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历史与社会提纲八下第五单元新教材 提纲

历史与社会提纲八下第五单元新教材 提纲

来源:筏尚旅游网


第五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

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提纲(重要资料 妥善保管)

【本单元综合解说】

本单元主要讲说了中国农耕文明的新高峰——明清两朝的统治(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这一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空前和发展,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疆域版图。明清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新旧力量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激烈,君主专制统治高度膨胀。清朝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钳制思想等政策,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因素的成长,使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发生逆转。远离世界发展潮流的清帝国陷入深刻的危机 【单元重点】 【单元难点】 1.明清帝国的兴替和明清的统治者措1.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及加强边疆地施及影响; 区管理的措施及意义; 2.明清巩固与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2.明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 措施、意义; 3.理解文字狱与八股取士的危害及实质 3.明清农耕文明繁盛的表现 4.掌握明清皇权膨胀的表现 4.文字狱及其危害,八股取士及危害 5.理解清朝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5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和黄宗羲的主张 策和闭关政策的影响 6.古典小说的兴起 7.晚明的科技成就 8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 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一、明清帝国的兴替

(一)、明朝(1368-1644) 明初的统治: 明末农民起义: 政治:废除丞相、设内阁、设厂卫特务爆发:1627年; 机构、迁都北京;→强化皇权 领导人:高迎祥、张献忠、经济: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提高手工李自成 匠身份;→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发展 结果:1644年,李自成率对外交往:郑和下西洋 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二)、清朝(1616-1912): 1644 17世纪初 1636 (明朝将领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占领北京 (女真) 后金 (满洲) 清

皇太极 努尔哈赤

概况: 建立者: 朱元璋 (明太祖) 都城:应天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抵御外来侵略 (二)、加强边疆治理

★★1.明清民族政策:明:消极防御政策(增修长城);

清:怀柔政策(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喇嘛庙,接见蒙古、西藏等首领,与他们联络感情,册封达赖、班禅等);“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形胜顾难凭,在徳不在险”

1

★★2.中央政府加强边疆地区管理措施:

①措施: 明:修长城 目的:防范蒙古骑兵南下 作用:保护中原地区经济发展,出现长期和平交往局面。 康熙①平定准噶尔叛乱 意义:统一天山以北地区 北 清:抗击沙俄 乾隆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西北 东北雅克萨之战 康熙帝 设置伊犁将军(意义:加强新疆与 《尼布楚条约》 中央联系,巩固边防) 清:①册封达赖、班禅 西藏 ②金瓶掣签制度 明:①戚继光,俞大猷平定倭寇 ③设立驻藏大臣 东南 清:统一台湾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西南 ③设置台湾府 明→清: 改土归流 意义:加强中 (意义: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巩固 央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联系 东南海防)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西北达巴尔喀什湖 西接西伯利亚 西跨葱岭 东临太平洋 东南到台湾及其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

清朝疆域版图 南至南海诸岛 ②意义:维护国家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奠定了今天我国

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三、 农耕文明的繁盛

★ 明至清前期,我国农耕文明鼎盛的表现 农业的兴盛 ①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 ②培育、引进、推广大量新品种(甘薯、玉米引进) ③多熟制的种植制度逐渐成熟 手工业的发达 ①工具、技术、产品质量、行业种类、规模、产量超过前代, 棉纺织业特别发达(了解即可) ②民间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③出现新的工厂手工业经营形式,织业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商业的繁荣 ①工商业市镇兴起; ②商帮形成(徽商、晋商) 2

海外贸易的发①茶叶、生丝、瓷器等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达 ②白银在明代中后期成为主要货币 明至清前期,中国农业兴盛、手工业发展、商业繁荣、海外贸易的发达,我总结 国农耕文明达到鼎盛。 知识拓展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时间 明朝中后期 地点 苏州、松江等江南地区 行业 纺织业部门 典型表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特征 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统一指挥、分工协作、劳动效率较高,具有雇佣的生产关系 第二课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一、★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 ★★文字狱 ★★八股取士 目的:巩固统治,加强思想文化专制 实质:思想专制文化 危害: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命题范围:“四书五经”;考生只能根据制定的观点答卷 文体:八股文 危害:读书人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大都成为皇帝的重视奴仆 进步思 潮与世★进俗文化 步思潮 背景:正统礼教遭到怀疑,一些进步知识分子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的进步思潮 代表人物:黄宗羲 主张:批判专制皇权(“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界本 世俗★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罗贯中 最早一部长篇小说 文化 兴起 《水浒传》:施耐庵 第一部以农民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四大名著 《西游记》:吴承恩 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红楼梦》:曹雪芹 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京剧 新的剧种 二、★晚明科学巨匠

《本草纲目》 李时珍 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农政全书》 徐光启(中国近农业百科全书 代科学的先驱 《天工开物》 宋应星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霞客游徐霞客(考察石 记》 灰岩地貌的先驱) 整体表现 明清的科技与西方相比,已远为逊色,中国和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

3

第三课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一、★★皇权膨胀 地方:①废行中书省,设“三司”(作用:三司互不同属,分权鼎立,加明朝 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中央:②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作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 ③增设内阁制度 ④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⑤设立“廷杖”制度 ⑥设立军机处(为什么军机处的设置是中国古代皇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 清朝 答:军机处虽是清朝处理政务的最高权力机关,但是军机达成受皇帝召见,只能跪受笔录,完全听命于皇帝,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皇权达到顶峰(理解) 1.造成皇帝个人专断,随意性,易出现失误; 2.造成官僚机构膨胀,贪污腐败之风盛行; 皇权膨胀3.绝对君主专制,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的风气。 消极后果4.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初步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了解) 5.皇帝崇拜使人们缺乏民主思想,对中国人的性格,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有很大影响。 近代前夜的危机 的表现 二、近代前夜的危机 ★“重农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仍占主体地位,清统治者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抑商” 含义:关闭国门,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原因:①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邦”自居,自认为无需同外国通商买卖。 ② 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居民聚集力量抗清 表现:① 清初实行海禁政策。② 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四个港口 ★★ ③只开放广州一处为通商口岸 闭关锁影响:①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发挥一定作用 国 ②作茧自缚,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更加闭塞,停滞,远离世界发展潮流 启示:封闭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因此要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对外学习交流,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清朝中土地兼并、社会矛盾尖锐; 后期统政治腐败黑暗,官场腐化奢靡; 治危机 军事削弱;数十次起义

4

综合探究五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一、乾隆盛世 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

“乾隆盛世”表现 ①民族: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和发展,确立世界大国地位 ②经济:农耕文明达到鼎盛,人口迅速增长,农业、手工业、商业取得巨大进步 ③经济:经济实力居世界前列 ④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上最大丛书《四库全书》,文学巨作《红楼梦》 鸦片战争前欧美 鸦片战争前中国 二、★★鸦片战争欧美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的对比

政 治 史实 结论 史实 经济 结论 史实 思想结论 文化 对史实 外关结论 系 ①1640-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议会制约王权的君主立宪制 ②1775-1883年美国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确立共和政体 ③1789-17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共和政体 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①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② 19世纪初,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欧美其他国家,开启了欧美社会工业化及现代化进程 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大大提高,经济迅速发展 ①14世纪,意大利开始文艺复兴 ②17、18世纪欧洲近代科学诞生,思想启蒙运动兴起 科技领先,思想得到解放,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得到传播, (民主开放 繁荣活跃) ①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②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 ③增设内阁制度 ④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⑤设立“廷杖”制度⑥设立军机处 中国的专制皇权高度加强 ①明至清前期,中国农业兴盛、手工业发展、商业繁荣、海外贸易的发达,我国农耕文明达到鼎盛 ②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仍占主导地位 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仍占主导地位(农业是经济主体),生产力水平低下 ①明清“八股取士” ②大兴“文字狱” 文化专制,愚昧落后 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① 清初实行海禁政策。 英国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在美洲建立② 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四个港口 殖民地,贩卖黑人奴隶 ③只开放广州一处为通商口岸 开辟新航路,积极开展对外贸易,进闭关锁国 行殖民扩张 (殖民扩张,开展对外贸易) 仍主要使用刀枪弓等老式武器 装备落后,军事实力弱 史实 英国海军拥有几百艘舰艇, 大军舰配军置火炮,步兵已普遍使用步枪 事 结论 装备先进,军事实力强 5

总结 从中国自身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看,明清农耕文明的繁盛超越前代,但横向比较,清前期的中国已经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落伍。 (可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军事等角度回答)如外交,要对外开放,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如政治,要推翻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启示

第六单元 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

【本单元综合解说】

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15、16世纪,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与此同时,欧洲经历了思想文化和科学领域的重大变革,人性取代神的权威,科学得到传播,自由平等思想广为弘扬。17、18世纪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英法先后掀起革命浪潮,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在北美人民经过独立战争,获得了国家独立,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单元重点】 【单元难点】 1.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以及产1.能够从全球视野把握14-18世纪谁人生的影响和后果 类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时期,这种2.知道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变化是从西欧开始的 因、代表人物及影响 2.能够正确分析新航路开辟产生的积极3.掌握科学革命的具体内容及影响 影响和消极影响 4.知道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3.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和景、过程,掌握有代表性的实行资产阶启蒙运动对后世的影响 级新政体的国家 4.掌握英、法、美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及历史作用 知识拓展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时间 14-16世纪 17-18世纪 开始国家 兴起于意大利, 起源于英,以法为中心 批判对象 宗教神学,蒙昧主义、禁欲主义 封建专制制度 宗教神学 核心思想 提倡“人文主义精神”,反对神性,倡导个性提倡“理性主义” 自由、平等、民主、 解放 人权、法制、三权分立 代表人物但丁《神曲》 伏尔泰:主张天赋人权倡导君主立宪制。 及作品 达..芬奇,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米卢梭:人民主权 开朗基罗,代表作《大卫》 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 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 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时一次崭新的思想解放运动,撼动了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统治。它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使人们的思想逐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舆论基础 渐从中世纪的蒙昧中解放出来。 性质 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