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 艺 规 程
文件编号:HD/GC012-2015 工艺类别:粘接 编 制: 校 对: 审 核: 批 准:
生效日期 凌海航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目 录
1.总体要求.................................................................................................2 2.目的.........................................................................................................2 3.适用范围.................................................................................................2 4.产品概述.................................................................................................3 5.依据.........................................................................................................3 6.工序级别定义.........................................................................................3 7. 所用主要设备.......................................................................................3 8.工艺流程.................................................................................................3 9.检验定义.................................................................................................4 10.工作记录...............................................................................................4 11.具体工艺要求.......................................................................................4 12.工艺重要关联与补充.........................................................................13 附录
《生产工艺&过程检验卡》(PM-QCP-006-01)——粘接
1
1. 总体要求
1.1 本工艺需要熟练操作工执行操作。要求操作者必须经过粘接工艺的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工作。要求操作者能能够识别公司内部生产常见的材料及对应的粘接剂。对粘接过程中出现如溢胶等简单问题,能够立即处理。执行此工艺过程中,要求密切配合、支持本公司各级检验员的工作,尊重其检验结果,执行质控部对质量问题的纠正、返修裁断。服从MRB对重大质量问题的审核及处理结果。
1.2 生产工序的现场中,该产品/零部件的有效/受控图纸及详实记录的《生产工艺&过程检验卡》(PM-QCP-006-01)、《产品检验记录卡》( PM-QCP-006-03)、《产品终检检验卡》 ( PM-QCP-006-04)等追溯性文件同时存在,必须做到图、物、卡同步存在或转序。 2. 目的
2.1 使生产厂家或本公司生产操作者,在本规程的指导下,正确、高效地生产出合格产品。
2.2 为了实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3 为了合理利用原辅材料、设备、人员和生产时间。
2.4 为了使公司管理规范化,使生产中的“人、机、料、法、环”得到统筹、合理安排和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小内耗、提高效益。 3. 适用范围:
3.1 金属与非金属材零部件的粘接。 3.2 非金属件如地板、挡板的封边。 3.3 自带胶(背胶)的原辅材的使用。
2
3.4 非金属件之间的粘接,如桌板面与发泡填充、桌板面上下壳体之间等等。
3.5 金属或非金属的模具和工装、工具的制作或修复。 4. 产品综述
用选择的适用粘接剂,将零部件粘接在组件主体的确定位置而成为组件或组件上的零部件。 5. 依据
《粘接剂、粘接技术实用问答》、《实用粘接技术800问 第2版》、《生产任务单》、《检验规程》、受控/有效图纸、经技术确认的样品或等效的技术文件。 6. 工序级别定义:
6.1 A级:组装类工序。
6.2 B级:零部件或分件生产工序。 7. 所用主要设备
因本工艺基本为手工粘接,故,此节略述 8. 工艺流程
制定方案—— 选定粘接剂——初清——制备粘接接头——粘接件表面处理——粘接剂的调配——涂胶——固化——清理——检查——转序——包装入库
基本概念:把两个或多个物体通过另外一种材料在其两相界面间产生的分子间力连接在一起,称为粘接,被粘接的物体称为被粘物,粘接所使用的材料称为胶黏剂,通过粘接得到的组件称为胶接接头
3
(胶接件),减弱粘接称为脱粘。 9. 检验定义
9.1 自检:由操作者在生产操作过程中自行检验。 9.2 专检:由专职检验员检验即车间检验员、总检检验。 10. 工作记录 10.1 直接性记录 10.1.1 《领料单》
10.1.2 《生产工艺&过程检验卡》(PM-QCP-006-01) 10.1.3 《产品检验记录卡》( PM-QCP-006-03) 10.1.4 《产品终检检验卡》 ( PM-QCP-006-04) 10.1.5 《入库单》 10.1.6 《出库单》 10.2 间接性记录
10.2.1 《样品样件台账》( PM-ECP-011) 10.2.2 《文件收发登记本》(PM-ECP-010-01) 10.2.3 《产品报废申请单》(PM-PCP-024-01) 10.2.4 《产品报废台账》(PM-PCP-024-02) 11. 具体工艺要求(见下表)
粘接工艺的基本要求是:平、干、净、匀、够五个字。 1)平:粘接面要平整。
2)干:清洗过后一定要自然晾干、烘干,切莫用手摸。 3)净:接触面的粘面一定要干净,不能有油污、铁锈、灰尘。
4
4)匀:涂胶要均匀。
5)够:压力要够,受压一定要垂直和保持中心,以免打滑。
设备/工序 制 定 方 案 选 定 胶 粘 剂 工 艺 质 量 要 求 工具 1. 根据图纸要求,对工件(粘接物)的材料、粘接要求制定粘接方案。 2. 粘接方案,应考虑到粘接操作工、操作环境、生产周期、粘接材料的采购等重要因素。 3. 特殊情况,还应制作适当的、实用的粘接辅助工装,以提高粘接效果和粘接效率。 4. 对于慢速固化的粘接剂,应该有适当的晾干支架、平台等。 1. 按照粘接物即粘接的工件,选定合适的粘接剂。不同材质的粘接剂种类不同。具体粘接剂的选用,参考附表1 粘接剂选用参考 。 2. 选择粘接剂的因素 : 1)被粘物材料的种类、性质、大小和硬度。 2)被粘物的形状结构和工艺条件(致密/多孔,新/旧表面,形状复杂)。 3)胶接件使用环境(承受的负荷和形式,温湿度,酸碱,光照,气体,耐久性);一般热固性胶黏剂强度较高。 4)特殊要求如导电、导热、耐高温和耐低温。 5)成本(低档/尖端产品,强度件/功能件,机械化)。 1. 选用适合的清洗材料,对工件初步清洗表面,去除表面的油污、铁锈等。 2. 选用的清洗材料,不能对工件有腐蚀性、浸染性,不能与工件材料发生任何化学反应。 3. 清洗后的工件,应放置在通风处自然风干,或在适当温度下烘干。 4. 晾干前,不能用手触摸未干的工件。 1. 确定粘接头的材料,最好采用与粘接基材(粘接物)同种材料。 2. 确定粘接头的位置,再按其位置设计粘接头的形式。具体粘接头的方式,参考《粘接剂、粘接技术实用问答》的2.2 3. 粘接头的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 1)保证在粘接面上应力分布均匀。 2)具有最大的粘接面积,提高粘接头的承载能力。 5
检验 N/A N/A N/A N/A N/A 自检、专检 自检、专检 自检、专检 自检、专检 自检、专检 N/A 自检、专检 初 清 N/A N/A N/A N/A N/A N/A 自检、专检 自检、专检 自检、专检 自检、专检 自检、专检 自检、专检 制 备 粘 接
N/A 自检、专检 接 头 粘 接 件 表 面 处 理 胶 粘 剂 的 调 配 3)将应力减少到最小限度,尽可能使接头胶层承受拉力、压力和剪力,避免承受剥离力和不均匀扯离力,最好的结构是套接,其次为槽接或斜接。 4)尽可能地采用粘接连接和机械连接兼而有之的混合接法。 1. 被粘接物要获得牢固粘接强度的首要条件是粘接剂对被粘接物的完全浸润,这就要求被粘接物要有最佳的表面状态,使之与粘接剂形成的粘结力超过胶层的内聚力,从而有效地提高粘接强度和耐久性,因此,要求对被粘接物进行必要的表面处理。 2. 表面处理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1)溶剂清洗法:目前广泛用脱脂棉沾湿有机溶剂进行擦拭清洁被粘材料表面。常用的溶剂有柴油、汽油、乙醇、丙酮、笨、甲苯等。 2)机械处理法: 用砂纸、钢丝刷等手工方法打磨表面。如果用喷砂法清除被粘材料表面上的锈斑等污物,效果更好。 3)化学处理法: 用配好的酸、碱液或某些有机盐溶液将被粘材料表面的一切油污杂质清除掉。 3. 常用材料的化学处理液及处理方法,详见 附表2-1 ;“常用金属材料的表面化学处理”和2-2“常用非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 4. 经过表面处理的粘接面应满足如下两个要求: 1) 表面应有一定的粗擦度。 2) 清洁干净。 1. 根据粘接物的材料,自行配制粘接剂,配制方法,参考《实用粘接技术800问 第2版》的“(二)粘接剂的配方与用途”。 2. 采购的成品粘接剂,应先核准其有效期。在有效期内的成品粘接剂,可按其使用说明直接使用。 3. 需要配比的成品粘接剂,应适量混合,避免因混合量超过使用量而固化浪费。 4. 速粘性粘接剂,使用时应注意开口大小,不能过小而喷射,也不能过大而滴流,最好采用点滴式。 N/A 自检、专检 N/A 自检、专检 N/A 自检、专检 N/A 量筒、电子称 N/A 量筒、电子称 N/A 自检、专检 自检、专检 自检、专检 自检、专检 自检、专检 自检、专检 自检、专检 5. 配胶所用的器皿必须干燥,未用的各组分胶切忌掺混 量筒、电子称 6. 配制粘接剂时,应注意周边环境和自身安全。如眼、N/A 鼻、手、脸等,适当做好保护,严防配料溢溅。 7. 粘接前,应该对粘接剂进行如下必要处理. 1)稀释: 选择合适的稀释剂,按适当比例改变粘接剂量筒、的浓度和粘度,能盖上胶液的涂覆性,节约高粘度粘接电子称 剂的用量,但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 2) 调色: 可使胶层颜色与粘接材料保持一致,一般添6
自检、专检
涂 胶 加无机颜料。 3) 填充:能增加粘接强度,提供粘接剂粘度和耐热性等。 1. 涂底胶:粘接表面在施工中,一般先涂一层底胶,有很多作用。 1) 保护作用。 可使表面避免受腐蚀或污染,延长处理好的表面的存放时间。 2) 定位作用。可以用来固定胶膜或使被粘接部件定位。 3) 改善粘接性能,提高粘结强度。 4) 改善粘附性能。在被粘物表面涂偶联剂可以增加粘接剂与被粘物间的结合力。 2.选择合适的涂胶方法。涂胶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 1) 刷涂法。使用毛刷将粘接剂沿一个方向涂于粘接表面,其优点是使用方便,无需特殊设备,能适用于各种复杂零件的粘接。缺点是涂布厚薄不均匀,生产效率低。 2) 刀刮法。将胶液倒在粘接表面上,将板件从刀片下通过,刀片与刀杆是可以调整的,用来控制板件上的胶层厚度。刀刃与被粘接件表面之间的距离,即为胶层厚度。刀刃有时也可加工成锯齿形、方形等。其优点是方法简单,效果较好。缺点是涂敷厚度不均匀,质量不够稳定。 3) 滚涂法。使用胶辊将胶均匀地涂于粘接表面。其优点是功效高,胶层均匀,易于操作自动化。 4) 喷涂法。 使用各种喷漆设备将胶喷于粘接表面,其优点是涂胶速度快,易于实现自动化。缺点是喷出的胶雾对操作者有害。 5) 熔融法。 使用热熔将胶加入体加热熔融,然后从头挤出到被粘物表面上,再迅速搭接即可。 选择哪种涂胶方法,要看粘接剂状态而定。 3.涂胶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1) 粘接剂如果浓度小、密度大,粘接面粗糙疏松,用胶量宜多些,反之则宜少些。 2) 涂胶时必须保证胶层均匀,施工时应防止粘接层出现气泡。 3) 涂胶遍数与粘接剂性质及胶层有关。一般涂一次/面,多数溶剂型粘接剂则要涂敷2-3次。对于多孔材料的粘接,要适当地增加涂胶量和涂胶次数。 4) 涂胶量与涂胶层因不同种类的粘接剂而异。一般无机粘接剂为0.1——0.2毫米,有机粘接剂为0.05——0.15毫米。 5) 涂胶后应保证胶层中的溶剂充分发挥,不宜过度晾置,否则或使粘结强度下降。
7
N/A 自检、专检 N/A 自检、专检 N/A 自检、专检 固 化 清 理 1.初固化。 也称凝胶,就是讲粘接剂在室温下放置一定时间,使其初步进行固化反应,增大粘度,以致凝胶,这对室温固化的粘接剂来说,也是初固化和固化两个过程合二为一的事情。对于高温固化的粘接剂来说,这一步也非常关键,如果粘接、合拢后马上进行加热固化,胶液粘度或骤降,可能或发生流胶,也可能使粘接位置错动。 2. 固化。 就是粘接剂通过溶剂挥发、熔体冷却、乳液凝聚等物理作用,或通过缩聚、加聚、交联、接枝等化学反应,使其胶层变为固体的过程。 3.固化是获得粘接性能的最后一步,对粘接强度影响极大。 4.在固化过程中,温度、压力、时间是固化工艺的三个重要参数。各种粘接剂与固化过程中要求的外界温度、施加的压力、固化的时间关系,请参看 附表 3 常用粘接剂固化条件。 5.后固化。 又称热处理,将固化后的粘接件放置在一定温度下,保持一定的时间,以起到补充固化的作用,这样就可以消除内应力,提高粘接强度。对于使用条件高的粘接件,一定要进行后固化。 6.固化过程,应按照固化的方式,选作一些必要的晾置台、架等,并保持环境清洁。 1预防。 在粘接时,为了房子非粘接表面污染或产生过多余胶,可采用聚乙烯、聚氯乙烯(最好为压敏型胶带)薄膜或玻璃纸等保护工件非涂胶层。但此方法仅适用于室温固化型环氧粘接剂。如使用高温热固化环氧粘接剂,则可用上海树脂厂生产的293号有机硅脂或其它有机硅做脱模剂。此外,尚有涂聚苯乙烯—甲苯溶液或润滑油脂于非粘接面作为脱模剂使用,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 2. 当产生余胶时,为了满足外观上的要求,必须在两个被粘接件面合拢后,固化之前将多余粘接剂清除干净。对已固化的余胶,许可时可采用机械加工(车、铣、刨、磨等)或喷砂等方法除去余胶,加工时需要注意进刀量不宜太快,防止胶层受到冲击力而降低粘接强度。 3. 情况允许下,可选用粘接剂对应的溶剂擦拭。 1. 目测法:检验员用眼睛观察粘接件的粘接头和粘接面处有无裂纹、裂缝和缺胶现象。 2. 敲击法:用小手锤敲击粘接表面,从发出的声音判断粘接质量。如果局部无缺陷,则敲击发出的声音清晰,反之,声音低沉,说明内部有缺陷、气泡。 1. 粘接件验收的工件,如需表面处理的,则应转序到喷漆、喷砂等表面处理工序。 8
N/A 自检、专检 N/A 自检、专检 N/A 自检、专检 N/A 自检、专检 N/A N/A N/A N/A 自检、专检 自检、专检 自检、专检 检 查 自检、专检 转
序 包 装 入 库 2. 如工件为某一组件的分件,则应转序到组装工序。 3. 如工件为成品件,无需其他工序加工,则应转序要包装工序。 1.合格产品单件用气泡塑料包装膜包装。 2. 用本公司专用货箱包装。包装箱内的成品,要清点好数量,并在箱子的上下放置底板和盖板。 3. 上盖板与箱子上盖间,放置随货文件,即合格证、放行标签、总装箱单等,箱外适当位置贴附装箱单。同一客户的多箱货物,可选定一个放置随货文件放置箱。随货文件箱外,标志“文件在此箱内”字样。 4. 用塑料胶带封贴箱盖后,再用打包带将货箱适当打包,防止货箱在运输过程中开裂。 5. 货箱堆码要适量,重量较重的尽量避免堆码,应单放为好。 6. 包装好后,暂存于库房的成品暂存区域,并通知市场部,待发货。 N/A N/A N/A 自检、专检 自检、专检 自检、专检 N/A 自检、专检 N/A N/A N/A 自检、专检 自检、专检 N/A 注: N/A是英语“不适用”(Not applicable)等类似单词的缩写。
9
表1 粘接剂选用参考
被 粘 被 物 粘 物 金 属 材 料 泡 沫 塑 料 织 物 皮 革 木 材 纸 张 玻 璃 陶 瓷 橡 胶 制 品 热塑性 塑 料 热固性 塑 料 金 属 材 料 胶 粘 剂 1、2、3、 2、5、 1、5、 1、2、 9、10、 2、3、7、 1、2、3、 4、5、6、7、8 7、13 3、8 8、7 8、12 5、7、8 7、8、13、9、13 14 2、3、 2、7、 2、3、 1、2、9 1、2、3 8、2、7 7、9 8、9 5、8 2、3、7 9、7、 2、7、8、 2、7、9 2、8、7 9、13 10、8 12、13 9、7、 9、10、 9、10、2 2、8、9 2、10 7、8 2、3、7、 8、12 7、9 热固性 塑 料 热塑性 塑 料 橡 胶 制 品 玻 璃 陶 瓷 木 材 纸 张 织 物 皮 革 泡 沫 塑 料 2、3、7 7、9、2 9、10、7 2、7、9 2、3、7 1、2、3 1、5、2、 2、7、9、 11、2、 9、11 11、13 9、13 9、10、 13、7 5、7、9 7、9、 11、2 注:1—环氧-脂肪胺胶;2—环氧-聚酰胺胶;3—环氧-聚硫胶;4—环氧-丁腈胶; 5—酚醛-缩醛胶; 6—酚醛-丁腈胶; 7—聚氨酯胶; 8—丙烯酸酯类胶; 9—氯丁橡胶胶; 10—丁腈橡胶胶; 11—乳白胶; 12—溶液胶; 13—热熔胶; 14—无机胶。
10
表2-1 常用金属材料的表面化学处理
被粘材料 钢 化学处理液 ① 硫酸 200克/升 若丁 3~5克/升 ② 盐酸 500~1000克/升 若丁 3~5克/升 200~400克/升 氢氟酸 25~50克/升 ① 盐酸(37%) ② 硫酸 100~150克/升 处理方法 ①30~60℃浸1~3分钟 ②20~40℃浸1~3分钟 20~40℃浸1分钟 ① 20~30℃浸0.5~1分钟 ② 20~30℃浸0.5~1分钟 80~100℃浸0.5~1分钟 20~30℃浸0.1~0.2分钟 不锈钢 铜及铜合金 铝及铝合金 先在10%氢氧化钠溶液中浸蚀,再在中浸蚀
表2-2 常用非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
被粘材料 处理方法 ① 玻璃用水和金刚砂的浆料磨蚀,然后用乙醇等溶剂清洗;陶瓷用碳化硅和水的浆料磨蚀 ② 化学处理液配比(重量份) 重铬酸钠 7份 浓硫酸 400份 水 7份 在室温下浸10~15分钟 ① 喷砂或砂布打磨,以水挫粗化,刷去砂粒,用溶剂脱脂。 ② 在室温下,浸于浓硫酸中2~10分钟,待表面用手按产生指纹,用蒸馏水洗净后干燥待用 化学处理液配比(重量份) 重铬酸钠 5份 浓硫酸 100份 水 8份 在室温下浸1小时或在70℃下浸15~30分钟 用200号砂布打磨或喷砂,然后用甲醇等溶剂清洗 玻璃、陶瓷 普通橡胶 聚乙烯 聚丙烯 ABS、赛璐珞 聚氯乙烯、 聚苯乙烯、 有机玻璃、 尼龙、 聚碳酸酯
用100号砂布打磨或喷砂,然后用甲醇、异丙醇等溶剂清洗 11
表3 常用粘接剂固化工艺条件
品 种 脲醛树脂胶 酚醛树脂胶 酚醛-热固性树脂胶 酚醛-热塑性树脂胶 酚醛-橡胶胶 环氧树脂胶 环氧-热固性树脂胶 环氧-热塑性树脂胶 环氧-橡胶粘接剂 聚氨酯胶 丙烯酸酯胶 无机粘接剂 热熔胶 不饱和聚酯胶 α氰基丙烯酸酯胶 聚醋酸乙烯胶 聚乙烯醇缩醛胶 尼龙胶 有机硅树脂胶 有机硅橡胶胶 聚酰亚胺胶 聚苯肼-咪唑胶 氯丁胶 丁腈胶 压敏胶
压 力 触压~1兆帕 0.1~1兆帕 0.3兆帕 0.3兆帕 0.3~0.5兆帕 触压 触压~0.3兆帕 触压~0.3兆帕 触压~0.3兆帕 触压 触压~0.2兆帕 0.05~0.3兆帕 滚压或0.1~0.5兆帕 触压 触压 0.05~0.3兆帕 0.1~0.3兆帕 0.1~0.3兆帕 0.3~1兆帕 触压 0.3~0.5兆帕 0.3~0.5兆帕 触压~0.3兆帕 0.3~0.5兆帕 指压、滚压 12
温 度 室温~120℃ 室温~150℃ 100℃以上 100℃以上 室温~200℃ 室温~200℃ 100℃以上 室温~150℃ 室温~150℃ 室温~120℃ 室温~120℃ 100℃ 100~200℃ 室温~120℃ 室温 室温 室温~120℃ 室温~120℃ 150℃以上 室温~120℃ 200℃以上 200℃以上 室温~100℃ 室温~100℃ 室温 时 间 数分钟~数小时 数分钟~数小时 数小时 数小时 数小时 数小时~几十小时 数小时 数小时 数小时 数小时~几十小时 数小时~几十小时 几十小时 数秒~数分钟 数秒~数分钟 数分钟 数小时 数小时 数小时 数小时 数小时~数十小时 数小时 数小时 数小时 数小时 数秒钟
12. 工艺重要关联与补充
12.1 《粘接剂、粘接技术实用问答》 (见资料文本) 12.2 《实用粘接技术800问 第2版》 (见资料文本)
————————End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