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ofHeilongjiangAdministrativeCadreInstituteofPoliticsAndLaw
No.2 2006(SumNo.53)
关于促进私营企业发展的若干法律建议
郑言新
(广东省总工会实业中心,广东广州,510110)
[摘 要]私营企业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对所有制划分思路,了法律对私营经济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为了保护、扶持、引导私营企业的发展,还极需健全、完善、调整私营企业法律规范,确认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和平等发展权力,为私营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私营企业;国民待遇;私人财产;权益保护;现代企业
[中图分类号]DF411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966(2006)02-0053-03
一、私营企业历史发展回顾
中国私营企业的发展史,既是国民经济的发展史的缩影,也是法制建设的“晴雨表”。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是随着的修订而逐步提高的。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作用的《共同纲领》鼓励并扶助私营经济发展。1950年颁布《私营企业暂行条例》,这一阶段属于对私营经济较开明的时期。到1952年,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各种成分的私营经济占7817%,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在极“左”思想指导下,私营企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到1956年以后,《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不再发挥作用。198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同年6月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19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据和《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开始对私营企业的登记注册工作,当年共登记私营企业90581户。1992年“南巡”谈话,迎来了私营企业发展的春天。从1993年到2003年的十年间,私营企业增长了33倍多,年均增长
28187%(截至2004年上半年,私营企业累计登记已达到334万户);注册资本由1993年底的681亿元增加到2003
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修正案》第16条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方针和修正案要求,切实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2005年2月还制定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个文件的出台,必将对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二、私营企业概念的界定
当前有些学者在讨论私营企业问题时,经常出现私营企业与民营企业互相套用的现象。笔者认为这是不妥的,因为无论是从内涵上还是外延上来看,私营企业与民营企业都是有差别的,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关于私营企业的定义,已经成文的有两个,一个是1988年颁布的《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在该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本条例所称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八人以上的营利性的经济组织。该条例在界定了私营企业的概念后,同时描述了私营企业的特征,这包括:1.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2.企业存在雇佣劳动关系,有八人以上的雇工;3.是营利性的经济组织。该条例又将私营企业分为以下三种: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另一个是国家统计局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在1998年联合颁布的《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中对私营企业的定义:“私营企业是指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这个定义包含的范围更广一些,更符合我国私营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我们所讲的民营经济,实质上是非国有经济,它与国有经济相对应。它是针对中国转型时期的经济管理而提出来的概念。民营不是所有制属性的范畴,非公有制企业可以民营,公有制企业也可以实行民营。与私营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概念的外延更大一些,它包括了私营企业[2]。
年底的35305亿元,增长了52倍,年均增长48141%(截至
2004年上半年,注册资本已达42146亿元);从业人员由1993年底的372万人增加到2003年底的4299万人,增长
了近12倍,年均增长27172%(截至2004年上半年,从业人员已达4714万人);私营企业产值由19年的422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20083亿元,增长了48倍,年均增长
47115%;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由19年的190亿元
增长到2003年的10603亿元,增长了近56倍,年均增长
49151%。2003年出口创汇的私营企业74443户,出口创
汇折合人民币1749168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355%和91168%[1]。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鲜明地提出了必须毫不
[收稿日期]2006-02-22
[作者简介]郑言新(1968-),男,湖北武汉人,广东省总工会实业中心职工。
53
三、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分析
现在,私营企业的发展尽管宏观环境上在不断改善,部分长期困扰私营企业发展的难点问题也开始逐步得到解决,但是,谋求私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还有诸多障碍需要清除。
一是思想观念的问题仍然是困扰私营企业的首要障碍。思想观念问题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总体上看,虽基本得到了解决,但仍没有完全到位。如在概念的表述上,称民营企业的多,称私营企业的少。二是社会上的思想观念,存在的问题还颇多。主要表现为私有企业常常会遭受各种不平等的待遇和歧视性做法。如私营企业融资筹资机会少,税收以外摊派多,乱收费乱罚款现象在有些地方还相当严重等。三是许多私营企业主对私营经济为什么要长期存在并没有理性认识[3]。二是清理废止所有与世贸规则相抵触的法律法规。我国加入WTO后,国外企业开始大量涌进中国,私营经济面临巨大冲击,国家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加以保护。现在私企待遇却在很多地方不如外企,这对私企发展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建立符合世贸规则的法律法规,清理废止所有与世贸规则相抵触的法律法规,是形势发展、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是有关私营企业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对私营企业的管理涉及许多部门,且缺乏协调。要进一步发展私营经济,必须给私营企业平等的竞争环境,要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首先相关的法律问题应明确,法律上不能明确,就不具有完全的可操作性。近年来,中国私营企业的法律地位不断加强,修正案的颁布为保护和促进私营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法律空间。一些地方立法机关为发展本地的私营经济,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的法规。但国家有关私营经济的利益和权益保护的法律除了《公司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外,其他法律还相当零散,缺少一个以稳定的规章制度为基础的管理体系。有关维权的制度也不成系统,有人将之形容为“改革的上层、保守的中层、难的下层”。此外从地方法规的具体内容看,大多比较重视细节问题,如注册、税收、减免费用等等。而私营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和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的待遇,对此法规和却较少涉及,因而往往是治标不治本。所以解除私营经济在地位、人才、融资、市场准入等方面,享受平等原则下的国民待遇,实现公平竞争,才能为私营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的法律环境。
四是有关私营企业经营者及其他人员的法律保障不健全。民营资本投资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是财产安全是否能得到保障,保护私有财产的内容何时才能进入或者其他正式法规中?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保护私人财产的呼声越来越高。虽然有关立法也被提上议事日程,但尚待时日。实际上,从法律上保护私人财产,实属必要,意义深远。如果不保护私有财产,谁都怕露福,没有安全感,就会有转移财产、做假账、逃税等一系列问题。而法律明确规定保护私人财产后,就会逐步建立起社会的诚信体系。
从民营企业自身的管理结构特征及其发展历程看,其内部的缺陷也严重制约了本身的进一步发展壮大。首先是私营企业的管理方式落后。在企业草创时期,家族管理与其他企业组织形式相比,在资本筹集、管理效率、信息搜集和监督成本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甚至也能为企业带来短暂的黄金时期[4]。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其种种弊端就会不可避免地显现出来,以致严重地束缚着企业的发展。企业规模越大,这种管理模式的消极影响就越大。其次是依法经营观念淡薄,学法、守法意识不强。一些私营企业的经营者过分强调市场经济的自由度,忽视市场经济的契约原则与法制原则,为了经济利益不惜抛弃社会影响和国家法律、法规,集中表现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行为不规范。
再次是劳动者的素质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用人单位出现的种种不规范劳动保障管理行为,有的视而不见,有的忍气吞声,由此助长了用人单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发展。客观上说,私营企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其责任并不完全在私营企业经济者的本身,也决不是私营企业不该发展或发展过了头,核心问题是法律跟不上,缺乏权力机构和执行机构的制约。因此,当务之急是对私营企业加强上引导、监督,对存在的问题适用法律进行规范和制约。另外,私营企业需要自强自律,提高整体素质,要加强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还要增强开放与合作意识,才能适应与国际经济接轨。
四、促进私营企业发展的法律建议
(一)健全法制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依法维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法律的公平价值表现在:消除“所有制”歧视,实现不同所有制企业形式“一视同仁”。私营企业最迫切需要的市场环境是法律环境。顺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为私营企业构建一个“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法律保障体系。在市场准入、行业准入、人才准入、征收税费、融资投资、权利保护等方面给予私营企业以国民待遇。为私营企业解除枷锁,私企的明天才会更美好。
(二)完善权益保护制度
受传统影响,中国管理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依靠领导的权威而不是制度管理,随意性强。在私营企业管理上,这种领导意识管理更加明显。这种以“人治”为主的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应WTO的需要。因此,完善有关法律制度和树立法律权威应成为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具体来看,当前需要着手进行的有关权益保护的制度建设包括:
一是认真清理和法律以及国际惯例不一致的歧视性法规和规章制度,取消内部标准,建立一套全国性的、不分所有制的权益保护细则,并开放新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起草过程,使业界和有关方面均有机会充分发表评论。二是严格规范管理经济的行为,界定职责范围。通过法律法规监督管理非公有制经济,减少对企业的直接干预。
三是从观念上、上、法律上实现对投资行为及其收
益的平等保护。建立私人财产所有权的观念,对公有财产和私人财产,给予同等的法律保护。
(三)调整私营企业发展的法律规范
信息的取得、市场影响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处于劣势,而且还经常受到大企业的排挤和打击。我国长期以来没有适用于各种所有制而又针对私营中小企业的专门立法,尚未从法律上确认私营中小企业的相对特殊地位和相应的扶持措施。这也是我国私营中小企业发展不稳定、目前处境艰难的一个原因。
针对私营中小企业及其法律调整的现状和要求,我国亟须加强私营中小企业法制建设,当务之急是制定《个体、私营企业基本法》或者《(民)私营中小企业促进法》,确立私营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相对特殊地位,并以此为核心形成国家扶持私营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体系。
私营中小企业问题的法律解决本质上是一个保护经济弱者的问题,同时也是国家的产业问题。《(民)私营中小企业促进法》是国家旨在保护、扶持和引导、私营中小企业的法。在日本,中小企业法就是产业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反垄断法、产业振兴法、产业法—如银行法、石油法等并列的日本经济法的重要内容。《(民)私营中小企业促进法》在狭义上是指国家扶持与引导私营中小企业的法律。在制定《个体、私营企业基本法》或者《(民)私营中小企业促进法》时应对此作出原则规定,具体的操作性规定可以在有关企业、金融、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法律中加以细化。
[ 参 考 文 献 ]
[1]2005年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N].中华工商时报,
2005-02-04.
[2]于江.我国私营企业产权制度变迁的决定性因素分析
[EB/OL].http://www1jjxj1com1cn,2004-08-27.[3]王善明.私营企业如何面对机遇、障碍及其后势发展
[N].工人日报,2001-09-09.
[4]我国私营企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EB/OL].ht2
tp://www1stats1gov1cn,2003-08-19.
一是用企业立法取缔等级制。企业法律制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私营企业管理
要用现代企业制度来规范,才具有远大生命力。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的企业制度,也就是所有作为现代市场经济载体的企业都是现代企业,包括公司、合伙和独资企业等,而以公司为基本形态,公司是大中型企业的法律形态,合伙企业和独资企业是小型企业的法律形态。
但我国的一贯做法却是以所有制为标准对企业进行划分。准确地说,这种划分更适合于政治经济学上的要领而非法学概念。把它用在法规的制定、适用上,则使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存在着等级差别。因此,在法律的制定和适用过程中,应逐渐地取缔目前的以所有制关系为划分标准确立企业法律制度的做法,而以国外通行的以企业法律形式来立法的结构改变我国的企业立法。
二是适当调整公司企业法。自1993年颁布《公司法》以来,私营企业管理用公司法来规范管理十余年。虽然,维护私营企业稳定、高速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由于“抓大放小”因素,《公司法》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调整,总有“轻重之分”,特别是未能充分将私企财务管理监管纳入规范范畴,以致难反映市场主体的全貌。所以有必要调整《公司法》中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赋予监事聘用外部审计的权利,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规定公司强制信息披露的义务,从而维护公司资产的稳定和安全就具有了更重要的意义。
三是立法保护私营中小企业。随着私营经济的发展,私营企业已经划分出层次。对于规模不同的私营企业,的态度往往也是不同的。大型私营企业因对地方财政、就业的贡献较大,因而比较容易得到地方的重视和支持,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也相对容易。而小企业因实力有限,往往不易受到重视,维权也十分困难。它们不仅在资金和
〔责任编辑:孟霁宇〕
LegalProposalsforFacilitatingtheDevelopmentofthePrivateEnterprises
ZHENGYan2xin
Abstract:PrivateEnterpriseshavecontributedgreatlytotheeconomicdevelopmentsoftheinitialperiodof
Socialism1Lawsforprivateenterprisesareconfinedduetohistoricalreasonswhenformingthepossessionssys2tem1Inordertoprotect,supportandguidethedevelopmentofprivateenterprises,weshouldimproveandadjustregulationsandlawsforprivateenterprises;andconfirmthelegalroleandequaldevelopmentauthorityfortheprivateenterprises,soastostrengthenitsdevelopmentfields1
Keywords:privateenterprise;nationaltreatment;privateproperty;protectionofrightsandinterests;
modernenterprise
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