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7-29页例1、例2.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的有关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帮助学生建立更好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的良好心态,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纸盒、模型和长方体框架,小木棒等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平台,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是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体现以下两个特点:1、学生在自己的动手操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引起思维的碰撞,激发学习兴趣。2、教师有机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教学设计的实效性。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学生由浅入深地认识长方体 教 学 流 程 操 作 教学 时间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环节 安排 1、利用课本27页的主1、学生畅所欲言,结1、熟悉的生活情境充分激发 题图谈话导入“同学们,合生活实际说出屏幕学生学习兴趣2、从学生最熟上的图案是长方体。 设景 3 你们对都熟悉吗?” 悉的事物导入,拉进课本知识2、知识碰撞,产生好激趣 分 2、追问:“你们都知道奇和求知欲,从而主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导入 钟 他们是什么图形吗,他动投入本课的学习:新课 们又都有什么特征长方体的认识 呢?”激发学生求知欲 (听+看+想) 1、鼓励学生结合已有知1、看一看,辨一辨:1、通过看、辨了解长方体 识,引导其看一看,分从课件出示的图案中2、直观性的操作更易于学生小组 20辨出课件图案中的长方找出长方体 接受新知 探究 分 体 2、摸一摸,数一数:3、让学生通过小组间合作操感悟 钟 2、利用长方体让学生摸摸一摸准备好的长方作,丰富了生生间的互动,同新知 一摸,数一数,直观感体,数一数长方体的时为学生搭建交流汇报平台,受的认识长方体 点,棱和面各是多少 使学生加深了对长方体的认3、鼓励学生动手操作,3、拼一拼,说一说:识 展示作品并汇报成果 小组合作,动手拼一4、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个长方体,大胆展示和主动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作品,并汇报成果 入到学习中去,符合新课改(看+听+讲+想+做) 中"做中学,学中玩"的理 念,真正做到知识是学生自己获取得的 自主质疑解答疑问 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课堂小结交流评价 1、给学生看书发现问4分题、提出问提的时间 钟 2、引导学生思考、探索、解决问题 1、基础练习:涂一涂29 页做一做第一题 2、延伸练习:量一量29 页做一做的第三题 3、拓展练习:画一画, 请同学们画一个长为5 厘米,宽4厘米,高为310厘米的长方体 分钟 4、游戏(做客):长方体和长方形两个人同时过生日,都邀请了他们的好朋友到家里参加派对,现在请大家帮助长方体和长方形两个人的朋友指路,让他们能够按时的参加派对 5、学生举例说长方体 6、课件展示生活中的长方体 1、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3 的平台,鼓励学生大胆分 发言,引导学生学会总钟 结知识 2、设置“我是课堂学习小标兵”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情况的自我评定
1、看书,提出问题或不理解的地方 2、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 1、动手给长方体涂色 2、、全班集体完成,相互纠正,及时巩固知识。 3、独立完成,之后同桌互相检查。 4、分小组合作交流,完成指路游戏 5、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知道的长方体 6、观赏生活中的长方体 (听+看+想+讲+做) 1、学生举手发言和倾听他人的总结2、学生对自己课堂表现、学习情况进行评定 1、培养学生养成思考并需求解决问题途径的习惯 2、可以更好的扫除学生学习的盲区 1、新知学习之后及时有效的课堂检测,扫描学生知识漏洞并做到及时纠正。2、练习由浅入深,具有梯度性,并且紧密联系实际生活。 3、以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的形式,鼓励生生互动,并自主解决问题。 4、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游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符合“学中玩,玩中学”的新课标理念 5、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6、让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美,培养审美情操 1、学生自主谈收获,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表达和倾听能力,总结并深化了本课的知识 2、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习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长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这为本节课系统的学习长方体起着铺垫作用。加之,本课题在图形与几何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对几何知识提出的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目标:
(4)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5)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的有关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帮助学生建立更好的空间观念
(6)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和他人合作的良好心态,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3、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二、说学情
(1)该学段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抱有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该学段学生喜欢动手实验,操作能力较强,但对知识的归纳、概
括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不强。 三、说教学法
(1)说教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操作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 (2)说学法: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四、说教学程序
1、设景激趣,导入新课(3分钟)
该环节我利用课本27页的主题图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对屏幕上的图案都熟悉吗?”这一问,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着我再问“你们都知道他们是什么图形吗,他们又都有什么特征呢?”在学生疑惑又充满求知欲望时,我适时导入本课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认识 2、小组探究,感悟新知(20分钟)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新课改的理念,这个环节我分为3个步骤: (1)、看一看,辨一辨: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去观察课间上的各种图形,并分辨出长方体 (2)、摸一摸,数一数: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数一数等直观性操作去学习长方体的特征 (3)、拼一拼,说一说:初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学生对“棱”及其特征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我会让小组合作,用细木条和橡皮泥来拼一个长方体,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长方体的特征,然后再让各小组汇报结果 3、自主质疑,解答疑问(4分钟)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也是新课改的理
念,在这里,我会让学生看出,提出疑问或说一说不理解的地方,适时的引导,辅助解答疑问
4、巩固练习,强化新知(10分钟) (1)、基础练习:涂一涂29页做一做第一题 (2)、延伸练习:量一量29页做一做的第三题 (3)、拓展练习:画一画,请同学们画一个长为5厘米,宽4厘米,高为3厘米的长方体 (4)、游戏(找朋友):以4人一小组比赛的形式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像中找出长方体,获胜的有奖励 (5)、学生举例说长方体 (6)、课件展示生活中的长方体 5、课堂小结,交流评价(3分钟) (1)、让学生自主谈收获,说感想 (2)、以“我是课堂学习小标兵”形式让学生对自己上课情况进行评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