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简阳市2016年八年级(上)历史半期检测题 (2016.11.7 满分:100分; 时间:80分钟。)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仔细思考、分析后,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在表格中。(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1.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 A.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B.提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C.肯定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2.维克多·雨果致巴特雷上尉的信中有这样一段:“„„法兰西帝国将一半战利品装入了自己的腰包,„„炫耀从圆明园抢来的精美绝伦的古董。我希望有一天,法兰西能够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将这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掠的中国。„„”这历史事件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3.“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所颂扬的英雄人物是( ) 4.近代中国,清政府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其中最先和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分别是 ( ) A.英国、日本 B.英国、美国 C.英国、俄国 D.英国、法国 5.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探索应该走的道路是( )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薪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6.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本,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维新变法,最重要的是 ( ) A.培养人才 B.开办学校 C.废除科举 D.改变政治制度 7.下列组合中,因果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
A.鸦片战争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一——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一—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国联军侵华战争一— 义和团运动的
兴起 8.“飘飘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志士三千凝血肉,硝烟一夜举刀枪。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大义当时如号角,吹开晓雾现朝阳。”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9.在历史学习中,图片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请你根据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
A.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B.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侵略 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改革——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10.在中国近代,下列哪一条约签订以后出现了右图局面?(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 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以上
10题 图 言论应出自哪一个政治派别?( )
A.地主阶级顽固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12.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多次侵略中国,下列侵略战争中侵略者进入北京的有( ) ①鸦片战争 ②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 ③中日甲午战争 ④第二次鸦片战争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山东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解说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哪些内容?( )
①林则徐率军抵抗英军 ②邓世昌为国捐躯
③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④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日本侵华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 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下列有关洋务运动的图片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
15. “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了,风熄了,我应在院中唱歌。”这是溥仪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文章的大力提倡分不开?( )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严复的《天演论》 C.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D.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6.下列口号或标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17.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曾经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C.帝国主义扶持袁世凯 D.民主与科学已在中国实现 18.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表述是( ) A.1905年孙中山创立中国同盟会 B.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C.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D.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19. “自俄国革命以来,‘马克思主义’几有风靡世界的势头,„„我们„„乘本志出‘马克思研究号,的机会,把他转介绍于读者,使这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
A D C B
20. 一部反映l9世纪末期中国某富商家族兴衰历史的电视剧正在热播。剧中有这样几组镜头,你认为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镜头一:商人到广州日本人开设的工厂洽谈生意 B镜头二:商人家住在北京东交民巷 C镜头三:商人的儿子在京师同文馆读书 D镜头四:商人正在读《新青年》了解新闻
二、判断题:(在上面表格中,正确说法填A,错误说法填B。 每题2分,共12分)
21. 有人认为,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应该愧对先祖,因为在他手上曾丢失了土地,
这里的“土地”是指台湾岛。
22.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想要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 23.中共代表工人阶级、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
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24. 北伐战争基本上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的主力。 25.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6.“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句话反应新文化运动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2分)
27.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 28.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29.1878年,除 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四、材料解析题:(共36分)
3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她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 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清国之败,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变通所致也。夫取士必考试,考试必由文艺,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岂足济实效乎?……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予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
——摘编自1895年《大日本海军总司令官伊东佑亨致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
书》
(1) 材料一中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双方胜与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3)有观点认为:甲午一役,是民族之痛,同时还是民族之幸,请联系材料一、二,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你持怎样的观点?(4分)
(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应该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分)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1926年9月,英国军舰公然炮击进攻武汉的北伐军……各帝国主义集结在上海……随时准备进攻北伐军。” 材料二:“……4月12日,发出了大屠杀的命令…..”汪精卫叫嚣要用对付敌人的手段对付共产党……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材料三:“陈独秀下令将纠察队全体解散。所有枪支,交存政府。”
(1) 材料一说明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北伐战争)持什么态度?(3分)
(2) 材料二指的是哪两件事?(4分)
(3) 材料三说明,在革命的危急关头,中共中央对国民党持什么态度?(2分)
(4) 你认为,北伐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率领“铁军”独立团屡建战功的北伐名将是谁?(1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10分)
材料一 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 ——梁启超 材料二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佑的……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人民网材料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为实现材料一中“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2分)
(2)指出材料二中“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事件的性质(1分)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指什么?(2分)为救治中国的“黑暗”,这场运动的斗争锋芒指向了什么?(1分)
(4)纵观材料一到材料三,可以看出中国近代探索过程呈现出了什么特点?(2分)
八上半期历史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21 B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A 11 B 2 B 12 B 3 B 13 C 4 C 14 A 5 D 15 C 6 D 16 A 7 C 17 A 8 B 18 D 9 A 19 A 10 D 20 D 二、判断题(正确写A,错误写B,每题2分,共12分)
22 A 23 A 24 B 25 B 26 A 三、填空题(6个空格,每空2分,共12分) 27.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28. 中国同盟会 《 新青年 》 29. 伊犁 公车上书 四、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共18分)
30.(1)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不断加深。(2分)
(或: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2)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封建制度的腐朽;综合国力弱。(2分) 日本: 实行改革,求新图强 ;精心策划,蓄谋已久,准备充分。(2 (3) 这是民族之痛(1分)。因为甲午中日战争后,被迫签订中
日《马关条约》,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3分)
或:既是民族之痛也是民族之幸(1分)。甲午中日战争后,列
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但同时也唤起了中国有识之士的觉醒,
他们开始寻求新的强国之路(维新变法运动)。(3分)
(4)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加快发展,增强综合国力; 团结一致,凝聚力量;继续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激发活力。
(言之有理即可。 4分) 31.(1)进攻;破坏;干涉。(3分) (2)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4分) (3)犯右倾错误,妥协、退让。(2分)
(4)推翻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统治,统一中国。(2分) 叶挺。(1分)
32.(1)维新变法运动。(2分)
(2)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1分)( 或:是中
国近代史上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影响(意义):①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建立了中华民国;
②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俗。(任意答对两点,得2分)
(3)民主、科学;(2分)
孔教(“孔子之道”;或封建复古逆流。)(1分)
(3)由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2分)
或:由学西方的“技术(器物)——(政治)制度——思想(文化)”,这样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逐渐递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