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 年,吴老退休。闲不住的他,拾起了 19 岁就跟外乡师傅学到的磨刀手艺,打响了“吊金
龟” ( 磨刀人招揽生意的响器 ) ,磨剪抢刀。“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央视的颁奖词,勾画的正是老人辛勤劳作的景象。
多年辛苦,每一枚硬币里都洇着汗水。吴锦泉的磨刀功夫那是没说的,出名后,他收费更低了。老人说,我现在有点名气了,不能靠这个多赚钱。
吴锦泉一直生活节俭,但有一颗热心助人的慈善之心,为协助别人总是慷慨解囊。在邻村的另一位慈善名人——修车老人胡汉生的引领下,吴锦泉决定将磨刀的所得捐给社会。
2021 年,吴锦泉夜里从广播里听到汶川发生大地震,就开始将他
修车的储钱罐倒在桌上,仔细数过, 1 元硬币 902 枚, 5 元纸币 20 张,
1002 元。第二天一早,老人骑着自行车,几经周折,找到市红十字会募捐点。只听得“哗”的一声,一枚枚硬币从布包里倾泻出来。他对工作人员说着说着流下了泪:“四川受了难,我是一个党员,今年
第 1 页 共 3 页
岁,还能挣钱,就捐给那些受苦的人吧。我力量不大,力量大再多捐一点。”
青海玉树、甘肃舟曲、四川雅安,此后几年,千里之外发生重大灾难,吴锦泉都会将爱心送出。只靠听广播获取信息的他,多次成为南通第一位通过红会向灾区捐款的市民。
“锦泉一元爱心社”、“磨刀老人”微基金,在吴锦泉的慈善精神感召下,周围越来越多的人投身慈善事业。有人来到老人的磨刀摊
前,磨一把刀给出 100 元,请老人代为捐款。老人总是记下姓名住址,让红会开出票据。作为南通市年龄的红十字志愿者,老人的“粉丝”遍布江海大地。
“慈善贵在坚持,不能断断续续”
昨天上午,在磨刀老人家中,和我们拉起家常的他特别像一位邻家大伯。他告诉我们,他的生活其实蛮有乐趣。有空还养养鸽子,种种菜,日子过得有滋味。
谈起慈善这个话题,老人家颇有心得。他说,我觉得慈善就是三句话。慈善贵在坚持,不能断断续续。捐款不在多少,献出爱心就好。慈善途径很多,人人都可行善。
从北京归来,吴锦泉又回到熟悉的生活轨道。回家第二天,就推着自行车出去磨刀。
吴锦泉最近的一次捐款是在春节前。市二院为表达敬意,给老人
第 2 页 共 3 页
送来的 20__0 元节日慰问金。第二天,老人又添上 元,捐给了二
1050
院慈善基金。老人说:“谢谢你们,我生活得很好,请将这些钱留给
更需要的人。”
这些年,吴锦泉陆陆续续捐出近 5 万元善款。在来通拍摄吴锦泉专题片的央视导演闫大众眼里,近年来总捐款累计近 60 亿元的曹德旺的慈善力量和吴锦泉是等重的。
“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 ; 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屏幕上,感动中国栏目组
为吴锦泉老人写的颁奖词跃入观众眼帘。
“好人就在我们身边。”与吴锦泉对话的白岩松动情地说,“南通的朋友,如果有一天,发现这位老人在你家楼下,无论你想磨刀的或不想磨的,请关照他的生意。因为帮的不但仅他,帮的是他想协助的更多人。”屏幕内外,热烈的掌声一同响起。
第 3 页 共 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