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班幼儿说谎行为干预研究

中班幼儿说谎行为干预研究

来源:筏尚旅游网
中班幼儿说谎行为干预研究

摘要

中班幼儿身上常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说谎现象。虽然关于幼儿说谎的类型,时间,动机等方面已有研究,但关于说谎行为干预研究尚有一定程度的空白,本研究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干预方式对幼儿说谎行为进行探讨,期望对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通过 Lewis 著名的抵制诱惑实验法在120 名中班幼儿中进行测试,得出幼儿说谎情况,第二个阶段,用榜样,奖励和说教的方式干预幼儿,研究干预幼儿的实际行为。

根据研究,可得到的结论如下:

(1)中班幼儿自制力较差,意志力不够坚定,在规则已经明确的情况下仍然会违反规则。

(2)在干预研究中,榜样干预的效果最明显,其次是奖励和说教。 (3)幼儿诚实品德的培养需要引导,通过榜样和精神奖励可以改善幼儿说谎行为。

(4)适当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促进幼儿品德的塑造。

(5)以家园合作的形式全方面进行诚实教育,双管齐下,使诚实教育更有效。

关键词:中班幼儿;说谎;干预研究;诚实教育

Honest children lying behavior intervention study

Abstract

GSM kids often lie there are varying degrees of phenomenon. Although about children lie type, time, motivation, etc, researches about lying behavior intervention research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blank, on the basis of the predecessors study through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different ways of intervention on infant lying behavior, thus affecting young children's lying, expectations of theoretical workers and practical workers provide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This stud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hases, the first stage, by the famous Lewis, resist the temptation of experimental method in 120 GSM children tested, it is concluded that children lie, the second stage, with an example, rewards and didactic

way intervention in infants, the intervention for young children's actual behavior.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can be obtained as follows:

(1) student in poor children's self-control and willpower is not strong, in the case of rules have made it clear that will still be in violation of the rules.

(2) In the intervention study, the most obvious example of intervention effect, followed by reward and preaching.

(3) the child of honesty and moral character training need guidance, through the example and spiritual rewards can improve children's lying behavior.

(4) the development of appropriate teaching activities can promote children's moral character shaping.

(5) in the form of home cooperation at all levels, and for honesty education combination, make the honesty education more effective.

Keywords: middle shift. Tell a lie; Intervention study; Honesty education enting style, influencing factors

一、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1. 干预的概念界

干预,即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影响和塑造。在本文中为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直接参与并对游戏过程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干预需要把握一定的时机同时注意恰当的方法,以免影响幼儿活动的正常进行。如果教师只从自身的角度看待幼儿活动,横加干预,就会妨碍甚至遏止幼儿的行为,使其“干预”异化为“干涉”,从而对幼儿活动产生“干扰”。

2. 说谎的概念界定

说谎,是指意图培养他人的错误信念,以致于使他人产生错误或进入误区的行为。从说谎的定义来看,信念是最重要的,因为欺骗发生于对错误信念的理解。皮亚杰在道德发展的框架内对说谎的定义以及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皮亚杰要求幼儿对“谎言”一词进行定义,结果发现幼儿对“谎言”标记的运用与理解呈现出一种系统发展的趋势,此外,有意性对这些幼儿来说并不是说谎概念中的一部分,一直到儿童晚期,他们仍然会把与事实不符的言语表达成是说谎,尽管

说话者不是有意欺骗。而关于谎言的道德判断,幼儿更多会根据言语与事实是否相反以及说谎可能带来后果进行道德评价。如果因此受到惩罚,或言语与现实相差的程度较大,幼儿就认为这些是不好的言语。 说谎在本研究中的操作性定义必须强调以下三个要素:言语的真实性,说话者的信念、说话者的意图,即从言语的真实性上来看是假话而说话的人也知道是假话,再者,即使明知道是假话,说话的人还是希望听者相信是真的。

(二)相关研究 1. 幼儿说谎年龄的研究

发展心理学家对幼儿何时拥有欺骗的能力这个问题做了研究。现有的研究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观点,但大致可分成三种。第一种是“先天论”,该观点主要提出哪怕是出生不久的婴儿都会有欺骗的信念即欺骗的心理是天生的。第二种是“早期论”,它认为幼儿在两岁半时会开始拥有欺骗的能力。第三种是“晚期论”,该观点认为幼儿只有到了 4 岁以后才可能形成关于欺骗的信念,所以两岁半的幼儿无法完成定义上的欺骗。

La Frenier 曾经做过一个游戏,对象为3—6 岁的幼儿,游戏的内容是藏起一个玩具,假装有人来寻找,然后要求幼儿对寻找的人说谎。结果表明,年龄大点的幼儿能够容易说出谎言,但 4 岁以下的幼儿在说谎的过程中则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Chandler 也做过类似的实验,结果显示有三分之一的 2 岁幼儿在活动中成功完成欺骗任务,有三分之二的 3 幼儿能够完成,而4岁幼儿完成认为的比率超过50%。相比较之前Lafrenier 认为只有4岁幼儿才能欺骗人Chandler提出幼儿在2岁时已经具备欺骗的能力。

Lewis在19年做过著名的“抵制诱惑”实验法,被测试对象是26个3岁幼儿,测试内容是将幼儿带入一个放有玩具的房间里,测试者离开房间时前告诉幼儿不能偷看玩具。而后测试人员会在房间外观察幼儿的行为并用摄像机记录。结果,有5个没有偷看,21个看了,但45%说了真话,36%说谎,剩下19%的幼儿选择不回答。这说明3岁幼儿已有能力说谎。 幼儿的欺骗分为三个阶段:一级信念,二级信念,三级信念的欺骗。按照年龄来划分,3岁,4到5岁,6岁及以后分别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刘秀丽认为,4岁之前的幼儿不具备撒谎的能力,4岁到5岁这种能力会慢慢形成并发展。

关于3岁之前幼儿说谎具体发生的时间,国内外莫衷一是。大体上来看3岁左右的幼儿能够按照内心的想法说谎,而4岁的幼儿则已被确认能够成功说谎。本研究课题是干预对幼儿说谎行为的研究,所以需要在说谎行为高发的年龄段幼儿中展开研究,最终选择选择中班下学期平均年龄四岁七个月的幼儿展开研究。

2. 影响幼儿说谎因素的研究

Tawlar和Lee等人对3一7岁幼儿有关说谎的概念和幼儿实际行为之间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尽管幼儿能够准确地判断谎言,有正确的道德判断,但依然有不少幼儿隐瞒了自己的错误行为。与要求幼儿论述对说谎和说真话的概念理解和道德判断的条件相比,要求儿童保证说真话的条件对幼儿选择说真话的行为的影响更大。也就是说,即使幼儿知道自己说的是谎言仍然有可能继续说谎,可是如果幼儿在说谎之前保证诚实就能降低幼儿说谎的可能性。

徐芬等人的研究发现,儿童是否说谎与错误信念的理解没有关系,表现为说谎与未说谎组在完成错误信念任务时没有显著的差异。但不同说谎水平的儿童在完成错误信念任务时有显著的差异,表现为有策略说谎组的儿童在错误信念任务上的得分显著地高于没有策略组的儿童。另外,说谎水平与错误信念水平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这一结果说明说谎水平的高低和错误信念水平有一定关系。

3. 幼儿说谎的教育方式及理论依据

由现有文献和资料可得出,奖励,说教,榜样等能够对幼儿道德及行为产生影响。

奖励教育。在心理学中,斯金纳开始使用奖励教育并将其作为研究的核心。斯金纳提出,无论是人还是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都会采取一定的行为,这种行为将作用于环境,当行为的结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当行为结果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这就是环境对行为强化的结果。上述观点就是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强化理论注重的是外部环境的刺激对行为产生的影响,根据强化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斯金纳提出强化是一种奖励,是期望出现后所获得的奖励即正强化。行为主义学家提出可以通过奖励对人的行为进行控制。我们在幼儿园中见到的小贴纸,小玩具,表扬甚至允许玩滑梯都是对幼儿的奖励,也是正向的强化。科罕斯卡和库金斯认为,幼儿的道德行

为频率会随着强化而增加。当态度温和、赋予接受性的父母为他们的孩子制定清楚而合理的标准并经常夸奖他们做得很好时,即使婴幼儿也可能会迎合他们的期望,并在四五岁的时候表现出某种内化的良心。

说教教育。马丁.霍夫曼等认为说教教育是有效的教育幼儿的方式。在他看来说教会使幼儿明白犯错的地方在哪,会让幼儿明白为什么不能够犯这种错误,并且他提出犯错的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责和惭愧。这样,幼儿在犯错之前内心的信念会被激发,会停止犯错。

榜样教育。班杜拉等的实验研究都表明,可以通过榜样塑造幼儿的行为,即观察者会更多地做出榜样受到奖励的行为,同时减少使榜样受到惩罚的行为。格鲁塞克等人的研究表明,榜样如果能在守规则时说出他在遵守的规则并且说出他遵守规则的原因会对幼儿遵守规则有极大的鼓励作用。

(三)总结

关于幼儿说谎,如果没有足够的研究,透彻的认识和正确的引导,会不利于幼儿诚实品德培养以致错过关键期。若在关键期内对幼儿的说谎行为没有即使引导会进一步加剧幼儿说谎,使幼儿习惯用说谎来解决问题逃避问题,给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带来恶劣的影响。鉴于此,研究者决定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儿童说谎行为进行干预,讨论在不同教育方式下幼儿说谎行为的改变,从而为实践工作者提供现实指导。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诚实是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它影响着我们的为人处世和前途发展。但是,在幼儿教育中,诚实这一课题往往被忽视,经常受到冷落。即使如此,诚实教育依然需要被重视,需要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它的意义。所以研究者希望通过榜样,奖励和说教的方法对幼儿说谎行为进行干预,探讨有效的干预方法,使诚实教育再次回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视野并且为幼儿诚实教育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理论意义:采用干预的形式讨论哪种教育方法对幼儿说谎行为的干预最有效,丰富幼儿说谎行为和干预关系的理论研究。

2. 现实意义

(1)通过干预的实施,尽可能为幼儿教育提供诚实教育的方法,以增加教师对幼儿进行诚实教育过程中的专业性。

(2)以榜样、奖励、说教三种方式干预幼儿说谎行为,并得出结果,为广大幼教工作人员提供现实的指导策略。

(三)研究内容 1. 中班幼儿说谎的现状

2. 以奖励对中班幼儿说谎行为进行干预 3. 以榜样对中班幼儿说谎行为进行干预 4. 说教对中班幼儿说谎行为进行干预 (四)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北京市某私立幼儿园120名中班幼儿,男生74名,女生46名。因小班幼儿心理发展水平较弱,不能准确区分现实和想象,会影响研究的进行。此外,说谎的频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增,而研究需要在说谎人数较多的年龄段展开,所以选择中班。

(五)研究方法 1. 文献法

仔细研究和查阅相关文献,力求对中班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和说谎的现状有更清晰的认识,以便干预实验的顺利开展和尽力确保研究结果的客观性。

2. 实验法

研究一共分为两个实验,其中实验一观察中班幼儿在面对外界诱惑时的反应,并记录说谎的部分,实验二用榜样、奖励和说教进行干预,同时设立无干预对照班,以得出干预对中班幼儿说谎行为的影响。

3. 比较法

本研究设立对照班,即无任何干预,目的在于与干预班进行对照,以便更加清晰地得出干预的影响。

(六)实验设计 1. 实验设计类型

在北京市某幼儿园中班随机选取120名幼儿,其中男生74名,女生46名,

按人数随机编成四个班,每班30人,通过说谎测试得出各班说谎幼儿比率,将其中三个班定为实验班,分别进行榜样,奖励,说教干预,即以不同形式和内容引导幼儿说谎行为,第四个班无任何干预,经过三周的干预后再次进行测试,得出说谎的比率,然后将经过干预的三个实验班和未经过干预的对照班进行对照,从而得出干预的效果。如表1.1

表1.1 干预内容形式及时间 班级干预内容干预形式干预时间

榜样干预班学说谎的人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绘本导读动画片欣赏 2017年2月18日2017年2月20日

说教干预班华盛顿的故事喜羊羊与灰太狼故事欣赏动画片欣赏 2017年3月5日2017年3月7日

奖励干预班到底是什么比比谁诚实游戏语言活动 2017年2月25日2017年2月28日

2. 实验变量及被试

自变量:以幼儿说谎为前提的干预活动。本研宄根据干预内容,设计了3个干预活动,分别是榜样干预活动、说教干预活动和奖励干预活动,根据所设计的活动方案对实验组被试进行干预。

因变量:实验的因变量为干预的效果,即榜样干预,奖励干预和说教干预对说谎行为的影响。

被试:在干预前,对被试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被试的说谎行为无显著性差异,除接受干预外,干预组被试的其他活动与对照组被试一致。此外,通过调查与访谈确认,两组被试智力均处于正常水平,年龄相差不大,都是第一次参加说谎干预活动。

3.干预材料

干预主要围绕绘本、讲故事、榜样、 话剧表演这四种形式。干预材料更多以诚实—表扬为主要内容,即人物在说谎后后会选择向成坦白,从而受到表扬,即正向榜样。未选择说谎—惩罚的形式进行干预是幼儿会因观看此类型的动画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所以研究者认为这样的实验是不合适的。如表1.2

表1.2 干预材料基本信息

名称形式作者出版社

学说谎的的人绘本 (波兰)伯罗斯基汕头大学出版社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动画片赵华昌人民教育出版社 华盛顿的故事故事书王艳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黄伟健江苏少年儿童出版集团 四、研究过程

(一)中班幼儿说谎前测研究 1. 实验目的

实验的目的是观察中班幼儿在诱惑下的真实反应。 2. 实验方法

研究者随机选取120名幼儿作为本实验的被试,平均年龄为 5岁3个月,并随机分成了 4 个班级,具体分班情况如表2.1

表2.1 被试分班情况 (人数) 班级人数 榜样干预班30 奖励干预班30 说教干预班30 对照班30

方法为皮亚杰的临床测试法,主试要求幼儿转过身并回答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幼儿参与的兴趣,引起幼儿的好奇心,集中幼儿注意力,使数据更有效。

实验的自变量为性别(男/女);实验的因变量为幼儿的行为(说谎/说真话)。 说谎的操作定义是幼儿在实验中偷看,在实验结束后被讯问时坚持说自己没有偷看。研究的地点选择在幼儿的活动室中开展,当实验结束后研究者会告诉主试保密实验内容以得到更多奖励。实验材料是幼儿园常见的装扮头饰或者玩具及贴纸奖励。此外,为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会改变实验材料。

3. 实验过程

本次实验在幼儿园二楼的活动室进行,原因是活动室外有方便观测幼儿偷看行为的环境,二来幼儿对活动室更加熟悉,能够使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一名幼儿由协助老师带入活动室进行实验,结束后换另一名幼儿。因为主试本人在这个幼儿园中班当过实习老师,所以幼儿不会对主试感到陌生而不配合。主试对幼儿说:“小朋友,和老师玩个游戏吧,游戏的名字叫“到底是什么”,老师这里有三个神秘的东西,你需要猜出他们的名字,可是老师只能告诉你关于这个东西的一部分信息,需要小朋友动动小脑筋哦。不过,猜的时候不能转头偷看哦。如果全部猜对了,老师有好玩的玩具送给你。”然后开始进行游戏。这个游戏的重点在于前两个物品的描述使被试很轻松就可以猜到,比如:“汪”—狗,而第三个的表达尽量模糊,比如,两条腿。仅凭主试给出的提示,幼儿一般不能得出到底是什么。当被试连续说错时主试会找理由离开教室,在离开之前再次重申不能偷看的要求。在试验中,协助老师会在主试离开后继续观察班内幼儿行为并记录。主试回到活动室后会继续问被试猜出到底是什么了吗。还会询问幼儿是否进行偷看。

4. 实验结果

测试结果主要为询问是否偷看所得到的回答。如表2.2。说谎作为社会性行为是为了满足内心的某种需要,当被试知道回答对三个就能得到奖励,并且奖品就放在主试的旁边使被幼儿牢牢所吸引,更加渴望得到奖品。在实验的过程中,有的幼儿已经回答对了两个问题,只要再回答对一个就可以获得奖品,所以选择偷看以得到奖品。所以,当条件允许,而外界诱惑又有足够的吸引力时,幼儿会选择偷看。虽然主试已经提出不能偷看幼儿仍然没有遵守规则,说明中班幼儿意志力不够坚定,容易被外部所影响。

表2.2 前测研究结果

榜样干预班奖励干预班说教干预班对照班

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说谎12401033.321701446说真18602066.793016

(二)中班幼儿说谎实验干预 1. 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干预影响幼儿的认知,进而改善幼儿的说谎行为。 2. 实验方法

在榜样干预班,说教干预班和榜样干预班分别进行不同干预。

3. 实验过程 (1)榜样干预

虽然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说谎行为是普遍寻在的,但是教师不能为了改变说谎而改变说谎,要通过教育改变幼儿的认知进而影响幼儿说谎行为。班杜拉的榜样学习法是普遍被运用的教学方式,所以研究者首先想选择这一教育方式来影响幼儿说谎,干预主要通过绘本、动画片欣赏这两种形式开展。

A.动画片欣赏《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a.活动实施

此次研究者准备了《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动画片,该动画片讲述是贫穷诚实的孩子最终被国王选中的故事。幼儿聚精会神地观看,几乎不发出声音。不难理解为什么电子影像对幼儿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同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适当增加这一形式,将教学内容以动画的形式进行展示,应该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b.干预结果与分析:

通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动画教学,研究者发现孩子们对故事中的主人公很感兴趣,纷纷说要向他学习,幼儿通过主人公的表演能体会到“诚实”这一概念,即使周围的人都说谎自己也要坚持诚实。此外,通过动画片主人公的经历,孩子们可以看出,诚实会给人带来更大的好处。

B.《学说谎的人》 a.活动实施

在一开始,教师先引导幼儿,请他们猜测故事内容,不仅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顺便考验孩子的想象力。阿福,在故事的开始是一个可怜的善良人。因为不会说谎而又个性憨厚,他没少受欺负。父亲只好让他出去学习说谎,可是不管经历了什么阿福都说不出谎话最后,阿福为了救一个小偷而说出了第一个谎言。

b. 干预结果与分析

结局是故事的高潮所在,在活动过程中,研究者不断进行提问,然后引导幼儿,为了让幼儿明白善意的谎言这一概念。说谎是不对的,但是有一种谎言却可以被原谅,因为它的初衷是好的,带来的结果也是好的。善意的谎言并没有错,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善意的谎言”有时更加可贵。

C. 榜样干预结果与分析

榜样干预阶段,研究者通过绘本、动画片进行榜样教育。通过故事中以榜样形象对幼儿进行教育。这种方式能够让儿童通过自身的观察和内化,最终以呈现良好的行为。研究者在进行榜样干预中呈现的多为榜样受到奖励的内容,而不是榜样犯错然后受到惩罚。这样一方面是想给幼儿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幼儿有时间去思考说谎的坏处。还可以告诉幼儿,即使犯错也不要害怕,勇敢面对,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是好孩子。

(2) 奖励干预

A.游戏“到底是什么” a. 活动实施

本实验设计为单因素随机实验。在猜对的前提下,幼儿承认自己偷看了玩具就会得到奖励。作为自变量共有三个水平,分别为无奖励、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实验仍然采用“抵制诱惑”情境研究。通过“到底是什么”的游戏即前测实验,分别考察在奖励条件下,幼儿选择诚实还是说谎,进而研究幼儿在不同奖励下行为的变化

b.干预结果与分析:如表3.1 和3.2 表3.1 幼儿偷看和没有偷看的人数(百分比) 幼儿行为男生人数女生人数总人数 偷看10653% 没有偷看87%

表3.2 不同奖励下幼儿诚实和说谎的行为(人数) 奖励条件无奖励物质奖励精神奖励 说谎者人数1235 坦白者人数41311

由表可得出,幼儿在有精神奖励时最诚实,在没有任何奖励时说谎人数最多。 与前测实验不同的是,当幼儿坦诚说谎后,主试会继续追问幼儿坦诚的原因。询问结束后可得出幼儿的理由一共有两种,第一种,幼儿会回答“因为老师说要做好孩子”,“因为我偷看了”之类的理由还有一种,幼儿会坦诚自己想得到奖励才说是实话。

B.比比谁更诚实 a. 活动实施

在语言活动上与幼儿分享一个发生在班级内的小朋友因为诚实而获得奖励的故事,观察幼儿的反应,并引导幼儿说出曾经撒过的谎,告诉幼儿现在说真话能获得奖励。

b.干预结果与分析

幼儿开始会有犹豫,这个时候主试变换奖励手段,并鼓励第一位诚实的幼儿,告诉他现在承认错误就是好孩子,奖品是给他作为的奖励。

C. 奖励干预结果与分析

研究者发现,在精神奖励下幼儿会更加主动坦白,可以得出中班幼儿有争当好孩子的心理。这种心理会让幼儿渴望受到精神表扬。幼儿的诚实动机受利益的驱使即奖励效用越明显,幼儿的诚实动机就会越强烈。

(3)说教干预

A.《喜洋洋与灰太狼—诚实雨云》

a. 活动实施选择《喜洋洋与灰太狼》这部幼儿非常喜欢的动画是因为它不仅充满了趣味,孩子们更能深入其中,而且动画片内容有教育意义,符合研究要求。

在观看动画片之后研究者与孩子们进行了如下的对话: 喜羊羊他们为什么被电到啊

因为,他们说谎骗了教授。因为他们做错事了 哦,小朋友们看的好仔细啊。说谎所以被电到,对吗? 嗯。对。

所以小朋友们应该说谎吗? 不应该,要做诚实的孩子。 b.干预结果与分析:

观看完讨论时,幼儿回忆起动画片内容时议论纷纷,不断发表意见,甚至离开作为跑到教师面前,班级秩序一度陷入混乱。虽然班级里有明确的课堂常规,可幼儿的兴趣一旦被激发,仍然会不顾班级秩序。如此不但影响上课正常秩序,也会影响其他幼儿。这个时候,教师需要严格执行班上常规,赏罚分明,落实班

级荣誉制度,还要借此培养幼儿尊重他人的习惯。

B.《华盛顿的故事》 a.活动实施

研究者在这堂课中介绍的是关于美国前总统华盛顿砍倒樱桃树的故事。当生气的父亲问起是谁砍倒了樱桃树?华盛顿决定对父亲坦诚,他说:“爸爸,是我用斧头砍倒了樱桃树,我错了。”父亲本来很生气,听到了华盛顿的认错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很高兴自己有一个诚实的儿子,父亲说,即使樱桃树再珍贵也不如华盛顿诚实的行为珍贵,因为那是无价的。

b.干预结果与分析:

此次绘本活动中,研究者并没有照着书念而是将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幼儿听,师幼互动良好,不仅拉近了与幼儿的距离,增添了课堂趣味,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诚实的观念。

C. 说教干预结果与分析

在进行说教干预中,研究者的方法是观看动画片和讲故事。在干预过程中,研究者大多是充满感情地讲故事,在一定程度上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只是讨论环节时,幼儿会有不耐烦的心理出现,会出现注意力转移或者窃窃私语。原因可能是这些道理幼儿早已知道或讲述的方法比较生硬。虽然我们会希望通过言语教导来影响他人的认知,事实上效果却并非我们所想,空洞的说教并不会影响到他人,除非他人之前就有改变的想法。正如著名作家柯言说的:“惩罚和空洞的说教都是教育的表现”。

(三)中班幼儿说谎后测研究

后测阶段主要通过分析的方法探究三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中班幼儿说谎行为的影响。干预后测实验同前测实验。

通过后测研究试验,研究者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如表 3—2。由下图可以看出,通过干预之后的再次实验,榜样干预班的幼儿表现出了最大的诚实度,仅有4人说谎。奖励干预班说谎的人数约为三分之一,略高于对照班。而说教干预班说谎的幼儿最多,达到70%。可以得出干预方式的不同确实对中班幼儿的说谎行为有不同的影响。如表4.1

表4.1 后测研究结果

榜样干预班奖励干预班说教干预班对照班

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说谎413.31033.32273.31653.3说真2686.72066.7826.71446.7

五、结果与分析

(一)榜样对中班幼儿说谎行为的干预分析

由实验研究可以看出,榜样对中班幼儿说谎干预的效果最好,在后测试验中,榜样班的幼儿诚实人数在四个班之中最多,仅4名幼儿说谎,说谎率比前测研究降低了26.7%。可以得出在三种干预方式中,榜样干预是最有效的。中班幼儿处于由他律向自律的转换过程,幼儿会根据自己内部道德判断决定行为。在这一时期,塑造幼儿内部道德标准是最重要的。根据幼儿学习的阶段来看,幼儿看到了榜样的行为,也看到了榜样的行为带来的积极作用,这样幼儿就会获得相关认知,然后接受这种认知并以类似的方式来反馈。奖励干预也是相似道理,幼儿受到外部刺激时会调整方向,当他想获得奖励时就会按照要求去做。总之,幼儿需要接受干预方法所带来的后果才会主动改变。

榜样,对处于模仿阶段的幼儿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为了像榜样一样,幼儿会自觉抵制诱惑。奖励干预则是对幼儿进行道德约束,因为设定的原则为说谎是错误的,诚实是对的。当幼儿说谎时,他的认知会告诉他,这是错的。教育工作者要明白,幼儿诚实的原因不能是迫于外界的压力或诱惑,而是来源于心中的道德标尺,而干预的目的就是形成道德标尺。在榜样干预中,正面的榜样会引导幼儿的认知,比如榜样在面对其他人说谎时仍然坚持诚实,幼儿会和榜样站在同一阵线上,会不自觉受到影响,有利于幼儿道德价值的树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可以得出,在游戏中,在生活中,是幼儿最好的学习场所。榜样可以出现在游戏中,比如华盛顿;也可以出现在生活中,比如班级内勇于认错的幼儿,这都可以为幼儿提供学习素材。而且,生动有趣的体验可以增加幼儿的兴趣,使学习活动更高效。

(二) 奖励对中班幼儿说谎行为的干预分析

在后测试验中,奖励班幼儿的诚实人数仅次于榜样班,66.7%的幼儿在诱惑面前选择诚实,与前测结果相同。关于奖励干预,分为两个部分来讨论,精神奖

励和物质奖励。精神奖励代表着教师对幼儿行为的肯定,不仅可以满足幼儿社会心理需要,还可以帮助幼儿巩固道德标准。物质奖励则不同,为了物质奖励而选择诚实,这种动机在一开始就是错误的。表面上看起来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都是为了满足需要,可物质奖励容易变成满足欲望的途径,从而使幼儿迷失其中。成人世界尚且会为了满足一己私欲而酿成大错,更何况是道德观尚未成熟的幼儿。研究者在幼儿园实习中会遇到教师拿玩具当奖励教育幼儿,这样的方式未免过于简单粗暴,因为幼儿的注意力会集中在如何得到奖励上而不是承认和反省错误,所以物质奖励不适合作为帮助幼儿树立道德认知的教育方式。

(三)说教对中班幼儿说谎行为的干预分析

在说教班的后测结果中,幼儿说谎的人数达到73.3%,高于前测实验,可以看出用说教来干预中班幼儿说谎并不合适。说教是重塑幼儿的认知,是用言语影响幼儿思想,进而对自身行为进行控制。中班幼儿仍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即使知道说谎不对也可能因为叛逆选择说谎。若教师在此时选择苦口婆心的劝导很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幼儿“不听话”有可能是我们选择的方法不对。想让幼儿更好地吸收学习内容,最重要的是选对教育方法。在实际幼儿教育中,当说谎行为出现时,教师最容易做出的反应是说教,这恰恰也是效果最不好的一种办法。如果教师对幼儿诚实品德的培养只停留在口头教育上,而不是创造相关的情境或组织问题展开讨论,不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实地去感受,让幼儿换位思考,那么诚实教育就会永远的浮现于操作层面上。这也充分说明了说教干预的效果最不明显的原因。

(四) 总结

由前测实验和后测实验得知,三种干预方式中榜样的效果最明显,然后是奖励和说教。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此结果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和设计。在对幼儿进行诚实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加强幼儿对说谎带来负面影响的认识程度的同时,也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增加儿童抗拒诱惑的能力,从而使儿童的品格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

六、讨论与建议

(一)以榜样和奖励教育影响幼儿说谎行为 1. 榜样教育的影响

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榜样有着不可被忽视的作用。榜样带给幼儿的影响是积极的,幼儿在观看榜样的行为时会将自己代入进去,会模仿,所以榜样身上的诚实品德被幼儿模仿后幼儿会减少说谎行为,推其本身的品德建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多为幼儿提供诚实的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

在榜样教育中,教师要尽可能为幼儿提供积极正面的榜样,同时,对待负面的榜样也要对幼儿进行教育,比如在动画片中出现的暴力行为,一旦幼儿模仿就会出现严重的后果。中班幼儿辨别善恶的能力有限,需要教师的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负面榜样出现时,教师要在第一时间内减小对幼儿的影响,然后告诉幼儿负面榜样的错误之处。不仅要让幼儿明白负面榜样的行为是错误的,教师还要让幼儿明白正确处理事情的方法。再拿幼儿模仿暴力行为来举例,幼儿会以为通过暴力行为能解决问题,事实上并不能,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提供相似情境下正面榜样处理问题的方法,让幼儿自己去判断去思考。

2. 奖励教育的影响

从研究结果中发现,给幼儿提供奖励,尤其是精神奖励,幼儿的诚实行为就会增加。由此可见,在教师的道德教育中,精神奖励的提供能强化幼儿诚实行为。可以得出合理有效的奖励可以强化幼儿诚实行为,减少幼儿说谎。对于教师来说,要让幼儿认识到诚实带来的益处,比如受欢迎,老师更喜欢,受到表扬等等。

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受教者学会自我教育。奖励教育的目的也是。物质奖励会让幼儿坦诚,但是也容易误导幼儿,会使幼儿为了得到奖励去做出不好的事情。而精神奖励作为强化手段,可以帮助幼儿完成自我教育。幼儿表现诚实时,教师可以对此行为直接进行表扬,要让幼儿觉得,我不说谎是因为说谎是错误的,要做诚实的孩子。精神奖励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是非观,逐步实现幼儿自我反省自我教育。

(二)以正面引导的方式推动幼儿诚实品德的形成

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诚实教育需要花心思去进行,因为这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事。培养幼儿诚实的言行和生活态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引导幼儿之外,教师也要以身作则,谨言慎行。教师要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正面引导并不仅仅是要求幼儿不能说谎,在幼儿阶段可以允许幼儿犯错,更重要的是犯错后教师要通

过教育使幼儿明白承认错误比不犯错更加重要,因为认错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毅力。对于幼儿出现的说谎行为,教师不能轻易得出该幼儿品德不好的结论,而是引导幼儿承认和改进错误。

研究者在幼儿园发现,虽然动画片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对于有趣的绘本幼儿依然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而且绘本的引导方式多为正面的,直接的引导。幼儿出现说谎行为后,教师并不一定要当面进行教育,可以利用过渡环节给幼儿讲有关诚实的绘本,然后询问班级幼儿有没有做到诚实。这样做既没有损害了幼儿的面子又能对幼儿进行诚实教育,是个一举两得的方法。

(三)在教学活动中塑造幼儿诚实品德 1. 教师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诚实品德环境

环境可以改变和塑造人的行为。班级是幼儿主要活动场所,若班级整体氛围倡导诚实,幼儿在该环境中自然受到影响。为了达到班级诚实品德环境的营造,教师可以从多方面考虑。比如环境创设,在墙上张贴诚实人物,旁边配上大拇指,利用榜样的力量塑造幼儿诚实品德。比如在图书区醒目位置摆放与诚实有关的图书,提倡幼儿阅读此类图书或在区域活动时由教师带领进行讲解。

2.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定期开展诚实分享活动

在奖励干预中,研究者发现,当幼儿承认说谎并受到教师肯定时,会带动其余幼儿承认说谎,可见幼儿的诚实行为可以影响到同伴。所以教师可以固定时间进行诚实集体教学活动,每周由一位幼儿分享诚实的事情并由教师给予“诚实之星”的称号或者分享一个关于诚实的小故事,然后教师进行总结。诚实分享活动除了对诚实的行为进行分享更要鼓励幼儿坦诚错误,这种错误可以是教师在幼儿日常活动中发现的说谎,在分享中以问答式师幼互动让幼儿认识到说谎是不对的,要做诚实的孩子。

(四)家园合作促进诚实教育的开展

幼儿是处于社会中的个体,并非存在。所以幼儿的言行不仅受到来自幼儿园的影响,家庭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诚实教育也一样,家长的配合是诚实教育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因为幼儿有更多的时间呆在家里,作为第一任老师的父母,不能将教育全部交给老师,自己也要承担起幼儿诚实教育的责任。家庭教育的缺失容易导致诚实教育半途而废,需要家长和学校密切配合,家园共同合作,一起

开展诚实教育,更好地巩固诚实教育,幼儿的品德发展会有双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家园合作手册与家长进行沟通,即双方都将幼儿的诚实表现记录在家庭联系手册上,这样教师就能准确得到幼儿诚实品德发展情况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家长也能根据幼儿在园的表现进行家庭教育。

(五)研究不足与展望

1. 扩大样本量,增加结果的客观性

虽然研究者已经最大范围内选取最多的样本数量,但研究范围仍然只有一所幼儿园。但仍然希望在以后的研究者们可以扩大范围,细化研究,例如园所性质的不同,地区的不同等。

2. 延长干预时间,以检验干预的后续效果

本研究因为时间问题仅持续了一个多月,难免有不足,但如果时间允许希望以后的研究能增加时间,便于检验干预的后续结果。

参考文献

[1]陈会昌.道德发展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2]陈英和.认知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3]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4]冯忠良,伍新春,姚默林,王健敏.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葛鲁嘉.心理文化论要——中西心理学传统跨文化解析[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6]黄人颂.学前教育学参考资料[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7]韩进之,王宪清.德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8]何晓夏.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9]金志成.心理实验设计[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

[10]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11]刘晶波.学前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12]皮亚杰(着),傅统先,陆有诠(译).儿童的道德判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

[13]全国高校儿童心理学教学研究会编.当前儿童心理学的进展[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14]李胜男. 3一6岁儿童诚信价值观现状的心理学研究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3

[15]刘秀丽.学前儿童欺骗发展的研究一从心理理论视角透析学前儿童欺骗的发展长春吉林大学,2004

[16]刘英岁. 3儿童心理理论的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杭州浙江大学,2002

[17]赛列莎.儿童说谎与问题行为、同伴关系、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18]邵爱国.关于说谎的道德认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19]王丽.奖励对儿童诚实和说谎行为的影响——从经济学角度审视儿童的道德行为[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7. 37]王波.基于说谎说真话条件下的儿童集体观念发展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6.

[20]朱艳新.小学儿童对说谎的理解和道德评价研究[D].石家庄:石家庄大学.2003,9.

[21]白雪松,张守臣.儿童说谎行为的研究现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5).

[22]陈会昌.说谎话:儿童一忌——儿童社会性发展[J].幼儿教育,2005(6). [23]陈静欣,苏彦捷.儿童欺骗行为的发展[J].教育教育探索,2005(10). [24]程亚非.幼儿说谎的心理透视[J].家教园地,1999(1). [25]代红艳.如何纠正幼儿说谎[J].幼儿教育,2003(4).

[26]傅根跃,王丽.儿童说谎行为的研究述评[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27]徐芬,包雪华等.意图明确条件下小学儿童对于说谎的理解与道德评价[J].应用心理学.1999(1).

[28]徐芬,张晓贤等.在亲情境下儿童对于说谎的理解及其道德评价[J].应用心理学.2001(1).

[29]张冬梅.说谎的缘由[J].幼儿教育,2002(5).

[30]张文静,徐芬,张瑞平.幼儿说谎行为的发展及其与说谎认知的关系[J].应用心理学,2007(3).

[31]展宁宁,刘亮.幼儿对说谎的理解及道德评价[J].学前教育研究,2008(6).

[32]周长秋.如何看待幼儿的说谎现象[J].研究与探索,2001(6). 附录

附录A 榜样干预图片

绘本导读学说谎的人动画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附录B 说教干预图片

故事欣赏华盛顿的故事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