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女娲补天

来源:筏尚旅游网
女娲补天(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人教版三年级第八单元的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本组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三:一是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二是识写生字词,积累生动语言;三是扩展开去,引导学生阅读其它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酌情给学生提示一些有关神话故事的知识,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教学目标:

1、会写“塌、熄”两个生字,能给多音字“挣”组词,掌握“燃烧、围困、挣扎、轰隆隆、熊熊大火”等五个新词。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天崩地裂的可怕。初步感知女娲为人类不怕困难、勇敢无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天崩地裂的可怕。初步感知女娲为人类不怕困难、勇敢无畏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图猜成语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八仙过海 女娲造人 女娲补天

以上每个成语,都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后羿、嫦娥、八仙、女娲、他们都是——(神),他们都具有神奇的力量,关于神的故事,我们就叫它(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1课《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 (设计意图:导入的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直观的图片让学生课伊始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并让学生感知神话夸张、神奇的特点。) 2、齐读课题。重点“娲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预设过渡: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可是后来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遇到不懂的词联系上下文或字典想想意思,努力把课文读懂读通。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提出朗读要求,对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有个初步的认识。)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预设过渡:同学们,你们说说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啊?你在课文哪一段知道的?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第一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同学仔细听,她有没读错字,一边思考,哪些句子描写女娲补天的起因?

1、学习第一段中的生字词

(1)生字:塌下 如何记住生字“塌”

(2)新词:燃烧 围困 挣扎 A、指名读、找出这些词语有哪些共同点。

(偏旁一样,都是近义词组成的词语,都可以从偏旁了解词义) B、正音、齐读 (3)新词:轰隆隆 熊熊大火 A、指名读

B、这两个词语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都有叠词)

C、照样子说词语。

(设计意图:根据生字词相对集中在课文第一自然段的特点,采用随文认识的方法。两组新词的呈现都是依据构词的特色,不但让学生领悟到了汉字构词的巧妙之处,还让学生积累了含有叠词的词语。) 2、细读第一段。

(1)学了生字,我们再次快速读读课文,用“——”划出女娲补天的原因。 (2)指名读划出的句子,如不完整,可以再请学生补充。随机出示课件

3: 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烈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3)请大家轻声读课文,你读到了哪些景象?

(4)指名说读到的景象。我请一位同学朗读这一段,请大家用喜欢的符号划出那些让你感觉可怕的词语。

(5)汇报圈出的词语:塌下 露出 震裂 出现 燃烧 围困 挣扎··· (6)齐读句子。

(7)同学们,看!熊熊大火已经向山顶逼近了,人们紧紧地抱在一起,几个孩子哭着喊着„„(生说)大人也吓得„„(生说)瞧那边!水快要漫过一个女孩子的头顶了,只见她„„(生说)一个老人快被洪水卷走了,只听他拼命地嘶喊着„„(生说) (8)同学们,眺望远方,你还仿佛看到了哪些可怕的情景啊? (9)看到这样的景象,你们有什么感受?(板书:太可怕了!) (10)你们和女娲的感受竟是一样的,天哪,(生接说:太可怕了!) (11)此时此刻,你们和女娲的心灵相通了,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吧! (设计意图:“天哪,太可怕了!”这个短句简单、易读,容易激起学生的感情。引导学生读描写“可怕”的句子,通过教师引读、示范读、学生跟读、男女赛读等各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在读中流露真情,在读中体会快乐。) 四、初步感知女娲精神

过渡:看到这样的景象,女娲的心里难过极了!(板书:难过极了!)可是难过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为了拯救人类,她做了哪些事? 1、第一件事是——指生接说。

预设: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 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2、每件事用四个字简单表达。

(求神熄火 造船救人 找五彩石 炼石补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句子的概括能力,转句为词,让学生在脑海中留下更深的印象,而且为后面的教学做好辅垫。) 3、师生情景表演

雨神:有什么事求我啊?

不行,我可没那闲工夫。女娲,你别管人类的闲事! „„„„ 好吧,我破例帮你一次。

4、同学们,女娲求神熄火,她容易吗?同样,在造船救人中,她也可能遇到哪些困难的事情?女娲在困难面前退缩了吗?放弃了吗?你们觉得女娲是个怎样的神?

5、小结:女娲在找五彩石,和炼石补天中,还会遇到哪些困难?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五、学习生字

1、出示“隆、塌、露、燃、熊、挣、熄” 2、给生字拼读、组词

3、观察生字,说说哪些较难写? 4、学生练写 板书设计:

31、女娲补天

天哪,太可怕了!

女娲 求神熄火 勇敢

造船救人 坚强 找五彩石 炼石补天

教学反思:

《女娲补天》是三年级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个流传于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祸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教学的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难点是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过程, 感慨颇多: 1、动画故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课前谈话,我先让大家讲讲读过哪些神话故事,有同学讲到了“女娲造人”的故事,我相机让孩子讲讲这个故事,使大家对女娲有初步的了解,然后欣赏动画《共公怒触不周山》,学生兴趣大增。读完课题后,学生的问题提的很好,提出了两个中心问题“女娲为什么补天” 和“女娲怎样补天”。教学中我就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和“女娲怎样补天”为主线展开教学。

2、挖掘文本的空白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表现人物精神的关键语言文字也不难理解,但如何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来,确实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点,将文本再创造,以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饱满,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在学习女娲为什么补天部分我设计了补白想象:让他们读一读,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说得很好。有的说:“我仿佛看到洪水冲来,房屋倒塌,许多人也被冲走。”有的说:“我仿佛看到孩子们在哭着寻找爸爸妈妈。”还有的说:“我好像听到人们凄惨的哭喊声。”„„在这些想象中,学生深刻体会到人间面临着灭顶之灾,进一步体会到神话的神奇,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积累并运用了语言。

然而,经验的不足让我设想的效果与实际效应颇有差距,在各个环节中留下了些许遗憾之处。

1、细节处理不当。一堂近趋于完美的语文课堂在细节上的处理方法总是那么得当,那么恰到好处。学生的某个小动作,有时也被我忽视了,这将影响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总有那么多细节留下很多缺憾,语文教学更应注重细节,在日后教学过程中,我将一步步改进。 2、与学生交流不够。本节课我准备得比较充分,但真实的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与心灵互相碰撞的过程,但是我深入了解学生,没有完完全全地走进学生的世界。

3、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到位,教师应在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特别是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更需要教师的言语鼓励,这样无疑会唤起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的求知欲。评价犹如催生剂,给学生以力量,给学生以精神,给学生以健全完美的人格。我在课堂中虽然有做出评价,但评价方式应更多样话,评价语言也应该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具体性。 4、结尾处理不当。在最后讲到原因、经过、结果并延伸到写作时,这时候让学生在课堂复述课文就显得有些不当,课堂的收尾也不是那么自然、得体。

细想下来,一堂课居然有那么多缺憾。钢铁终需百炼而成钢,语文教学也需要多磨方能逐步

进入轨道。多磨多炼,我将在实践中揣摩,在实践中逐步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女娲补天》第一课时

课前挑战

1、中国四大名著是什么?(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

2、中国古代四大神话?课件出示(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女娲补天 共工触山) 这些神话故事的题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一个神做了一件事情,都是四个字的词)

师:神话故事跟我们普通的故事有什么不同? 生:神话故事里有一个神。 生:我们不能做的事情,他们能做到。 师:他们干的事情都有点不可思议。 一、 揭示课题,初读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看老师写课题(指出“娲”“补”别写错)齐读课题。

2、师:你觉得题目里什么地方很神奇? 生:补天

师:我们一般补什么?你来给它组个词?(补衣服,补轮胎,补被子) 师:你对女娲又什么了解? 生:女娲造人

师:女娲是我们人类的母亲,他创造了人类。听过这个故事的举手?那我们今天学起来更带劲了。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赶紧读一读课文吧。(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字词: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陈老师心里特别高兴。考考你们,课文里的词语可多了!你会吗?

(1)轰隆隆 塌下 露出 (指名读 领读 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指名读一读评价)

师: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当时的场面,你用什么词语?(天崩地裂)请你把它写在这段话的边上,这就是批注。 (2)燃烧 熊熊大火 挣扎 (指名 领读)

出示句子:山岗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指名读) 师:你也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这段的内容吧?(水深火热)请你也写下来。 师:在这两段里,女娲做了那两件事?(学生回答)这么长的句子,我们也用四个字的词语来概括,你能行吗? 生:求之不得。 师:女娲求谁? 生:雨神。 师:求他干什么? 生:下雨。

师:下雨的目的是什么? 生:灭火。 师:那就是什么? 生:求神灭火。 师:第二件事情呢?(造船救人)

师:刚才我们读了两段话,用四个词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其实我们读书可以经常做这样事情,读完课文可以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来概括写下来。这就是批注。 4、学生读第三段,引导学生概括。 生:找石补天。 师:补了没有? 生:没有。 师:那怎么说?

生:女娲找石(教师板书)

5、师:在读第四段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个词语:冶炼(齐读) 师:女娲用什么来练? 生:神火

师:所以炼是——火字旁。冶炼是生字,看老师在田字格中书写(边写边指出难点。学生书写一个)

师:把这个词送到课文里,谁来读一读这段话。(指名读第四段,正音评议) 师:这么长的课文,能这样读下来很不容易了。女娲又做了一件什么事情? 生:炼石补天。

师:把这个词写在课文边上。(生动笔) 6、齐读最后一段。送上美丽的图片。

7、师:我们刚才一边读课文,一边通过批注,这么长的课文用六个词语就概括出来了。你能把刚才的六个词送进去吗?(出示填空说一说) 这个神话主要讲了因为( ),老百姓生活在( )之中,女娲见了非常难过,所以,她立刻( ),又( )。为了把天补好,女娲冒着生命危险( )( ),最后终于把天补好了。 三、感悟第一段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先去看看第一段,请你读一读划出人们水深火热的句子。

2、交流: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岗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师:轻轻地读一读,你读了以后又什么感受?(可怕,难过)

师:选择其中一句最让你感到很可怕的句子练一练,等下用你的朗读告诉 大家。(指名读句子)

师:围困是什么结构? 生:全包围

师:你看,人如果被围困在山顶,上也不能,下也不能。 生:左也不能,右也不能。

师:所以情况非常危急。(指导朗读第四句,教师随机评价)

师:罗老师听出来了,不是一小块,而是一大块。比我们学校还大,比奉化还大。

师:火大吗?你从哪里看出来?水多吗?你怎么知道?

3、 师:所以这段话写的真好,都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出示:天哪,太可怕了)

师:这四句话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生:天,地,上岗田野 ,人.(齐读句子) 师:读了这段话,你的脑袋里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 生:地在摇晃。 生:房子要倒了 生:人们在大叫

师:他不仅看到画面,还听到声音了。 师:女娲看到这样的情境,她心里怎么样? 生:难过,悲伤。

生:她想一定要把他们救出来

4、师:看到这样可怕的情境,女娲心里会怎么想?请你写一两句话: (出示:女娲难过极了,她想————————————。)(学生写一写,指名说) 师:多有同情心的女娲。

师:真厉害,能够联系上下文来写。

师:多好啦,老师觉得你这个词用的好“人类如果灭绝了”

5、师生合作读第一段(老师前面部分,学生读“天哪,太可怕了———”后面部分)

6、女娲后来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