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重建教学管理制度在新课程标准中已被明确指出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的工作重点是教育教学,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小学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行为提升转变则是新教学管理下第一呈现点。
关键词:教学管理;言传身教;提升与转变
在新教改下,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行为,首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念,在此基础上,必须正确对待师生关系,正确对待教学过程,正确对待教学方式。
一、提升教师的自我管理意识
教学管理不仅仅是校长、教导主任、年级主任等部分人的任务。面对现代化的教学管理,小学教师不单单只是传授知识的角色,而且还是一个直接管理者。在日常教学中直接面对学生的管理,教学设备的管理以及一系列的相关教学。教师从思想上一定要清楚自身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教学的管理者。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师角色不转变的话,势必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全民素质的提高,这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和重要保障。 二、教师行为的提升与转变
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和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是主要的实施者和主导者,是学生的榜样,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所以,在教育教学当中不能仅仅转变语言,还要有行为的转变甚至思想的转变,才能顺应新课
程倡导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向着全面发展的方向进步。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案的确定也就意味着教学流程的确定,学生被动的被控制在教师制定的范围内。在新课程改革后。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应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在授课中的主动学习性,使教学活动多样化,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在语言方面,教师要用对学生尊重、奖励的语言为主,教师巧妙运用赞赏或幽默的语言等,使学生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性和求知欲望,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积极地开发、创造、创新教学方法,已经是每个教师的首要任务,在同一课堂内容的基础上,每个教师都有其独特的教学特点,所以要求教师应多互动、多沟通、多研究,共同探讨出最新颖、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明白自身在学生眼中的身份,在学生眼中教师不仅仅是教师,还是朋友、长辈,在教学中要理解孩子,只有你理解学生的想法,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对其困惑之处加以指点。学生有进步就要表扬,无论是口头表扬还是书面表扬,千万别吝啬自己的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学生对学习就会产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第一老师,这样循序渐进,在教师眼中就不会再有“问题学生”,在学生眼中就不会再有死板的老师。
教师自身也要加强学习,教师是教育教学中的主导者、引导者和主要实施者,教师自身要先全方位的发展才能要求学生全方位的素
质,这样更能体现教师言传身教的特点。
“为了孩子的一切”是教育改革的第一目标,教育改革的实施力度才是其实现的保障。和谐、优美、民主的教学环境是提升小学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在小学教学管理中,教师的作用应在第一位,教师行为的提升和转变直接关系到孩子全方位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正确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表扬学生,只有这样,“为了孩子的一切”这一确切目标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张静梅.浅谈小学教育教学的有效管理[j].教育理论,2011(7).
[2]纪玉琴.新课改后教师教学行为变化的研究[j].教育实践与科研,201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