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职业资格卷一(法理学)模拟题2019年(7)
(总分150,考试时间120分钟)
选择题
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 关于法律移植和法律继承,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A. 法律继承更强调不同时间法律的承接和继受即纵向意义上的法律之间的承接和继受 B. 法律移植则更偏向于同时代的法律的吸收和借鉴即横向意义上的法律之间的承接和继受 C. 在法律内容方面,法律继承不可能全盘接受,法律移植则有可能 D. 法律移植与法律继承完全不存在重合
2. 关于法与政策的关系,下列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法与政策是完全对立的关系 B. 政策可能转化为法律
C. 法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严格的修改程序 D. 党的政策以党的纪律保障实施
3. 关于法与经济的表述,下列说法中哪一个选项是错误的?( ) A. 经济基础决定法律的性质 B. 法律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
C. 经济基础对法的决定作用要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来实现 D. 法并非总是会自动体现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
4. 有关法与科技的说法中,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 人们的法律意识常常受到科技发展的影响
B. 法律可以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科技商品成果化 C. 科技促进了人们法律观念的更新 D. 目前我国没有有关科技的法律法规
5. 法与政策作为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整手段,在当代政治和法律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朋。下列关于法与政策的区别的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党的政策是党的意志的体现
B. 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政策主要依靠宣传教育和纪律保证实施 C. 法律具有较大稳定性,政策则具有较大灵活性 D. 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要比政策广泛得多
6. 下列关于人权的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 人权可以作为判断法律善恶的标准 B. 不同时代对人权的理解大致相同 C. 并非人权的所有内容都由法律规定
D. 人权是每个人作为人应该享有或者享有的权利
7. 下列关于法律与**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
A. 由于部分**教规与国家法律存在抵触,公民能够以信仰**为由,回避国家部分法律的强行性规定
B. 公民有信仰这种**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的自由,法律保护公民正常合法的传教活动 C.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都不得强制公民信仰**或者不信仰**,不得歧视信仰**的公民和不信仰**的公民
D.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实行**同国家政治生活及教育相分离的原则
8. 《唐律疏议》规定“一准乎礼”,通过引经决狱、引礼人律的方式,将儒家道德思想贯彻到立法、司法、守法的整个过程中。从法与道德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
A. 唐律的制定者认为法律必须以儒家道德为基础 B. 说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道德与法律界限模糊
C. 反映了儒家道德伦理观念对古代国家法律的重要影响 D. 是“明刑弼教”思想的表现
9. 关于法与道德,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
A.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法与道德浑然一体,后来才逐渐分化、分离
B. 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肯定法与道德存在本质上的必然联系,认为法在本质上是内含一定道德因素的概念,即“恶法非法” C. 村规民约是道德规范的体现
D. 近现代后,法学家们一般都倾向于强调法律调整的突出作用,依法治国成为普遍的政治主张
选择题
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51-90题,每题2分,共80分。
10. 下列关于法律与原始社会规范区别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 )
A. 产生的方式不同,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原始社会规范是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B. 反映的利益和意志不同,法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原始社会规范反映原始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和意志
C. 实施的机制不同,法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原始社会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力量和氏族部落领袖的威信保证实施
D. 适用的范围不同,法适用于国家主权范围内的所有居民,原始社会规范只适用于相同血缘的本氏族部落成员
11. 关于法与生产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 ) A. 法律的产生和发展受制于一定的生产关系
B. 法的性质和内容在总体上受制于其赖以建立的一定的生产关系 C. 法的作用和生命力取决于其赖以建立的生产关系的历史合理性
D. 法确认一定生产关系,确认其赖以建立的生产关系的主导地位,把社会基本经济关系表现为法律形式和制度形态,使其具有合法性和不可侵犯性。同时控制和调整经济交往关系,将其控制在秩序允许范围内
12. 下列有关法的继承与法的移植的说法中,错误的有哪些?( ) A. 法国资产阶级以奴隶制时代的罗马法为基础制定《法国民法典》,属于法的移植
B. 法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法律发展过程中的延续性和继承性
C. 法的继承体现时间的先后关系,法的移植则反映一个国家对不同时代其他国家法律制度的吸收和借鉴
D. 国际法律和惯例不属于法的移植的范围
13. 下列关于法与**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 A. 部分**教义被法律吸收,成为立法的基本精神 B. **信仰有助于提高人们守法的自觉性 C. **宣誓有助于简化审判程序 D. **容忍有助于减少诉讼
14. 下列关于法与人权的说法中,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 为了保障人权的实现,人权必须被法律化 B. 人权有利于实现法律的有效性 C. 人权通过法律权利的形式具体化 D. 法对人权的保障具有优势
15. 下列关于法与政治的说法中,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 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就必须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制度 B. 政治的良性运行和发展都需要法的介入
C. 法对政治角色的行为和活动进行程序上的控制 D. 并非每一具体的法律都有相应的政治内容
16. 关于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下列说法中,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 社会主义法确认和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基石出 B. 社会主义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法律规制 C. 社会主义法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 社会主义法限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17. 下列有关法与政策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
A. 政党政策是党的领导机关依党章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的,体现全党意志
B. 法表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或国家认可的其他渊源形式,以规则为主,具有严格的逻辑结构,权利义务的规定具体、明确
C. 政党政策与国家强制相关,且是有组织、专门化和程序化的 D. 法相较于政党政策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18. 下列关于法与国家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些?( )
A. 在最一般的意义上,法与国家权力构成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关系
B. 法与国家权力也存在紧张或冲突关系,国家权力的扩张可能使权力出现凌驾于法乃至摆脱法的倾向
C. 近现代法治的实质和精义在于控权
D. 法的至上性意味着法相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权力都具有至上地位,同时意味着法在总体上高于或脱离国家权力而存在
19. 关于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
A. 1993年颁布的《科学技术进步法》体现了国家运用法律管理科技活动
B. 随着人工授精、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代孕”行为引起了广泛的争议。现行的法律规定已不足以对代孕行为作出规制,这体现了科技进步对立法的影响
C. 某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的远程庭审系统搭建成功并正式投入使用,通过远程视频提讯系统对被告人进行了“面对面”的视频提讯,体现了科技进步对司法的影响
D. 将科技成果推向成熟、稳定的市场,促进科技成果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离不
开公平有序的竞争规则,离不开相应的法律制度
20. 年过七旬的王太婆照顾患病卧床的八旬老伴刘老伯10余年,由于身边无子女,加上自己也年老体衰,心生厌倦,于是将老伴毒死。案发后,曾有当地群众向司法机关“求情”。声称王太婆照顾刘老伯多年实属不易,事发有因,恳请从轻处罚。王太婆一度认为这属“安乐死”,自己的行为不涉及犯罪。区法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对王太婆从轻判处有期徒刑8年。对于此案,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
A. 当地群众向司法机关求情体现道德首先关注和过问内在动机,不仅侧重通过内在信念影响外在行为,且评价和谴责主要针对动机
B. 区法院对王太婆从轻处罚表明司法机关对于法的任意解释和滥用
C. 区法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对王太婆从轻判处有期徒刑8年,体现了司法机关对于法的适用过程没有排除道德判断
D. 王太婆认为自己的不涉及犯罪,体现了道德评价与法律评价标准存在差异 21. 法与政治都属于上层建筑,下列哪些选项正确地表述了二者的关系?( )
A. 法与政治体制密切相关。如果在分权型权力结构中,法的被需要还只是作为人治这种权力运行方式的点缀或辅助,则在集权型权力结构中,权力的配置和行使皆须以法为依据 B. 政治在上层建筑中居主导地位,因而总体上法的产生和实现往往与一定的政治活动相关 C. 法对于国家机构、政治组织、利益集团等政治角色行为和活动的程序性和规范性控制,表明法对重要政治角色行为控制、调整的必然和必要
D. 政治运行的规范化,政治发展中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和政治体系的完善化,离开法的运作都无从谈起
不定项选择题
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91-100题,每题2分,共20分。
多选题
22. 民法法系是指以古罗马法,特别是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法律总称。由于该法系的影响范围主要是在欧洲大陆国家,特别是法国和德国,且主要法律的表现形式均为法典,所以又称为大陆法系。普通法系,又称英美法系,是指以英国中世纪的法律,特别是以普通法为基础和传统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法律总称。关于两者差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在法律思维方式方面,普通法系属于演绎型思维:而民法法系属于归纳式思维,注重类比推理
B. 在法的渊源方面,民法法系中法的正式渊源只是制定法;而普通法系中制定法、判例法都是法的正式渊源
C. 在诉讼程序方面,民法法系与教会法程序接近,属于纠问制诉讼;普通法系则采用对抗制诉讼程序
D. 在法律的分类方面,民法法系国家一般都将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作为法律分类的基础,而普通法系则是以普通法与衡平法为法的基本分类
23. 关于法的移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社会发展和法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法的移植的必然性,比较落后的国家为促进社会
的发展,有必要移植先进国家的某些法律
B. 法的移植是法制现代化的一个过程和途径,因此法的移植是法制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的必然需要
C. 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根本特征决定了法的移植的必要性
D. 法的移植是指在鉴别、认同、调适、整合的基础上,引进、吸收、采纳、摄取、同化外国法,使之成为本国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本国所用 24. 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法与道德均具有经济制约性、阶级性、历史性和继承性 B. 法与道德在内容上相互渗透,法律被视为最低限度的道德 C. 法与道德在功能上相互冲突
D. 法律比道德能更好地调整复杂的社会关系
25. 柯某长期打骂家人、为害乡邻,在当地激起民众公愤。其父屡次规劝柯某无果,决定大义灭亲。一日凌晨,柯某父亲在确认儿子熟睡后,用刀将儿子砍死,随后投案自首。当地乡民闻讯后,联名请求司法机关对柯某父亲从轻处理。法院最后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柯某父亲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对于此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法律评价和道德评价的标准并不相同 B. 在刑罚适用过程中,应该排除道德判断
C. 如果柯某之父只是将其子绑起来锁在家里,防止他再为害乡民,则不应认为是违法 D. 柯某父亲的行为是合乎正义的,而且也属于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因此柯某的父亲,不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26. 某报以“沈阳一强奸猥亵女生的教师一审被判死刑”为题发布了一条消息。该消息报道了沈阳市某村小学四年级班主任房某,在课堂上强奸猥亵了6名女生。该消息详细披露了被告人作案的具体单位和具体时间。对此报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司法机关通过司法救济活动保障了被害人的人权 B. 这样的报道会损害本案6名被害人的隐私权 C. 被告人严重侵犯了学生的人权 D. 需要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法律意识
27. 马克思说:“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的,那是法学家们的幻想。相反地,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的个人恣意磺行。”对此段话,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法是社会的产物
B. 对社会的调整手段主要有法律、道德和**三种
C. 法律的性质与功能决定于社会。而且法律变迁与社会发展的进程基本一致 D. 为了有效地通过法律控制社会,必须使法律与其他资源分配系统进行配合 28. 下列关于法律与社会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法律也像上层建筑的其他组成部分一样,不仅消极地反映社会,而且对社会具有强大的反作用。它要么表现为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要么表现为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 B. 社会法以国家法为基础。社会力量以国家权力为基础,“纸上的法”以“活法”为基础
C. 法律以社会为基础,不仅指法律的性质亏功能决定于社会,而且还指法律变迁与社会发展的进程基本一致
D. 法律对社会的调整,首先是保证总体社会秩序得以确立和维护,再分别集中调和社会各种冲突的利益
29. 某市法院开发了“电脑量刑辅助系统”。该系统的目的旨在为司法审判提供了较为客观的尺度和标准,把法官估推量刑的“暗箱”打开,使其公开化、标准化,从而减少上诉和申诉,
有效节约司法资源。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科技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司法效率
B. 在现阶段,电脑可以完全取代法官判案
C. 如果没有电脑的辅助,法官的量刑就不具有客观性
D. 由于各个案件的具体情形都不尽相同,因此电脑无法完全取代法官裁判案件
30. “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历史时期由法律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点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结底都是应当由这个基础来说明。”关于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经济基础决定了法律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演变
B. 在同一社会形态里,经济基础的局部变化,也必将显著影响着法律的变化 C. 法律对经济的作用,既可能是进步作用,也可能是阻碍作用
D. 在阶级社会中,法律会成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对生产关系进行限制、改造或消灭的工具
31. 下列有关法与科技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科技的发展扩大了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 B. 科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立法的质量和水平 C. 新技术的出现也导致了伦理困境和法律评价上的困难 D. 科技的发展有助于司法过程中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