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指津 责编 郑小宁/gzszy2009@126cOm Q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 。孙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其要点有三:一是理解词语在 侠 个人经历了风流和劫难之后还会留下什么呢?只有陷落 一文中的语境义.二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三是理解词 吗?或者只有荒废和悲哀? 语在文中的隐含义。如何正确地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呢? 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 明确词语位置。看词语或句子的搭配。 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方法之一就是看词语所在的 句子。看与这个词相关联、相搭配的词语,抓住句子结构,从 这里曾经陷落,长满野草和稻子;经历沧海桑田.却留 下一个解不开的结,白鹭在空中飞,它来它去,又在结上落 下,叼它,白鹭年年来叼,它叼得开吗?白鹭终于飞走了,它 来它去.每一轮回的飞翔都把太阳和星星留在结上 (选自《圆明la的情结》) 请解说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中“结”的内涵 解析:这一题考查的是对词的本义与比喻义的理解。解 分析句子(或词语)着手.看词语与词语(句子与句子)的搭 配关系。简言之.词看句.关键看搭配。 这类题时,语境意识非常重要。从语言结构来看,第一个画 ) 线句子可以压缩为“它们缠成一个结”.在这个句子的前面 例1读下面两段文字.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甲)猕猴桃是世界上的新兴果树。随着人们食品结构 是一段描写.描写的主体对象是“树”.这个画线句是对前面 的改变,奶、蛋、肉类食品不断增加,因而更需要有帮助消化 描写句中的“缠缠绕绕”的具体解说 因此.这里的“它们”指 的营养水果 的是“树根”.据此推断.句中的“结”指的是具体的树根缠绕 (乙)猕猴桃含有一种分解酶.可以促进胃蠕动.帮助消 化各类肉食.并能软化肉类死细胞,其作用持久。猕猴桃以 和治疗作用 . 而成的“结”.用的是本义 第二个画线句从语法结构分析可 以压缩成“这里留下一个解不开的结” 从语境来看.这个句 维生素c帮助人体抵抗各种疾病,对癌症、心血管症有预防 子是“我”由树根缠绕的结引起的联想.是一个感叹句 “这 里”指的是“圆明园”.因此.此句中的“结”用的是比喻义.即 A.甲、乙的意思完全一致.文中所出现的猕猴桃意思完 喻指叫 华民族的情结” 全相同 B.甲、乙的意思不同 文中所出现的其他同一概念、意 思也各不相同 依据上文,由近及远,整体把握。 指代词的用法及意义比较复杂.同样的指代词.在不同 词的指代意义的理解.就不能单从句子的结构着手了 一般 C.甲、乙的意思不同 与甲相同的还有其他段落的同一 的语境中出现,可以指代不同的对象与内容。因此,对指代 概念 D.甲、乙的意思不同 甲的含义比乙的含义广。 来说.指代词的出现位置往往在指代的对象或内容之后 因 解析:从词语所在的句子看,可以确定甲处的猕猴桃是 此.代词所指代的内容的落实在本句中往往是找不到答案 树.乙处的猕猴桃是果。正确答案为D。 例2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的。代词的指代内容一般在上句(文)中.因此.解题时必须 从上文找.而且应当采用逆推法或顺推法.由近及远地去 那其实是一棵树.曾经是树.现在只有根了。那园子里 找。 的树曾经都是很风流的。连同那些石兽、华表和珊瑚等,身 价也很精彩.惹得那些劫夺者动了军舰大炮.举着火把来取 例3说说文中加横线的“这时”指代什么 在海湾地面的武器群英谱中.有一个尚未为人们所熟 它们.能取走的都取走了 然后出现在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识的新面孔 它虽无“爱国者”导弹那样声威显赫.也没有 里.成为人们惊叹的对象。这里只有根,它有许多根须,那根 M1坦克那样的魁梧身躯.但它的表现同样让世人瞩目。这 须足够粗壮的 就是充"3坦克和直升机双重杀手的阿达茨导弹 在现代大 -百年风雨陪伴着它们从泥土里冒出来又往泥土里扎进 规模的坦克作战中.坦克面临着来自空中和地面的欢重威 去,翻来覆去缠缠绕绕,它像是死了,又依然活着,有一条根 胁 空中威胁主要来自有“空中坦克”之称的反坦克直升机: 须发出新枝来:很嫩.又很直.翘起一枝很绿的俊俏。它们死 而地面的威胁.主要是它的同类——坦克。死活活缠在一起.缠成一个结。那是一个解不开的结。除非 在阿达茨出现之前.人们主要利用反坦克导弹对付敌 方的坦克.对付直升机.则只能依赖于防空导弹和各种小高 用火或者用斧,焚了它,或者劈了它。看着它们的时候我想 18高中生之友・上半月刊1 ̄2/2012 责编 郑小- ̄/gzszy2009@126.com I。善==J 吾 队 阅读指津I 不好理解.所以写作者往往会在相关的语境(一般在该词或 段出现的后一句)中,对之进行阐释。这些阐释性的语句,是 如 弹 我们理解词语隐含义的钥匙 因此.对一些带有隐含义的词 语.我们必须从其下旬中由近及远地去找答案 例5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春天的梦(节选) 的 的 和 苏叔阳 因为再短促的春天.也还是春天.可以看得见积雪里萌 防空导弹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之时 生的小草,枯枝上吐出的嫩蕾。可以看见绿色.这生命最基本 的色素:可以看见鲜红.这滚烫的火焰。春天赋予世界以色彩。 再寒冷的春天.也还是春天 只要挺得过那风沙.人们 总会脱去厚厚的外装,活动一下僵硬的躯体,唤醒沉睡在灵 魂里的种种追求。 t 对带有比喻性的隐含义要瞻前顾后作推断 写作者在表达某种意思时常常不是直接用某个具有鲜 明意义的词语来表达.而是借助于某种修辞手段 由于修辞 手段的运用.这些词语就往往有着丰富的隐含义。阅读时. 我们就要透过这些词语的表面意思.去理解该词在文中的 隐性意义.进而去深入体味作者遣词的用意 例4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 因为有了对春天的渴慕.对春天的梦想.我忍耐住了许 多许多寒冬 三十多年以前的一个冬天.那时候好像比现在冷得多 科学家们断定:我们的星球将变得温暖起来。我不知道这是 好还是坏。我只记得.那时候冬天的早晨.赤手去握铁条.会 把手粘掉一层皮.吐到地上的口水.立时就会凝成小小的冰 撑不住了,噗嗤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 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 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 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的杜鹃花。一 块 那时我比今天年轻.是个孩子 可我觉得一切都没有希 望.我曾在作文里发过“人生如梦”的叹息 我那时只有十岁 呀 可是春风吹古都的城门.也朗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 我真的像一棵小草发出了青春的嫩芽.在我的面前伸 展开一条铺满鲜花的道路 从那时起.我知道了春天与希望 同在.春天与温暖俱来。哦.我怀念.怀念那给了我们民族子 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 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 天就是这样的不讲理、不讲逻辑.而仍可以让人心平气和。 (张晓风《春之怀谷》节选) 孙以幸福、以理想的那个春天 试比较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中“春天”的意思 前一个“春天”是指 后一个“春 根据上下文意.正确理解下面两个短语的意思 (11第l自然段中的“一首澌澌然的歌”所指的是什么? (不超过11个字) 解析:要理解这两个“春天”的意思,我们只有将它们放 到具体语言环境中去分析。第一个“春天”出现在“再寒冷的 春天.也还是春天”中.后面两句话是对“寒冷”的“春天”的阐 释 由阐释句可知.这个“春天”用的是本义.是指自然界的春 天 第二个“春天”出现在“因为有了对春天的渴慕.对春天的 梦想.我忍耐住了许多许多寒冬”中.这个句子在文中是个承 上启下的句子.上文是对自然界的春天的描述.下文是对“寒 冬”的阐释.这里的“寒冬”显然是比喻义.是指新中国成立前 我的迷惘。在“寒冬”中渴望“春天”、“春天与希望同在,春天 (2)第2自然段中的“一株柳的分号”所指的是什么?(不 超过8个字) 解析:(1)这个短语出现在句中,短语的前面写的是雪融 化.短语的后面写的是雪融化成水后的流淌与融入.据此可 以推断“一首澌澌然的歌”指的是“雪融时潺潺的水流声” (2)要明确“分号”指的是什么,就必须利用推断法来推 断 这个句子写的主体是“柳”,“柳”引出“飞絮”,“飞絮”是 一株柳的分号 这里两个“柳”所指是不同的,前者是指“老 柳”,后者是指“新柳”。“分号”应可以分层去理解,这样就要 抓住“柳…‘飞絮”“分号”这些关键词推断出“一株柳的分号” 与温暖俱来”、“怀念那给了我们民族子孙以幸福、以理想的 那个春天”这些句子中.“春天”已不是前一个春天的含义了. 它还含有比喻义 结合语境分析.这个“春天”是一个双关 词.既是指自然界的春天,又是指理想的社会与生活 指的是“老柳树诞生的新柳” 抓阐释句(段l,结合语境,揭示含义。 一些利用了修辞手段的词语.其含义往往是隐含的.且 答案:自然界的春天;既指自然界的春天,义指理想的 社会与生活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二中) 这些词语的含义从本句中是找不到答案的.对这些词语的 理解同样离不开语境。与词语的运用相比,因其意义隐含, 1~2/2012高中生之友・上半月刊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