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测量物体的高度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对仪器进行调整和对测量结果进行矫正,从而得出符合实际的结果,能综合应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运用仪器进行实地测量以及撰写活动报告的过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的教学目标 经验,提高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方法,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能够主动积极地想办法,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不怕困难的品质,发展合作意识和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重点: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测量高度的问题 难点: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测量高度的问题 提纲导学,合作探究 导学提纲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教学环节 课前准备 原理回顾 展示测量对象及说明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 课前准备 活动内容:自制测角仪、分组(5——6人)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活动的注意事项:学生所做的测角仪测量角时不方便、误差较大。(解决方法:先展示样品) 第二环节 原理回顾 活动内容:简单地回忆利用测角仪测量物体高度的方法:1、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2、测量底部不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活动目的:明确操作步骤 活动的注意事项:提醒学生注意:1)方法的选择;2)不要忽略了测角仪到地面的高度。 第三环节 展示测量对象及说明 学生自主回顾知识点,加深印象 通过复习知识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修改意见 活动内容:,把学生分成5~6人一组.引导学生选定测量对象(即旗杆或其 他物体),根据上节课的分析设计出本组测量的方案。同时发放记录表。 活 动 报 告 年 月 日 课题 测量活动及数据收集 测量示意图 学生自主完成, 小组合作,组间交流答案,查漏补缺 学生独立思考,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提高学生完成解题过程, 的分析能力 测量项目 测得数据 计算过程 活动感受 负责人及参加人员 计算者和复核者 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备注 第一次 第二次 平均值 活动目的:体验合作,为后面的活动作好准备。 活动的注意事项:1.教师要引导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方案.并帮助完善. 2.要做好分工。 第四环节 测量活动及数据收集 活动内容: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测量与填写记录。 活动目的:体验合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的注意事项:教师提示要注意的实验的细节:(1)注意实验时的安全.(2)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产生测量误差,因此,需多测两组数据.并取它们的平均值较妥(3)正确地使用测倾器,特别要注意测量过程中正确、规范地读数.(4)积极参与测量活动.并能对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想方没法,团结协作,共同解决. 第五环节 统计分析及总结 活动内容:汇报各组实验活动的结果、比较分析结果。反思实验过程,在全班交流各组的实验活动感受。 活动目的:1.总结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活动的能力. 活动的注意事项:通过学生的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测量物体高度的方法及恰当的选择方法。 统计分析及总结 第六环节 布置作业 补充完善活动报告 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回顾,归纳总结 形成知识体系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