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数学备课二组 周凯
一、学情分析
课前我们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了分析,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了可以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从而得到分数,并且初步了解了分数的产生。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中的《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们拟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三、制定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分数的产生,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折一折、写一写等体验活动中理解单位“1”,在实践中领悟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与态度: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概念教学的规律,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情况,我们制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分数单位,理解单位“1”。
五、教学准备:
课件、正方形纸片、圆形纸片、绳子、小棒、小旗、小圆片、小正方体。
六、本节课采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以及用分数表示各部分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意义,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抽象出单位“1”的含义以及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进而认识分数单位,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的学习数学。
七、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们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悬疑激趣、揭示产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支撑和推动学生投入学习的巨大动力。爱猜想是小学生年龄特点之一,我们在导课环节将教材中“课外阅读”的知识史料改编成课件,制造悬念。“这些像云似雨的符号表示什么?古埃及人为什么要发明分数记号呢?我们中国研究分数的历史有多长?”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文化,还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
(二)谈话引入,唤醒已知。
接着以谈话的形式出示分物图。 “把一个月饼、一个西红柿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人分到多少?”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能很快回答是1/2。那么1/2表示什么含义呢?通过以上内容帮助学生感悟分数是人们在进行分物、测量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了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从而引入新课。
(三)自主探究,概括新知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我们设计了三个
环节(1)联系生活,举例说明1/4表示的含义;(2)引导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动手操作体会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怎样分,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3)出示一米长线段,引导学生尝试用一个分数表示线段的某一部分,知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分数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苹果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把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学生把6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有的平均分成2份;有的平均分成3份;有的平均分成6份,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他们创造出不同的分数,教师随即介绍“刚才我们把6个苹果看作了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在数学中我们称它为单位“1”。引导学生区分这个1和平时的自然数1的不同。
3.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在上一环节成功教学之后,老师设疑:我们究竟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你能用材料二摆一摆,用分数表示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悟创造出了许多不同的分数。他们尝到了成功的愉悦,同时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老师顺势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了分数的意义。在完成教材62页的做一做后,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更深刻了,并对分数单位建立了清晰的表象。
(四) 巧妙练习,强化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为此,我们在设计练习时尽量做到有坡度、难易适度、适时适量。基本练习看图读分数,并说出分数的具体含义,在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分数的意义同时,渗透环保意识的培养、科普知识的宣传。提高练习:以学校七色花阅读活动为依托,通过比较两个小朋友的阅读情况,帮助学生感悟同一个分数,由于具体情境下单位“1”指代不同,所表示的量也不同。同时让学生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发散性练习:猜一猜被遮住粉笔的支数、游戏活动(发奖品棒棒糖)(点击)可谓掀起本节课的一个高潮。如果要拿走这些棒棒糖的1/3,拿走几个?再拿走剩下的1/3,拿走几个?同样是拿走1/3,为什么第一次拿3个,第二次拿2个呢?学生体味单位“1”的变化。既强化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五) 课堂总结,全面升华
通过总结,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本节课,我们通过五个环节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通过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联系生活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八、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要随着全课的推进而逐步出示,文字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条理性,便于学生掌握本课所学知识,有效地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