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视角理论在“差生”转化工作中的应用
“差生”转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亦是一个难题。经过多少年的实践与反思,也形成了一些“差生”转化经验,如让最差生千方百计找到自己的长处;不去搭理差生调皮的那一根“神经”; 老师与最差生组成互助组;“奖励”最差生,造成关心、爱护最差生的大环境、大氛围等等。在这些经验中,无不涉及了“优势视角”的相关概念与理论。“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学的基本原理,通过比较分析“优势视角”与“问题视角”的根本区别和优势,继而分析差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特殊潜能、优势,可以发现“优势视角”理论在“差生”转化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 差生转化工作的新视角:优势视角
“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领域的一个基本范畴、基本原理,是指“社会工作者所应该做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要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及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梦想,并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抗拒社会主流的控制。这一视角强调人类精神的内在智慧,强调即便是最可怜的、被社会所遗弃的人都具有内在的转变能力”。概括地说,“优势视角”就是着眼于个人的优势,以利用和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其从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挣脱出来,最终达到其目标、实现其理想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差生”转化工作是针对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殊性而开展的工作。对此,不仅教育学学科具有其探索与实践的义务,同时,引入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与视角分析与实践是推进中国青少年教育体系完善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因而,本文将优势视角应用在“差生”转化工作中是时代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
二、以优势视角理论推进对差生转化工作:发现差生优势
从问题视角来看,差生往往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学习还没有成为他们的内在需要,多数是为了应付家长,应付老师而学习,对自己没有什么大的要求;是非不分,如:有的学生把尊敬老师看成是溜须拍马,把向老师反映情况说成是告密把包庇同学的错误看作讲义气,把破坏纪律当作英雄行为,虽然有时他们懂得什么行为是正确的或错误的,但是往往能说不能做,要做也不能坚持,没有恒心,缺乏毅力。另外,差生既有自尊心、又自暴自弃,他们的生活经历中受到的指责多于赞扬,不是教师的批评,训斥和同学的讽剌,挖苦,就是家长的责备、打骂、因此他们往往有较严重的自卑感,觉得比别人差一等、低一头、信心不足、自暴自弃,个别的甚至破罐子破摔,与教师、集体对立,另一面,他们又很要面子、害怕和反对教师在大庭广众中的批评,特别对教师翻旧账揭老底的做法十分反感。总之,差生的特点是复杂多变的,其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对差生教育只能据其特点而进行。根据着重的特点不同,可以把差生分成三类,一类是因为原来的学习基础太差而导致学习没信心,然后不爱学习,但是还很有正义感和爱心; 第二类是因为思想上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导致道德偏坏,但又不至于屡教不改;第三类就是因为家庭、社会等过多不良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道德败坏,屡教不改。
但是,运用优势视角理论,我们还会发现差生有许多优点,比如有的很正直,有的很有爱心,有的很善于交际,有的很热心班级卫生,有的很会唱歌跳舞等等。这些学生从动机上说,想学好,但又不愿意努力,即使用心学习也不见得有好成绩,得不到老师的重视,所以对学习没有兴趣。因此,我们可以发些这些差生的优势,从他们的优点出发推进差生转化的工作。
三、优势视角下差生转化工作的典型范例:让差生作班干部
在发现差生的优势后,有针对性的给于认可与激励,能较好的实现差生转化工作。如对那些学习成绩差,但是热心班级事务、交际能力强的学生,给他们合适的班干部当,首先增加他们的责任感,然后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最后从学习上给予指导和关心。下面从实际的经验中来举例说明。
初一开学摸底考试中,班级中后十名中有几个很有特点的学生,用A、B、C来说明。A同学成绩倒数第三,但是会说话,能说会道,总会给自已辩解,会交际。学习上表面用心,实际都是抄袭作业,有较好的人缘。
B同学成绩倒数第四,但是很会做清洁,还喜欢管别人,为人正直,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C同学成绩倒数第十,并且有一些不良朋友,讲江湖义气,有一点是非不分,喜好出风头,在校园网络上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他有一定的艺术天分,会画画,会出主意。
以上同学在小学基本上是不受老师重视,没有当过班干部,甚至经常被批评,他们的父母已基本上已经放弃对学习的要求。
为什么要给这样的学生当班干部?一是想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二是想给他们自尊感,三是想让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四是要提高他们的自觉性。
但是,没有经过教育和培训,直接上岗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进行辅导学习,同时,为了不使他们不把班级向不良方向发展,还必须要有一部分为人正直、
成绩优秀、有威信的班干部来约束和监督,以便如实按照老师的要求执行管理班级。还有,这些学生的权力不能过于集中,在事实上,要有一定的架空。
下面是我的做法:
对学生A,给他当的是班长,但是在权力上,只有三点,一是喊“起立”,二是接受班级在全校中的奖状,三是管理班费。这些做法只为一点:提高自信心。通过喊“起立”,使他敢于在同学面前发言;通过在全校大会中领奖状,使他增强了集体荣誉感,管理班费其实是很少的一点钱,班主任大可以放心,并且还能增加他的责任感。
作为监督对象,副班长其实有更大的权力,比如可以批评其他学生,可以对学生要求处罚等。副班长其实做的是实事。
对学生B,给他当的是清洁委员。
作为监督对象,生活委员就是对全班同学的生活习惯及环境卫生负责,就包括对清洁部分的检查。
对学生C,给他的是纪律委员。纪律委员的职责是在自习课和课前准备中管好班级纪律,要求教室里安静,无下位的行为,如果有违反纪律的要公开点名,并记名在班级日志上。老师要告诉他,任何班干部不得用体罚和侮辱语语言对待同学。
作为监督对象,学习委员对纪律委员的权力的制衡作用,学习委员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特别是对全班同学要有一定的权威。学习委员的职责是详细记下纪律委员所批评的学生的名字及原因,并对这些同学的可能不公正进行作证。
以上做法的目的是对这样的“差生”进行培养,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养成良好好的习惯,学生在当班干部中体会了集体荣誉感。由于他们是第一次当班干部,所以在执行班务中,难免会有不对的地方,这时老师要多关注和纠正,同时,对于正确的行为,老师也要多加表扬,得的表扬多了,他们自已也自信了,也敢与家长交流了,家长听到好消息后也高兴,对他们的关心多了,从而进入了良性循环。他们在执行班务中,发言的机会多了,和同学们正面交往也多了,他们不再觉得自己可有可无,而是班级中的重要一员。自己也能意识到只有加强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使同学们信服。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们不再自暴自弃,建立了自信,不再动违反纪律,自觉地认真听课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