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4《认识人民币(例7)》教学设计

来源:筏尚旅游网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58例7。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解决关于人民币的简单问题时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

2.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初步学会有序思考.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 难点:指导学生有序思考。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周末,妈妈和玲玲一块儿来到邮政报刊门市部,妈妈用购书券买了一些书,玲玲看到了一些适合小朋友看的杂志,也想买。购书券只剩下13元了,妈妈说:“玲玲,你选两本杂志正好用完妈妈的购书券吧!”玲玲该怎么选呢?

理解题意

师: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怎样叫做“正好用完”呢? 出示:

师:你能根据妈妈的要求选出正好13元的两本杂志吗?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入,抓住关键词理解问题。由于例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简单,计算也是20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应注重让学生说明思考过程,为后面问题策略的教学做准备。】 二、探究问题,寻找策略

(一)教学“尝试-调整\"策略 1.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师:小朋友们可真聪明,这么快就选出了这两本杂志。可是玲玲是这样选的:

师:玲玲选的杂志符合妈妈的要求吗?

学生得出:这两本杂志共计11元,比13元少了,不符合要求. 师:那该怎么调整呢?

学生得出:可以把其中一本换成贵一些的;也可以把两本都换成贵一些的。

师:玲玲接受大家的意见,她换了一本贵一些的杂志,小朋友们帮她看看,这回符合要求了吗?

学生得出:这两本杂志共计12元,还是比13元少了,不符合要求. 师:还可以怎么调整呢?

学生得出:可以把其中一本换成再贵一些的,也可以把两本都换成贵一些的. 师:可以把两本都换成贵一些的吗?换成这两本杂志行吗?

学生得出:把两本都换成贵一些的总价就超过13元,变成14元了,不符合要求.只把《连环画》换成《卡通世界》就正好是13元.

2.小结解题策略

引导学生总结:有时候,我们不能一次就找到正确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试算的结果和要求进行有方向性的调整.如果试算的结果大了,我们可以调整成小一些的;如果试算的结果小了,我们还可以再调整成大一些的,直到找出正确答案为止。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尝试—调整”。

板书:“尝试—调整”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大胆发言。解决问题的本身不是目的,教学活动应重在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调整的方向性,指导学生有序思考。】 (二)教学“有序罗列”策略 1.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还有什么其他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得出:还可以把所有的选择方法全部罗列出来,然后分别算出总价,看看哪种搭配正好是13元。

2.有序搭配 出示情境图:

(1)师:妈妈让玲玲从这些杂志中选出2本,玲玲可以怎样选呢? 指名学生回答。

(2)师:小朋友们想到了很多种不同的情况,从这4本杂志中选出2本来玲玲一共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择呢?怎样才能把所有的情况都列出来,而且不重复、不遗漏呢?

分组活动:怎样把把所有的情况都找出来? (3)汇报交流

先让学生说一说搭配的方法,教师把学生说出的方法用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板书:

第一种:《我是小学生》和《画报》 第二种:《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 第三种:《我是小学生》和《连环画》 第四种:《画报》和《卡通世界》 第五种:《画报》和《连环画》 第六种:《卡通世界》和《连环画》 (4)小结搭配方法

先选出一本,用这一本分别与其他三本有顺序地一一搭配起来;再选出一本,用这一本与剩余的两本有顺序地一一搭配起来;最后把剩余的两本搭配起来。

3.解决问题 再分别算一算:

第一种:《我是小学生》和《画报》 5+6=11(元) 第二种:《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 5+8=13(元)(√) 第三种:《我是小学生》和《连环画》 5+7=12(元) 第四种:《画报》和《卡通世界》 6+8=14(元) 第五种:《画报》和《连环画》 6+7=13(元)(√)

第六种:《卡通世界》和《连环画》 8+7=15(元)

学生得出:第二种:《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和第五种:《画报》和《连环画》搭配正好13元,符合要求。

4.小结解题策略

引导学生总结:先把所有的搭配方法全部有序地罗列出来,然后分别算出总价,看看哪种搭配正好是符合要求的,符合要求的就是正确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有序罗列\".

板书:“有序罗列”

【设计意图:由于计算被限制在20以内的加、减法,因此显得很简单,但须明确计算不是重点,重在引导学生经历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有序思考的优势,学会在解决问题时运用策略。】 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P58“做一做”

要求学生分别用两种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由于这道题的计算比较简单,因此教师可以偏重于训练学生运用“有序罗列”的策略,指导学生有序思考.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的策略,体会有序思考的优势.】 2.完成练习十三第4题

让学生选择喜欢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再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重在展示思维过程,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3.完成练习十三第8题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 (2)同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3)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付了多少钱”和“找回多少钱\"的关系,板书呈现学生的思考过程,指导学生有序思考.

付出的钱 找回的钱 4元 篮球的钱 56元 57元 58元 59元 3元 2元 共60元 (4)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1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巩固所学策略,体验有序思考的优势,提升思维能力。】

4.拓展练习

师:妈妈给了玲玲一张20元钱购物券,叫他到超市买3样零食,正好把这张购物券用完.玲玲走进超市,超市真大呀,零食多极了,该怎么选呢?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

(2)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3)汇报交流解题方法.

学生得出:运用“尝试—调整\"策略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好。可以先随便选3件,然后算一算价格,再根据试算的结果和要求进行有方向性的调整.如果试算的结果大了,我们可以换成便宜一些的;如果试算的结果小了,我们还可以再调整成贵一些的,直到找到正确答案为止。

(4)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设计意图:使学生体验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提升思维的灵活性。】 四、回顾总结

师:今天我们解决了许多问题,我们学到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巩固所学的策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