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SBS改性沥青的生产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诸多因素都会对其生产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基于此,文章主要对影响SBS改性沥青生产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进而对相关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有效探讨,希望能够为全面提高SBS改性沥青的生产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SBS 改性沥青;生产过程;影响因素;质量控制;基质沥青 前言
SBS改性沥青,是在基质沥青的基础上掺入一定量的SBS改性剂,采用合理方式使得改性剂均匀分散在基质沥青当中,同时加入一定量的稳定剂,进而获得的SBS混合材料,在经过对这些混合料进行改性处理之后,最终得到SBS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具备比传统沥青材料更好的耐高温、耐低温、稳定性等优越性能,在诸多行业领域都有着较为重要的应用。在SBS改性沥青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因素会对SBS改性沥青生产质量产生不利影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才能确保SBS改性沥青生产的较高质量。
一、 SBS改性沥青生产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一)基质沥青
在SBS改性沥青生产过程中,基质沥青会对其生产质量产生较大影响。不同的基质沥青在成分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性,进而导致获得的SBS改性沥青质量的较大差异性。目前,在改性沥青生产过程中,对基质沥青质量有着较高要求。生产不同类型的SBS改性沥青对于基质沥青的选择有着相应的要求。基质沥青会对SBS改性沥青针入度方式造成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其生产质量。但是在实际上,基质沥青的选择并不需要完全按照针入度要求进行选择,一些类型的油渣也能够代替基质沥青进行使用,但是在选择沥青作为基质时必须遵循一定原则。
(二) SBS改性剂
若是SBS改性剂发生改变也会对SBS改性沥青性质造成较大影响。在生产SBS改性沥青过程中需添加一定量颗粒物,颗粒物悬浮在材料中,需要添加一定量改性剂,改变材料的软化点。通常来说,将改性剂的加入量控制在4.2%~4.6%之间,能够有效提高材料的延度。若是改性剂添加量控制为3.7%时,材料的软化点较小。若是改性剂添加量超过4.8%,此时材料软化点不会发生较大变化。实验发现,将改性剂添加量控制在4.0%~4.5%之间,得到材料延度较大,在软化点与粘度上都能够很好地满足沥青的生产要求。
(三)稳定剂
加入的改性剂会与基质沥青发生物理反应,但是由于这两种物质的极性、分子量等有着较大差距,所以改性剂与基质沥青不会发生融合。若是两者的混合物放置较长时间,改性剂与基质沥青将会产生分离,进而导致改性沥青不均匀。此时通过加入一定量的稳定剂,能够有效提高改性沥青的稳定性,即便是改性沥青经过较长时间的放置,也不会产生明显的分离现象。加入一定量的稳定剂也是放置混合物离析的重要措施。同时,稳定剂的合理使用还能够增加改性剂与基质沥青之间的黏合性,形成胶体体系。
(四)相溶剂
对于改性沥青生产而言,相溶剂的使用也是至关重要。相溶剂的使用能够有效提高改性剂与基质沥青之间的相容性,这也是提高改性沥青稳定性的关键。
(五)工艺参数
剪切速率、时间、温度是影响改性沥青生产的最为关键的三个工艺参数。若是其他参数不便,速率、时间、温度的增加会使得改性剂被细分,表面积逐渐增加,粒子的沥青成分增加,表面能力降低。其中,若是剪切实际逐渐变小,将会导致改性剂不均匀分布,导致粒子集中,降低材料的延度与软化点。若是剪切时间较长,材料整体分子质量变小,软化点与延度都会逐渐变小。所以,在进行改性沥青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剪切时间的准确控制。改性剂与基质沥青的混合在温度控制方面也有着较高要求,需要加强对温度的合理控制。若是温度过高将会导致改性沥青出现老化现象,使得沥青分子质量大幅降低。若是温度较低,沥青
相对粘度变大,影响搅拌速率,导致改性剂分散不均匀。一般来说,将温度控制在180℃~190℃最为适宜
二、SBS改性沥青生产质量控制措施 (一)对基质沥青进行合理选择
改性沥青生产质量会受到基质沥青的较大影响。所以必须加强对基质沥青的合理选择。对此,相关生产企业必须加强对基质沥青性质的研究,提高对基质沥青的深入认识,不断学习、积累基质沥青选择的经验。不同类型基质沥青在成分上有着较大差异。所以在进行SBS改性沥青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涉及的基质沥青进行分类、分罐储存,确保改性沥青较好的生产质量。此外,生产企业还应加强与基质沥青供应商的交流合作,全面提高基质沥青质量,保障改性沥青生产效益。
(二)对生产配方进行合理优化
在SBS改性沥青生产过程中,优化生产配方能够有效提高改性沥青质量。SBS添加量直接影响最终产品质量,若是选择的基质沥青质量相对较高,必须使用较小的SBS添加量,才能确保改性沥青的生产质量。若是基质沥青质量相对较小,则应提高SBS的添加量。这就要求生产工作人员需要结合不同的基质沥青质量,选择合适的SBS添加量。其次,稳定剂的使用能够有效改进SBS改性沥青的生产质量,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也需要合理选择稳定剂。此外,若是改性沥青的针入度满足相关要求,生产过程中还需添加一定量的相溶剂,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改性沥青延度。实际上,SBS、稳定剂、相溶剂的添加都需结合对基质沥青的性质分析进行合理选择,形成生产的最佳配方,才能确保SBS改性沥青生产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三)对稳定剂进行合理选择
在改性沥青生产过程中,稳定剂的使用会对生产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需要结合对基质沥青类型的选择确定合适的稳定剂,如此才能确保改性沥青的较高生产质量。在进行稳定剂选择是需要进行必要的生产试验,结合稳定剂特性合
理选择复配调和方案。在实际生产中结合基质沥青使用性质合理地使用稳定剂,才能确保较好的改性沥青生产效果。
(四)对工艺条件进行合理优化
改性沥青在高温的条件下极易产生老化现象。而在低温环境下也会使得其延度快速衰减。为有效避免这些问题,需要在确保材料离析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产品发育温度,避免材料高温储存,尽可能地缩短搅拌时间,以及避免产品与空气接触,有效防治沥青老化。同时,生产企业也应尽可能地做到按需生产,避免提前生产,控制沥青储存时间,确保生产与使用质量。
三、结束语
综述可知,SBS改性沥青具备较好的抗高温、抗低温性能,因此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生产质量不合格。这就要求在SBS改性沥青生产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采取有效质量控制措施,全面提高生产质量,确保SBS改性沥青较好的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妍.改性沥青生产过程及成品的质量控制策略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0(10):18-19.
[2]欧阳旻奇. SBS改性沥青现场加工关键参数及质量控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9.
[3]陆明强,蒲旭斌,黄靖坚.SBS改性沥青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因素[J].当代化工研究,2018(02):73-7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