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历史的回声

来源:筏尚旅游网
历史的回声

作者:木子

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0年第1期

【本期赛题】

历史是由人书写的,是过往真实的存在,历史也是延伸的,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历史又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以史为鉴,可以更好面向未来。

要求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历史的回声

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 木子

江南古街旁的小巷饱经沧桑,在一抹抹悠长中鸣响着历史的音符。那背着光的青砖黛瓦在墙根处泛起一溜青碧,某一处旧院落的秋千架上依稀可见昔日美人那掩唇而笑的万般风情。

我撑着伞透过雨帘向前方眺望,那湖边坐落着的宫殿在梧桐的映衬下隐隐约约看不真切。我想,若我拂一把灰尘向墙头洒去,会不会有纤细可爱的婢女皱着长眉斥责我的过错?

提起衣摆跨步而进,顿时一股浓浓的复古气息扑面袭来。朱红色的油漆早已被时间用手抹去,只剩柱身冰冷、孤寂地守着这座百年宫宇。

它怕是怨恨着的,怨逃课翻墙的孩童不将它的灵魂带走;但它也疲倦且欣喜着,不需经历世俗的洗礼,安静地看这世间百态、朝代更迭。

我时常会思考,有什么是无情的时间舍不得带走的。是女郎美丽的面容和清脆的笑声吗?是百花齐放、桃李争艳的唯美景象吗?是残忍的战争,死去的壮士先烈吗?

不,或许都不是的。

我漫步在偌大的宫殿里,沉重、遥远的钟声忽的将我敲醒了。用血与疼痛绘出的笔墨,不过是来谱写荣华谢后的流星飒沓。

时间留恋的不是人和美景,是记载着厚重历史的遗迹古骸。它们不说话,却最会说话。它们给人们打开了宏大的世界。它们从过去传来,又将拉扯着今天向未来而去。

若有一种语言是永久存在的,那便是历史了吧。

不论是雨过天青的陶瓷,还是色彩斑斓的壁画,抑或是恢宏壮观的兵马俑,皆是历史的回声,美的遗留。

抚摸着粗糙的痕迹,我不由得微微痴了。

勾勒着梧桐筛出尖哑的风,仿佛是远古的凤鸣。我为流浪的候鸟,暂歇于这座日落荒城。铺满茅草的屋顶被雨水伤透,瘦马闻雷而惊。是谁摘下头顶的一朵芙蓉,栽在烟雨梦中?

杏子阴里的酒旗辗转,几经塞外寒冬。行者路过总该有落脚之地,或许便是这座宫殿存在的意义。历史不需要太多的刻画和卖弄,它只需一点文人墨客的修饰,然后静默无声,便是高贵出尘。

后来,我住过泸沽湖畔的竹楼,焉支山下的毡篷。瓦寺的莲灯璀璨,禅房的泉声空明。却早已忘不了那座孤寂的宫殿,曾拥抱我的一腔孤勇。

它是天地之间最动人的语言!

(编辑:李跃)

评点:李凤成

这篇文章语言堪称“花哨”,但是一点也不矫情,“花哨”的语言中贯穿的是理性。文章的旨趣是宫殿作为历史遗迹,给世人打开了别样的世界,值得给以敬意。这个主题其实是得自教材“历史的回声”这个专题的灵感,作者活学活用。文章既有长句,如第一段中的第二句;又有短句,如倒数第四段。长短切换,节奏自然,读之有味。文章不足之处是个别语句表意不够清晰。

【下期赛题】

最近网上流行一个词,叫“二倍速”。所谓“二倍速”,就是在观看视频时将播放速度调快至原来的2倍,既节省了时间,又不会遗漏重要的情节。很快,什么“二倍速吃饭”“二倍速读书”等说法纷纷冒出来。这个现象引发了网友的讨论,有网友表示“二倍速更适合快节奏生活”;有网友感叹“当代年轻人时间有那么紧张吗?什么都要开二倍速?”;也有网友表示,“二倍速”会形成坏习惯。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想法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