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来源:筏尚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作者:刘金薇

来源:《科技经济市场》2008年第04期

摘 要:本文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并从实际出发,提出加强农业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对策。 关键词:产业结构; 农业; 影响因素;对策

我国农村经济经过20余年的改革和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也自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农业结构的调整不是农业领域的新问题,它贯穿于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发展的全过程;农业结构的调整也不是阶段性的问题,在农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农业结构的调整有不同的目标。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先后经历了农产品全面短缺;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20世纪90年代前期的农产品结构性短缺;以1996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万亿斤为标志的农产品相对过剩等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有所不同。目前,在农产品总体相对过剩阶段,特定农产品的供求关系极易变化,农民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强,使农业结构调整伴随着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和市场风险。因此,如何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农业结构调整的内涵,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

1.1自然资源状况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自然资源的差异性和自然资源对农作物的制约性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自然基础。农业生产是人们利用农作物的自然生长特性和自然力,通过人类的自觉劳动而获取一定物质产品的生产。农业部门的生产对象不同于其他部门,他们是具有生命的动植物,这些动植物要生存、生长,必须在其适宜的自然生态环境中进行新陈代谢,从而生长、发育和繁衍。农作物栽培业、林业离不开土壤,牧业离不开草原、草坡,渔业离不开水域。各种农作物又有各自特殊的生长要求,因而,农业内部发展何种品种,只能在一定的自然资源许可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因此,根据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牧则牧”应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必须遵循的原则。由于,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自然环境有很大的依赖性,一定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要受到该地区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因而农业产业结构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如云南种植花卉、海南大量生产蔬菜、新疆种植棉花、河南生产小麦、东北种植大豆等等,无不以来于适宜的自然条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2 物质能量转换关系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农业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相互往来、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其中,物质能量的相互转换是维系农业内部各生产部门的“链”。如:粮食作物为畜牧业、渔业提供粗饲料;畜牧业为农作物栽培业、林业、渔业提供肥料。在农业各产业中,一个产业的发展,既可以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也可能使其他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因而,当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时,应充分考虑到某一产业的变动会否引起物质能量转换链的失衡或者脱节,是否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结构来平衡和消除不合理的结构所带来的不良效果。 1.3农业再生产过程的特点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和其他生产部门不同,农业部门生产植物生长是在时点上相互交集的。在人的劳动停止后,动植物的生长仍然在继续。农业领导时间和生产时间的不一致性造成了农业生产明显的季节性。这样就产生了以下一些问题:第一,出现农闲时期劳动力的季节性剩余和生产资料的闲置。第二,劳动者个人收入不均衡,而且生产资金周转缓慢。第三,动植物的自然生长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容易受到各种自然灾害及病虫的袭击。因此,农业上若单一经营,风险较大。合理地、均衡地充分地利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需要合理的共同发展,实行多种经营。这样不仅可加速资金的周转,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还可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使之达到最佳效益结构。

1.4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社会经济是指经济制度及在此基础上的经济规律和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各项经济政策。其具体表现为:农业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农业的经营方式和经营水平,人民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国家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和措施等。所有这些因素都影响到农业各生产部门的投入,影响到不同生产部门劳动者的经济利益。很显然,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得到扶持和经营有利的生产部门会发展得很好,与之相反的部门的发展将受到限制。世界各国在其农业生产的不同发展阶段制定了保护和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目前,中国也制定了不少的宜农政策。因而,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应该遵守和充分利用这些政策,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2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对策

2.1降低农产品的单位产品的成本

一般来讲,降低农产品的单位成本有两条基本途径:(1)扩大农业生产的经营规模。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能降低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在目前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的情况下,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是实现高效农业生产的前提条件。(2)把新技术引入农业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域,依靠新技术增加产量,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依靠新技术降低产品成本,尤其是依靠生物技术降低产品成本,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2.2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我们的农产品要进入国际市场,面临着“绿色壁垒”的严峻挑战。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化肥超量使用问题,已经使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依靠高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改造我国的农业,逐步恢复农业生产的自然生态系,是我国农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2.3增加农产品的品种

增加农产品的品种,在我国农村经济中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二是应用科学技术,特别是基因工程,不断开发新品种,从效率和创新两个方面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生物学专家认为,利用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在目前的耕作条件下,世界农产品还有60%的增长空间。 2.4实行品牌战略

优质产品的品牌是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对于农产品经营者来讲,首先要树立品牌意识。品牌是市场的通行证,是农业经营者的无形资产和巨大的财富。实行品牌战略要确定品牌的内涵和制定科学的品牌标准,以保证品牌的规范和稳定。创立一个优质产品的品牌,还要通过媒体宣传手段,不断提高品牌的认可度。“可口可乐”公司的品牌已享誉世界,即使如此,该公司每年仍在品牌宣传上花费上亿美元,一保持品牌的认可度。 2.5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根本策略

众所周知,人力资源能力建立引起了当今企业界广泛关注,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在解决农村可持续的问题方面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当前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无法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因此要完成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产业的顺利过渡,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把人口多的压力转变为巨大的财富创造能力,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以及其他继续教育,形成社会化的终身教育体系。

总之,农村经济的产品结构调整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于本地的经济资源特色,把我国长期以来的自给自足、半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改造为面向市场经济的效益型农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中国农村经济形式分析预测[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2]温家宝.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J].求是200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