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第2章 第4节 第1课时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防卫功能 含解析

人教生物必修三课时作业:第2章 第4节 第1课时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防卫功能 含解析

来源:筏尚旅游网
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4节 免疫调节

第1课时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防卫功能

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 1.免疫系统的组成 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综合考查 1.吞噬细胞不参与下列哪一过程( D ) A.第二道防线,吞噬、消灭侵入机体的抗原 B.第三道防线,对病原体的摄取、处理和呈递

C.第三道防线,吞噬、消化抗体和抗原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 D.第三道防线,攻击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

[解析]:攻击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的细胞是效应T细胞。 2.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浆细胞能产生抗体和相应的记忆细胞 B.吞噬细胞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C.T细胞也参与体液免疫

D.接种牛痘的人终身不患天花是因为体内有相应的记忆细胞 [解析]:浆细胞能产生抗体,但不能形成相应的记忆细胞;记忆细胞是由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

- 1 -

题号 1,3,6,7,10 4,5,8,9,11,12,13 2,14,15 高中生物必修三

3.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一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D )

A.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 B.吞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

[解析]:人体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及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都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也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球蛋白(抗体)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是体液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4.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免疫活性物质不一定是由免疫细胞所产生的 B.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 C.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 D.溶菌酶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

[解析]:免疫活性物质不一定是由免疫细胞所产生的,比如溶菌酶;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分化产生效应T细胞;人体内的吞噬细胞也可以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溶菌酶有的分布在体液中,有的分布在泪液或唾液等外分泌物中,因此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一、二道防线。

5.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如

- 2 -

高中生物必修三

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 A )

[解析]: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会很快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短时间内产生浓度更高的抗体。

6.(2018·山西太原月考)抗体和淋巴因子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下列关于抗体和淋巴因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抗体与某单细胞病菌结合抑制该病菌的繁殖属于细胞免疫 B.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物质,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C.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

D.能够产生抗体的浆细胞可以和靶细胞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 [解析]:抗体与某单细胞病菌结合抑制该病菌的繁殖属于体液免疫;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效应T细胞可以和靶细胞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

7.将健康的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按下表情况破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组别 被破坏的器官

甲 胸腺 - 3 -

乙 骨髓 丙 骨髓和胸腺 高中生物必修三

A.乙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

B.甲、丙两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

C.输入造血干细胞后甲组仍不能恢复细胞免疫功能 D.输入造血干细胞后乙组恢复体液免疫功能

[解析]:乙破坏的是骨髓,T细胞和B细胞都无法形成,则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都丧失;甲破坏的是胸腺,则B细胞能发育成熟,T细胞无法发育成熟,故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输入造血干细胞后,甲组T细胞仍然无法发育成熟,因此不能恢复细胞免疫功能;乙组破坏的是骨髓,输入造血干细胞后B细胞无法发育成熟,则体液免疫不能恢复;丙组破坏了骨髓和胸腺,因此B细胞和T细胞均无法发育成熟,因此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

8.免疫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机能,机体通过免疫可以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下列关于免疫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的作用是接受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并释放淋巴因子

B.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清除靶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C.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D.二次免疫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解析]: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的作用是接受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并释放淋巴因子;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清除靶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

- 4 -

高中生物必修三

发挥作用;二次免疫的特点是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9.体液免疫中根据B细胞产生免疫反应是否需要T细胞辅助,将抗原分为TD抗原和TI抗原,大多数病原体(如病毒等)属于TD抗原。如图为TI抗原产生免疫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TI抗原B细胞浆细胞抗体 A.病毒侵染会引起机体发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TI抗原只会引起体液免疫

B.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体内没有T细胞,但不会影响TI抗原的免疫过程

C.体液免疫过程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吞噬细胞

D.针对TI抗原引起的免疫,当相同抗原再次侵染,体内抗体水平与初次侵染大致相同

[解析]:分析图示,TI抗原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引起体液免疫,并没有刺激T细胞,所以不会引起细胞免疫;TI抗原的免疫过程为体液免疫,据图可知该体液免疫不需要T细胞的参与,所以没有T细胞不会影响TI抗原的免疫过程;吞噬细胞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但没有特异性识别能力;据图可知TI抗原刺激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出浆细胞,但并未产生记忆细胞,所以抗原再次侵入与初次侵入过程相同。

10.如图表示淋巴细胞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

- 5 -

高中生物必修三

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b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细胞直接分化形成 C.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①过程属于体液免疫,②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解析]:由图可知,图中b是B细胞,其不能产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产生的;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浆细胞可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①②过程是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的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①过程主要是T细胞发挥作用,为细胞免疫过程,②过程主要是B细胞发挥作用,为体液免疫 过程。

11.(2018·山西大学附中期中)为研究人的T细胞对B细胞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来自同一个体的B细胞等分为三组,实验操作和结果如下所示(“+”表示加入该细胞、“-”表示未加入该细胞)。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B )

甲 乙 丙 - 6 -

高中生物必修三

B细胞 T细胞 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 A.乙组培养液中可能产生了记忆细胞 B.甲、丙两组没有检测到抗体的原因不同

+ + - + - + + - - C.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能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 D.第4~12天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乙组抗体量逐渐增加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乙组培养液中产生了抗体,说明乙组的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了记忆细胞和浆细胞;甲、丙两组没有检测到抗体都是因为B细胞没有增殖分化;乙组能检测到抗体是因为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能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从曲线中可以看出,第4~12天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乙组抗体的合成量逐渐增加。

12.如图为H7N9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图中①是吞噬细胞,②是在胸腺中成熟的T细胞 B.经过细胞①中溶酶体的处理,可以暴露病原体的抗原 C.病原体进入细胞①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物质③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图示过程体现了它具有识别功能

- 7 -

高中生物必修三

[解析]:病原体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13.如图是人体细胞免疫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胃酸的杀菌效果属于第 道防线。

(2)①过程体现了吞噬细胞的细胞膜具有 ,②过程吞噬细胞利用自己的 (哪种细胞器)杀死细菌,并暴露出其特有的抗原。

(3)细胞d称为 ,它会与靶细胞结合并裂解靶细胞,使病原体失去寄生的基础暴露出来,被 结合,进而被 吞噬消化。

[解析]:(1)胃酸是第一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2)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体现了细胞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对病原体吞噬、加工、处理,暴露出抗原,是利用自己的溶酶体完成的。(3)细胞免疫主要针对细胞内病原体,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之裂解死亡。 [答案]:(1)一 (2)一定的流动性 溶酶体 (3)效应T细胞 抗体 吞噬细胞

14.某同学的手被割伤后去医院诊治,在医院接触了流感病毒。如图为

- 8 -

高中生物必修三

该同学体内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1)图中表示的是该同学体内发生的 免疫过程。实际上,流感病毒还会引发 免疫。如果要证明该同学体内产生了抗体,则可用 进行检测。

(2)图中b细胞的名称为 ,B细胞表面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

(3)若图中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则能被图中 (填图中代号)细胞特异性识别。

(4)手被割伤后,一般容易导致破伤风杆菌在伤口深处繁殖,由此推断它的呼吸作用类型是 。破伤风杆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它产生的破伤风毒素,当破伤风杆菌初次入侵时,进入机体的毒素丧失毒性主要是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的 免疫发挥作用,参与该过程的免疫细胞包括 细胞、T细胞、B细胞和浆细胞等。 [解析]:(1)从图示可以看出,B细胞受抗原刺激而增殖分化,此过程中会产生抗体,因此该图显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由于流感病毒可以侵入人体细胞,故流感病毒还可以引发细胞免疫。要证明抗体的存在,可用

- 9 -

高中生物必修三

相应抗原进行检测。(2)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前者能产生抗体,故b细胞是浆细胞,c细胞是记忆细胞,d是抗体。B细胞表面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3)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记忆细胞可以保持对抗原的长期记忆,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它可以迅速作出识别,激发二次免疫,快速消灭抗原。(4)破伤风杆菌是厌氧细菌,其细胞呼吸类型是无氧呼吸,因此可在伤口深处繁殖;破伤风毒素属于胞外抗原,此时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答案]:(1)体液 细胞 相应抗原 (2)浆细胞 糖蛋白 (3)c (4)无氧呼吸 体液 吞噬

15.下图是人体感染H7N9流感病毒后,机体通过调节清除体内病毒的过程。据图分析回答:

(1)人感染H7N9病毒后经常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了下丘脑中的 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 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2)感冒发热饮水较多后,血浆渗透压降低会刺激下丘脑中的 ,进而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导致尿量增加,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 10 -

高中生物必修三

(3)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 细胞,小部分形成 细胞。消灭侵入宿主细胞中的H7N9病毒,要依赖免疫系统产生 细胞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宿主细胞裂解而 (填“坏死”或“凋亡”)。机体消灭病毒的免疫反应属于 。

(4)由图示可知,当人焦虑、紧张时,更易感染H7N9病毒而患病,其原因是 。

[解析]:(1)淋巴因子刺激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

(2)血浆渗透压降低会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减少,集合管和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减弱,尿量 增加。

(3)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裂解靶细胞依赖效应T细胞,靶细胞的裂解死亡为细胞凋亡;机体消灭病毒是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完成的。

(4)由图可知,焦虑、紧张可降低T细胞活性,进而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答案]:(1)体温调节 甲状腺 (2)渗透压感受器 减少

(3)浆 记忆 效应T 凋亡 特异性免疫或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4)T细胞活性降低,免疫功能下降

- 11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