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方案
监测目的
1、 对我校区环境噪声进行监测,掌握噪声监测技术 2、 完成课程设计,为以后工作积累实践经验
3、 噪声数据分析及评价,掌握评估方法等监测中的技术 4、 熟悉声级计的使用 5、 学绘画噪声污染图
6、 加强团队合作能力以及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境监测是一门动手性很强的学科,因而环境监测实习是本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把理论知识立体化、监测技能实体化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最有效的方法。通过本课程实习,以期达到以上目的。
监测对象
扬州大学扬子津东校区(白天):
其中餐厅、操场、教室等地方比较特殊,应在特定时间测定
监测网点布置:
利用网格测量法和定点测量法:
26 25 24 23 22 21 16 17 18 19 20 15 14 13 12 11 6 7 8 9 10 5 4 3 2 1
27 28 29 30
将扬子津东校区用网格划分为30个等大的区域网格,但为了实习监测任务能在规定的有限的时间内高效有质的完成数据获取记录,在30个网格中经过我们的组员对整个区域现场测定,优化了监测点位。
(按小于5dB的区域合并,大于5dB划分开的规则进行优化)
具体如下:
监测点名代表的区域网格 称 1’ 2’ 3’ 4’ 5’ 6’ 7’ 8’ 9’ 南大门处的一条公路沿线 4、5合并 3远离南大门 1、2合并 9、10合并 8 6、7合并 14、15、16、17的操场区域 14右半部分、13左半部分合并 10’ 昭文馆 11’ 11 12’ 20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9、12合并 文津楼18 24、25合并 23 22、29合并 21、30合并 28 26、27合并 东大门 东大门以南的公路附近
采样时间与频率
时间: 2012/10/30 上午:10: 00——11:55 下午:13:30——17:30 2012/10/31 上午:8: 30——11:55 下午:13:30——17:30 (具体安排见数据处理部分) 频率:每个点分时段监测,每五秒记录一个数据,记录100
个数据,一天测一次,共两天
监测方法
取一个瞬时A声级,连续读取100个数据。读数的同时记录附近主要噪声来源和天气条件。天气条件要求在无雨无雪的时间,声级计应保持传声器膜片清洁,风力在三级以上必须加风罩(以避免风噪声的干扰),五级以上大风则应停止测量。测量过程中,一人手持仪器测量,另一人记录瞬时声级,传声器要求距离地面1.2m,测量时噪声仪距任意建筑物不得小于1m,传声器对准声源方向。
注:校门口必须布点,且由于其交通车辆的干扰,声级变化较大 特别注意:
1.测量时天气应在无雨雪,无雷电情况下进行,风速应在5m/s
以下时进行
2.距离任何反射物(地面除外)至少3.5M外测量,距地面高度
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环境监测中十分重要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一种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方法,也是科学管理实验室和监测系统的有效措施,它可以保证数据质量,使环境监测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 1、 正确选择标准 2、 选择合适的仪器 3、 确定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 4、 现场监测条件必须满足监测要求 5、 合适的测量时段和准确的测量 6、 测量结果的背景修正 7、 正确评价测量结果
监测方案实施计划
准备工作:2012.10.29
制定个人噪声监测方案,于下午让老师审查各个方案,并且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前期准备。(全员参加)
监测过程:2012.10.30-10.31
10.30 上午:8:30-9:50 优化监测点位
(全员参加)
10:00-11:55 测量8个点
(1’、2’、3’、4’由周文与薛瑶测量记录) (7’、10’、16’、9’由郑与周测量记录)
下午:13:30-17:30 测量15个点
(20’、19’、17’、18’、 22’、6’由周文
与薛瑶测量记录)
(5’、8’、11’、12’、13’、14’、 15’、
21’由杰与周测量记录)
10.31 上午:8:30-11:55 测量12个点
(1’、2’、3’、4’、5’、6’由周文与薛瑶
测量记录)
(7’、10’、16’、9’、由郑与周测量记录)
下午:13:30-17:30 测量15个点
(20’、19’、17’、18’、22’、11’由周文
与薛瑶测量记录)
(8’、12’、13’、14’、15’、21’由郑与
周测量记录)
11.01 数据处理:
10.30号的数据由郑与周处理 10.31号的数据由周文与薛瑶处理
课程设计书由周文画监测网点图,周卿进行数据汇总,薛
瑶进行(收集资料及环境监测方案的整理),郑进行设计书的其余部分。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的理论:
A计权声级能够较好的反应人耳对噪声的强度与频率的主观感觉,因此对一个连续的稳态噪声,它是一个较好的评价方法,但对一个起伏或不连续的噪声A计权声级就显得不合适了。因此提出了一个用噪声能量按时间平均方法来评价噪声对人影响的问题,及等效连续声级,符号Leq。它是用一个相同时间内声能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的A声级来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的大小。因此,等效连续声级反映在声级不稳定的情况下人实际所接受的噪声能量的大小,它是用来表达随时间变化的噪声的等效量。
如果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其累计分布正态概率纸上为一直线,则可用下面近似公式计算:
Leq=L50+d²/60,d=L10-L90
式中:L10,L50,L90为累计百分声级,其定义是: L10——测定时间内,1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峰值。
L50——测量时间内,5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于噪声的平均值。
L90——测量时间内,90%的时间超过的噪声级,相当 于噪声的背景值。
累计百分声级L10,L50和L90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其一是在正太概率纸上画出累计分部曲线,然后从图中求的;另一种简便方法是将测定的一组数据,从大到小排列,第10个数据即为L10,第50个数据即为L50,第90个数据即为L90。目前大多数声级计都有自动计算并显示功能不需手工计算。
环境噪声(区域、交通)测量数据表 编号 时间段 L1 十位 个位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地点 数据处理员 噪声源 取样总次数 统计数 Ni Ni 累计 Li' Leq Lm略算
环境噪声(区域、交通)测量数据表 编号 时间段 L1 十位 个位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地点 数据处理员 噪声源 取样总次数 统计数 Ni Ni 累计 Li' Leq Lm略算
环境噪声(区域、交通)测量数据表 编号 时间段 L1 十位 个位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地点 数据处理员 噪声源 取样总次数 统计数 Ni Ni 累计 Li' Leq Lm略算
监测点位 L10 1’ 71.6 66.5 L50 65.3 61.3 L90 59.6 56.3 Leq 67.7 63.0 时间 天气 10.30 小雨 10:00-10:10 10.31 晴 8:30-8:40 主要污染源:道路交通
监测点位 L10 2’ 54.3 54.2 L50 51.8 51.1 L90 50.3 49.2 Leq 52.4 52.0 时间 天气 10.30 小雨 10;15-10:25 10.31 晴 8:45-8:55 主要污染源:校内的人员活动
监测点位 L10 3’ 59.5 58.6 L50 56.6 54.3 L90 53.4 51.6 Leq 57.2 55.8 时间 天气 10.30 阴 10:30-10:40 10.31 晴 9:00-9:10 主要噪声源:
监测点位 L10 4’ 66.8 57.2 L50 57.7 54.9 L90 53.6 52.4 Leq 61.7 55.5 时间 天气 10.30 阴 10:45-10:55 10.31 晴 9:15-9:25 主要噪声源:
监测点位 L10 5’ 59.3 67.5 L50 53.5 61.7 L90 51.1 58 Leq 55.6 64.3 时间 天气 10.30 阴 10.31 晴 主要噪声源
监测点位 L10 6’ 57.0 52.7 L50 49.2 50.6 L90 45.4 47.9 Leq 55.4 50.8 时间 天气 10.30 阴 10.31 晴 主要噪声源
监测点位 L10 7’ 53.2 48.7 L50 49.8 47.1 L90 48.2 46.1 Leq 51.4 47.7 时间 天气 10.30 10.31 阴 晴 主要噪声源
监测点位 L10 8’ 66.6 59 L50 58.4 55.7 L90 58.3 54.3 Leq 64.8 56.8 时间 天气 10.30 10.31 阴 晴 主要噪声源:
监测点位 L10 9’ 49.1 50.3 L50 46.0 48.8 L90 43.6 47.6 Leq 46.6 49 时间 天气 10.30 10.31 阴 晴 主要噪声源:
监测点位 L10 10’ 59.5 56.9 L50 54.1 54.3 L90 49.6 53.5 Leq 56.5 55.5 时间 天气 10.30 10.31 阴 晴 主要噪声源:
监测点位 L10 11’ 62.7 63.4 L50 59.6 60.3 L90 56.6 55.9 Leq 60.4 61.3 时间 天气 10.30 10.31 阴 晴 主要噪声源:
监测点位 L10 12’ 59.7 58.7 L50 54.5 55.1 L90 50.9 53.7 Leq 56.3 56.3 时间 天气 10.30 10.31 阴 晴 主要噪声源:
监测点位 L10 13’ 55.2 54.8 L50 52.1 53.5 L90 49.8 53.2 Leq 53.4 53.9 时间 天气 10.30 10.31 阴 晴 主要噪声源:
监测点位 L10 14’ 59.6 59 L50 63.8 57.3 L90 69.7 55.1 Leq 65.8 56.8 时间 天气 10.30 10.31 阴 晴 主要噪声源:
监测点位 L10 15’ 66.9 58.7 L50 63.7 57.4 L90 61.1 56.7 Leq 65.7 58.3 时间 天气 10.30 10.31 阴 阴 主要噪声源:施工地
监测点位 L10 16’ 69.0 69.3 L50 65.1 65.4 L90 60.8 62.5 Leq 66.5 67.1 时间 天气 10.30 阴 11:35-11:45 10.31 晴 11:35-11:45 主要噪声源:餐厅中午时人流量大,该数据是此时测得
监测点位 L10 17’ 58 77.3 L50 56 73.4 L90 53 70.7 Leq 56.5 74.6 时间 天气 10.30 10.31 阴 晴 主要噪声源:宿舍区应测量的时间不同导致两次数据偏差大。第一个是17:10测得,第二个是中午时有活动是测得
监测点位 L10 18’ 56.3 57.6 L50 54.0 55.1 L90 52.0 54.3 Leq 54.5 56.0 时间 天气 10.30 10.31 阴 晴 此处为草坪,但据道路次昂对较近,所以噪声分贝略高
监测点位 L10 19’ 54.3 57.6 L50 52.4 55.6 L90 51.2 54.8 Leq 52.9 56.1 时间 天气 10.30 10.31 阴 晴 此处为荒地,噪声源少,分贝低
监测点位 L10 20’ 65.8 66.7 L50 64.3 63.3 L90 62.7 61.2 Leq 64.6 65.2 时间 天气 10.30 阴 10.31 晴 主要噪声源:操场上打球的人员
监测点位 L10 21’ 63.7 61.4 L50 59.6 56.9 L90 56.2 54.3 Leq 61.2 58.4 时间 天气 10.30 10.31 阴 晴 主要噪声源:道路交通
监测点位 L10 22’ 67.5 67.5
L50 60.9 61.7 L90 56.5 58.0 Leq 63.7 64.3 时间 天气 10.30 10.31 阴 晴 主要噪声源:道路交通
21’与22’ 之所以不同时因为21’是大门口,有更多的车辆通过,但测量地点21’比22’更远离道路
结果评价
以5dB为一等级,用不同颜色或阴影线绘制校园噪声污染图,图
根据这个表对所测的数据分析如下:
噪声带 35dB及以下 36~40dB 41~45dB 45~50dB 51~55dB 56~60dB 61~65dB 66~70dB 71~75dB 76~80dB 81~85dB 颜色 浅绿色 绿色 深绿色 黄色 褐色 橙色 朱红色 洋红色 紫红色 蓝色 深蓝色 阴影线 小点,低密度 中点,低密度 大点,高密度 垂直线,低密度 垂直线,中密度 垂直线,高密度 交叉线,低密度 交叉线,中密度 交叉线,高密度 宽条垂直线 全黑 点位 Leq 颜色 点位 1’ 65.0 2’ 52.2 3’ 56.5 橙色 4’ 58.6 橙色 5’ 60.0 橙色 6’ 53.1 褐色 朱红色 褐色 7’ 8’ 9’ 10’ 11’ 12’ Leq 颜色 点位 Leq 颜色 点位 Leq 颜色 49.6 黄色 60.8 47.8 56.0 橙色 60.9 56.3 朱红色 黄色 朱红色 橙色 13’ 53.7 褐色 14’ 61.3 15’ 62.0 16’ 66.8 17’ 65.5 18’ 55.3 朱红色 朱红色 洋红色 洋红色 褐色 19’ 54.5 褐色 20’ 64.9 21’ 59.8 22’ 64.0 朱红色 橙色 朱红色 评价采用等效连续声级法。等效连续声级法就是把实地监测所的到的leq值做平均运算,所得到的平均值代表该区域的噪声水平。
课程设计总结
我们小组进行的是噪声污染的测量与监控,当我们拿到这个
课题时,对于那什么监测方案是一窍不通,问另外一个小组吧!回答也是三个字“不知道”。把我们逼得无语了!当我们被逼得冷静下来之后,终于在讨论中开始了我们的个人方案,经过查找资料,两个小组的讨论终于是勉强完成,但我们开心不起来,因为这些个人方案存在很多的漏洞,不可作为实施方案。于是我们就商量着再问问老师,在经过老师地点拨下开窍……
这三四天虽然让我们过得很忙很不顺心,但总归是得到了回报,这几天教会我们很多东西,知道了什么才叫“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滋味,教会了我们需都电脑的基本应用,如excel,cad……另外,这次实习让我们测噪声的四个小组吃了不少苦头,下雨、刮风,寒冷的天气持续了一天多,但这也同时锻炼了我们的耐压耐苦的能力,同时也让我们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噪声这一章的知识内容了解得更加透彻了,这是被赶这学到的。当然,这次也锻炼了我们的独立办事能力和协作能力,在此过程中,团队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正是得益于这种团队合作精神,我们的测量工作才能迅速高效的完成。
附件
附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