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卷第11期 2006年l1月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0I.27 No.11 Nov.2006 高校体育教学与全民健身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汤亚平 (湖南科技学院体育系,湖南永州425100) 摘要: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关系到各项建设事业能否顺利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针对高校的实际情况,从理论和实践上 探讨了高校在推行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教学上应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以及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全民健身;体育锻炼;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673-2219(2006)11—0252—03 1 前言 多合格人才;为了师生健康,学校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是体 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 育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体育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 这是国家发展社会事业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一项国家领导、 2.1体育锻炼的意识,是人们对参加体育锻炼认识的总 社会支持、全民参与、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的体育健身 的看法。从学校各级领导的角度来看认为体育不仅是精神文 计划,是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相配套的社会系统 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学校外树形象的“窗 工程和面向21世纪的发展战略规划。通过在高校推行全民 口 ,是改善体育环境、增强师生体质的重要条件,应当重 健身活动,将使有关的体育健身活动与体育设施得到极大地 视开展体育;从学生的角度看,体育既可增强体质,提高学 改善,从而促进师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健康水平提高到一个 习效率,也可激发学生参与文明、健康、多姿多彩的生活的 新的台阶。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各类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热情,把体育看成与自己健康的身体、文明的生活、高尚的 修养jII密相关的内容,从而踊跃参加体育。据调查,大学生 2问题分析 的体育价值观有如下的特征:一是体育价值观由模糊认识和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明确全民健身的意义。在高校利 单一功能认识转为较清晰和多方面、高层次的认识;二是娱 用各种有效手段,让师生意识到积极参加身体锻炼的重要 乐价值观结合健身价值观向多元化、多方向发展;三是交往 性,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开展群众体育是社会发展的 价值有了很大的升华,认为体育成为友谊的纽带和桥梁;四 需要,人是最积极最宝贵的财富,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培养 是集体协调的价值观,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凝 人才必须是体魄健全的人,花大力气组织、引导动员师生参 聚力;五是荣誉价值观,已成为同学们共同的观念。相当一 加体育活动是唯一方法,是一种健康投资,可以获得最大的 部分学生认为高校的体育活动开展得少,这与他们的个体需 社会经济效益。事业发达,家庭幸福,个人健康是根本。体 求相差甚远,因此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现实性就显现出来 育是为人服务的,更是现代人的需要。目前在中央的正确领 了。再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同样认为高校有组织性的体育健 导下,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吃得跑、穿得暖,银行有了存 身活动开展得较少,体育健身活动可以增强他们的体质,减 款,对生活自然产生更高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对健康的追 轻工作与生活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如:去年湖南科技 求。运动、健康 长寿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呼声,据有 学院组织了一次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到医院检查,发现有相 关部门调查,对全民健身计划的贯彻实施绝大多数的人民群 当一部分中青年教师患有脂肪肝、高血压、肥胖症等一系列 众持欢迎态度,健身是人民群众共同的呼声,遍及神州大地。 心血管疾病,这些现象在高校教师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应当 高校体育的各项工作,就应该体现在为广大师生员工的健康 引起各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虽然这些健康问题是因为主要 服务,为学校中心工作教学、科研主体服务、为培养德、智、 由饮食、遗传、卫生习惯和环境因素造成的,但与缺乏应有 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伟人毛泽东就曾经强调过“身体是 的适当的体育锻炼是很有关系的。这一严重事实的突现,使 革命的本钱”。为了教育事业的发达,学校的发展、培养更 许多老师开始关注起自己的身体来,这为高校开展教师的全 民健身活动提供了契机。 收稿日期:2005一l2—20 2.2许多高校组织体育比赛活动其中在几天就结束了, 基金项目:校级课题【院字(2003)81号1)资助。 锻炼身体的激情只燃烧几天。而且只是学生单方面的活动, 作者简介:汤亚平(1969一),男,剐教授,硕士研究 老师的体育健身活动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师生们锻炼身体的 生,研究方向为育人文社会学。 意识没有得到提升,这种组织竞赛的形式与方法与开展全民 25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健身活动的宗旨是格格不如的。全民健身活动是一种需要长 期开展进行的体育活动,而开展运动竞赛的目的就是要推动 这种健身活动长期有效地进行,因此,在高校组织这类比赛 应该要讲究组织形式,打破过去那种开运动会走过场的做 法。我们可以借鉴“艺术节”的形式开展以体育括动为重心 的“体育月”、“体育节”竞赛活动,这样一来,可以让师生 的健身意识得到强化,同时也可以加强高校师生之间的互动 与沟通,打破高校师生问等级森严的界线。如此,全民健身 活动的开展才能具有实际意义。在这种活动中,抓好高校教 职员工的健身活动特别重要,因为教师为人师表的行为在一 定程度上为学生强化参与锻炼的意识将起到较大的推动作 用。改变过去那种认为教师体育活动只是工会组织的事情, 从而将教师健身活动真正纳入到学校体育工作中来。 2.3加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改革课程设置与评价体系 着重加强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使每个学生通过两年的 体育教育,掌握一两门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将“健 康第…・”的思想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中。教学中按学生兴趣 与特长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分班分项目上课,这样做到了因材 施教,区别对待,对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起到较大的推 动作用。对学生体育课的考核也应当进行改革,以前的体育 课考试只是考学生的体育动作技术,学生是为考试而上体育 课,而现在是视学生平时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进步幅度及 自我锻炼的能力来对他们进行评价,这样可以极大地促进学 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学生不再会怕体育课,I面是越来 越会喜欢体育课,这就为高校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 2.3.1健身教育,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新内容,它不排 斥或否定传统的体育,是比传统体育更能反映其本质的一种 形式,为此,我们可以在具体教学中将它作为一个重点内容 加以突出。体育在学校的特点,反映的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 一部分。因此,它并非仅靠几次体育课所能完成的。对目前 高校所开设的体育课内容,已有专家提出质疑,传统的体育课 以其固有的既定内容,迫使学生增强身体素质,用竞赛的形式 去进行体育的考试。这既不能达到健身的目的,而且有蝗项 目和健身的目标相悖。由此看来,我们应该顺应时代均需求, 更新体育观念,, 泛开设以健身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课,按体育 的宗旨实施健身教育。从科学的角度看,健身应是伴随人一 生的基本活动,要以多种方式、多种层次来实施。学校体育 落实以健身为主,这并不意味着对学校体育作用的减弱。随 着健身教育的实施,过去高校体育以运动教育为主的内容、 形式、方法将发生重大变化。高校体育应全面充实健身教育 的内容,这不仅要有针对学生在校进行健身的内容,还要有指 导学生终身健身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传授给学生终身健身 的基本知识技能.使学生在掌握终身健身方法的同时,充当全 民健身运动的生力军和带头人。 2.3-2教学内容与教材向生活化变更。高校体育作为素 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所要追求的目标应当包括学 生的体质基础、心理发挥水平、体育文化素养、终身体育能 力等。在教学内容上要转向符合学生特点的生活体育、娱乐 体育,既让学生体验体育的乐趣。又使学生掌握闲暇时间的体 育手段与方法。把竞技运动项目当作实现体育目的的手段, 把竞技运动项目真正地教材化,但又不能丢弃运动技术的传 习。由于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涉及遗传、营养、环境、医疗 卫生、生活方式、体育活动、心理和精神状况等。因此,高 校体育应传授这些方面的知识,为学生个人的终身健康生活 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内容与教材建设的改革过程中应注 重与健康有关的教学内容对终身增强体质实用价值大的终 身运动项目,教材体系尽可能从促进大众健康角度来考虑,加 强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实践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统一性 与灵活性相结合,不失时机地引入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体育内 容,从而保证在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之间形成教材体系。 2.3.3教学方法与手段朝着多样化变化。大学生作为一 个群体,是由不同的个体构成的,学生个体的多样性乃是学生 身心发展的规律性的反映,而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否依据了学 生个性的多样性,则是衡量高等体育教育是否遵循了内在规 律的尺度之一。健身是高度个人化的。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 差异决定了他们的起点、进步程度等均有不同。体质的增强 和增强体质的教育问题,这确实有待我们去研究、探索、实 验、和完善。培养的目标不同,所要取得的结果也不同,解决 不同的问题应该用不同的手段方法。因而增强体质教育的方 法更着眼于学生体质增强的实效,它的明显特征是以解决教 学的根本任务为目的的师生共同活动,教学中强调突出个性, 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字上,放在能使学生体质增强的 方法和措施上,教师的教为学生健身服务。我们应该明确为 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的同时,注直将体育过程评价与体 育结果评价紧密结合。树立身、心、群三维综合评价观,建 立以体质教育、健身水平和能力为核心的体育考试评价体 系。 2.4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在选择健身项目上要根据实 际需要增强参与性,扩大参与面,增强趣味性,增加健身性 项目。在开展的形式上采取与社区体育相结合的方式,使我 们所开展的一切活动能真正融入到全民健身中去,比如许多 高校以前开展篮球赛,总是以系或部门组队,每队只限制 l0人至】2人,结果使许多有兴趣的想参与的师生没有机会 参加,因为各队为_『荣誉(主要是为了那丰厚的奖金),各 队都是派上所谤的“篮球精英”参加,最后打着全民健身括 动牌子的体育竞赛变成了少数人参加,大部分人观望的竞技 比赛,根本没有推动或带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而现在我 们设想,如果是开展球类比赛,我们将改革参与和竞赛形式, 改革奖励形式,将竞赛对象扩大到社区其他单位和居民小区 的普通老百姓,在校内以系部组队外,还增加跨系部师生自 由组队参赛;不再设立高额奖金,而是化整为零,凡是参加 者都发纪念品(金额较少),或者取消奖金与纪念品的发放, 突出“由于参与而具有纪念意义”这样的特点,对于团体更 侧重于精神奖励,至于所需活动经费则可以通过向社会寻求 赞助以及参与人员自筹一部分等多种形式来筹集,积极倡导 25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花钱买健康”的新思想观念。为此,举办师生篮球联赛、 使人积极投入,寓体于乐之中。 学生“兰人”制篮球赛,指导学生组织社区篮球邀请赛、师 3.3结合实际情况,加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围绕终身 生田径运动、教职员工趣味运动会等多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 健身体育选择项目与教材来设置课程和组织教学,扩大学生 动,可以积极推动高校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同时对高校体 选择学习项目的自主权,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以体育教学 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来带动健身活动的开展,以健身活动效果来反馈体育教学情 况,将“体育月”、“体育节”这样的竞赛活动形式引入到高 3结论 校全民健身活动中来,使全民健身活动与体育教学工作更加 3.1动员、引导、组织人民群众参加体育锻炼是体育工 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作的核心。学校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开展群众体育活 3.4随着高校扩招面临的共同问题就是体育场地设施的 动,首先要保证大学生这个重点,这是学校培养目标和大学 严重缺乏。如何促使高校体育场地设施跟上扩招的比例,是 生心理、生理生长发育规律决定的,必须抓住这个重点,因 一个非常值得领导重视的问题。 此学校体育工作一定要围绕、服从、保证这个重点。其次是 3.5高校体育教学的重点应该围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 广大教职员工、也是不可忽视的方面,过去认为教职员工体 锻炼的意识来加强运动技能的储备。创新高校体育教学新理 育活动的开展是校工会的事,是额外负担,现在看来也应该 论与重视高校教职员工的体育健身实践活动相结合,将是高 是学校体育工作计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校全民健身体育新的发展趋势。 3.2在开展体育活动上,我们始终明确开展群众性体育 活动.要服从和服务子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中心,不与中心 工作抢时间、争位置;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做到内容多样、 参考文献: 方式灵活,贯彻“健身第一,名次为辅”的方针,参加人员 [1】张金辉.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fJ1.太原大学学报,2002,(3). 傲到大分散,小集中;时间上尽量做到不脱产,不占用上班 【2】孙洪涛.试论全民健身与高校体育改革【J].体育科 时间,充分利用业务,双休日时间,细水长流安排活动日程; 学,2000,(1). 方法上少搞大型活动、多搞小型、单项喜闻乐见活动,才能 【3J张爱平等.全民健身与高校体育[J】.体育学刊.2001.(2). Seek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the national iftness and 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 TANG Ya・ping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Yongzhou Hunan 425 l 00,China) Abstract:Program of the national fimess to keep fit to puts relate to into practice to planned various businesses can smooth health development of the importance finesse.Aim at circumstance of the high school,from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d to explore to beg for the measure that the high school adopt in promoting the national fitness to keep fit the activity with the athletics teaching with the method,and problem and coantermeasurc that face. Key words:National fitness;Physical exercise;Teaching of P-E 25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