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者 包 厢 感怀 李清照 宣和辛丑八月十El到莱,独坐一室,平生所见,皆不在目前。几上有 L韵》,因信手开之,约 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因以为韵,作感怀诗。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青卅『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作为宋代首屈一指的女词人,李清照堪称婉约宗主。她早期生活优渥,诗词语言清新自然,多抒写闲 愁逸趣;随着家国命运的更迭,她的后期作品转入了愁苦悲凉的风格,与前期作品形成了鲜明对比。 李清照与其夫赵明诚在青州闲居十年后,赵明诚赴任莱州郡守,其后夫妻二人在莱州相聚。这首诗正 是李清照在莱州居住期间所作。诗的前两句首先交代了凄寒破败的环境,以环境来渲染一种孤寂悲戚的氛 围。 “寒窗败几无史书”,眼前一切熟悉的事物都不存在了,女诗人只能对着空无所有的景象徒自悲叹。 很少用典的李清照在这诗中也借用袁绍临终遭遇的典故,以此来喻自己当时身世的悲惨之状。 “公路可怜 合至此”,她认为如今自己的悲惨胜过当年的袁绍,而这样的悲苦又因何而来呢?“青州I从事孔方兄,终 日纷纷喜生事”,美酒与金钱,丈夫所在任所的日常生活无非为这些俗务缠身,诗句中明显透露出对这种 生活的鄙弃与厌恶。这既是对纷杂现实的不满,同时也彰显了自己内心对另类雅趣生活的推崇,衬托出女 诗人的高雅情操与超脱尘世的理想诉求。为了排遣心中苦闷,只能以“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 思”的方式来聊以慰藉。不能适应新生活带来的愁苦,弃绝官员公馆生活的俗气无趣,作诗填词就成了抒 发心中郁结的最主要的方式。从青州到莱州,昔日恩爱夫妻终于得以团聚,然而这种团聚的喜悦却在此时 化作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怨苦与孤寂。“静中吾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世上嗜财如命之人,贪慕 功名利禄之人,俯拾皆是,可谓知己难求,唯有独自一人的时候,才可能将浮躁的心灵沉淀下来,或许只 有面对无有先生才能抛开一切纷扰,达到心静如水的境界。 整首诗低沉而悲切,充满浓郁的感伤情调。女诗人的心思向来细腻而难以捉摸,然而在这首诗里,字 里行间都能够感受到一种压抑的孤苦,全然不是当年乡下闲居的轻快欢愉。 ——石超 女冠子・元夕 蒋 捷 蕙花香也。雪睛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 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她。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 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蒋捷的这首《女冠子・元夕》作于宋亡之后,既是对元夕的真实记录,也寄寓了他对故国的深切缅怀 之情。蒋捷词作语言的最大特点是流畅自然,灵动洗练。 《女冠子・元夕》以用语取胜,其高妙处体现在 以今昔对比的方式融情景于一体,达到浑然天成的境界。 词的上阕起笔就表现出词人记忆中的元夕,美好而令人神往。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街市上 楼馆林立,众人欢歌笑语,到处是一派繁华景象。美好的回忆固然容易令人沉浸其中,但这不过是“那年 风景”,当年的繁华与热闹如今已不复存在: “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冰冷的现实即刻 将词人从记忆转入现实,昔日壮观的灯市又哪里去了呢?此刻的词人也是“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从当年车水马龙、普天同庆的节日氛围中,瞬间转入眼前萧条冷清的元夕场景。由景及情,词人对元夕的 感受也随之改变:由当年每逢元夕佳节的兴致盎然变成如今的索然无味。盛世太平已经远去,国运不济, 小家难全,面对破败惨景,哪里还有心情来度过这原本应该美好的元夕呢? 下阕在写作手法上与上阕相同,依旧是通过白描的手法将历史与现实进行对比,但着重于眼前之景。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她。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一句反问,一段梦 境,道出了词人内心无可奈何的悲恨酸楚。“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词人对“旧家风 景”如数家珍,可见其故国之思何其深切。结句“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当中所包含的感 情,也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词人这一笑,包含了多少复杂的情感,是对邻女会唱旧时风景之曲的赞 许,还是对邻女年纪尚小,全然未觉时势变易而发出的一丝不含嘲讽的苦笑呢? 整首词自然灵动,词意无一呆板凝滞。工笔白描刻画,勾勒梦境,追忆繁华,以今昔对比的方式缅怀 昔日之景。虽不乏言辞上的雕琢,但仍不失自然本色。 ——郑丽凡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