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思】 【才苑广角】 “导学卡四环节”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河北冀州●宋文新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正在轰轰烈烈的进行,为进一步促进我市 记得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让学生观察每 根据长方体的面的特征,在小组长的带动下,有的同 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全面优化教师课堂授课效益,培养学生 个面的形状,有的同学求左面和右面的面积,有的同学 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启动了“导学卡四环节”(即定 学求上面和下面的面积,求前面和后面的面积,几个同学把结果归总到一起,长方体的表面 向自学——合作探究——展示反馈——拓展提升)教学模式。 一、“导学卡四环节”模式的定向自学 积在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下轻而易举地求出来了。最后,小组内共同 在学生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 归纳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这样,方体和正方体使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生掌握有关立体图形 们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增进了数学学习的情感,学会了与人如 掌握了数学的思维方式,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方面的最基本知识,使学生对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 何交流,步的观念,为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导学卡四环节”模式拓展提升 因此,我便利用学生们回家过周末的时间,让学生每人从家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中拿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并在家中用小木条和图钉每人做一个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心中,这 把一个长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框架。在上课定向自学时,同学们都积极踊跃地 种需要特别强烈。如小学五年级人教版数学第三单元,表面积增加多少呢?我把一块真真实实的 展现着自己的作品,并非常乐意通过小组间摸一摸、找一找、说一 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用刀切为两块,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同学 说的有序活动,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定向自学提高 蛋糕摆在了学生的面前,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动手动脑以及语言组织能力,使那些平时 思考和创新能力,就连特殊的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他们 也找了出来,从而为进一步的合作探究打下了基础。 二、“导学卡四环节”模式的合作探究 惊喜地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并高高地举起了一双双小手。那么怎 上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多边多向交流,充分发挥了班级学习 不爱发言的同学也活跃了起来。在交流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观察 么切表面积增加的最多呢?小组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通过课堂 的群体效应。 课改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在尝试“导学卡四”环节 的重要,尤其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尤为重要。 (河北省冀州市徐庄乡第一小学) 合作探究、交流分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课程改 这一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通过近半学期的摸索实践,深知课改 革的核心任务,是实现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 了一个实践与创新的过程,学生能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 问题,获得发展。 一题多解深入把握运动学规律 河北迁安●孟祥妹 运动学中的规律较多,具体问题中尤其涉及到多物体或多过 程的运动问题,可以选择的方法往往较多,但难易程度不同,因此 的平均速度为 等监,木板的平均速度为 。.・.木板的长度L= ‘ 二 平时训练时养成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思维习惯对学生们熟悉哪 类情况下用哪种方法比较理想是大有益处的。  ̄yO+ V1)t一 =064m。 .二 二 【例题】如下图1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 v 上,现有一质量为m=2kg的小滑块以 【解法3】图像法:如图3,v_1图像中图像与坐标轴所同成图 形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物体发生的位移,所以可借助图像求出 两者分离时各自的对地位移,位移之差即为木板的长度L,也就是 p二!—-] ] vo=1.4m/s的速度从木板左端开始向右 图1 滑行,已知滑块和木板的水平速度大小 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2所示,求木板 的长度L。 图像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木板的长度L:【v(±1 止一— :0.64m。 【解法4】相对运动法:以木板为参照物, 滑块相对木板以初速度vo=1.4rds,加速度14 14 06 a4 【过程分析】滑块滑上木板后做匀 a=1.5m/s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两者分离0.6 减速直线运动,木板做匀加速运动。由 时,滑块相对木板的速度为vt=VI-V2=O.2m/s,… 图2可知,滑块与木板分离时滑块的速 在此过程中滑块相对木板的位移即为木板度vI:O.6m/s,木板的速度v2=O.4rigs。解 的长度。.‘.v v. 2a L。.‘.L=O.64m。 0.8 0 0.8 t/s 0 决时可以用基本公式法、平均速度法、 图像法、相对运动法等不同方法去解: 图2 【归纳】像这样养成一道题采用多角度去 图3 解决的习惯,对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提高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是 【解法1】基本公式法:由图2可知滑块的加速度a1=Im/s2,木板 大有帮助的,如果学生能再适当变换条件,寻求解决途径,就会更 的加速度az=0.5m/s ,据运动学公式可得:滑块的位移s。=vot一誓 加深刻地体会到审题的关键点及各种规律的使用条件。如本题中 上 再求一下木板的质量我们还能用哪些方法呢?牛顿第二定律、动量 定理、动量守恒…… =0.8m,木板的位移s =里 =0.16m。.・.木板的长度L=s。一s2=0.64m。 二 【解法2】平均速度法:由题意可知,木板的长度L等于滑块与 木板的对地位移之差,滑块与木板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滑块 (河北省迂安市第二中学) 回70[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