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局部 〔1-4题 21分〕
1.〔8分〕古诗文默写填空。
〔1〕越明年, , ,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2〕登斯楼也, ,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3〕 ,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醉翁亭记?〕 〔4〕临溪而渔, ,酿泉为酒, ……〔?醉翁亭记?〕
〔5〕李白在?行路难?中以“ , ,〞两句表现自己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6〕突破时间局限,来日自有聚:打通空间阻隔,借月以传情。我们可以用苏轼?水调歌头?中“ , 〞表达。
〔7〕李商隐的?无题?中写离别后的担忧,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 , 。
2.〔4分〕下面成语中有四个错误字,请找出来,并改正在下面横线上。 眼花缭乱 走头无路 修养生息 再接再厉 责无旁贷 迫不急待 川流不息 墨守成规 怨天由人 骇人听闻 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
3.〔3分〕以下有关传统文化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
A.古文中的“公〞有着较多的意义。?愚公移山?中的“愚公〞指的是旧时对男性长者或老人的尊称。
B.汉语很有意思。有时候某个意思不便或不愿直言,就用一个委婉的说法来代替,这叫婉词。如?背影?中“大去之期不远矣〞一句中的“大去〞就是“婉词〞,表示“死亡〞的意思。
C.典故指诗文等所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运用典故可以含蓄的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言简意丰。如?雁门太守行?中用典“易水〞、“黄金台〞表达作者对官兵誓死杀敌的豪情壮志的赞美。
D.古代的男子成人要举行冠礼。?富贵不能淫?一文中“丈夫之冠〞是古时男子十六岁行冠礼。
4.〔6分〕针对统计图反映的情况,完成下面的建议书,与好友分享,只写正文,100字左右。
微信朋友圈信息分享统计图:
建议书
亲爱的朋友们:
让朋友圈见证我们青春的奋斗与成长!
建议人:XXX 2022年1月5日
第二局部 〔5-9题 49分〕
5.〔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以下各题。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官阙,今タ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对上述有关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两句表达了词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运用“转〞“低〞写出月光的流转和时间的推移,“无眠〞指诗人因遭受别离之苦而难以入眠。说明诗人思念亲人的形象。
C.“但愿人长久〞,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千里共婵娟〞,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D.“婵娟〞本义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明月。 〔2〕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6.〔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各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
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假设此,不假设无闻也。
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庞恭〞一作“庞葱〞
〔1〕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B、王信之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C、寡人自为知/屠自后断其股 〔?狼?〕 ..D、而谗言先至/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
〔2〕以下各句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句: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A、久之,目似瞑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有闻而传之者 .D、夫君子之行 .
〔?狼?〕 〔?狼?〕 〔?穿井得一人?〕 〔?诫子书?〕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②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4〕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 7.〔8分〕
新年敲响钟声108下
①新年到来的时候,北京大钟寺、登封少林寺、苏州寒山寺、杭州灵隐寺等全国各大寺院都会响起钟声。新年钟声是有讲究的,要敲108下。这是为什么呢?一种说法是,一年有12月、24节气、72候〔每五日为一候〕,这些数字加在一起就等于108;还有一种说法是,9是最大的数字,又和“久〞谐音,108代表着12个月里都有9.钟声响起,代
表辞旧迎新,迎春接福。在城市高层建筑稀少的年代,有些寺庙的钟声可以传出几千米远。
②为什么钟声能传得那么远呢?我们以北京大钟寺的钟为例来说明。这口钟铸造于明朝永乐年间,所以又叫作“永乐大钟〞。它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青铜钟,高约7米,总重量约64吨,钟体不同部位的厚薄不等,最薄的地方在钟腰,有94毫米,最厚的地方在钟口,有185毫米。将近600年过去了,这口钟依然没有一处裂缝,撞钟时声音还是那么洪亮、浑厚。
③两千多年前,我国的能工巧匠就掌握了铸造青铜钟的技法,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对此有详细的记载。永乐大钟钟身巩固、声音洪亮的秘密就在于它继承和发扬了这一技法。永乐大钟钟身高度和钟口宽度的比例是1:0.7,这也是我国古代铸造铜钟一直以来遵循的比例。为什么要钟身长、钟口小呢?据声学研究显示,这种形状便于散音。这和?考工记?中“钟小而长,那么其声舒而远闻〞的记载相符。
④钟声悠扬和铸造铜钟的化学成分也有关系。化学分析说明,永乐大钟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是相同的,都是含铜80.54%、锡16.40%、铅1.12%,另外还有金、银、铁等其他金属。?考工记?中说,铸造青铜钟应当“六分其金而锡居一〞。现代研究也证明了这一说...法的科学性,当青铜器中锡的含量在15%~17%时,其抗裂性能最好,声学效果最正确。 .
⑤?考工记?中记载:“钟厚那么石,已薄那么播。〞意思是说:钟身厚,声音就沉闷;钟身薄,声音就传得远。永乐大钟的钟身厚度不一,在撞击时不同部位振动的频率不一样,所以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声学仪器测试发现,永乐大钟发出的声音频率从16赫兹到800多赫兹不等。许多声音听起来就像音乐,比方振动在169赫兹的声音听起来像是“哆〞,164赫兹的声音听起来像是“咪〞。这么多的声音聚集在一起,就像一场宏大的交响乐。 ⑥除了永乐大钟本身的特点之外,温度和不同的介质对钟声的传播也有影响。从声学的角度分析,声波总是向温度低的区域偏折。新年钟声在午夜敲响,这时空中的温度高,地面的溫度低,所以声波会向地面偏折,沿着地表传播得很远。如果在水边听新年钟声,你会感觉钟声更加清晰,因为水面是平的,声波反射更加平稳。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传诵千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水乡秋夜,孤舟渔火,钟声从远处的寒山寺沿着江面悠悠地传来,一声声诉说着游子的孤寂和哀愁。?红楼梦?中,贾母月下听笛时,觉得“笛声远远的吹起〞,听戏时坐在藕香榭的水亭中,也是这个道理。声音沿着水面传播时,回音方向一致,水面是天然的音响,能让乐音更加清晰悦耳。
⑦江上聆钟,月下闻笛,隔水听曲,中国文化有一种诗意的美感。新年敲108下钟声,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表达出对国泰民安的祝愿。
〔选自?知识窗?2022年第2期〕
〔1〕以下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北京大钟寺的钟,铸造于明朝永乐年间,又叫“永乐大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青铜钟。
B.据声学研究显示,钟身短、钟口大的钟便于散音,这和?考工记?中的记载相符。 C.永乐大钟的钟身厚度不一,在撞击时不同部位振动的频率不一样,所以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D.新年钟声在午夜敲响时,如果你刚好在水边聆听,那么你会感觉到钟声更加清晰。 〔2〕以下对选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文章采用了从本质到现象的逻辑顺序行文,先介绍寺庙的钟声传播得很远,然后分析钟声为什么能传播得很远。
B.决定钟声传播远近的原因:钟的身口大小比例、铸造铜钟的化学成分、温度和不同的介质。
C.第④段中加点的“这一说法〞指的是“铸造青铜钟应当“六分其金而锡居一〞,即“当青铜器中锡的含量在15%~17%时,其抗裂性能最好,声学效果最正确〞。
D.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作比拟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永乐大钟由于钟身厚度不在撞击时不同部位振动的频率不一样,许多声音听起来就像音乐〞的特点。 〔3〕这篇文章的语言颇有特点,请举例说明。 8.〔7分〕名著阅读。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那么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1〕此语段选自法国作家 的?昆虫记?,这本书被誉为“ 〞,全书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充满了对 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2〕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 的过程。 9.〔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以下各题。
乡土的篱笆 钱国宏
①几十年的城市生活,让我早已习惯了喧嚣与急躁。前几日回老家,看到村南有一段篱笆,拱着身后的家园,悠闲恬静。于是,关于篱笆的记忆便倏地返青了……
②小时候,走在村里,随处可见簇新晶亮、泛着金光的篱笆……农家为了阻挡春日的大风、夏日的飞沙、秋日的寒霜和冬日的冰雪,以及村中闲游的畜禽,便用秫秆沿着院子四周夹成一圈“障子〞。在乡下,篱笆通常被称作“障子〞。
③夹“障子〞大都就地取材。高粱收割后,选出粗壮、笔挺的高粱秆,晒干,搡去叶子,再用柔软的柳条缀上“腰〞,秫秆们就连成一片篱笆了。沿院落四周刨一溜半尺深的沟,将秫秆下坑埋好、踩实,篱笆就算是夹成了。篱笆虽比不上土墙、砖墙结实,但也有它的好处:透光、通风。有了阳光,小院便有了生气,有了清风,小院便添了人气。早晨,刚出窝的芦花鸡们任凭主人呵斥追撵,就是不肯离院,一个个悠闲地在篱笆边踱着方步。中午,火辣辣的太阳早把大门外疯长的青麻绿草晒卷了叶,而篱笆上的倭瓜花、芸豆花和葫芦花,却在阴影里开得正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蜂蝶纷至沓来﹣﹣﹣它们把灼热的日子剪成一行行五彩斑斓的诗!大人孩子将饭桌摆在倭瓜架下,沐浴着障间吹进的一丝丝凉风,嘴里再嚼些黄瓜蘸鸡蛋酱,耳畔再听着脍炙人口的评书,那真叫一个“爽〞,真叫一个“静〞,有声胜无声,心静胜境静!农家人醉心的就是这种安谧祥和的田园情境!晚上,四面蛙声鼎沸,习习微风中飘来了障边花草的幽香,如一曲莫扎特的小夜曲,又像情人在柳丝下喁喁絮语,轻轻的、柔柔的、甜甜的,醉了篱笆边静坐吸烟的汉子…… ④篱笆不挑地不挑人,在哪儿安家,就在哪儿站成长城。篱笆邀来阳光和清风,也邀来了各种青葱的植物。因为有了可攀援之处,牵牛花、露水豆都早早地赶了来,在夏日里将稚嫩的枝蔓偷偷地攀上篱笆;家庭主妇们喜欢在篱笆边种些季季草、细粉莲、芍药、美人蕉等花卉。花开时节,篱笆内外花香如浪,潮起潮涌,姹紫嫣红,缤纷绚丽,令人留连忘返。各种鲜艳欲滴的喇叭花,朝着四面八方吹着欢快的民乐,像娶亲的队伍一样浩浩荡荡,沿着乡间的小路绵延不绝地蜂拥而来……一户人家、一方篱笆、一畦菜地、一缕炊烟、一片红白蓝相间的芸豆花,构成了丹青妙手灵性的水彩,把庄户人的日子渲染成一首清香四溢的田园诗。目睹那一片千红万紫,油然让人觉得大自然中充满了蓬勃而旺盛的生命,那洋溢着缤纷色彩的生命简直天下无敌、无可阻挡!人们徜徉于这风景秀丽的田园里,沉醉的乡心,浓酽的乡思,融化在这枝疏叶柔的婵娟风姿里。 ..⑤“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尘草木春。〞乡村篱笆朴素而高雅,她似一位闲适的遁世
者,旷达拙朴,晨迎朝霞,暮送斜阳,应验了郑板桥“一片绿荫如洗,护竹何劳荆棘,仍将竹作笆篱,求人不如求己〞的浑然忘我情怀和傲骨。乡村篱笆没有高山大川之雄奇,却有馥郁淳厚、醉人心脾的温暖和亲切,她以诗意的笔调和散文的形式,凸现了农人的本真淳厚、平淡超然,极富人生智慧和审美智慧的生命存在。我有这样的感觉:每次欣赏篱笆上植物们的绿芽萌动,都会有一种纯洁的欢欣和原始的冲动在胸襟里脉动、奔涌、狂舞;每次走近篱笆,都是对心灵的一次慰藉,更是一次精神上的立体按摩……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开篇运用了比照的手法,突出了乡土篱笆的悠闲恬静。
B.“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尘草木春。〞引用诗句,增添了文学色彩,形象地突出了篱笆不挑地不挑人的特点。
C.一户人家、一方篱笆、一畦菜地、一缕炊烟、一片红白蓝相间的芸豆花,构成了一首清香四溢的田园诗,构成了一幅风景秀丽的田园画。
D.篱笆的朴素高雅、旷达拙朴,代表了本真淳厚的乡村生活;作者沉浸其中,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急躁,精神上变得沉静超然,全方位净化身心,找到了精神的归宿。 〔2〕阅读全文,概括“乡土的篱笆〞的特点。 〔3〕本文语言生动,按照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晚上,四面蛙声鼎沸,习习微风中飘来了障边花草的幽香,如一曲莫扎特的小夜曲,又像情人在柳丝下喁喁絮语,轻轻的、柔柔的、甜甜的,醉了篱笆边静坐吸烟的汉子…… ②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人们徜徉于这风景秀丽的田园里,沉醉的乡心,浓酽的乡思,融化在这枝疏叶柔的婵娟..风姿里。
〔4〕联系实际,谈谈对结尾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5〕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答复以下问题。
【链接】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
〔朱自清?绿?〕
阅读本文第⑤段的画线句子和上面的链接材料,说说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相同点和内容情感上的不同点。
写法上的相同点: 内容情感上的不同点:
第三局部 〔10题 21分〕
十.作文〔共1小题,总分值50分,每题50分〕
10.〔50分〕深思熟虑,字斟句酌,成就的是考场上完美的答卷;万物复苏,草木蔓发,显现的是自然中完美的答卷;披荆斩棘,战胜自我,抒写的是人生里完美的答卷;砥砺奋进,锲而不舍,铸就的是时代中完美的答卷……每一份答卷都浸着汗水,藏着耕耘,透着收获。
根据上文的含义,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要求内容具体充实,文体不限。〔不能透露与考生有关的信息〕
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默写〔共1小题,总分值8分,每题8分〕 1.〔8分〕古诗文默写填空。
〔1〕越明年, 政通人和 , 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2〕登斯楼也, 那么有去国怀乡 , 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3〕 野芳发而幽香 ,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醉翁亭记?〕
〔4〕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 泉香而酒洌 ……〔?醉翁亭记?〕 〔5〕李白在?行路难?中以“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两句表现自己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6〕突破时间局限,来日自有聚:打通空间阻隔,借月以传情。我们可以用苏轼?水调歌头?中“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表达。
〔7〕李商隐的?无题?中写离别后的担忧,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 蓬山此去无多路 , 青鸟殷勤为探看 。 答案:
〔1〕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注意“具〞的书写〕 〔2〕那么有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注意“谗〞的书写〕 〔3〕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4〕溪深而鱼肥 泉香而酒洌〔注意“洌〞的书写〕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注意“婵〞的书写〕 〔7〕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二.语言运用〔共1小题,总分值4分,每题4分〕
2.〔4分〕下面成语中有四个错误字,请找出来,并改正在下面横线上。 眼花缭乱 走头无路 修养生息 再接再厉 责无旁贷 迫不急待 川流不息 墨守成规 怨天由人 骇人听闻 头 改为 投 修 改为 休 急 改为 及 由 改为 尤 答案:
“头〞改为“投〞 “修〞改为“休〞 “急〞改为“及〞 “由〞改为“尤〞
三.选择题〔共1小题,总分值3分,每题3分〕
3.〔3分〕以下有关传统文化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
A.古文中的“公〞有着较多的意义。?愚公移山?中的“愚公〞指的是旧时对男性长者或老人的尊称。
B.汉语很有意思。有时候某个意思不便或不愿直言,就用一个委婉的说法来代替,这叫婉词。如?背影?中“大去之期不远矣〞一句中的“大去〞就是“婉词〞,表示“死亡〞的意思。
C.典故指诗文等所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运用典故可以含蓄的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言简意丰。如?雁门太守行?中用典“易水〞、“黄金台〞表达作者对官兵誓死杀敌的豪情壮志的赞美。
D.古代的男子成人要举行冠礼。?富贵不能淫?一文中“丈夫之冠〞是古时男子十六岁行冠礼。 ABC.正确。
D.有误,男子二十岁的时候行冠礼。
应选:D。
四.语言运用〔共1小题,总分值6分,每题6分〕
4.〔6分〕针对统计图反映的情况,完成下面的建议书,与好友分享,只写正文,100字左右。
微信朋友圈信息分享统计图:
建议书
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的分享多是娱乐内容,与家庭、校园生活有关的内容太少。为了我们更好地成长,我发出如下建议:1.少关注游戏娱乐,少追逐明星八卦。2.多介绍学习经验,相互促进;多分享幸福时光,常怀感恩之心。 让朋友圈见证我们青春的奋斗与成长!
建议人:XXX 2022年1月5日
根据材料分析,图表揭示的内容是人们在微信聊天主要内容的统计,本次建议的内容要针对这个问题,发出自己的建议。应该围绕“我们应该少做什么〞“多做什么〞发出建议。也就是说,我们建议的内容应该以劝说为目的,同时,注意建议书的正确书写格式及要求即可。 答案:
例如:大家的分享多是娱乐内容,与家庭、校园生活有关的内容太少。为了我们更好地成长,我发出如下建议:1.少关注游戏娱乐,少追逐明星八卦。2.多介绍学习经验,相互促进;多分享幸福时光,常怀感恩之心。 五.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总分值6分,每题6分〕 5.〔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以下各题。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官阙,今タ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对上述有关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C
A.“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两句表达了词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运用“转〞“低〞写出月光的流转和时间的推移,“无眠〞指诗人因遭受别离之苦而难以入眠。说明诗人思念亲人的形象。
C.“但愿人长久〞,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千里共婵娟〞,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D.“婵娟〞本义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明月。 〔2〕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1〕此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别离的人结合在一起,故C项是错误的。
〔2〕此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这首词从梦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答案: 〔1〕C
〔2〕“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营造孤独、寂寞、凄清的气氛,表现词人的孤独、苦闷。 译文: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六.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总分值14分,每题14分〕 6.〔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各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假设此,不假设无闻也。
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庞恭〞一作“庞葱〞
〔1〕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D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B、王信之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C、寡人自为知/屠自后断其股 〔?狼?〕 ..D、而谗言先至/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
〔2〕以下各句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C ..例句: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A、久之,目似瞑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有闻而传之者 .D、夫君子之行 .
〔?狼?〕 〔?狼?〕 〔?穿井得一人?〕 〔?诫子书?〕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②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4〕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 〔1〕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根底上理解
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A.句意为: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去:距离;/句意为:到了中午朋友没有来,太丘就舍弃他离开了。去:离开。
B.句意为:大王您相不相信。信:相信;/句意为:与朋友交往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信:诚信。
C.句意为:魏王说一切我自己知道。自:自己;/句意为:屠夫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自:从。
D.句意为:庞恭走前就有人毁谤他。至:到/句意为: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狼又赶到了。至:到。 应选:D。
〔2〕此题考查“之〞字的用法,例句中的之是代词,这件事。 A.虚词; B.用在主谓之间;
C.代词 穿井得一人这件事与例句同; D.用在主谓之间; 应选:C。
〔3〕此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标准,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到达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有:使,使用;非,不是;于,从;句子翻译为: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②重点词语有:明,明显。然,然而,但是。句意为:集市上没有老虎是很明显的事,但是有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好似真的有老虎了。
〔4〕此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由第一篇选文中“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可见宋君对于谣言将信将疑,派人询问实情,表达了求实精神;第二篇选文中由“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可见魏王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决。根据上述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 答案: 〔1〕D
〔2〕C
〔3〕①我是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动力,并不是说从〔在〕井里挖到一个活人。
②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似真的有了老虎了。 〔4〕宋君对于谣言将信将疑,令人问之于丁氏表达了他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求实求真精神,魏王听信三人成虎,可以看出他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决,缺乏智慧与清醒的头脑。
现实生活中对于传言我们要不听谣,不信谣,做到谣言止于智者。提高自身素质。 七.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总分值8分,每题8分〕 7.〔8分〕
新年敲响钟声108下
①新年到来的时候,北京大钟寺、登封少林寺、苏州寒山寺、杭州灵隐寺等全国各大寺院都会响起钟声。新年钟声是有讲究的,要敲108下。这是为什么呢?一种说法是,一年有12月、24节气、72候〔每五日为一候〕,这些数字加在一起就等于108;还有一种说法是,9是最大的数字,又和“久〞谐音,108代表着12个月里都有9.钟声响起,代表辞旧迎新,迎春接福。在城市高层建筑稀少的年代,有些寺庙的钟声可以传出几千米远。
②为什么钟声能传得那么远呢?我们以北京大钟寺的钟为例来说明。这口钟铸造于明朝永乐年间,所以又叫作“永乐大钟〞。它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青铜钟,高约7米,总重量约64吨,钟体不同部位的厚薄不等,最薄的地方在钟腰,有94毫米,最厚的地方在钟口,有185毫米。将近600年过去了,这口钟依然没有一处裂缝,撞钟时声音还是那么洪亮、浑厚。
③两千多年前,我国的能工巧匠就掌握了铸造青铜钟的技法,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对此有详细的记载。永乐大钟钟身巩固、声音洪亮的秘密就在于它继承和发扬了这一技法。永乐大钟钟身高度和钟口宽度的比例是1:0.7,这也是我国古代铸造铜钟一直以来遵循的比例。为什么要钟身长、钟口小呢?据声学研究显示,这种形状便于散音。这和?考工记?中“钟小而长,那么其声舒而远闻〞的记载相符。
④钟声悠扬和铸造铜钟的化学成分也有关系。化学分析说明,永乐大钟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是相同的,都是含铜80.54%、锡16.40%、铅1.12%,另外还有金、银、铁等其他金属。?考工记?中说,铸造青铜钟应当“六分其金而锡居一〞。现代研究也证明了这一说...法的科学性,当青铜器中锡的含量在15%~17%时,其抗裂性能最好,声学效果最正确。 .
⑤?考工记?中记载:“钟厚那么石,已薄那么播。〞意思是说:钟身厚,声音就沉闷;钟身薄,声音就传得远。永乐大钟的钟身厚度不一,在撞击时不同部位振动的频率不一样,所以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声学仪器测试发现,永乐大钟发出的声音频率从16赫兹到800多赫兹不等。许多声音听起来就像音乐,比方振动在169赫兹的声音听起来像是“哆〞,164赫兹的声音听起来像是“咪〞。这么多的声音聚集在一起,就像一场宏大的交响乐。 ⑥除了永乐大钟本身的特点之外,温度和不同的介质对钟声的传播也有影响。从声学的角度分析,声波总是向温度低的区域偏折。新年钟声在午夜敲响,这时空中的温度高,地面的溫度低,所以声波会向地面偏折,沿着地表传播得很远。如果在水边听新年钟声,你会感觉钟声更加清晰,因为水面是平的,声波反射更加平稳。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传诵千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水乡秋夜,孤舟渔火,钟声从远处的寒山寺沿着江面悠悠地传来,一声声诉说着游子的孤寂和哀愁。?红楼梦?中,贾母月下听笛时,觉得“笛声远远的吹起〞,听戏时坐在藕香榭的水亭中,也是这个道理。声音沿着水面传播时,回音方向一致,水面是天然的音响,能让乐音更加清晰悦耳。
⑦江上聆钟,月下闻笛,隔水听曲,中国文化有一种诗意的美感。新年敲108下钟声,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表达出对国泰民安的祝愿。
〔选自?知识窗?2022年第2期〕
〔1〕以下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B
A.北京大钟寺的钟,铸造于明朝永乐年间,又叫“永乐大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青铜钟。
B.据声学研究显示,钟身短、钟口大的钟便于散音,这和?考工记?中的记载相符。 C.永乐大钟的钟身厚度不一,在撞击时不同部位振动的频率不一样,所以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D.新年钟声在午夜敲响时,如果你刚好在水边聆听,那么你会感觉到钟声更加清晰。 〔2〕以下对选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B
A.文章采用了从本质到现象的逻辑顺序行文,先介绍寺庙的钟声传播得很远,然后分析钟声为什么能传播得很远。
B.决定钟声传播远近的原因:钟的身口大小比例、铸造铜钟的化学成分、温度和不同的介质。
C.第④段中加点的“这一说法〞指的是“铸造青铜钟应当“六分其金而锡居一〞,即“当
青铜器中锡的含量在15%~17%时,其抗裂性能最好,声学效果最正确〞。
D.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作比拟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永乐大钟由于钟身厚度不在撞击时不同部位振动的频率不一样,许多声音听起来就像音乐〞的特点。 〔3〕这篇文章的语言颇有特点,请举例说明。 〔1〕此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信息的能力。 ACD.正确;
B.有误,原文是“永乐大钟钟身高度和钟口宽度的比例是1:0.7,这也是我国古代铸造铜钟一直以来遵循的比例〞,可见“钟身短、钟口大的钟便于散音〞说法错误。 应选:B。
〔2〕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有误,文章采用了的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不是“从本质到现象的逻辑顺序〞; B.正确;
C.有误,“这一说法〞指的是“钟声悠扬和铸造铜钟的化学成分也有关系。〞; D.有误,细读划线句,由“比方〞一词可知,此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应选:B。
〔3〕此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说明语言特点有:简洁性;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条理性;逻辑性;趣味性。分析例如:“它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青铜钟,高约7米,总重量约64吨,钟体不同部位的厚薄不等,最薄的地方在钟腰,有94毫米,最厚的地方在钟口,有185毫米。〞“7米〞“64吨〞“94毫米〞“185毫米〞等数字,准确的写出“永乐大钟〞的规格,表达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引用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的诗句,?红楼梦?中的情节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答案: 〔1〕B 〔2〕B
〔3〕①语言准确,严密。如第②段中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永乐大钟〞的规格。 ②语言生动形象。第⑥段引用古诗,名著情节突出了温度和不同的介质对钟声的传播也有影响,形象生动。
八.名著阅读〔共1小题,总分值7分,每题7分〕 8.〔7分〕名著阅读。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
寻找饮料时,蝉那么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1〕此语段选自法国作家 法布尔 的?昆虫记?,这本书被誉为“ 昆虫的史诗 〞,全书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充满了对 生命 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2〕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 蝉刺穿树皮,吸饮汁液 的过程。
〔1〕此题考查的是名著阅读的常识。?昆虫记?作者法国作家法布尔,被誉为“昆虫的史诗〞它融合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照顾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这本书以忠实于法文原著整体风貌及表达特色为选择原那么,让世界读者首次领略昆虫们的日常生活习性以及特征的描述等。
〔2〕考查对名著内容及故事情节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答案:
〔1〕法布尔“昆虫的史诗〞生命 〔2〕蝉刺穿树皮,吸饮汁液
九.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总分值14分,每题14分〕 9.〔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以下各题。
乡土的篱笆 钱国宏
①几十年的城市生活,让我早已习惯了喧嚣与急躁。前几日回老家,看到村南有一段篱笆,拱着身后的家园,悠闲恬静。于是,关于篱笆的记忆便倏地返青了……
②小时候,走在村里,随处可见簇新晶亮、泛着金光的篱笆……农家为了阻挡春日的大风、夏日的飞沙、秋日的寒霜和冬日的冰雪,以及村中闲游的畜禽,便用秫秆沿着院子四周夹成一圈“障子〞。在乡下,篱笆通常被称作“障子〞。
③夹“障子〞大都就地取材。高粱收割后,选出粗壮、笔挺的高粱秆,晒干,搡去叶子,再用柔软的柳条缀上“腰〞,秫秆们就连成一片篱笆了。沿院落四周刨一溜半尺深的沟,将秫秆下坑埋好、踩实,篱笆就算是夹成了。篱笆虽比不上土墙、砖墙结实,但也有它的好处:透光、通风。有了阳光,小院便有了生气,有了清风,小院便添了人气。早晨,刚出窝的芦花鸡们任凭主人呵斥追撵,就是不肯离院,一个个悠闲地在篱笆边踱着方步。
中午,火辣辣的太阳早把大门外疯长的青麻绿草晒卷了叶,而篱笆上的倭瓜花、芸豆花和葫芦花,却在阴影里开得正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蜂蝶纷至沓来﹣﹣﹣它们把灼热的日子剪成一行行五彩斑斓的诗!大人孩子将饭桌摆在倭瓜架下,沐浴着障间吹进的一丝丝凉风,嘴里再嚼些黄瓜蘸鸡蛋酱,耳畔再听着脍炙人口的评书,那真叫一个“爽〞,真叫一个“静〞,有声胜无声,心静胜境静!农家人醉心的就是这种安谧祥和的田园情境!晚上,四面蛙声鼎沸,习习微风中飘来了障边花草的幽香,如一曲莫扎特的小夜曲,又像情人在柳丝下喁喁絮语,轻轻的、柔柔的、甜甜的,醉了篱笆边静坐吸烟的汉子…… ④篱笆不挑地不挑人,在哪儿安家,就在哪儿站成长城。篱笆邀来阳光和清风,也邀来了各种青葱的植物。因为有了可攀援之处,牵牛花、露水豆都早早地赶了来,在夏日里将稚嫩的枝蔓偷偷地攀上篱笆;家庭主妇们喜欢在篱笆边种些季季草、细粉莲、芍药、美人蕉等花卉。花开时节,篱笆内外花香如浪,潮起潮涌,姹紫嫣红,缤纷绚丽,令人留连忘返。各种鲜艳欲滴的喇叭花,朝着四面八方吹着欢快的民乐,像娶亲的队伍一样浩浩荡荡,沿着乡间的小路绵延不绝地蜂拥而来……一户人家、一方篱笆、一畦菜地、一缕炊烟、一片红白蓝相间的芸豆花,构成了丹青妙手灵性的水彩,把庄户人的日子渲染成一首清香四溢的田园诗。目睹那一片千红万紫,油然让人觉得大自然中充满了蓬勃而旺盛的生命,那洋溢着缤纷色彩的生命简直天下无敌、无可阻挡!人们徜徉于这风景秀丽的田园里,沉醉的乡心,浓酽的乡思,融化在这枝疏叶柔的婵娟风姿里。 ..⑤“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尘草木春。〞乡村篱笆朴素而高雅,她似一位闲适的遁世者,旷达拙朴,晨迎朝霞,暮送斜阳,应验了郑板桥“一片绿荫如洗,护竹何劳荆棘,仍将竹作笆篱,求人不如求己〞的浑然忘我情怀和傲骨。乡村篱笆没有高山大川之雄奇,却有馥郁淳厚、醉人心脾的温暖和亲切,她以诗意的笔调和散文的形式,凸现了农人的本真淳厚、平淡超然,极富人生智慧和审美智慧的生命存在。我有这样的感觉:每次欣赏篱笆上植物们的绿芽萌动,都会有一种纯洁的欢欣和原始的冲动在胸襟里脉动、奔涌、狂舞;每次走近篱笆,都是对心灵的一次慰藉,更是一次精神上的立体按摩……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B ...A.开篇运用了比照的手法,突出了乡土篱笆的悠闲恬静。
B.“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尘草木春。〞引用诗句,增添了文学色彩,形象地突出了篱笆不挑地不挑人的特点。
C.一户人家、一方篱笆、一畦菜地、一缕炊烟、一片红白蓝相间的芸豆花,构成了一首清香四溢的田园诗,构成了一幅风景秀丽的田园画。
D.篱笆的朴素高雅、旷达拙朴,代表了本真淳厚的乡村生活;作者沉浸其中,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急躁,精神上变得沉静超然,全方位净化身心,找到了精神的归宿。 〔2〕阅读全文,概括“乡土的篱笆〞的特点。 〔3〕本文语言生动,按照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晚上,四面蛙声鼎沸,习习微风中飘来了障边花草的幽香,如一曲莫扎特的小夜曲,又像情人在柳丝下喁喁絮语,轻轻的、柔柔的、甜甜的,醉了篱笆边静坐吸烟的汉子…… ②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人们徜徉于这风景秀丽的田园里,沉醉的乡心,浓酽的乡思,融化在这枝疏叶柔的婵娟..风姿里。
〔4〕联系实际,谈谈对结尾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5〕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答复以下问题。
【链接】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
〔朱自清?绿?〕
阅读本文第⑤段的画线句子和上面的链接材料,说说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相同点和内容情感上的不同点。
写法上的相同点: 比照衬托。
内容情感上的不同点: 本文画线句子通过比照突出了乡村篱笆馥郁淳厚、醉人心脾的温暖和亲切,表达作者对随性自然、纯朴平淡的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链接材料通过比照衬托突出表现了梅雨潭的绿是明暗适度、浓淡相宜,绿得恰到好处。表达作者对梅雨潭的绿的喜爱和赞美。
〔1〕此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 ACD.正确。
B.有误,从文中第 ⑤段“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尘草木春。〞乡村篱笆朴素而高雅,是写乡土的篱笆朴素高雅。 应选:B。
〔2〕此题考查事物特点的筛选与归纳。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出描写篱笆的句子,从中筛选或概括出答案。“夹‘障子’大都就地取材〞,“透光、通风〞,“篱笆不挑地不挑人,
在哪儿安家,就在哪儿站成长城〞,“乡村篱笆朴素而高雅〞等句子,可以看出其特点是:就地取材〔随处可见〕;透光通风;不挑地不挑人〔随遇而安〕;朴素高雅。
〔3〕此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赏析能力。第①句是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一般采用以下句式表达:运用了什么修辞,生动形象地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或文句中人物〕什么感情。①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蛙声与花草幽香融合在一起的情景比作,莫扎特的小夜曲,又比作情人的絮语,形象生动地勾勒了夏夜篱笆边安静、温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渴望之情。第②句从用词的角度赏析,要理解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融化〞原意指冰、雪等变成水,这里指沉醉的乡心,浓酽的乡思在风景秀丽的田园里得以化解,作者的情感与田园风景完全融为一体,到达了物我合一的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深深的热爱之情。
〔4〕此题考查对文章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也是考查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解读重要语句,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弄清外表上表达什么意思,句子的深层含义又是什么。解答时还要联系全文内容理解。文中的篱笆代表了美好的乡村生活;走近篱笆,就是走进乡村,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急躁,感受到了生命的律动,精神上变得沉静超然,对自己的心灵是一种抚慰,立体按摩,可理解为全方位净化了身心,找到了精神的归宿。 〔5〕此题考查比照阅读能力。这是一道拓展延伸题,解答此题要有较高的文学鉴赏力,关键要审清题意,从“写法上〞和“内容情感上〞去寻求异同点。要注意写作手法的分类:记叙顺序、以小见大、比照、象征、抑扬等,第⑤自然段画线句子通过比照突出了乡村篱笆馥郁醇厚、醉人心脾的温暖和亲切,表达了作者对随性自然、纯朴平淡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链接材料从用“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似乎太淡了,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又似乎太浓了,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与梅雨潭的绿形成比照,衬托梅雨潭的绿浓淡相宜,明暗适中,绿的恰到好处。这样从不同的角度立体地表现梅雨潭的绿的特点,并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答案: 〔1〕B。
〔2〕就地取材〔随处可见〕;透光通风;不挑地不挑人〔随遇而安〕;朴素高雅。 〔3〕①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勾勒了夏夜篱笆边安谧、祥和、温情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②“融化〞原意指冰、雪等变成水,这里指浓浓的化不开的乡思在风景秀丽的田园里化解了,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篱笆的朴素高雅、旷达拙朴,代表了本真淳厚的乡村生活;作者沉浸其中,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急躁,感受到了生命的律动,精神上变得沉静超然,全方位净化了身心,找到了精神的归宿;在生活中,我们要追求一种随性自然、纯朴平淡的生活态度。 〔5〕写法上的相同点:比照衬托。
内容情感上的不同点:本文画线句子通过比照突出了乡村篱笆馥郁淳厚、醉人心脾的温暖和亲切,表达作者对随性自然、纯朴平淡的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链接材料通过比照衬托突出表现了梅雨潭的绿是明暗适度、浓淡相宜,绿得恰到好处。表达作者对梅雨潭的绿的喜爱和赞美。
一十.作文〔共1小题,总分值50分,每题50分〕
10.〔50分〕深思熟虑,字斟句酌,成就的是考场上完美的答卷;万物复苏,草木蔓发,显现的是自然中完美的答卷;披荆斩棘,战胜自我,抒写的是人生里完美的答卷;砥砺奋进,锲而不舍,铸就的是时代中完美的答卷……每一份答卷都浸着汗水,藏着耕耘,透着收获。
根据上文的含义,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要求内容具体充实,文体不限。〔不能透露与考生有关的信息〕
心灵的答卷
太阳还是那么热,街依旧那么脏,过往行人们的衣着看起来很是破旧……此时,世间的一切在我眼中都是那么的不如意。
“那次,我为什么要多看一眼呢?〞我忍不住再一次自责道
那天,我走在大街上,突然看到远处的体育场有一伙人在打球。我是一个球类爱好者,对这类运动总是抱有一定的好奇。可俗话说得好:“好奇心最容易害死猫。这不,我就好奇地看了一眼,就一眼,于是,我就成了那只猫。
说时迟,那时快,一个球从我眼前飞过,似乎想要给我一个热情的“贴面礼〞。我不由得出手一拦结果球跑到了车道上;还没等我反响过来,一辆车飞驶而过,那个球瞬间就被压成了个饼。远处跑来一帮人,指责我刚刚为什么不拦住球然后不依不饶地让我赔偿。我把好话说尽,他们才容许给我三天期限买一个新的球还给他们。回家后,我没敢告诉爸爸妈妈吃过晚饭就躲到了自己的小屋,躺在床上发愣。思忖片刻,最后决定这又不是我的错。他们凭什么让我赔?不赔了!
第二天,我来到那个体育场,却不敢靠近,远远地看见路边玩球的人并没有来,难道他们是在等我买球吗?还是因为别的什么事?我停在原地,不敢向前迈一步。第三天,
放学回家,我又来到这里,远远地从路边望过去,却发现那群玩球的男孩子又出现了,正在闲聊着什么。一看到他们的身影我就躲得远远地,假装没看见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或许过上几个月,他们就会彻底忘了这件事吧,我想。虽然时间终会消磨一切,但我可能永远都无法解脱了如果我真的这样做了,这张心灵的考卷就可能会考不及格了,想着想着,我决定正视自己的错误。
回到家,我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爸爸妈妈。爸爸摸了摸我的头说:“傻孩子,前两天就发现你有点不对劲儿,原来是因为这件事情啊。你做得一点儿也没错,走,我们陪你到商店里买球去!〞
两天后,我在爸爸的陪同下,把球交给了那帮男孩子。
走在大街上,太阳是那么温暖大街是那么干净,人们穿得是那么整洁,就连街边传来的狗叫声都那么富有节奏感。我的心结终于解开了,为心灵答卷画上了一个满意的句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