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中医临床
目 录
1.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1
2.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3
3.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5
4.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知情同意书……………………………………9
5.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统计分析及改进措施………………………11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组织管理 领导小组 1.组成 组长:蒋贵林
副组长:胡小荣、梁瑞宁
成员:付志红、潘兆兰、黄烨、罗娟珍、 2.职责
(1)围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要求,按照医院对临床科室执行临床路径的总体部署,负责组织《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制定,组织临床实施工作。
(2)负责及时传达和部署文件和精神,及时反馈科室实施情况、要求和问题。
(3)研究制定试点工作相关管理制度,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完善临床观察工作机制,组织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并监督科室开展工作。 二、实施计划 (一)培训
1.由领导小组成员讨论制定本病种试点实施方案。 2.科室依据盆腔炎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学习。 (二)组织实施 1.临床实施
2
(1)科室实施临床路径观察工作,收集病例,填写临床路径表单,定期进行疗效等分析评估。
(2)科室每月对该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实施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每月的3日上报本科室出院病例数、入路径病例数和出路径及变异例数。
(3)科室于每月4日将统计的入路径病例数及入径率上报到医院医政处,并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路径实施情况做分析评估。 (4)领导小组将对科室的临床路径实施工作进行不定期督导检查。 2.分析评估
(1)科室对临床路径实施期间发现的问题及难点,及时进行总体分析评估,书写年度性总结报告。
(2)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路径实施工作总结座谈,总结科室工作情况,交流科室工作经验。在每月医政处组织的各临床科室实行临床路径总结交流会上,积极与兄弟科室沟通,吸收经验。 (三)评估总结、分析
1.领导小组于年底对各科室路径实施工作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报告报送医院医政处。
2.对科室实施临床路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形成总结报告。 3. 年末向医政处报送汇总表,并对路径执行情况进行汇总、整理、分析。
4. 对路径及诊疗方案不断改进,以提高临床疗效。
3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
一、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编码为:N73. 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 湿热瘀结证 气滞血瘀证 寒湿瘀滞证 肾虚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盆腔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ICD-10编码为:N73. 901)的患者。
2.慢性盆腔炎,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八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妇科检查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3)肝功能、肾功能、血沉 (4)心电图 (5)盆腔超声
4
(6)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
(7)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衣原体、淋病奈瑟菌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及药敏、C一反应蛋白、CA125、免疫学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湿热瘀结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2)气滞血瘀证: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3)寒湿瘀滞证: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4)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5)气虚血瘀证: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2.外治法
(1)直肠给药:中药保留灌肠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直肠给药,或用中药直肠栓 剂肛门给药。
(2)中药外敷:根据病情、证型选择中药封包、中药药渣、中药研末调敷下腹部或相关穴位。
(3)中药离子导入: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根据各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进行中药离子导入。
(4)中药熏蒸治疗:选用电脑中药熏蒸多功能治疗机或中药熏蒸床治疗。 3.灸法:根据病情和证型需要选择艾灸、温盒灸、雷火灸等,亦可选用艾灸治疗仪。
4.物理疗法:根据病情选择盆腔炎治疗仪、微波治疗仪、光子治疗仪等治疗。
(九)出院标准
1.病情好转,下腹或腰骶部疼痛消失或减轻。 2.盆腔体征消失或减轻。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时,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或因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和明确异常原因,或病情变化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其他严重合并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5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编码:N73.901)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28天 实际住院日: 天 时间 主要诊疗工作 年 月 日 第1天 □询问病史,完成体格检查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及住院记录 □初步拟定中医综合治疗方案 □观察下腹痛、腰骶痛和带下情况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 项 长期医嘱 □妇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外治法 □中药直肠给药 □中药外敷 □中药离子导入 □中药熏蒸治疗 □灸法 □物理疗法 年 月 日 第2-7天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上级医师查房,根据病情调整治 疗方案 □据检查结果,并予相应处理 □观察下腹痛、腰骶痛和带下情况 住院号: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妇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外治法 □中药直肠给药 □中药外敷 □中药离子导入 □中药熏蒸治疗 □灸法 □物理疗法 临时医嘱 临时医嘱 □完善入院检查 □对症处理 □妇科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血沉,肝功能、肾功能 □心电图,盆腔超声检查 □阴道分泌物检查 □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衣原体、 淋病奈瑟菌 □其他检查 □对症处理 6
主要护理工作 □护理常规 □完成护理记录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进行入院健康教育 □中医辨证施护 □无 病情□有,原因: 变异1. 记录 2. 责任 护士签名 医师 签名 □按医嘱进行治疗 □情志疏导、健康教育与生活护理 □饮食起居调摄指导 □中医辨证施护 □无 □有,原因: 1. 2. 7
时间 主要诊疗工作 年 月 日 第8-14天 □上级医师查房,根据患者调整治疗方案, 确定出院时间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及病程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观察下腹痛、腰骶痛和带下情况 年 月 日 第14-21天 □上级医师查房,根据患者调整治疗方案, 确定出院时间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及病程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观察下腹痛、腰骶痛和带下情况 □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长期医嘱 □妇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外治法 □中药直肠给药 □中药外敷 □中药离子导入 □中药熏蒸治疗 □灸法 □物理疗法 临时医嘱 □对症处理 □按医嘱进行治疗 □情志疏导、健康教育与生活护理 □饮食起居调摄指导 □中医辨证施护 □无 □有,原因: 1. 2. 重 点 医 嘱 主要护理工作 长期医嘱 □妇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外治法 □中药直肠给药 □中药外敷 □中药离子导入 □中药熏蒸治疗 □灸法 □物理疗法 临时医嘱 □对症处理 □按医嘱进行治疗 □情志疏导、健康教育与生活护理 □饮食起居调摄指导 □观察下腹痛情况 □中医辨证施护 □无 病情□有,原因: 变异1. 记录 2. 责任 护士签名 医师 签名 8
时间 主要诊疗工作 年 月 日 第22-27天 □上级医师查房,根据患者调整治疗方案, 确定出院时间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及病程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观察下腹痛、腰骶痛和带下情况 □完成必要的出院前辅助检查 年 月 日 第28天,出院日 □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完 成出院小结 □疗效评估 □通知出院 □预约复诊日期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交待相关注意事项 □门诊继续治疗或随访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妇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外治法 □中药直肠给药 □中药外敷 □中药离子导入 □中药熏蒸治疗 □灸法 □物理疗法 临时医嘱 □对症处理 □按医嘱进行治疗 主要□情志疏导、健康教育与生活护理 护理□饮食起居调摄指导 工作 □观察下腹痛情况 □中医辨证施护 □无 病情□有,原因: 变异1. 记录 2. 责任 护士签名 医师 签名 □出院健康指导 □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帮助患者收拾物品,并送离病房 □无 □有,原因: 1. 2.
9
梁山县中医药
病友进入临床路径治疗知情同意书
病友:
经我科医师初步诊断,您被诊断为 ,根据山东省卫生厅的《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和我院有关规定,我科已经将该病种纳入临床路径管理范围,我们将按照相关文件精神,规范诊疗行为,不断提高治疗质量和效率,为您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现将您的治疗过程纳入临床路径管理,按照临床路径方案进行治疗。 病友意见:
医师已经为我详细讲解临床路径内容,我已经明白以上内容,并且 (同意/不同意)按照临床路径治疗。
病友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医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0
梁山县中医院临床路径评价表
姓名 住院号 诊断 住院 天数 住院 总费用 药品 费用 并发症情况 院内感染情况 是否退出路径 治疗效果 其他 备注:请各临床路径试点科室每月5日前将本科室实施临床路径患者信息按上表填写完整后上报医务科
11
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统计分析及改进措施
盆腔炎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尤以慢性盆腔炎多见,常常由于瘢痕粘连及盆腔充血引起下腹坠胀,腰骶酸楚等病,在特色疗法口服中药+中药外敷外,联合中药保留灌肠,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作用,以利于慢性盆腔炎的症状改善,提高临床治愈率及妊娠率。
本病最终经有效的治疗,大多可好转或治愈,因本病反复缠绵故治疗周期较长,未愈者常伴有失眠,疲劳,周身不适等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亦可转为急性盆腔炎,故长期治疗非常有必要,但患者长期多种治疗方法的实施,患者也难以坚持和耐受,故应加强患医沟通,可用康复消炎栓等简便方法间断代替中药保留灌肠,或用艾条熏穴位代替穴位注射。
如何完善和改进路径标准的建议: 难点之一:
慢性盆腔炎病程长,若见气血耗伤,正气不足而虚实结杂者,缠绵难愈,盆腔炎的预后也较差,会发生一系列的后遗症,如输卵管堵塞性宫外孕、不孕症等。
建议:因本病反复缠绵故治疗周期较长,未愈者常伴有失眠,疲劳,周身不适等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亦可转为急性盆腔炎,故有必要长期治疗,针对其少腹瘀结,全身虚衰之候,予以扶正祛邪,补气化瘀散结,除中药口服外,可加用保留灌肠,腹部外敷,穴位注射,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治疗。
12
难点之二:
盆腔炎性疾病病变范围较广,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但多数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盆腔炎的致病菌以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多见,多数患者对药物产生了耐药性,临床疗效不明显。
建议:针对多种混合性感染及已产生耐药性的盆腔炎患者,可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如中药+激素,或用艾条熏热敏穴位代替穴位注射。
我科于今年共收治盆腔炎患者共210余例,治愈率标值81%、实值83%,好转率标值15%、实值15%,未愈率标值4%、实值2%,进入临床路径病人约95%,标准住院日≤28天、实值11天,平均住院费用4000元。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