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成都市综合性公园植物配置实例调查研究

成都市综合性公园植物配置实例调查研究

来源:筏尚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成都市综合性公园植物配置实例调查研究

作者:余醇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3年第05期

摘 要:本文通过选择成都市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的两座综合性公园,浣花溪公园和成都市人民公园的植物景观进行实地调查,针对公园植物的种类组成、季相变化、植物观赏特性和美学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最后对公园的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综合性公园;植物配置;植物景观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识码:A 1 成都浣花溪公园植物配置调研 1.1 浣花溪公园概况

浣花溪公园是浣花溪历史文化风景区的核心区域,位于成都市西南方的一环路与二环路之间,北接杜甫草堂,东连四川省博物馆,占地32.32hm2,建设总投资1.2亿元,是成都市迄今为止面积最大、投资最多的开放性城市森林公园,被评为成都市唯一的五星级公园。公园由万树山、沧浪湖、阳光草坪、白鹭洲、川西文化观演广场等景区组成。 1.2 浣花溪公园植物多样性调查及分析

根据笔者对浣花溪公园几个重要景观节点的实地调查,该园植物配置中常用的植物种类有82种,其中常绿乔木9种,常绿灌木26种,落叶乔木16种,落叶灌木15种,草本和地被植物共17种(见表1)。

表1 浣花溪公园植物种类组成 植物生活型 植物种类 合计

常绿乔木 银荆、桢楠、桂花、、深山含笑、大叶女贞、天竺桂、小叶榕、大叶樟、广玉兰 9

落叶乔木 白玉兰、垂柳、刺槐、枫杨、水杉、喜树、构树、国槐、黄葛树、栾树、朴树、悬铃木、银杏、皂角、南天竹 1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常绿灌木 侧柏、杜鹃 、峨眉含笑、凤尾兰、乐昌含笑、罗汉松、南天竹、十大功劳、石楠、铁树、西洋杜鹃、小叶女贞、月季、紫叶小檗、桂花、海桐、红花继木、红千层、火棘、金叶女贞、棕榈、栀子、八角金盘、枇杷、琴丝竹、山茶 26

落叶灌木 黄荆、鸡爪槭、木芙蓉、三角枫、丝棉木、决明、腊梅、梅花、贴梗海棠、紫荆、紫薇、紫叶李、象牙红、日本晚樱、迎春 15

草本和地被 旱伞草、蕨、芦苇、芒草、葱兰、顶芽狗脊蕨、肾蕨、万年青、吊兰、吉祥草、六月雪、白三叶草、扁竹根、草坪草、麦冬、玉簪、芭蕉。 17

浣花溪公园植物生活型多样,植物种类丰富。在绿地植物的构成中,乔木种类占所有物种的29%,灌木种类最多占所有物种的50%,说明公园绿地郁闭度较高;常绿灌木的多样性最高,占所有物种种数的32%,远远多于占18%的落叶灌木,说明整个公园整体上四季皆以绿色植物为基调;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在种类的配比上较为均衡,分别为11%和18%,说明公园在以绿色为基调的同时,并注重植物季相的色彩变化;草本种类丰富,用于草坪的草种就达6种,使草坪基底材质丰富有变化,作点缀装饰的草本植物多样性高,共11种,使得草坪丰富有层次。

1.3 浣花溪公园植物观赏特性分析

浣花溪公园配置的82种植物中,生活型主要集中在常绿阔叶类,顺应成都气候带的植物分布特征。藤本、水生植物种类丰富。以观花为主的植物38种,占总数的45%,能形成较强视觉冲击的先花后叶植物7种,仅占所有开花植物的19%,有白玉兰、日本晚樱、紫叶李、梅花、贴梗海棠、腊梅、紫荆。此外,该种植物中除了腊梅和梅花于冬天开放外,其余5种均为春花植物。在先叶后花的植物中,以杜鹃、芙蓉、刺槐、紫薇、凤尾兰、月季等花大或花序排列紧凑明显的植物的视觉观赏效果最明显。植物花期分布不够均匀,集中在春夏,秋冬观花植物相对少占13%,以冬季最少,只有腊梅和梅花两种。这说明浣花溪公园秋天的植物景观主要还是彩叶植物和观果植物为主。

植物的花色多集中在暖色系,以红、黄色系为主,红色系的花有红千层、樱花、贴梗海棠、红花檵木、梅花、杜鹃、山茶、月季等,黄色系花有腊梅、含笑、桂花、迎春等,冷色系的花相对来说要比暖色系的稍少一些,例如白色系花如白玉兰、广玉兰、凤尾兰、栀子、玉簪、刺槐等,蓝紫色系的花比较少,有黄荆、紫薇、扁竹根。成都的年日照时间较短,多为阴天,因此需要植物的花在色相上丰富,明亮温暖,因此浣花溪公园的植物配置在花色上比较符合此种特点的要求。

在植物的叶色中,常绿叶植物占62%,常年色叶植物占12%,以秋色叶为主要观赏特征的植物占26%。此项数据说明了浣花溪公园四季都以绿色为基调,辅与观花植物和彩叶植物做点缀,而秋色叶植物的适量运用也恰好弥补了秋季观花植物较少,色彩单调的缺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园内芳香植物有16种占植物种类的20%,包括了刺槐、大叶女贞、深山含笑、桂花、玉簪、广玉兰、国槐、乐昌含笑、小叶女贞、梅花、腊梅、栀子、山茶、白玉兰、海桐、月季、枇杷,一年四季都有开花的芳香植物。春季有广玉兰、白玉兰、山茶、含笑、栀子的芬芳;夏季有玉簪、海桐、槐花的浓香;秋季有桂花的甜香,冬天有腊梅、梅花的清香,这说明了浣花溪公园在进行植物配置时也考虑到了游人的嗅觉审美,比较重视公园香景的营造。

观果植物有16种占植物种类的19%,包括枫杨、栾树、喜树、银杏、三角枫、丝棉木、贴梗海棠、火棘、罗汉松、南天竹、枇杷、大叶女贞、海桐、石楠、十大功劳、构树。这说明了浣花溪公园考虑到了游人的听觉审美,除了重视植物的视觉观赏效果以外也在植物配置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鸟类喜爱的结果植物来丰富声景。 2 成都市人民公园植物配置调研 2.1 成都市人民公园概况

成都市人民公园位于成都市区祠堂街少城路,占地近11.27hm2,风景秀美,交通便捷,是繁华市区中心规模最大,也是成都市第一个破墙透绿,还绿色于市民的、开放式的风景园林历史公园。园内有梅园、海棠园、兰草园、盆景园、大型假山等景点。 2.2 成都市人民公园植物多样性调查及分析

根据笔者对人民公园几个主要的植物景观节点的实地调查,该园植物配置中常用的植物种类有87种,其中常绿乔木8种,落叶乔木11种,常绿灌木28种,落叶灌木20种,草本和地被植物共20种。

人民公园配置的植物中,生活型主要集中在常绿阔叶类,占所有植物种类的41%,顺应成都地区气候带的植物分布特征。在绿地植物的构成中,乔木种类占所有物种的22%,灌木种类多达55%,说明公园绿地郁闭度较高;常绿灌木的多样性最高,占所有物种种数的32%,远远多于占23%的落叶类型的灌木,说明整个公园整体上四季皆以绿色植物为基调;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在种类的配比上较为均衡,分别9%和13%。 2.3 人民公园植物观赏特性分析

人民公园配置的植物中,以观花为主的植物35种,占总数的43%,能形成较强视觉冲击的先花后叶植物有10种,约占所有开花植物的1/3,有白玉兰、紫叶李、碧桃、日本晚樱、垂丝海棠、梅花、腊梅、紫荆、贴梗海棠、桃花。此外,该10种植物中除了腊梅和梅花于冬天开放外,其余8种均为春花植物。在先叶后花的植物中,以广玉兰、杜鹃、凤尾兰、蓝花楹、龙爪槐、紫薇、木芙蓉、木槿、芍药等花大或花序排列紧凑明显的植物在公园植物景观中的观赏效果最明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植物的花色较为丰富,多集中在暖色系,以红色系为主,例如:碧桃、木芙蓉、杜鹃、日本晚樱、山茶、红花檵木、桃花、梅花、贴梗海棠、木槿、垂丝海棠、一串红、芍药等,也有黄色系花:腊梅、迎春、桂花等。冷色系的花可作为色彩的平衡,例如白色系花:白玉兰、广玉兰、凤尾兰、玉簪等;蓝紫色系的有蓝花楹、紫荆、紫薇、扁竹根等。成都的年日照时间较短,多为阴天,因此需要植物的花在色相上丰富,明亮温暖。但是该公园内植物花期分布不够均匀,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秋冬观花植物相对少,而以冬季观花植物最少。

在植物的叶色中,常绿叶植物占%,常年色叶植物占11%,以秋色叶为主要观赏特征的植物占25%。该项数据说明了整个公园四季都以绿色植物为主,绿色是整个公园绿地的基调,同时也很注重彩叶植物的运用,例如:紫叶小糪、紫叶李、南天竹、红花檵木和金叶女贞,这些常色叶植物的运用能够点缀绿色的背景,使得公园的色彩配置更有层次,除此以外人民公园还大量运用了秋色叶植物,如水杉、银杏、黄栌,使得公园景色富有季相变化。 芳香植物的种类相比浣花溪公园要少,只有13种约占植物种类的15%,包括了大叶女贞、桂花、玉簪、广玉兰、小叶女贞、梅花、腊梅、山茶、白玉兰、海桐、蓝花楹、珊瑚树、枇杷。保证一年四季都有开花的芳香植物,春季有广玉兰、白玉兰、山茶的芬芳;夏季有玉簪、海桐的浓香;秋季有桂花的甜香,冬天有腊梅、梅花的清香,由此可见人民公园在进行植物配置时也考虑到了游人的嗅觉审美,注意到了公园香景的营造。另外,女贞、枇杷、桂花、白玉兰都是对心肺有益的保健类芳香植物,使人放松神经,促进身心健康。

观果植物有17种占植物种类的20%,包括红端木、珊瑚树、刺柏、栾树、榆树、银杏、构树、贴梗海棠、火棘、罗汉松、南天竹、石楠、大叶女贞、海桐、石楠、枇杷、十大功劳。 3 公园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3.1 植物配置的季相变化欠佳

植物配置的季相变化欠佳,尤其是忽略了冬季的植物景观。大部分植物在冬季都进入休眠期,所以不可避免的影响公园整体的景观效果,让人感觉杂乱、冷清,建议在冬季多利用一些冬季开花的芳香植物或常绿植物来弥补景观的视觉审美流失,将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嗅觉审美上,例如可以在公园中设置一个芳香植物园,例如通过片植腊梅花的方式,用植物的芳香气味来吸引游人。

3.2 公园景观节点的植物配置主题不明确且缺乏特色

从调查中发现,很多地方的植物配置带有明显的随意性,配置的植物并不能很好的烘托出景观的背景和主题。即使在浣花溪公园这个以诗歌意蕴为文化主题的公园,植物景观与文化的衔接程度也不高,例如在“东篱采菊”这个景点内并没有通过植物配置来烘托出景观主题,植物的配置手法与周围的景观并无区别和特色。建议在表现一些以植物为题材的景观时应该紧扣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题,选用与典故有关的植物作为基调树种,例如:“荷塘月色”就应该是以荷花作为主景植物来配置,“雨打芭蕉”就应该是在房檐下配置芭蕉,“东篱采菊”就应该围绕菊花来进行植物配置,这样能够帮助游人更好的理解景观的文化内涵,从而更容易获得感同身受的审美体会。 3.3 滨水空间植物配置缺乏特色,显得单调乏味

公园的植物配置都偏重于常绿灌木,没有很好的利用水生植物来营造水景。建议在湖泊和池塘中配置一些芦苇、菖蒲、荷花、睡莲等湿生植物来营造出生动而充满特色的水景。 3.4 植物景观标识性不强

尤其是在公园的重要景观节点的入口或是转角,没有配置较显眼的植物帮助引导游人的路线。建议在公园游赏道路的分叉路口或是进入重要景观节点的入口处,配置一棵体量较大或是姿态奇特的植物来吸引游人的注意力,并配合设置标识牌,标识牌的颜色尽量和背景植物的颜色形成对比。同时沿着道路的方向配置一些花色鲜艳的植物,如美人蕉、杜鹃等可以引导游人的游览线路。

3.5 冬天景观显得杂乱无章

地被植物种类虽然很丰富,但是由于管理不当再加上原本配置较复杂,很多的地被植物在冬天凋零以后景观显得杂乱无章,毫无生气,一些原本的草坪甚至只有泥土裸露在外。冬天万物凋零,很多的地被植物都处在休眠期,但是也有部分的植物仍然充满生机,所以在进行草坪的植物配置时应该考虑用一些在冬天仍然生长良好的草本植物搭配会枯萎的草坪地被植物,这样两种质感的植物会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效果。另外,也可以用一些在冬天仍然保持生机的厥类植物作为地被覆盖。 参考文献

[1] 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3] Brian Clouston(英).风景园林植物配置[M].陈白新,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 余醇(1984.10-),女,布依族,黔西南州林业局,工程师,硕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