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认识网络的利弊,特别是网瘾的危害。
2、检视自己上网的时间和内容,了解网瘾的基本症状。 3、建立上网自我保护意识,预防网络上瘾。
教学重点:认识网络的利弊,以及如何“用其所利,避其所弊”。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健康的上网习惯,预防网络成瘾。 教学形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表演式、分享体验式。 教学时间:90分钟
教学班级:07计算机(1)班
课前准备:课前请学生搜索了解有关网瘾危害的示例。并准备每人三颗“粘贴小点纸”和每组一张海报纸。
教学过程:
(一)材料启发,导入主题(10分钟) 显示材料:小故事:“第二陈天桥”的悲剧
1.老师提问“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和内容”导入本课。 2.讲述“砰然心动”小故事“‘第二陈天桥’的悲剧”
学生交流、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有关学生上网成瘾影响学业的事例。(通过分享他们了解的相关示例,结合“心心点灯”的 内容,帮助学生提高对过度使用网络的危害和网瘾症状的认识。同时提醒学生“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15分钟)
心心点灯:
计算机网络的快速普及带给现代人在工作、求学及生活上的种种便利,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网络游戏、网络交友、网上聊天等正改变着一代人的生活。
●众所周之,网络也有弊端。网络成瘾的初始迹象是:
(1)沉迷于网络色情,如在网络上浏览、下载或交换色情图文信息,或从事色情交易;
(2)沉迷于网络交友,如在网络上的聊天室跟网友聊天; (3)沉迷于网络赌博,如上赌博性的网站;
(4)沉迷于游戏软件,如上交互式电玩网站。这些迹象如不加控制,很可能一步一步陷入网瘾而不能自拔。
● “网瘾”是一种现代的心理疾病。北京有个19岁女大学生,在网吧呆了7天后竟然不认识生父;天津更有位沉迷于网络游戏的
13岁少年,面带微笑、双手平伸、双脚交叉地以网络游戏中的飞天姿势从24楼一跃而下自杀身亡……医学界已正式将这种病态定义为“网络成瘾综合症”,简称“网瘾”。其基本症状是上网时间失控。日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
●成瘾行为不单是药物成瘾,还包括烟酒成瘾、赌博成瘾、网络成瘾、性行为成瘾、异食成瘾等。烟酒成瘾虽不似吸毒,但滥用者众多,获得容易,同样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另外,烟酒成瘾还是吸毒的“入门药”,许多人由吸烟、酗酒开始,逐步走上吸毒成瘾之路,故对此应特别重视。
●如果已经因为网络成瘾而出现一些问题,如头痛、头昏、失眠、焦虑、情绪低落及社会交往困难等症状,甚至行为冲动、情绪抑郁等严重情况,你需要尽快找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师进行心理评估、治疗。
●在网络上玩游戏,是因为我们输得起;真实生活里玩游戏,我们绝对输不起。选择虚幻还是真实,在于自己的自制力。很多网游瘾者都明白这个问题,但是一开电脑就情不自禁地陷入虚拟游戏而不能自控。避免网瘾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发展新的爱好:如果你没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与父母沟通又不良,缺少朋友,背负着沉重的课业压力,则很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因此,发展新兴趣,比如练书法、画画、登山、打篮球或者踢足球等等,是一种避免网瘾的积极方式。
(2)自我限制法:给自己规定,如每天作业完成后玩一个半小时,周六、周日3个小时。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可邀请父母、家人帮助自己控制上网时间。
(3)还可以将电脑放在客厅或者父母的房间。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限制自己的上网时间。
晓之以“害”。学生上网往往只是感受到它的新奇,感受到心理的补偿,而没有感受到它的危害。要耐心地把个方面的危害分析给他们听,讲一些活生生的例子,使他们吸取惨痛的教训。要使学生逐步戒除“网瘾”,让他们认识到上网的危害,是很重要的。
转移兴趣。课余时间带领他们参加有益的活动,逐步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以缓解不上网带来的空虚。
不歧视,多爱护,多鼓励。要善于发现他们学习和参加文体活动中的“闪光点”,多给予鼓励,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逐步恢复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榜样激励。给他们树立榜样,让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中有学习的对象,有追赶的目标。在榜样的激励下,逐渐让他们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教师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要让学生学好,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试想,自己都沉溺于网络的老师,怎样教育学生不上网?有的老师上班时间上网,甚至与学生在同一个网吧上网,这样的老师无法教好学生不说,他们的行为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误导。对这样的教师,一定要严肃处理。
阻断源头。在加强对已上瘾的学生的教育、挽救的同时,要加强对一般学生的教育,避免“网虫”越来越多,教育起来难度增大。
加强监督。家长、同学、老师要时常监督上网成瘾的学生,不给他们上网的机会。实在不行,可以采取强硬措施,逐渐减少时间,降低频率,逐步戒除。要加强对爱上网的老师的监督,避免他们对学造成不良影响。社会有关部要加强对网吧的监管力度。由于监管不力,“黑网吧”始终关闭不了。国家严禁未成年人上网吧,可有的网吧老板却偏把眼光瞄准未成年人。更有个别老板,为了网罗生意,为夜不归宿的学生提供“一条龙”服务,让他们吃住在网吧。为了挣钱,出卖自己的良心。对这样的人,一定要让他们受到制裁。
2、小结:网络成瘾一般会出现如头痛、头昏、失眠、焦虑、情绪低落及社会交往困难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行为冲动、情绪抑郁等情况,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尽快请专业人员,如心理医生心理评估、治疗。
(二)活动一:上网情况自查(20分钟) * 测测你的“网瘾”
请根据自己的情况,很快回答下面的题目,“是”或“否”: 1.平均每天上网4小时以上。
2.头脑中一直浮现和网络有关的事情。 3.无法抑制上网的冲动
4.上网是为了逃避现实、戒除焦虑。 5.不敢和亲人说明上网的时间。
6.因上网造成课业及人际关系问题。
24小时全天候
1.每组一张海报纸,小组讨论“成功教练”的四列内容,并抄写在海报上。
2.各组展示海报。每人三个粘贴小点纸,在“用其所利,警惕其所弊”栏选择自己最任课的意见,在其旁粘贴一个点,表示其投其一票。
3.全班统计,选出票数(即点子)最多的前五条意见。 4.学生交流这五条的特点,为什么你投它的票?
5.总结:网络是双刃剑。对于明智者是个天堂,对于痴迷者是个地狱。建议同学们在自己的电脑旁竖一块“网络警示牌”,随时提醒自己。
请学生课后自己做“我Show你Show”的自我测查。如果你的得分在“5分”以上,请你向学校心理辅导老师求助,以帮助自己控制网瘾。
记住:上网可以,可别上瘾!!
(四)结束活动 (集体朗读启示语,结束本课)(5分钟) 网络,
让世界变得很大很大。 又让世界, 变得很小很小, 全球若比邻。
网络,让现实可以虚拟。 网络,让人分不清, 是 虚拟还是现实。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网络是,
明智者的天堂, 痴迷者的地狱。
健康上网,拒绝网瘾
一、 设计背景
计算机与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工作,学习及生活上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上网成瘾,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关于中学生上网成瘾而夜不归宿、因犯网瘾而导致犯罪、甚至自残自杀等这类触目惊心的新闻。网瘾严重危害
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及家庭的幸福,这一问题的出现以及严重化到底是谁造成的——学生?家长?学校?还是网络本身?今天,我们就诚邀家长和校方与我们的学生一起讨论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共同探讨“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上网”。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
2、通过调查问卷的分析,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否有沉迷网络的倾向。 3、学会健康上网的方法 三、 教学过程 1、导入:观看视频 (1) 为戒网瘾断指
(2) 网络少年张萧艺
(3) 无钱上网,初三学生劫杀的士司机 2、讨论1: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
(1) 学生、家长、老师互动讨论
(2) 加深同学们对网瘾的认识——解释网瘾患者的各种症状及行为 (3) 小结
3、问卷结果分析——本班不少学生有网瘾倾向 4、讨论2:健康上网,拒绝网瘾 (1)讨论如何健康上网,拒绝网瘾 (2)学生代表、家长代表、老师代表发言 (3)小结 5、倡议书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