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试题

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试题

来源:筏尚旅游网
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试题

1. 某人以不变的速率垂直向对岸游去,游到河中间,水流速度加大,则此人 A.渡河所用的时间比预定时间减少 B.渡河所用的时间比预定时间不变 C.渡河所用的时间比预定时间增加 D.渡河路程变短

【答案】 B

【解析】试题分析:将小船的实际运动沿着船头指向和顺着水流方向正交分解,由于分运动互不干扰,故渡河时间与水流速度无关,只与船头指向方向的分运动有关,当船航行过程中,水流速度突然增大,没有改变船头指向的速度,所以对渡河时间无影响,只会对轨迹有影响,根据运动的合成可知,水的速度突然增大,会导致路程增大,故B正确,ACD错误; 【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2. 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矢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B.标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C.位移﹣10m比5m小 D.﹣10℃比5℃的温度低

【答案】D

【解析】物理量按有无方向分矢量和标量,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矢量的大小是其绝对值.

解:A、B、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故AB错误. C、位移﹣10m的大小为10m,比5m大,故C错误.

D、温度是标量,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则﹣10℃比5℃的温度低,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关键要掌握矢量与标量的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矢量有方向,标量没有方向.

3. 如图所示,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移时间图像,由图可知

A.在B.在C.在D.在

时刻,a车与b车相遇

时刻,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

到这段时间内,b车的位移比a车小 到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小

【答案】A

【解析】在时刻,两者的位置坐标相同,所以两者相遇了,A正确;在位移时间图像的中,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在时刻,两者的斜率都为正,即速度都朝着正方向运动,运动方向相同,B错误;在到这段时间内,两车的始末位置相同,所以位移相同,C错误;从图像中可知在到这段时间内,b车又慢慢追上a车了,故b车的速度不是一直小于a车的,D错误; 【考点】考查了位移时间图像

名师点睛:关键掌握位移图象的基本性质:横坐标代表时刻,而纵坐标代表物体所在的位置,纵坐标不变即物体保持静止状态;位移时间图像是用来描述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不是

物体的运动轨迹,斜率等于物体运动的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质点通过的位移等于x的变化量

4. 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由于在前方出现险情,司机采取紧急刹车,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为 5m/s2,求: (1)汽车刹车后20s内滑行的距离;

(2)从开始刹车汽车滑行50m所经历的时间; (3)在汽车停止前3s内汽车滑行的距离. 【答案】(1)90m;(2)2s(3)22.5m 【解析】(1)设刹车的时间为t0,则有

则汽车刹车20s后的位移与6s末的位移相同,x=v0t+at2=30×6-×5×62(m)=90m (2)由x1=v0t1+at12得 50=30t1+(-5)t12

解得 t1=2s

(3)汽车减速为0可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 由x2=v0t2+at22,代入解得x2=22.5m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名师】对于汽车刹车问题,判断汽车的运动情况是关键,不能死套公式.有时还考虑司机的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变。

5. 有关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就是初、末速度的平均值,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B.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C.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物体的运动 D.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答案】B

【解析】平均速度是物体在某个时间段的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不是速度的平均值,A错误,B正确;瞬时速度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中运动的快慢情况,平均速度描述的是一段时间内或一段位移内的运动的平均快慢,不能精确地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C错误;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故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D错误。

6. 如图所示,三个质点A、B、C同时从N点出发,分别沿图示路径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N到M的过程中,B的位移最小 B.质点A到达M点时的瞬时速率最大 C.从N到M的过程中,A的平均速度最大

D.从N到M的过程中,三质点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D

【解析】三个质点A、B、C均由N点沿不同路径运动至M点,始末位置距离相等,位移相等,A错误;题中没有说明物体的速率变化规律,故不能说明质点A到达M点时的瞬时速率最大,B错误;三个质点A、B、C的位移相同,所用时间相等,则平均速度相同,C错误,D正确。

7. 物体沿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物体某1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这1 s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B.若物体在第1 s末的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第1 s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C.若物体在10 s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其中1 s内的位移一定是5 m

D.物体通过某位移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物体在通过这段位移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2.5 m/s

【答案】A

【解析】平均速度为位移和时间的比值,时间是1 s,平均速度是5 m/s,则位移一定是5 m,A正确;物体在第1 s末的速度是5 m/s,第1 s内的平均速度不一定是5 m/s,则这1 s内位移不一定是5 m,B错误;物体在10 s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在其中任何1 s的平均速度不一定是5 m/s,则位移也不一定是5 m,C错误;物体通过某位移的平均速度是5 m/s,这段位移内任何一点的速度都不能确定,D错误。

8. (多选)关于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长度要有估计数字,估计数字的位数越多,误差就越小 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只写数值,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的

C.记录测量的结果,所用单位不同时,不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 D.为了减小误差,进行任何一个测量,都要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答案】BCD

【解析】测量长度估读数据的时候,并不是估计数字的位数越多,误差就越小,只能估读到精确度的下一位,A错误;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只写数值,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不同单位的含义不同,B正确;记录测量的结果,所用单位不同,表示的数字大小不同,但不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C正确;进行任何一个测量,都应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从而减小偶然误差,D正确。

9. (多选)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量很大,它的加速度可能很小 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能为零 C.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 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大

【答案】AB

【解析】加速度是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而速度和加速度并无直接的关系,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量很大,但如果经过的时间更长,它的加速度可能很小,A正确;速度很大的物体,如果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加速度为零,B正确;速度为零时,物体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可能即将开始加速运动,C错误;加速度很大时说明物体的速度变化很快,不能说明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大,D错误。

10. 小木块以初速度3 m/s冲上光滑斜面,2 s末速度大小为1 m/s,求这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

【答案】速度变化量大小为2 m/s或4 m/s,方向沿斜面向下 加速度大小为1 m/s2或2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

【解析】2 s末小木块的速度方向未知,以初速度v0的方向(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 若2 s末的速度沿斜面向上,v2=\"1\" m/s 则速度变化量Δv=v2–v-0=\"–2\" m/s,负号表示方向沿斜面向下 加速度

,负号表示方向沿斜面向下

若2 s末的速度沿斜面向上,v2=\"–1\" m/s 则速度变化量Δv=v2–v-0=\"–4\" m/s,负号表示方向沿斜面向下 加速度

,负号表示方向沿斜面向下

11. 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就是没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

B.研究教室里吊扇的运动情况时可将吊扇看作质点

C.体育教练员研究百米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时可将运动员看作质点

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

【答案】D

【解析】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一个理想模型,A错误;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D正确;研究吊扇的运动情况,因为吊扇各部分的运动情况不相同,所以不能看作质点,B错误;研究运动员的起跑动作要看肢体动作所以不能看作质点,C错误。

12. 下列与参考系有关的成语是 A.三足鼎立 B.刻舟求剑 C.滴水穿石 D.立竿见影

【答案】B

【解析】三足鼎立、滴水穿石以及立竿见影均不涉及物体的位置变化情况,故均与参考系无关,而刻舟求剑是以船为参考系来研究剑的运动,故涉及参考系,选B。

13. (多选)在下列探究活动的表述中,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A.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 B.研究飞机转弯时机翼的倾斜角度 C.研究航天飞机相对地球的飞行周期 D.研究沿地面翻滚前进的体操运动员

【答案】AC

【解析】研究地球的公转周期时,地球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可以看作质点,A正确;研究机翼的倾斜角度时,飞机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作质点,B错误;研究航天飞机相对地球的飞行周期时,航天飞机的大小相对于地球可以忽略,可以看作质点,C正确;研究沿地面翻滚前进的体操运动员时,要研究运动员的动作,不能忽略其大小和形状,不能看作质点,D错误。

14. 一块较大的玻璃板水平固定,一位同学拿来两个相同的不锈钢小球。他使甲小球在玻璃板上某一点快速旋转,使乙小球在玻璃板上匀速运动。分析甲小球在玻璃板上的位置时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其看成质点;分析乙小球在玻璃板上的运动轨迹时_______(填“能”或“不能”)

将其看成质点;分析乙小球在玻璃板上运动快慢时_______(填“能”或“不能”)选玻璃板为参考系。 【答案】能 能 能

【解析】分析甲小球在玻璃板上的位置时,实际上是确定小球与玻璃板切点的位置,与球的大小无关,所以甲小球能看成质点;分析乙小球在玻璃板上的运动轨迹时,小球的大小和形状对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所以乙小球能看成质点;分析乙小球在玻璃板上运动快慢时,必须选定一个认为不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选择玻璃板做参考系最方便。

15. 下列关于速度和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是矢量,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B.平均速度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C.汽车以速度v1经过某路标,子弹以速度v2从枪口射出,两速度均为平均速度 D.平均速度的大小就是平均速率

【答案】A

【解析】A、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故A正确;

B、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表示运动的快慢,不能理解为是速度的平均值,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故B错误;

C、汽车以速度v1经过某路标,子弹以速度v2从枪口射出均为某一位位置时的速度,故为瞬时速度,故C错误;

D、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故平均速度的大小不是平均速率,故D错误。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理解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概念,特别注意理解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表示平均速率。

16. 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 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D.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答案】D

【解析】物体的速度越大,则速度的变化率不一定大,所以加速度也不一定大,故A错误;物体的速度为零时,速度变化的不一定为零,所以加速度不一定为零.例如物体竖直上抛到最高点,速度为零,但加速度却不为零.故B错误;加速度则是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也越大,而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可能所用时间比较长,故C错误D正确;

【考点】考查了加速度和速度

【名师】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而加速度则是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当速度变化时,则产生加速度.若速度均匀变化,加速度是恒定的,而速度非均匀变化,则加速度不恒定.

17.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 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答案】B

【解析】速度变化得越大,加速度不一定就越大,还与时间有关,选项A错误;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选项B正确;只要加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速度的方向不一定保持不变,例如匀速圆周运动,选项C错误;只要加速度的大小不断变小,速度的大小不一定不断变小,例如当加速度和速度同向时,加速度减小,速度仍然变大,选项D错误;故选B.

18. 如图所示,两路灯灯杆A、B相距40 m,一辆汽车用3.2 s时间通过这两根路灯灯杆,据此可以计算出汽车在这段位移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若灯杆A的近旁相距0.42 m处有一块路牌,汽车驶过路牌和灯杆的这一小段距离只用了0.03 s,则在这段时间里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可以认为汽车驶过灯杆A时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m/s.

【答案】 12.5 14 14

【解析】由题意可知,两路灯灯杆A、B相距40m,汽车用3.2s时间通过这两根路灯灯杆,则汽车在这段位移中的平均速度为:

汽车驶过路牌和灯杆的这一小段距离为0.42m,只用了0.03s,故在这段位移中的平均速度为:

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认为是瞬时速度,故可以认为汽车驶过灯杆A时的瞬时速度为14m/s; 点睛:本题关键是明确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与位移对应,瞬时速度与位置对应;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是用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近似表示瞬时速度.

19. 我国列车第四次提速后,出现了“星级列车”。T14次列车从上海始发,途经蚌埠、济南等城市,最后到达北京。T14次列车时刻表如下,由其时刻表可知,列车在蚌埠至济南区间段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_____km/h T14次列车时刻表

停靠站 到达时刻 开车时刻 里程(km) 上海 ┅┅ 22:26 18:00 0 蚌埠 22:34 484 济南 03:13 03:21 966 北京 08:00 ┅┅ 1463 【答案】104 km/h

【解析】由时刻表可知,蚌埠至济南区间段路程x =\" 966\" km-484 km =\" 482\" km 运行时间t = 4.65 h

这段过程的平均速率v =≈104 km/h

【考点】考查了平均速率的计算

点评: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注意和平均速度的区别

20. 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C.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它是矢量 D.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平均速度大小的仪器

【答案】AC

【解析】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这是速度的概念描述,故A项说法正确;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程度和运动方向的矢量,平均速度是运动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该位移的时间之比,不是速度的平均值,故B项说法不正确;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这是瞬时速度的定义,瞬时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故C项说法正确;汽车上的速度计测量的是瞬时速度大小,故D项说法错误;应选AC。 【考点】本题考查了速度的相关知识。

【名师】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21. 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x﹣t图象,对线段OA、AB、BC、CD所表示的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OA段运动最快

B. AB段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 CD段表示的运动方向与初始运动方向相反 D. 4h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30km 【答案】C

【解析】因为s-t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大小,故由图线可看出CD段物体运动的最快,选项A错误;AB段汽车处于静止状态,选项B错误;因为斜率的符号代表运动的方向,故CD段表示的运动方向与OA段方向相反,故选项C正确;运动4h后汽车的位移大小为零,选项D错误;故选C.

【考点】s-t图线.

22. 如图所示是汽车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图甲所示位置,经过8 s后指针指示在如图乙所示位置,若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

A.11 m/s

2

C.1.4 m/s

2

B.5.0 m/s

2

D.0.6 m/s

2

【答案】C

【解析】速度变化量:△v=v2-v1=60km/h-20km/h=40km/h≈11m/s,则加速度为

.故选C。

【考点】加速度

【名师】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加速度的求解公式

;解题时注意单位的换算;

3.6km/h=1m/s;此题考查基本公式的掌握。

23. 如图所示,有一内壁光滑的闭合椭圆形管道,置于竖直平面内,MN 是通过椭圆中心 O 点的水平线。已知一小球从 M 点出发,初速率为v0 ,沿管道 MPN 运动,所需时间为t1 ;若该小球仍由 M 点以初速率v0 出发,而沿管道 MQN 运动,所需时间为t2 ,由于此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小球两次到达 N 点的末速率vt 均相同,则( )

A.t1>t2

B.t1=t2

C.t1D.无法比较t1t2的大小

【答案】A

【解析】由于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到达N点时速率相等,且均等于初速率,即有v1=v2=v0.小球沿管道MPN运动时,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在运动过程中小球的速率小于初速率v0,而小球沿管道MQN运动,小球的速率大于初速率v0,所以小球沿管道MPN运动的平均速率小于沿管道MQN运动的平均速率,而两个过程的路程相等,所以有t1>t2.故A正确.故选A.

24. 以下叙述中所说的速度,表示瞬时速度的是 A.汽车在第 1s 内的速度是 4m/s B.物体在第 3s 末的速度是 4m/s C.芙蓉路限速 60km/h D.运动员 1000m 跑的速度是 8m/s

【答案】BC

【解析】汽车在第 1s 内的速度是 4m/s,指平均速度,选项A错误;物体在第 3s 末的速度是 4m/s,是指瞬时速度,选项B正确;芙蓉路限速 60km/h,是指瞬时速度,选项C正确;运动员1000m 跑的速度是 8m/s,指的是平均速度,选项D错误;故选BC.

25. 甲、乙两小分队进行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在屏幕上观察到两小分队的具体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小分队同时同地由 O 点出发,最后同时到达 A 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小分队行军路程 s 甲>s 乙 B.小分队平均速度 v 甲>v 乙

C.y﹣x 图象表示的是速率 v﹣t 图象 D.y﹣x 图象表示的是位移 x﹣t 图象

【答案】A

【解析】行军路程看运动轨迹的长度,观察行军路线可以发现甲的轨迹长度大于乙的轨迹长度答案A对。而平均速度是位移除以时间,甲乙同一点出发,到达目的地都是A点,初末位置相同即位移相同时间相同,平均速度相同,答案B错。行军路线无法记录时间,因此,y-x图象不可能表示时间答案CD错

【考点】运动轨迹和路程位移的关系

26. 如图所示,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驶向路口,当行驶至距路口停车线20m处时,绿灯还有3s熄灭。而该汽车在绿灯熄灭时刚好停在停车线处,则汽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BC

【解析】V-t图象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从而来计算或估算位移的大小.SA=图可知SB>15m,SC=(10×1+

,SD=(10×0.5+

,要满足汽车

在绿灯熄灭时刚好停在停车线处,则位移必须为20m,故选:B、C 【考点】考查对v-t图像的理解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明确图像类型,理解图像中斜率、面积、坐标等的物理意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7. 在校运动会上,某同学以11.8 s的成绩获得男子100 m冠军,如果测得他起跑后3 s时的瞬时速度为7.6 m/s,跑到50 m处的瞬时速度为8.5 m/s,根据以上条件,你可以求出该同学在比赛中的( )

A.起跑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 B.跑完50 m所用的时间 C.冲刺过终点时的瞬时速度 D.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

【答案】D

【解析】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题目中未给出加速过程的末速度与所用时间,故无法求出加速中的加速度,故A错误;只知道跑到50 m处的瞬时速度无法求出所用的时间,故B错误;根据已知条件无法求出冲刺过终点时的瞬时速度,故C错误;已知位移和所用时间,可以求出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所以D正确,ABC错误。

28. 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当做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的位移x、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由题意知甲乙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与乙的速度保持不变,x-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故x-t图像为一条倾斜的直线,而v-t图像是一条平行t轴的直线,在相等时间t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B正确.

29. 下列所描述的运动中,错误的是() A.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B.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

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的值越来越大 D.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答案】A

【解析】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变化的方向是一致的,故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也为正,选项A错误;根据

可知,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可能很小,选项B正确;根据

可知,

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的值越来越大,选项C正确;当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同向时,若加速度逐渐减小,则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选项D正确;故选A. 【考点】速度和加速度

【名师】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是初学运动学的同学心中的一个难点,要注意加速度采用的是比值定义法,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变化及时间都无关。

30. 如图所示,皮球以速度8m/s向右运动,与墙相撞后以速度4m/s反弹回来,设皮球与墙相撞时间为0.1s,求皮球撞墙过程中加速度?

【答案】120m/s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或与末速度方向相同。

【解析】明确初末速度大小和方向,根据加速度公式即可求得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解: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根据a=

得 a=﹣120m/s2(1分)

即加速度大小为120m/s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答:皮球撞墙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120m/s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点评】本题考查加速度的定义,在解题时要注意明确加速度和速度均为矢量,要先设定正方向.

31. 三个质点A、B、C均由N点沿不同路径运动至M点,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

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相同 B. 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

C. 三个质点从N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平均速度都相同 D. 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路程相同 【答案】A

【解析】位移等于物体首末位置的距离,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解:A、三个质点A、B、C均由N点沿不同路径运动至M点,首末位置距离相等,知位移相等,所用时间相等,则平均速度相等.故A、D正确.

B、做曲线运动某时刻的速度方向沿该点的切线方向,知质点速度方向不是任意时刻相同.故B错误.

C、三个质点在任意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不一定不同,则平均速度不一定相同.故C错误. 故选A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知道路程的位移的区别.

32. 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 B.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物体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C.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

D.某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

【答案】D

【解析】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里的位移不一定相等,所以平均速度也不一定相同,故A错误;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或者某一位置相对应的速度,故B错误;平均速度是质点在某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故C错误;某物体在某段时间里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故D正确。 【考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名师】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基本概念的理解情况,注意从它们的定义入手进行概念的区分。

33. 在旅游旺季,为了保障旅行安全,交通管理部门采取了如下的限速措施:客车进入某一路段时,发一张卡,卡上记下车辆进入的时间,车辆驶出该路段时,驾驶员交出卡,管理人员计算车辆通过这一路段的时间,如果小于规定的时间就说明车辆超速.这种限速方法是限制车辆的() A.瞬时速度 B.瞬时速率 C.平均速率 D.加速度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交通部门采取的措施是指,通过这一路段的时间不能低于某个值,即说明在这一段路程内,汽车的平值速率不能超过某个值;该方法无法限制瞬时速度;故选C。 【考点】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

【名师】此题考查了度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区别;是一道联系生活的好题,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习物理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34. 物体M的加速度是+3m/s2,物体P的加速度为-5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M的加速度比P的加速度大 B.物体P的速度变化比M的速度变化快 C.物体M的速度一定在增大 D.物体P的速度可能在减小

【答案】BD

【解析】物体M的加速度为+3m/s2,物体P的加速度是-5m/s2,知P的加速度大,P的速度变化快.故A错误,B正确.物体M的加速度为+3m/s2,速度方向可能与加速度方向相反,则可能做减速运动.故C错误.物体P的加速度是-5m/s2,速度方向可能与加速度方向相反,则可能做减速运动.故D正确.故选BD。 【考点】加速度

【名师】解决本题的关键理解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大,速度变化快.以及知道当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做加速运动,当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做减速运动。

35. 下列给出的四组图象中,能够反映同一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BC

【解析】A中第一个图是速度时间图象,由速度时间图象可知:0-3s内物体以速度6m/s匀速直线运动,4-5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位移时间图象表示0-3s内物体静止,4-5s内物体也静止,故A错误;B中速度-时间图象表示0-3s内物体以速度6m/s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零,4-5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故B正确;C中第一个图是位移时间图象,由速度时间图象可知:0-3s内物体静止,加速度时间图象表示0-3s内物体做加速度为零的运动,4-5s内物体匀加速运动,故C错误.

D中第一个图是位移时间图象,由速度时间图象可知:0-3s内物体静止,4-5s内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由速度时间图象可知,0-3s内速度为零,4-5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

动,速度为2m/s.故D正确;故选BD. 【考点】运动图线

36.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该质点

A.在第1 s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B.在第2 s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C.在前2 s内发生的位移为零 D.第3 s末和第5 s末的位置相同

【答案】D

【解析】0-2s内速度图象在时间轴的上方,都为正,速度方向没有改变,故A错误;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可知1-3s图象斜率不变,加速度不变,方向没有发生改变,故B错误;根据“面积”表示位移可知,第2s内的位移为:位移可知,0-3s内的位移为:

,故C错误;根据“面积”表示

,0-5s内的位移为:

所以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故D正确. 【考点】考查了速度时间图像

【名师】在速度时间图像中,需要掌握三点,一、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看运动方向是否发生变化,只要考虑速度的正负是否发生变化,二、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三、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坐标轴上方表示正方向位移,在坐标轴下方表示负方向位移

37. 为了传递信息,周朝形成了邮驿制度.宋朝增设“急递铺”,设金牌、银牌、铜牌.“金牌”一昼夜行500里(1里=500米),每到驿站就换人换马接力传递,“金牌”的平均速度( ) A.与磁悬浮列车的速度相当 B.与高速公路上汽车的速度相当 C.与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相当 D.与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相当

【答案】C

【解析】由平均速度的公式知;

,这个速度与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率相当.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C

38.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经P点时开始计时,取向右为正方向,其速度—时间图象所示,

则物体在4 s内( )

A.始终向右运动

B.前2 s向左运动,后2 s向右运动

C.2 s前位于P点左侧,2 s后位于P点右侧 D.2 s末离P点最远,4 s末又回到了P点

【答案】BD

【解析】速度时间图像横轴以上速度为正,横轴以下速度为负,A错;B对;图线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横轴以上位移为正,横轴以下位移为负,可知4s末物体回到出发地点,C错;D对;

39. 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般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B.对于匀速直线动,其平均速度跟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

C.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

D.瞬时速度是某时刻的速度,瞬时速度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

【答案】ABD

【解析】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速度的平均值.瞬时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物体经过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过程上的速度是指平均速度.

解:A、平均速度与一段时间或位移对应,瞬时速度与时刻或位置对应,一般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所以A正确;

B、对于匀速直线动,其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始终是相等的,所以对于匀速直线动,其平均速度跟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所以B正确;

C、瞬时速度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平均速度只能粗略的描述变速运动,所以C错误; D、瞬时速度是某时刻的速度,瞬时速度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所以D正确. 故选ABD.

【点评】区分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关键抓住对应关系:平均速度与一段时间或位移对应,瞬时速度与时刻或位置对应.

40. 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

示.在这段时间内( )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答案】D

【解析】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在v-t图象中,图形的面积代表位移的大小,根据图象可知道,在这段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由于时间相同,所以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故A正确,C错误;若乙车做云减速运动,其平均速度等于移小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则平均速度小于

,而该变减速运动的位

,故B错误;因为切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

加速度,汽车甲和乙的加速度大小都是逐渐减小,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是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等于位移,直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热门图文

Copyright © 2019-2025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