076

6 / 22

② 计算差异

供电车间=36400+2076-37950=526 机修车间=33600+3450-36676=374 ①按计划成本分配 按计划成本分配

借: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2076

——机修 3450

基本生产成本 27600 制造费用 26980 管理费用 1452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37950

——机修 36676

②结转差异 借:管理费用 90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 526

——机修 374

7 / 22

成本会计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4.C 5.D 6.A 7.D 8.D 9.A 10.B 二、多项选择题

1.DE 2.ACDE 3.AC 4.AB 5.ABCDE 6.AB 7.BCD 8.ACE 9.BCD 10.DE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四、简答题

1.简述废品损失的计算方法及废品损失的范围?

答:废品损失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由过失单位或个人赔款以后的损失。

进行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先应计算截至报废时已经发生废品生产成本,然后扣除残值和应收赔款,算出废品损失。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可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也可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

2.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各包括哪些方法?各自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答: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三种:1)品种法,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称为品种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单步骤的大量大批生产。2)分批法,以产品批别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称为分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小批、单件的单步骤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

8 / 22

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3)分步法,以产品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称为分步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大量大批且管理上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生产。

五、计算及分析题

1.(1)借:制造费用 2700

贷:银行存款 2700

(2)借:制造费用 4000

贷:应付工资 4000

(3)借:制造费用 560

贷:应付福利费 560

(4)借:制造费用 1500

贷:原材料 1500

(5)借:制造费用 2000

贷:累计折旧 2000

(6)借:制造费用 1000

贷:预提费用 1000

(7)借:制造费用 800

9 / 22

贷:待摊费用 800

(8)借:制造费用 1400

贷:辅助生产成本 1400

(9)借:制造费用 1890

贷:银行存款 1890

(10)本月制造费用总额=2700+4000+560+1500+2000+1000+800+1400+1890=15850 制造费用分配率=15850/25000=0.634 甲产品应分制造费用=5000×0.634=3170 乙产品应分制造费用=10000×0.634=6340 丙产品应分制造费用=10000×0.634=6340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3170

——乙产品 6340 ——两产品 6340

贷:制造费用 15850 2.(1)不可修复废品定额成本 原材料=68×10=680

10 / 22

燃料及动力=1.5×120=180 工资及福利费=1.9×120=228 制造费用=1.10×120=132 680+180+228+132=1220

(2)不可修复废品净损失=1220-120-80=1020 (3)借:废品损失——乙产品 1220

贷:基本生产成本—— 乙产品——原材料 680

——燃料及动力 180 ——工资及福利费 228 ——制造费用 132

借:原材料 120

贷:废品损失——乙产品 120 借:其他应收款 80

贷:废品损失——乙产品 80

借: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废品损失 1020

贷:废品损失—乙产品 11 / 22

1020

3.(1)第一工序:70%×50%=35% 第二工序:70%+30%×50%=85%

(2)第一工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300×35%=105(件) 第二工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300×85%=255(件)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105+255=360(件)

(3)原材料费用分配率=3500/(140+360)=7.1(元) 完工产品原材料费=140×7.1=994(元) 月末在产品原材料费=360×7.1=2556(元) 加工费用分配率=2000/(140+360)=4(元) 完工产品加工费=140×4=560(元) 月末在产品加工费=360×4=1440(元) (4)完工产品成本=994+560=1554(元) 月末在产品成本=2556+1440=3996(元)

4.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2000+15000)/(150+50)=85 完工产品材料费=150×85=12750 月末在产品材料费=50×85=4250

12 / 22

完工产品成本=12750+2000+1200=15950(元) 月末在产品成本=4250(元) 成本会计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B 5.A 6.C 7.A 8. B 9.B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 2.ABE 3.ABCD 4.ABCE 5.ACDE 6.BCD 7.ACD 8.DE 9.ABCDE 10.BD 三、判断题

1.× 2√ 3.√ 4. × 5. × 6. × 7.√ 8. × 9. × 10.√ 四、简答题

1. 什么是成本还原?为什么要进行成本还原?

答:成本还原就是从最后一个步骤起,把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成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和制造费用等原始成本工程,从而求得按原始成本工程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

2. 什么是综合结转法?综合结转半成品成本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综合结转法的特点是将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以原材料、直接材料或专设的半成品工程,综合记入各该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中。

13 / 22

综合结转半成品成本的优点是:可以在各生产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反映各该步骤完工产品所耗半成品费用的水平和本步骤加工费用的水平,有利于各个生产步骤的成本管理。缺点是:为了整个企业的角度反映产品成本的构成,加强企业综合的成本管理,必须进行成本还原,从而增加核算工作量。

五、计算及分析题 1.第一步骤 摘要 期初在产品 本月生产费用 合计 约当产量 分配率 应计产成品 期末在产品 3120 9360 360 26 5200 650 1650 330 5 1000 3770 11010 6200 直接材料 6240 加工费 1000 合计 7240 4160 650 4810 原材料约当产量=200+(60+20+80)=360件 加工费约当产量=200+20+80+60*50%=330件 第二步骤

14 / 22

摘要 期初 本月 合计 约当 分配率 产成品 期末 加工费 980 1050 2030 290 7 1400 630 合计 980 1050 2030 1400 630 加工费约当产量=200+80+20*50%=290件 第三步骤 摘要 月初在产品 本月生产费用 合计 约当产量 分配率 应计入产成品 期末在产品 加工费 120 360 480 240 2 400 80 合计 120 360 480 400 80 加工费约当产量=200+80*50%=240件 产品成本汇总计算表

15 / 22

工程 第一步骤 第二步骤 第三步骤 总成本 单位成本 直接材料 5200 5200 26 加工费 1000 1400 400 2800 14 合计 6200 1400 400 8000 40 2. 产品成本明细账 车间:第二车间 摘要 月初在产品成本(定额成本) 本月生产费用 生产费用累计 产成品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定额成本) 半成品 工 95000 4950 直接人用 24750 制造费计 124700 成本合 113905 208905 142405 66500 7850 12800 10400 2400 38450 63200 51200 12000 160205 284905 204005 80900 3. 还原分配率=15200/30400=0.5

16 / 22

18240×0.5=9120(生产成品中所耗半成品费用中原材料费用) 6980×0.5=3490(生产成品中所耗半成品费用中人工费用) 5180×0.5=25900(生产成品中所耗半成品费用中制造费用) 产品成本还原计算表 产量:100件

还原分工资及福工程 半成品 原材料 配率 利费 还原前产品成本 15000 6420 本月所产半成品成本 18240 6980 产品成本中半成品成本0.5 9120 3490 还原 还原后产品总成本 9120 9910 产成品单位成本 91.2 99.1 4. (1)、计算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 全部产品累计工时=8750+12152+2028=22930小时 工资及福利费分配率=36688/22930=1.6(元/小时) 制造费用分配率=55032/22930=2.4(元/小时) (2)、甲产品各批完工产品成本

17 / 22

制造费合用 计 5880 27500 5180 30400 2590 8470 84.7 27500 275 原材料 批别 1023 79750 108750/2018 (20+10)*20=72500 工时(小时) 工资及福 制造费用 成本合利费 计 8750 8750*1.6=14000 8750*2.4=21000 114750 12152/20+10*80%)8680*1.6=13888 8680*2.4=20832 107220 *20=8680 成本会计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D 4、A 5、B 6、D 7、A 8、C 9、A 1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 3、ABCD 4、CDE 5、ACE 6、ABC 7、ABCE 8、ABE 9、ACD 10、AB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简述定额法的应用条件及其主要特点。

答:定额法的主要特点是:事前制定产品的消耗定额、费用定额和定额成本以作为降低成本的目标,在生产费用发生的当时,就将符合定额的费用和发生差异分别核算,以加强成本差异的日常核算、分析和控制,月末,在定额成本的基础上,加减各种成本差异,计算产品实际成本,并为成本的定期考核和分析提供数据。应具备的条件:一是定额管理制度比较健全,定额管理工作基础较

18 / 22

好;二是产品的生产已经定型,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稳定。定额法与生产类型并无直接联系,不论哪种生产类型,只是具备上述条件,都可以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

2、连环替代法的分析程序和特点是什么?

答:连环替代法的分析程序是:(1)分解指标因素并确定因素的排列顺序。(2)逐次替代因素。(3)确定影响结果。(4)汇总影响结果。连环替代法在运用应注意的特点:(1)连环替代的顺序性。(2)替代因素的连环性。(3)计算结果的假设性。

五、计算及分析题: 1、(1)

单位产品产品名称 原料费用定额 甲 240 乙 312 产品 单位产品 系数 名称 原料费用定额 系数 丙 216 0.1 9 1. 3 (2) A类产品成本计算单

项 产量原材原材工时定额原材料 工资制造费产品总产品单位目 (件) 料费料费定额 工时 及福用 成本 成本 19 / 22

分配 率 甲 400 乙 600 丙 300 合计 系数 用总系数 1 1.3 0.9 利费 186 4.1 4.85 365 400 20 8000 74400 32800 38800 146000 78 0 15 9000 145080 36900 43650 225630 376.05 270 22 6600 50220 27060 32018 109290 364.3 1450 23600 269700 96760 114460 480920 1105.354 2、(1)本月完工产品定额费用=500×220×0.9=-99000 (2)月末在产品定额费用=5000+100000—500×220×0.9=6000 (3)脱离定额差异率=-0.05

完工产品分配脱离定额差异=99000×(-0.05)=-4945 月末在产品分配脱离定额差异=6000×(-0.05)=-300

完工产品原材料实际费用=(99000-4945)×(1+1%)=104984.45 月末在产品原材料实际费用=6000-300=5700 3、(1)

20 / 22

产品名称 计 实 单 量 际 位成本 总成本 上年本年计本期实按上年实按本年计本期实际 单位 产量 实际划 际 际平均单划单位成平均 位成本计本计算 算 可比产品合 52500 50450 49450 计 甲 件 30 700 21000 20700 20400 690 680 乙 件 35 900 31500 29750 29050 850 830 不可比产品 件 20 400 460 8000 9200 丙 全部产品 52500 58450 58650 ⑵①可比产品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降低率=(50450-49450)÷50450×100%=1.9822% ②不可比产品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降低率=(8000-9200)÷8000×100%=-15% 全部产品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降低率=(58450-58650)÷58450×100%=-0.3422% ⑶产值成本率(元/百元)=58650÷102000×100=57.5(元/百元)。

21 / 22

以上计算表明,本月全部产品实际总成本虽然比计划超支,但本月商品产值也较大,从产品成本率分析看,企业本月生产耗费的经济效益较好。总成本超支是由于丙产品(不可比产品)成本超支所致,可比产品甲与乙成本都是降低的。应对丙产品超支,甲、乙产品成本节约进行进一步分析,寻找具体原因。

4、直接人工费差异=29.6-30=-0.4

(1)单位产品所耗工时变动影响 (11.84-15)×2=-6.32 (2)每小时工资费用变动影响 11.84×(2.5÷2)=5.92 因二因素变动对人工费用的影响 -6.32-5.92=-0.4

22 / 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