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天然物产贸易有限公司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
2010年度矿山储量年报
采矿权人名称:新疆天然物产贸易有限公司 年报编写单位: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三队 报告提交时间:二〇一一年二月
新疆天然物产贸易有限公司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
2010年度矿山储量年报
报告提交单位: 新疆天然物产贸易有限公司
单位负责人: 单位技术负责人:
报告编制单位: 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三队
单位负责人:李国新 报告编写人: 贺卫东 张巨汉
报告审查人: 贺卫东 报告提交时间:二〇一一年二月
正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 1 第一节 本次测量目的任务 ......................................... 1 第二节 矿山概况 ................................................. 3 第三节 矿山地质测量 ............................................. 6 第二章 探采对比 ................................................. 9 第一节 煤层探采对比 ............................................. 9 第二节 地质构造探采对比 ........................................ 10 第三节 开采技术条件探采对比 .................................... 10 第三章 资源储量估算 ............................................ 13 第一节 累计查明的资源储量 ....................................... 13 第二节 动用及保有资源储量 ...................................... 14 第三节 资源储量估算需说明的问题 ................................. 21 第四节 资源储量变动情况评述 ..................................... 22 第四章 结论 .................................................... 23 第一节 资源储量测量结果 ......................................... 23 第二节 存在问题及建议 ........................................... 25
1
附表目录
1、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矿山工程测量成果表 2、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矿山查明资源储量台帐 3、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设计资源储量台帐 4、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矿山资源储量变动台帐 5、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开采结束资源储量比较台帐 6、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矿石损失统计台帐
7、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截止2010年底固体矿产资/储量表
附图目录
顺序图图名
号 号 1 1 新疆天然物产贸易有限公司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2010年度矿山储量年报地形地质及井上下对照图 2 2 新疆天然物产贸易有限公司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2010年度矿山储量年报3勘探线剖面图
3 3 新疆天然物产贸易有限公司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2010年度矿山储量年报4勘探线剖面图
新疆天然物产贸易有限公司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4 4 2010年度矿山储量年报A7煤层底板等高线立面投影及资源量估算图
5
5
新疆天然物产贸易有限公司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2010年度矿山储量年报采掘平面图
附 件 目 录
2
1:5000 1:2000 1:2000 1:5000 1:5000
比例尺
一、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三、勘查单位地质勘查资质备案证明复印件
四、2007年4月新国土资储评[2007]138号《新疆库拜煤田拜城县梅斯布拉克东井田勘探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
五、矿产资源储量监测委托书 六、占用矿产资源储量登记书
七、编写人动态监测年报编制培训合格证复印件
3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次测量目的任务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87号)要求,根据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新国土资发[2006]482号文“《关于全面开展矿山储量动态监测监督管理通知》”和新国土资发[2007]392号文“《关于加强矿山储量动态监测工作的通知》”以及国土资发[2008]163号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要求》的通知”的要求,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三队受新疆天然物产贸易有限公司委托,对其所属新疆天然物产贸易有限公司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采矿许可证范围内煤炭资源开展2010年度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工作,编制2010年度矿山储量年度监测报告。 一、测量对象
自2010年7月试生产以来矿方仅开采了A7号煤层,本次监测的对象是2010年度该煤矿开采动用的A7号煤层。具体任务是:
1、监测矿山2010年度动用的矿产资源/储量、开采量、开采损失量及勘查增减变化量。
2、进行各开采矿块的资源/储量的变动分析,核实变动的原因,具体地段和部位。调查评价矿产资源/储量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储量的建议。
3、及时更新资源/储量估算图纸与管理台帐,编报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履行矿产资源/储量报销手续。
2007年度以前动用的资源/储量已在《新疆库拜煤田拜城县梅斯布拉克东井田勘探报告》中予以核销,由于矿山2007年4月至2010年7月进行正规的基建工程建设工作未生产,2010年7月完成基建工程进行试生
1
产,因此本次资源储量动态监测的时间跨度实际为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 二、目的与要求
充分利用该井田地质资料以及开采过程中矿山地质资料及工程和测量成果资料进行整理、研究,采用地质测量手段和方法,参照现行煤矿地质勘查规范对井田开采动用的A7号煤层资源/储量及其变化情况进行测量估算,评价矿产资源/储量利用情况。编制《新疆天然物产贸易有限公司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2010年度矿山储量年报》及相关图件、报表,为矿山依法、科学地进行开采提供可靠的地质技术资料。 三、监测范围
本次资源/储量监测的范围同新疆天然物产贸易有限公司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采矿许可证范围。 四、监测依据
1、《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 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 3、《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0215-2002);
4、《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 5、关于转发“关于全面开展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新国土资发[2006]326号)
6、关于全面开展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87号)
7、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要求>的通知》的通知(新国土资发[2008]417号)
8、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要求》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63号);
2
9、《新疆库拜煤田拜城县梅斯布拉克东井田勘探报告》(新疆煤田地质局综合地质勘查队2007年4月提交,新国土资储评[2007]138文批准)
10、《新疆库拜煤田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第一、第二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新疆煤炭设计院2007年5月提交,新国土资开审发[2007]155文批准)
11、其它有关固体矿产地质编录、样品采集、资料综合整理规程规定。 五、监测要求
按《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要求》及国土资源部、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有关文件要求进行。
第二节 矿山概况
一、位置及矿权设置
新疆天然物产贸易有限公司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位于拜城县北东方向70千米的梅斯布拉克村、梅斯布拉克河一带,行政区划隶属拜城县管辖,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 42°08′14″,东经: 82°23′08″ 工作区距拜城县约70公里,拜城县的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全县以东西向的S307省道为骨干公路, S307省道东在库车县的盐水沟与217国道相接,西在温宿县的玉尔滚与314国道相接。通过S307 省道、217国道、314国道可与区外公路网和南疆铁路相通。离本井田最近的火车站为库车火车站,运距约115公里,本井田位于S307省道以北,距S307省道的直线距离约35公里,由S307省道克孜尔乡站通往梅斯布拉克村的简易公路(砂石路面)从井田中部通过,由于途径较多沟谷,雨季时常发生道路中断现象,所以本井田与外界的交通运输条件较差。本井田范围为山前丘陵区,地势虽然平坦但小冲沟发育,因此通行条件较差。详见交通位置图。
3
新疆天然物产贸易有限公司现持新疆国土资源厅颁发的新疆天然物产贸易有限公司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为6500000722390,有效期为2007年11月至2017年11月,采矿许可证范围拐点坐标见表1-1。矿区东西长5.1km,南北宽1.05km,总面积5.7252km2,限定开采标高为1970至1400米。
采矿权范围拐点坐标表 表1-1
4
1954年北京坐标系直角坐标 X 1 2 3 4 4667710 4669360 4668245 4666715 Y 27611815 27616540 27617030 27612160 拐点 本次监测、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与采矿权范围关系见下图。
(说明:采矿许可证范围(红线)压盖原第一煤矿范围(绿色)和原第二煤矿范围,原第一煤矿范围(绿色)又压盖原第二煤矿范围,图面无法显示,依相同颜色拐点编号区分) 二、开采现状
根据国家规模化经营的煤炭产业政策,新疆天然物产贸易有限公司决定将本公司所属的拜城梅斯布拉克第一煤矿和拜城梅斯布拉克第二煤矿(未建井)两个年产30万吨矿井合并,合并后设计年产量为60万吨。
矿山从2010年7月开始进行正规开采以前为小窑式开采,井田内无生产矿井,有报废老窑2处、井口8个,均为黑英山乡煤矿所开,1999年关闭。根据1999年普查工作中的调查结果,两个矿井均为斜井,斜井坡度27°左右,开采深度均不大于100米,年产量在1万吨左右。
矿山于2006年9月委托新疆煤田地质局综合地质勘查队对新疆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进行勘探程度的地质勘查工作。新疆煤田地质局综合地质勘查队于2007年4月提交了《新疆库拜煤田拜城县梅斯布拉克东井田
5
勘探报告》,新疆煤炭设计院依据此报告及采矿许可证60万吨/年生产规模进行开发利用方案设计,提交了《新疆库拜煤田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第一、第二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根据此初步设计说明书矿山自2007年4月至2010年7月进行正规的基建工程建设。矿山从2010年7月开始进行正规试生产开采。
矿井属低瓦斯矿井,采用一对斜井多水平开拓,单个水平上下山开采;采煤方法采用柔性掩护支架爆破落煤采煤法回采,全面陷落法管理顶板;主斜井原煤运输采用大倾角强力胶带输送机,副井辅助提升设备采用矿车单钩串车提升;通风防灭火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机械抽出式方式通风及氮气防灭火法;矿井排水采用D155-67×7型离心式水泵排水。安全生产采用计算机智能化全过程监测系统。矿井供电采用双回路供电,矿山有35KV无人值守箱式变电站作为本矿供电电源。
截止目前矿井仅对采矿设计规划的A7煤层进行了开采,已开采标高范围为1910—1864米。
井田内无其他矿井及小窑。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共生产原煤7.48万吨(其中工程煤1.87万吨,采煤5.61万吨)合计动用煤炭资源储量8.81万吨(其中采工程煤1.87万吨,动用块段资源量6.59万吨,新增资源量0.35万吨)。损失煤炭量1.33万吨,损失率19%,全矿区回采率81%。达到设计损失率20%,采区回采率80%指标要求。矿山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第三节 矿山地质测量
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设有矿山地测科,专业从事矿山地质、矿山测量、矿山生产过程中样品采集、测试分析等工作。 一、矿山测量工作
在2007年新疆煤田地质局综合地质勘查队《新疆库拜煤田拜城县梅
6
斯布拉克东井田勘探报告》详查工作建立的控制测量点基础上进行,其三角点、水准点、图根点均符合要求,控制测量以1954年北京座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为基准,其精度可满足本次资源储量动态监测所需。
2010年度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矿山测量工作主要对采区进行了测量,采用全仪器法对施测的矿井主井、副井、采煤工作面复测,测量工作质量可靠,其精度能够满足本次资源储量监测要求(见测量成果表)。本次测量工作在原建立的控制测量图根点基础上采用全仪器法对矿山基建井巷及采空区进行了测定,测量时在硐顶(个别在底部)用钢钉作标志,测量硐顶座标与高程,两测量点距离一般小于50米,采用测回法7″导线附合测量,两测回间互差15″,同一测回中半测回互差20″。量边采用激光测距,同一测回中读取三次数据。成图采用CAD软件制图。高程测量采用三进行往返联测,TJOP自动安平水准仪,测量精度可靠,可满足本次资源储量监测所需。 二、矿山地质工作
矿山2010年度对A7煤层进行了开采,伴随煤层的开采矿山地测科进行了日常管理工作,进行了回采工作面测量煤层厚度 、观察各种地质现象,及煤层结构、产状、煤层变化情况等工作。 三、矿山年度生产情况
矿山2010年度生产开采A7煤层采区,2011年度计划在2010年A7煤层采场基础上继续开采。2011年度计划生产开采原煤60万吨,设计开采回采率80%,损失率20%。
2011年度计划开采生产原煤60万吨,设计开采回采率80%,损失率20%。
截至2010年12月31日矿山共开采生产原煤7.48万吨(其中工程煤1.87万吨,采煤5.61万吨),损失煤炭量1.33万吨,合计采区动用煤炭
7
资源/储量6.94万吨。损失率19%,采区回采率81%。达到设计采区回采率80%、损失率20%的指标要求。矿山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8
第二章 探采对比
通过对开采地段的探采对比,研究原勘查程度的可靠性,制订合理的生产勘探方法和网度,指导矿体下部的探矿和开采设计,提高地质勘探与矿山开采设计的水平,为矿山制定采掘计划和技术政策提供依据。
自原勘探报告提交以来矿山在1864水平开采了A7煤层东翼,现就2010年度开采动用的A7煤层煤块与原勘探报告进行对比。
第一节 煤层探采对比
一、煤层的结构变化
据本次动态监测对煤层开采过程中的观察及本次动态监测现场地质测量,A7煤层煤层结构与原勘探报告未发生明显改变。A7煤层含夹矸2层,煤层顶板为粗砂岩或砂砾岩,底板为细砂岩,该煤层稳定。 二、煤层的厚度变化
据本次动态监测,采区内煤层厚度相对稳定,A7煤层采区1900-1910段厚度3.23—3.97m,平均厚度3.6m,与原勘探报告(平均3.9m)相比略有变薄。A7煤层采区1964-1900段厚度3.80—4.00m,平均厚度3.9 m,与原勘探报告(平均3.9m)一致。A7煤层自北向南厚度略有变厚,但总体变化不大。
三、煤层的顶底板变化
据本次动态监测,A7煤层顶板为粗砂岩或砂砾岩,底板为细砂岩,夹矸岩性为灰黑色粉砂岩或炭质泥岩。岩性与原勘探报告相比未发生变化,仅局部夹矸层数,及夹矸厚度有一定变化,由于矿方缺乏原始编录资料,未能就夹矸层数、厚度变化规律作进一步阐述。 四、煤层的煤质变化
据本次动态监测对A7煤层采场取样分析,开采采场内煤层呈黑色,
9
条痕为黑色带褐色,光泽暗淡,沥青光泽,半亮煤为主,硬度较大,韧性较强,以平坦状断口为主,多呈块状结构,煤岩组份以暗煤为主,丝炭和暗亮煤次之,镜煤少量,为半亮型煤,与原勘探报告相比,未发生变化。 五、煤层的含水性变化
至2010年度对A7煤层采场开采后,煤层顶板局部出现滴水现象。与原勘探报告相比未发生变化。 六、煤层的产状变化
根据本次监测对A7煤层采场工作面测量,A7煤层产状为163°∠63°,与原勘探报告相比略有减小(原报告倾角61-72°)。
第二节 地质构造探采对比
一、褶皱构造探采对比
据A7煤层采场工作面开采资料,A7煤层总体产状倾向南偏东,倾角61-72°,地层沿走向略具波状起伏,整体为一单斜构造,与原勘探报告一致。
二、断裂构造探采对比
原勘探报告未在采区划定断裂构造,据本次动态监测,在10年对A7煤层采场开拓过程中未发现断裂构造与原勘探报告一致。 三、岩浆岩探采对比
开采过程中未发现岩浆岩分布,与原勘探报告一致。
第三节 开采技术条件探采对比
一、水文地质条件对比
据原勘探报告:由北向南流向的梅斯布拉克河是本井田及附近唯一的地表水系,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二类一型,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据原勘探报告本区内各井口,标高均在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井口标高在1952—1945m间,开采A7号煤层,井内基本无水,井口距地表较浅
10
处或井口围岩有渗滴水现象。区内由北向南流向的梅斯布拉克河是本井田及附近唯一的地表水系该河从井田中部通过,发源于北部的天山山脉,以大气降水、冰雪融化水、山泉水为补给源,流量随季节变化较大,一般冬季为枯水期,春季融雪和夏秋两季水流量较大。梅斯布拉克河在丰水年常年有水,贫水年出现短时间断流现象。地表水流迳对采场含煤地层无影响。采区水文地质条件同原勘探报告相比未变化。 二、工程地质条件变化
据原勘探报告:梅斯布拉克煤矿A7煤层顶板为炭质泥岩、粉砂岩和细砂岩、底板为炭质泥岩和细砂岩顶板。
据A7煤层采场工作面开采资料,煤层底板主要以深灰色粉砂岩,灰色细砂岩为主,泥质胶结,胶结良好,稳定性较好,不含水,为隔水层,稍具韧性。岩体中等完整,据基建巷道及在生产过程中观察了解矿床工程地质条件与原勘探报告相比未发生变化,顶板无垮落现象。 三、其他开采技术条件变化
1、瓦斯
据原勘探报告测试,本煤矿瓦斯含量较低,收集矿井资料瓦斯试验分析含量仅0.07m3/t,巷内瓦斯含量在正常通风情况下CH4浓度不超过0.2%,CO2浓度一般不大于0.20%,钻孔瓦斯煤样测值CH4一般在47.82—69.26%毫升/克可燃质。依照《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对煤层瓦斯确定标准,均属二氧化碳—氮气带。
2、煤尘
据原勘探报告测试,矿井A7煤层以亮煤为主,性脆,同时含煤地层常处于无水的干燥状态,煤尘具有爆炸性。在开采过程中矿方采用洒水降尘措施防止发生煤尘爆炸事故。
3、煤的自燃倾向
11
据原勘探报告在矿井和钻孔中共采集了16个自燃试验样,利用收集了2个自燃试验样,经化验测试矿区煤的自燃倾向属不易自燃—不自燃。在开采过程中矿方仍采取必要的防灭火措施防止发生煤层自燃。
4、地温
据原勘探报告,在原生产井A7煤层矿井调查中,井下温度无异常点。本年度采区已开采地段未见高温异常区。
5、地压
据开采测试,井田A7煤层无冲击地压危险性。
12
第三章 资源储量估算
第一节 累计查明的资源储量
一、勘查累计查明资源储量
矿山于2006年9月委托新疆煤田地质局综合地质勘查队对新疆天然物产贸易有限公司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采矿许可证平面范围进行相当于详查程度的生产地质勘查工作,新疆煤田地质局综合地质勘查队于2007年4月提交了《新疆库拜煤田拜城县梅斯布拉克东井田勘探报告》, 2007年4月新疆国土资源厅以“新国土资储评[2007]138号”文审查批准了该报告。国土资源厅对《新疆库拜煤田拜城县梅斯布拉克东井田勘探报告储量认定书》批准的地质储量为5972万吨,其中探明的331资源量1626万吨、控制的332资源量1700万吨、推断的333资源量2646吨。探明的331资源量1626万吨占资源总量的27%,探明和控制的331+332资源量3334万吨占资源总量的56%;同时还估算了河流压覆煤柱储量729万吨,河流压覆煤柱储量中探明的331资源量296万吨,控制的332资源量180万吨,推断的333资源量253万吨,煤层风化带储量168万吨,氧化带储量45万吨。
各煤层资源量分布情况详见下表:
各煤层资源量汇总表 (单位:万吨) 顺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煤层编号 A3-1 A3-2 A5 A6 A7 A8 A9 合计 资源量(万吨) 331 59 410 918 22 187 30 0 1626 332 108 306 706 38 317 164 61 1700 333 106 394 936 101 717 211 181 2646 合计 273 1110 2560 161 1221 405 242 5972 13
331/总量 22% 37% 36% 14% 15% 7% 0 27% 331+332/总量 61% 65% 64% 37% 41% 49% 25% 56% 河床压覆 煤柱 15 145 349 0 158 44 18 729 风 化 带 8 35 72 1 30 12 8 166 氧 化 带 0 10 21 0 8 3 3 45
各煤层河流压覆煤柱储量资源量统计见下表。
各煤层河流压覆煤柱储量资源量统计汇总表 (单位:万吨) 顺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煤层 编号 河床压覆煤柱资源量(万吨) 331 4 71 204 0 16 1 0 296 332 3 25 91 0 44 17 0 180 333 8 49 54 0 98 26 18 253 小计 15 145 349 0 158 44 18 729 备注 A3-1 A3-2 A5 A6 A7 A8 A9 合计 各煤层各级资源量分水平统计详见下表。 资源量分水平统计表 (单位:万吨) 水平标高 1900以上 1800-1900 1700-1800 1600-1700 1500-1600 1400-1500 合计 331 20 350 561 605 90 0 1626 资源储量 332 333 1 78 40 240 344 533 782 0 1700 253 300 472 1303 2646 小计 99 630 1158 1438 1344 1303 5972 备注 首采区331+332占总量比例 70% 以上由新疆煤田地质局综合地质勘探队于2007年4月提交的《新疆库拜煤田拜城县梅斯布拉克东井田勘探报告》,由新疆国土资源厅以“新国土资储评[2007]138号”文审查批准的平面范围与新疆天然物产贸易有限公司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采矿许可证不相同,新疆库拜煤田拜城县梅斯布拉克东井田勘探报告范围在范围内。
第二节 动用及保有资源储量
一、工业指标、估算方法及估算参数
1、工业指标
本次资源储量估算采用《新疆库拜煤田拜城县梅斯布拉克东井田勘探报告》工业指标:
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煤质为25号焦煤。按照《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的规定,参加储量计算的煤层最低可采厚度确定为0.60m(真厚),
14
灰分产率大于40%,最低发热量小于17.0MJ/kg的煤层不参加储量计算。
2、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各种参数确定
矿区内煤层总体上为向北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在61°-72°,依据DZ/T0215-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关于资源量计算的一般要求,矿区煤层倾角大于60°,利用煤层的真厚度在立面投影图上估算资源量。资源量采用地质块段法,分水平、分类别估算。
资源量估算公式: Q=S/SIN∝×M×t 式中:
Q—资源量(万吨) S—块段立面积(万平方米) ∝—煤层倾角
M—块段煤层平均厚度(米) t—视相对密度(吨/立方米)
当年动用煤炭储量、2011年计划动用煤炭储量采用立面投影法估算。 (1)厚度
根据钻孔及采掘工程所控制的煤层真厚度,煤层中夹矸厚度不参加资源储量估算。小块段储量计算的平均厚度,首先以邻近工程见煤点的厚度,用内插法求内插点的厚度,然后以块段内较均匀分布的厚度点(工程可采见煤点、内插点和未编号的可采边界点)为依据,用算术平均法求取。如果块段内厚度点分布明显不均匀,或厚度变化悬殊时,先求线算术平均厚度,再以线平均厚度为参数求块段算术平均厚度。
煤层厚度确定原则:
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厚度均为煤层真厚度
(a)简单结构煤层(即无夹矸煤层):以本身厚度作为资源储量估算
15
厚度。
(b)复杂结构煤层:
①煤层中夹矸的单层厚度等于或大于最低可采厚度时,被夹矸所分开的煤层达到最低可采厚度时,作为独立煤层参加资源储量估算,夹矸仅见于个别见煤点时,不分层计算。被夹矸分开的煤层达不到最低可采厚度时,不参加资源储量估算。
②当煤层中夹矸的单层厚度小于煤层最低可采厚度,且煤层厚度等于或大于夹矸厚度时,上、下煤分层加在一起参加资源储量估算。
③煤层厚度不全者不参加资源储量估算。 (2)倾角
在平面图上,倾角利用高差和水平线间的距离计算求得。块段倾角为相邻勘探线的算术平均值。
(3)面积
本次资源储量估算图均由AUTOCAD软件制成,采用的软件版本为AUTOCAD 2004,块段立面投影面积是在计算机上点击区属性信息获得面积,再乘以相应比例尺求得。因采用计算机计算面积,精度较高。
(4)体重
据原勘探报告A7煤层平均体重分别为1.41t/m3。 3、资源储量类型和块段划分
资源储量类型划分沿用原勘探报告,即矿区勘查类型为中等构造、较稳定煤层,基本控制的工程间距为600米。
根据国土资发[2008]163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矿山储量动态管理》的通知》。资源储量类型的划分原则为:生产矿山设计开采范围内的探明的和控制的资源储量为基础储量。设计开采范围以外的查明资源量为内蕴经济资源量。
16
同时根据本矿区已确定的勘探类型和对矿体的控制程度,结合矿区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研究程度和经济意义三者之间的关系,对该矿资源储量类型进行划分。
资源储量估算以基本勘探线,按各线见煤工程点及矿井见煤工程点连线及赋存水平划分块段,维持原块段编号不变,并以《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要求控制网度标准确定储量级别。
勘探阶段充分考虑以往工作所形成的勘探线距,探明的331资源量的线距一般为500-600米,剖面线上的钻孔间距一般不大于线距,控制332资源量的线距一般为1000-1200米,探明的331资源量、控制332资源量外围为推断的333资源量。
2010年度动用开采部分单独划分为一个块段,编号为10采9、10采3,储量类别为(331)。
2010年度巷道工程煤部分编号依次为10采工程1至10采工程4。 2010年度动用开采资源量增加部分编号为10采3增。(新增资源量只做标示,不加总资源量,新增资源量已加入2010年度动用开采部分块段。)
二、动用资源/储量估算
1. 动用资源储量
2010年度动用资源储量由1部分组成:
2010年度矿山仅在A7煤层采区进行了开采,采用立面投影法估算其动用资源/储量。矿山2010年度在A7煤层采区动用资源/储量估算见下表:
17
梅斯布拉克煤矿2010年度动用储量估算表
矿体编号 A7 A7 合计 块段编号 10采3 10采9 块段资源储量 投影类别 面积(m2) (331) (331) 矿矿体体 重 动用体体积备厚度(t/ 煤炭产(m3) 3注 (m) m) 量(t) 状 16900 52500 69400 3000 63° 3.60 12121 1.41 8700 63° 3.81 33147 1.41 11700 45268 经估算矿山2010年度在A7煤层采场采面共动用资源储量6.94万吨(其中新增资源量0.35万吨)。
2. 开采量
据矿山统计2010年度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在A7煤层采场采面共采出原煤5.61万吨。
据矿山统计2010年度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在A7煤层基建巷道共采出原煤1.87万吨。
2010年度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共采出原煤7.48万吨。 3. 损失量
矿山2010年采用柔性掩护支架爆破落煤采煤法,没有发现非正常损失,属矿山正常开采损失。
实际采区损失包括:1、实际工作面损失。2、实际发生的与采煤方法有关的损失为采区巷道保护煤柱和采区之间、阶段之间的隔离煤柱,以及采区巷道顶底板丢失煤量。
1、工作面损失为实际的采下未采出的落煤损失。采区实际测算A7号煤层开采长度为250米,采场斜长44米,容重1.41,采下损失的煤厚平均为0.1米,计算如下:
Q落=250×44×0.1×1.41=0.16万吨。 工作面内采下未回收损失量为0.16万吨。
18
2、采区损失:由于矿山现采用柔性掩护支架爆破落煤的采煤法,为了运输、通风安全区段之间留设8米的煤柱,本次工作未发现煤柱超出规定的尺寸。采区水平阶段隔离煤柱损失量根据实际测算A7号煤层开采长度为250米,煤柱宽度为8米,容重1.41,煤层厚度平均4米,计算如下:
Q隔=8×3.81×250×1.41=1.17万吨。 采区损失量=工作面损失量+隔离煤柱的损失量。 =1.17+0.16=1.33万吨。 4. 损失率及实际回采率 损失率的计算采用直接法。
矿山本年度仅在A7煤层采区进行了试生产开采,A7煤层采区损失率(%)=A7煤层采区损失量/( A7煤层采区损失量+ A7煤层采区采出量)×100%
A7煤层采区回采率:
A7煤层采区回采率(%)=1-A7煤层采区损失率(%) 经估算,2010年度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在A7煤层采区共采出煤炭总量为5.61万吨,损失煤炭量为1.33万吨。
2010年度A7煤层采区损失率=1.33/6.94×100%=19%, A7煤层采区回采率=1-19%=81%。 5.重算及勘查增减资源储量
2010年度矿山在A7号煤层原报告9-(121b)、3-(121b)块段进行了开采,本次动态监测在该采面进行了地质测量工作,由于新增了控制工程,因此应进行资源储量进行重新估算。
根据煤层探采对比结果,A7号煤层的结构、煤质等变化不大,厚度、倾角无变化。
资源/储量变动后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资源储量为:
19
在新疆天然物产贸易有限公司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采矿许可证平面范围及海拔标高1970-1400米内查明的资源/储量为5963.54万吨(详见台帐表),其中:
梅斯布拉克煤矿增减资源量表
顺序号 1 2 3 4 5 6 7 8 煤层编号 A3-1 A3-2 A5 A6 A7 A8 A9 合计 资源储量(万吨) 原保有 273 1110 2560 161 1221 405 242 5972 现保有 273 1110 2560 161 1212.54 405 242 5963.54 勘查增减 重算增减 动用量 0 0 +0.35 +0.35 8.81 8.81 10年动用部分 备注 探明的331资源量1618.31万吨; 控制的332资源量1699.73万吨;、 推断的333资源量2645.5吨。 河流压覆煤柱储量729万吨; 探明的331资源量296万吨; 控制的332资源量180万吨; 推断的333资源量253万吨。 煤层风化带储量166万吨。 氧化带储量45万吨。 三、保有资源储量
保有资源储量,是根据块段的总资源储量减去该块段的摊销(即开采动用)资源储量求得。
经本次对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2010年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该煤矿2010年度开采动用的A7号煤层探采后变化很小,说明原《新疆库拜
20
煤田拜城县梅斯布拉克东井田勘探报告》可靠性较高,资源储量估算数据较真实可靠。因此截至2010年12月底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矿山保有资源储量即为重算后,矿山保有资源储量减去2010年度矿山动用资源储量。
至2010年12月底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矿山保有资源储量为:
5972万吨-8.46万吨=5963.54万吨。其中:
探明的331资源量1618.31万吨; 控制的332资源量1699.73万吨;、 推断的333资源量2645.5吨。 河流压覆煤柱储量729万吨; 探明的331资源量296万吨; 控制的332资源量180万吨; 推断的333资源量253万吨。 煤层风化带储量166万吨。 氧化带储量45万吨。
第三节 资源储量估算需说明的问题
1、矿山地质工作存在缺失,矿山开采巷道未编录。因矿山采矿的这些基础数据已无法补齐,本次矿山开采量估算煤层厚度测量点偏少,煤层产状测量值偏少,矿山开采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其代表性似略嫌不足。
2、因2010年开采的范围有限,开采区煤层的厚度、倾角不能代表原相应地质块段的平均值,故未对原块段进行重算,而仅对开采范围内的资源储量进行了增减计算。
3、因矿山2010年度工作只开采A7煤层,2011年也未计划开采相关煤层,本次(2010年度)矿山储量监测工作时,除对断层造成的煤层重复块段进行了增加资源储量的估算外,未对其它块段数据重新估算,煤层储量估算数据以原批准的生产地质报告数据为基础。
21
第四节 资源储量变动情况评述
造成矿山资源/储量变化的原因是2010年度矿山在A7煤层采场采面进行了开采,由此资源/储量发生变动。
本次动态监测对矿山2010年度动用资源/储量进行了估算,2010年度矿山共动用资源/储量8.81万吨(含基建开拓量1.87万吨)。
22
第四章 结论
第一节 资源储量测量结果
本次资源储量监测工作是在新疆天然物产贸易有限公司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2007年提交的《新疆库拜煤田拜城县梅斯布拉克东井田勘探报告》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监测范围与现采矿证范围一致。
本次资源储量年度编制的储量评审基准日期为2010年12月31日。对矿山2010年度动用开采量、保有资源/储量进行了估算,估算了矿山实际回采率、损失率,评价了矿山资源利用情况。
1、累计查明资源/储量
2010年12月31日止新疆天然物产贸易有限公司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采矿许可证平面范围及海拔标高1970-1400米内查明的资源/储量为5972.35万吨(详见台帐表),其中:
探明的331资源量1626.35万吨; 控制的332资源量1700万吨; 推断的333资源量2646吨。 河流压覆煤柱储量729万吨; 探明的331资源量296万吨; 控制的332资源量180万吨; 推断的333资源量253万吨。
煤层风化带储量168万吨。 氧化带储量45万吨。
2. 当年动用资源储量
矿山2010年度共动用资源量8.81万吨。
2010年度采区共采出煤炭量为5.61万吨,基建巷道工程煤量为1.87万吨,损失煤炭量1.33万吨,全矿井损失率19%,全矿井回采率81%。
23
3.保有资源储量
至2010年12月30日,新疆天然物产贸易有限公司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采矿权范围内,开采标高1970-1400米:
保有资源/储量为5963.54万吨。其中: 探明的331资源量1618.31万吨; 控制的332资源量1699.73万吨;、 推断的333资源量2645.5吨。 河流压覆煤柱储量729万吨; 探明的331资源量296万吨; 控制的332资源量180万吨; 推断的333资源量253万吨。 煤层风化带储量166万吨。 氧化带储量45万吨。
各煤层资源量分布情况详见下表:
各煤层资源量汇总表 (单位:万吨) 顺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煤层编号 A3-1 A3-2 A5 A6 A7 A8 A9 合计 资源量(万吨) 331 59 410 918 22 179.31 30 0 1618.31 332 108 306 706 38 316.73 164 61 1699.73 333 106 394 936 101 716.5 211 181 2645.5 合计 273 1110 2560 161 1212.54 405 242 5963.54 河床压覆 煤柱 15 145 349 0 158 44 18 729 风 化 带 8 35 72 1 30 12 8 166 氧 化 带 0 10 21 0 8 3 3 45 各煤层河流压覆煤柱储量资源量统计见下表。 各煤层河流压覆煤柱储量资源量统计汇总表 (单位:万吨) 顺 河床压覆煤柱资源量(万吨) 备注 煤层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编号 331 4 71 204 0 16 1 0 296 332 3 25 91 0 44 17 0 180 333 8 49 54 0 98 26 18 253 小计 15 145 349 0 158 44 18 729 A3-1 A3-2 A5 A6 A7 A8 A9 合计 各煤层各级资源量分水平统计详见下表。
24
资源量分水平统计表 (单位:万吨) 水平标高 1900以上 1800-1900 1700-1800 1600-1700 1500-1600 1400-1500 合计 331 18.21 344.1 561 605 90 0 1618.31 资源储量 332 333 0.88 77.5 33.95 240 344 533 782 0 1699.73 253 300 472 1303 2645.5 小计 96.59 618.05 1158 1438 1344 1303 5963.54 备注 首采区331+332占总量比例 70% 4. 下一年度计划动用的资源储量 根据新疆天然物产贸易有限公司拜城县梅斯布拉克煤矿矿山确定的2011年生产经营计划,2011年度计划在1864水平采区开采A7煤层,年产量60万吨。
经估算2011年矿山全年计划动用(331 )煤炭资源/储量75万吨,按80%回采率计算,2011年全年计划采出煤炭60万吨。动用的资源/储量分布范围为1864水平A7煤层采区。
第二节 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1、矿山地质工作存在缺失,矿山开采巷道未编录,矿山未及时进行回采工作面编录工作。因矿山采矿这些基础数据已无法补齐,本次矿山开采量估算煤层厚度测量点偏少,煤层产状测量值偏少,仅依据矿山最后回采工作面编录取得的数据及邻近钻孔工程控煤点的煤厚数据估算矿山实际开采动用资源储量,其代表性似略嫌不足。
2、矿山提供测量数据不准确不能有效反映见煤层顶、底板真实情况。 二、建议
1、建议矿山地测科及时对矿山开拓巷道及矿山回采工作面进行编录,定期对煤层厚度、煤层产状等进行测量,完善保存矿山第一手地质资料,
25
及时完善矿山资源储量台帐,以利矿山资源储量动态管理需要。
2、本次成果的勘查成度不高,只可用于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
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