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电能和磁能》是新教材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的课文,本课聚焦部分借助生活中的磁能用具,引导学生聚焦问题进行思考∶什么样的装置可以将电能转换成磁能呢?本课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电磁铁,利用电磁铁搬运大头针,并探究电磁铁的南北极及影响因素,在观察的同时需要用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对观察所得进行记录。
二、说教学目标
1.懂得磁铁也具有能量,磁悬浮列车、电磁起重机等等都具有磁能。2.生活中的大部分磁能都可以由电能转换而来。
3.通过在铁钉上绕线圈并通电测试实验,懂得电能可以转化成磁能。4.了解什么是电磁铁,知道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做电磁铁。5.了解磁能和电能是怎样相互转换的。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操作探索电能和磁能之间的关系,懂得电能和磁能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索电能和磁能之间的转换方式。
四、说学情
上一课通过重现奥斯特实验,学生已经初步了解认识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掌握了扎线圈的一些方法,知道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电能产生磁。为本课更深入的学习能量的转移与转换做好铺垫。学生在之前的科学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实践和观察能力,并能进行记录,这些知识和技能储备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学生活动手册、长长的导线、铁钉、电源、电池、开关、大头针、指南针等等。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聚焦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通电导线或者线圈周围存在着磁场,而且电和磁之间也存在着关系,他们可以相互转换。
2.磁铁也具有能量,磁悬浮列车、电磁起重机、耳机、电磁炉等物体身上都有磁能的影子,并且生活中的大部分磁能都是通过适当的装置由电能转换而来的。
3.出示磁悬浮列车、电磁起重机、耳机、电磁炉等物品图片,引导学
生观察这些图片,初步了解这些物体都是利用磁能工作的。4.究竟什么样的装置可以将电能转化为磁能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5.板书课题:4.4.电能和磁能
板块二、探索
活动一:在铁钉上绕线圈并通电测试
1.提出要求:为了探究电能是怎样转换为磁能的?我们在铁钉上绕上线圈,然后通电测试一下,看看电能是怎样转换为磁能的。2.出示课本上面的三幅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初步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以及步骤。全班交流
3.实验材料:铁钉、长长的导线、砂纸、电源、开关等等。4.实验方法:
①用有绝缘皮的导线在大铁钉上缠绕50-100圈,两头分别流出10-15厘米做连接线。
②固定连接线与线圈,避免线圈松开,然后用砂纸把接线头打磨光亮。③给线圈通上电流,看看铁钉能不能吸起大头针,然后再断开电流,看看又会发生什么现象。5.强调实验注意点:
绝缘皮的导线在大铁钉上缠绕的要紧一些,这样效果会明显一些。
6.出示课本68页下面的制作好的电磁铁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制作好的电磁铁的样子。
学生分小组活动,按照要求给铁钉绕上线圈,并通电测试,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适当的加以指导。全班交流
7.各小组展示本小组制作的简易电磁铁并说一说看到的实验现象。预设:
当线圈通上电流时,发现铁钉可以吸起大头针;而断开电流时,大头针就从铁钉上脱落下来。8.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预设:
这一现象说明给铁钉绕上线圈,通电之后,线圈周围产生了磁能,正是因为这些产生的磁能,才能够使铁钉吸起大头针。9.出示知识点:
像这样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做电磁铁。
10.出示课本68页中间的一幅图片,再出示电磁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电磁铁,了解电磁铁的外部特征。11.出示小提示:
我们制作铁钉电磁铁所用的导线较短,连接在电池上有点像短路连接,耗电大,电池容易发热,所以不能把它长时间连接在电池上。
活动二:用电磁铁将大头针搬运至指定位置
1.教师引导:我们的铁钉电磁铁已经制作好了,并且我们已经知道铁钉电磁铁具有磁能,就相当于一块磁铁。下面我们就利用铁钉电磁铁搬运大头针,将大头针搬运到指定位置。
2.提出要求:利用铁钉电磁铁搬运大头针,注意观察电磁铁是怎样搬运大头针的?怎样控制大头针能够让它掉落在指定位置?
3.出示课本69页上面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活动方法,然后分小组活动,利用电磁铁将大头针搬运至指定位置。全班交流
4.指生说一说电磁铁是怎样搬运大头针的。
预设:当铁钉电磁铁通电之后,铁钉就有了磁能,相当于一块磁铁,我们利用他来搬运大头针。
5.我们怎样控制大头针才能让它掉落在指定位置?
我们可以利用控制电源开关的方式让大头针掉落在指定位置。
活动三:电磁铁也能指南北吗
1.教师引导:电磁铁是将电能转化成磁能的,那么电磁铁能不能指南北呢?
2.出示要求:给铁钉电磁铁通电,用铁钉的钉尖和钉帽靠近指南针,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想一想各组的电磁铁钉尖是什么极?钉帽又是什么极?
3.出示课本69页中间的一幅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进一步了解
本次活动的方法。
学生继续分小组活动,利用通电的铁钉电磁铁的钉尖和钉帽去靠近指南针,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全班交流
4.指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实验现象。
预设:给铁钉电磁铁通电后,用钉尖和钉帽靠近指南针的时候,有的会发生相互吸引的现象,有的会发生相互排斥的现象。
5.电磁铁也能指南北吗?
预设:电磁铁也是可以指南北的。因为铁钉电磁铁通电之后具有磁能,相当于一块磁铁,因此具有磁铁的性质,所以可以指南北。
6.在这个活动中,大家的铁钉电磁铁钉尖是什么极?钉帽又是什么极呢?
各小组汇报本小组的铁钉电磁铁的钉尖和钉帽分别是什么极。
7.出示资料:
钉尖、钉帽指南北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在不改变接线方式的情况下,按不同的方向绕线圈,得到的方向结果也不同。
8.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的时候改变电流的方向,或者按照不同的方向再绕线圈,看看结果是不是不同?
板块三、研讨
刚刚我们制作了铁钉电磁铁,并且利用铁钉电磁铁搬运了大头针到指定位置,那么用电磁铁搬运物体时,能量是怎样转移的?在这个过程中能量形式是怎样转换的?
预设:
利用电磁铁搬运物体中是由电能转化为磁能。
当铁钉电磁铁通电之后,电能转化成磁能,铁钉就有了磁能,相当于一块磁铁,我们利用他来搬运大头针。我们可以利用控制电源开关的方式让大头针掉落在指定位置,当线圈通上电流时,发现铁钉可以吸起大头针;而断开电流时,大头针就从铁钉上脱落下来。
板块四、拓展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利用电磁铁可以将电能转化为磁能,那么磁能又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呢?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了解磁能如何转化为电能。
预设:
磁铁切割磁力线,就会产生电能,通过线圈实现磁能转化成电能。切割磁力线时,磁场不动,但是形成回路的导体在运动,这样回路绞链的磁场随之变化,这就有了变化的磁场,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导
体形成了回路,就有了电流,产生电能。
六、板书设计
4.4.电能和磁能什么是电磁铁电能、磁能相互转换生活中的磁能通电测试实验
七、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次课堂教学内容能紧紧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好地理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习掌握知识就是要在动手,动脑,和作中得到。所以我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共同讨论共同学习。
不足之处:在鼓励学生激励学生方面做得还不够。表扬是调动学生兴趣的最好方法。我做得还有些欠缺。学生的回答有不少答案都能令我
感到意想不到,都应该及时地予以表扬。但我为了抢时间,抢进度,却忽略了教学中这一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环节。
教科版(2017)科学六年上册《电能和磁能》说课稿(二)
附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能量》单元的第4课,在认识电和磁的基础上,借助铁钉电磁铁来研究电能和磁能。铁钉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使铁芯磁化而产生磁力的装置。它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呈现的现象有趣,可以开展适合学生水平的多种研究。本课内容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从生活中的具体物品引出磁能的概念,并进行“磁
能如何转化而来”的思考。第二部分探索,探索环节由三个活动组成:1.制作铁钉电磁铁。学生通过自己在铁钉上绕线圈制作铁钉电磁铁,反复几次接通电流、断开电流,发现电磁铁的基本性质。2.利用电磁铁搬运大头针。通过电流的接通和断开,将大头针搬运到指定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深入体会能量的转移和转换。3.研究铁钉电磁铁是否有南北极。学生在探究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会发现各组电磁铁的南北极并不是都一样,从而引出了研究电磁铁南北极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讨论。第三部分研讨,深入讨论能量的转移和转换过程。第四部分拓展,了解磁能如何转换为电能,建立能量互相转换的认识。
二、说学情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生已经知道电可以转化为磁,并且通过实验发现通电线圈可以使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说到磁,学生就一定会想到磁铁,会将磁铁能吸引铁质物体和能指南北极的性质,与通电线圈产生的磁进行联系、联想甚至是比较。所以本课的研究内容和环节的推进,都是顺着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探奇的需求逐步展开、层层深入的,但对于学生自己绕线圈制作铁钉电磁铁的项目,由于受到学生动手能力强弱的影响,可能花费的时间会比较长。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
2.改变电流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3.电能和磁能可以互相转换,也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制作铁钉电磁铁,亲历用铁钉电磁铁搬运大头针的实验。2.能够利用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借助指南针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
科学态度目标
在实验中体悟认真细致、合作探究的重要性。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电能和磁能的相互转换,给人类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电磁铁的基本性质,发现电磁铁具有南北极并可改变的特点。
难点:探究电磁铁南北极发生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多股绝缘细导线1.2米左右(两端剥线)、大铁钉1枚、电池盒1个、2号电池1节、大头针8枚、指南针1个,学习单1张。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活动手册。
五、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聚焦
1.复习引入,从上节课通电线圈能使小磁针产生最大偏转角度的现象出发,复习电能产生磁,并引出磁能的概念。
2.出示磁悬浮列车、电磁起重机、耳机和电磁炉的照片,了解电产生磁的运用实例,思考什么样的装置可以将电能转换为磁能。
设计意图:利用实物理解磁具有能量,把隐性的概念显性化,同时引出聚焦的问题——磁能如何由电能转化而来。
二、探索
(一)在铁钉上绕线圈,并通电测试
1.在复习通电线圈能产生磁的基础上,教师把导线缠绕在铁钉上(演示)。提问:铁钉会产生磁性吗?你是怎么想的?
2.为了观察到最真实的现象,我们需要制作这样一个装置。具体制作方法看课件或书本。
3.实验前思考。
(1)看到什么现象,说明它有磁性或产生磁性?(2)提醒:接通电流和断开电流的状态都要试一试。
(3)用铁钉的哪端去靠近大头针?(建议钉尖和钉帽都要试一试)
(4)有必要多次实验吗?
(5)通电的时间有什么要注意的吗?(不能长时间接通电路)4.学生领取材料并开展研究,教师巡视。5.交流。
(1)通电后的现象是怎样的?(能量的转换)
(2)钉帽和钉尖部分在通电的情况下都能产生磁性,但是断电的时候,它们还能像通电时一样有磁性吗?
6.概念教学:像这样由线圈和铁芯(这里指的就是铁钉)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设计意图:明确实验的要求,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对比观察和多次实验的重要性,培养科学态度。突出交流的重点,关注能量的转换现象。
(二)用电磁铁将大头针搬运至指定位置
1.电磁铁是怎样搬运大头针的?(接通电源,电能转换成磁能)2.怎样控制电磁铁,能让大头针掉落在指定位置?(断开电源,磁能消失)
设计意图:关注电源的接通与断开,理解能量的转换与转移。
(三)电磁铁也能指南北吗?
1.电磁铁具有像磁铁一样的磁性,那电磁铁会像磁铁一样有南北极吗?如果有,怎么判断电磁铁的钉尖一端和钉帽一端分别是什么极?
2.引导学生利用电磁铁钉尖和钉帽分别靠近小磁针已知的南北极,根据小磁针转动的方向和“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来判断电磁铁的南北极。
3.准备指南针和记录纸,学生动手操作,借助小磁针开展研究。4.按小组顺序汇报本组电磁铁南北极情况。5.探究后交流。
(1)观察各组的判断,发现各组实验结果各不相同,思考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电磁铁南北极方向的不一致?
(2)展示不同的绕线方法和电池正负极接法的小组,发现不同的绕线方法和电池正负极接法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3)找到并画出电流的方向,发现不同的绕线方法和电池正负极接法,其实改变的是电磁铁电流的方向,从而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利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探究影响电磁铁南北极的因素。
三、研讨
本部分可以与探索环节的第二部分进行融合,即在实现用电磁铁将大头针搬运至指定位置后,进行研讨。
1.刚才大家实验的时候,老师看到了两种吸引大头针的情况。一种情况是同时吸几个大头针,谁来说说是怎样的过程使铁钉的钉尖能够吸住大头针的?(理解能量的转换。电池输出电能,通过电磁铁将电能转换成磁能,吸引了大头针)
2.还有一种情况是电磁铁先吸引了一个大头针,然后通过这个大头针去吸引了另一个大头针,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理解能量的转移。电磁铁通电后产生了磁能,磁能吸引了第一个大头针。同时磁能又转移到了这个大头针上,吸引了另一个大头针)
设计意图:通过对实验图片的分析,深入理解能量的转换和转移。
四、拓展
电能通过合适的装置可以转换成磁能。那么是否有这样的装置,可以将磁能转换成电能呢?(磁能转换为电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发电机,有条件的可以提供视频观看,也可以通过文字阅读使学生了解)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一节课下来,自我感觉本堂课学习目标基本达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错,但是这堂也不免有些遗憾:学生是学习主体,课上我尽量
将自主权交给学生,但教师的引导也不少,应该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和时间;由于我经验不足,对时间把握得不够好,没把握好速度,整堂课显得很赶,再加上上课时语速较快,学生跟上我的步伐显得很吃力。没把握好时间,就是课堂调控不够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