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月迹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用多种方法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找寻月迹,体会月亮的动态美,感受孩子们心情的变化,学习并尝试写出景物的变化.【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1.品读优美且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体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2.找寻月迹,感受孩子们心情的变化,体会月亮的动态美,学习并尝试写出景物的变化.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1)月亮,自古以来就是诗人吟诵的对象,你能吟诵有关月亮的诗句吗?
五年级语文
(2)作家贾平凹也写了一篇有关月亮的散文,题目是“月迹”.
2.这篇散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预设:文章记叙了中秋夜孩子们寻找月亮的足迹的过程.
二、自主阅读,探寻月迹
(一)默读课文,思考: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了哪里呢?你觉得哪些地方特别有趣、好玩?默读课文,完成表格.
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生自主阅读,圈画自己觉得有趣的句子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注重有感情朗读的指导.月迹有趣、好玩的地方穿衣镜上院子里河里眼睛里预设一:镜中月
1.“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等关键词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调皮可爱,进而感受到月亮的情态特别有趣.
2.穿衣镜上的月亮变化多,特别有趣:白道儿——半圆——满盈——亏了——没了踪迹.
3.指导朗读,体会月亮爬竹帘格儿的动态描写.
预设二:院中月
1.抓住关键词“玉玉的”“银银的”,写出了月光的颜色美.(静态描写)
五年级语文
2.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感受静态月光的柔美.
3.院子里月亮的样子和给我的感受特别有趣:“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个什么东西”,“似乎我们已在月里了,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课件出示: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爷爷的锨刃儿上找到了.(1)院子里月亮的足迹特别有趣: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
(2)指导朗读:当我们真的在院里找到月亮时,感觉妙极了,要读出奇妙的感觉.
预设三:河中月
课件出示: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边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
1.河里月亮的足迹特别有趣:既可以在上湾找到,又可以在下湾找到.
2.结合关键词“大呼小叫”读出兴奋、激动的心情.
预设四:眼中月
1.体会眼睛里月亮的足迹特别有趣.
五年级语文
2.我有所发现并有了感悟,要读出满足、愉悦的心情.
(二)梳理感情变化.
1.文中写孩子们寻月的全过程,也交织着孩子们的感情.你能将他们的感情变化梳理出来吗?
高兴紧张失望羡慕、嫉妒越发觉得奇了来了兴趣
2.带着这样的心情,读好月亮有趣、好玩的句子.
提示:设身处地,带着人物的心情来读,就能读好.
指导朗读镜中月这一段话时,要关注到“我们”的心情是有变化的,先是高兴,再是紧张,最后是失望.朗读的时候,注意读出心情的起伏,读出“高兴紧张失望”的心情变化,月亮带给我们的奇妙感觉就出来了.
三、发现奥秘,学习写法
1.探究写法.
一次寻月,月亮竟带给大家如此新奇、有趣的感受,这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写作奥秘呢?观察表格填写内容,小组讨论一下.
2.汇报.
五年级语文
(1)写出变化.
作者笔下的月亮充满动态美,带给我们无尽的趣味.从表格中发现,作者正是一路将月亮的变化展现在读者面前,才会带给人新奇有趣的感觉.
(2)拟人的修辞手法.
可以从描写中发现,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写得富有情态,甚是可爱.
(3)侧面描写.
可以从作者细腻的感受中发现,作者运用侧面描写,用自己的感受来衬托月迹的新奇有趣,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3.总结写法.
作者正是通过用拟人和侧面描写的手法,将月亮的动态美、月迹的新奇有趣展现在读者面前.四、拓展运用,尝试练笔
1.《月迹》写出了月迹的变化,富有动态美.(课件出示:《三亚落日》)片段,我们来读读《三亚落日》,你发现落日有哪些变化呢?
提示:落日既有形态的变化,又有颜色的变化,起先金红一色,热烈一片,像一个快乐的孩童,接着收敛了光芒,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
五年级语文
2.《三亚落日》和《月迹》有何异曲同工之妙?
学生发现:都写了景物的变化过程,都能发挥想象,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好玩、有趣.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24*月迹
镜中月款款地、溜、长了腿的、爬
院中月不同地点
河中月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
眼中月小小的月亮动态
高兴——紧张——失望
羡慕、嫉妒—越发觉得好奇了
激动兴奋
感悟静态
五年级语文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前,我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描写月亮的诗文及优美的语句,这对理解课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课上,我引导学生读懂阅读提示,在此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月亮的美好,初步达成了本课语言学习的目标,突破了教学重点.本文的语言充满了童趣,大声朗读更容易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我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用怎样的情感、语调来朗读,并做好评价.通过朗读激发他们的表现欲,培养他们朗读的语感.在梳理感情变化环节,我扣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让学生在探寻月迹的过程中,体会美感,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从寻月亮的故事情节转移到作者暗含的情感上来.让学生在词句之间反复诵读、品味,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及丰富的想象,将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结合在一起,使课堂动静结合.整个过程将学生摆在主体地位,我只是充当探究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最后,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的方式,梳理表格,总结写法,突破教学难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