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传统文化第十八课

传统文化第十八课

来源:筏尚旅游网


东营区三中表格式教学设计

学科 传统文化 年级 四年级 备课人 课题 第18课 古诗两首 课时 1 1、认识《重别周尚书》和《送友人》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教学目标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1、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重别周尚书》和《送友人》。 2、能对照“解析”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能对照“解析”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教法、学法 讲解法 教具准备 课件 第 1 课时 一、经典回放: 重别周尚书 (北周)庾信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教 送友人 学 (唐)李白 过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程 二、简介作者。 庾信,字子山,河南南阳人,是南朝梁简文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教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学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 过 了解《重别周尚书》和《送友人》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离别之情。 七、拓展活动:读一读 程 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学后 记 备课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