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 教师: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审标准 分值 得分 专业设置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专业 设置 培养目标职业定位的准确性 能够根据产业、行业、职业的企业发展需要,及时进行企业调研,召开企业恳谈会,进行职业分析,调研数据准确,认论充分,调研内容反映企业最近发展方向。 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准确,能够体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表述清楚、具体,并可操作。 8 7 10 (30分) 培养规格表述的明确性与可操作性 产学研合作 素质教育 课程体系与课程结构 (25分) 教学安排 课程设置 在专业设置、课程教学、技术培训、项目推广、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产学合作措施有效。 课程体系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培养 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进行设计,课程名称规范,针对性强,能力目标明确,教学内容选取科学、组织合理,在模块中与其他课程有机联系,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合理安排课程实施计划,学时分配合理,采用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有适应柔性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5 5 8 8 5 教学改革与创新 教学模式 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能力形成评价,有具体的考试改革实施细则。 对专业教学所需的教学资源需求分析详尽,形成了较(20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考试改革 教学资源建设 (10分) 专业特色 (15分) 资源配置方案 7 5 为科学的实训资源配套方案 10 体现示范高职建设要求,有“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理念 有创新内容、特点突出、有专业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8 7 7 综合素质 (7分) 教师仪表仪态端庄,自然大方,语言表达清晰 合计 1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