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腰痛优势病种

腰痛优势病种

来源:筏尚旅游网
 .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2010年

腰痛病是由于肝肾亏虚不能濡养筋骨而致筋骨退变,兼有感受寒湿等外邪侵袭,并有扭闪挫伤或慢性劳损等外因,从而导致经络痹阻,出现腰腿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的一类疾病。腰痛病包括西医多种疾病,本诊疗方案特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而制定。其主要机理为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间盘外压力平衡失调,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与后方椎管,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血管、脊髓或马尾神经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与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重实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

1 / 63

.

伸力可减弱。

6. 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部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与程度。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阻络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与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

2 / 63

.

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胖淡,脉沉细无力等症。

二、中医治疗方案 (一)辩证用药 (1)血瘀气滞证

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推荐方药:身痛逐淤汤加减。川芎,当归,五灵脂,香附,甘草,羌活,没药,牛膝,艽,桃仁,红花,地龙等。 中成药:红花注射液 (2)寒湿痹阻证

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推荐方药:渗湿汤加减。干、甘草、丁香、苍术、白术、橘红、茯苓等。

中成药:天麻素注射液 (3)湿热阻络证 治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加味二妙散。黄柏、苍术等。 中成药:二妙散 (4)肝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阳虚证推荐方药:右归丸加减。山药,山萸肉,杜仲,附子,桂枝,枸杞子,鹿角胶,当归,川芎,狗脊,牛膝,川断,桑寄生,菟丝子等。

3 / 63

.

阴虚证推荐方药:左归丸加减。熟地,枸杞、山茱萸、龟扳、莵丝子、牛膝、鹿角胶等。

中成药:独活寄生胶囊 (二)、推拿治疗

1.松解手法,包括点法、压法、摇法、滚法、推法、掌揉法、拍法、弹拨法等放松肌肉类手法,适用于急性期或者整复手法之前的准备手法。

2.整复类手法:包括牵引按压法、腰椎斜板法等。 3.调理类手法:

适用于治疗性手法后的调理。手法时用拇指或手掌小鱼际混合施用上述各法,或按揉或滚推,或捏或拉,以调理气血,舒顺肌筋。 4.推拿治疗须知: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忌用或慎用推拿治疗:

(1)影像学示巨大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或病情较重,神经有明显受损者,慎用手法治疗; (2)年龄较大,体质较弱,以与孕妇等;

(3)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脏等疾病患者; (4)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5)骨质增生明显,合并严重的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 (6)严重的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结核、骨髓炎等患者。 (三)针灸疗法:

4 / 63

.

1.针刺疗法

主穴:腰俞、夹脊穴、环跳、秩边、肾俞、阳陵泉

刺法(1)横刺腰俞,针尖透向命门穴。(2)若病变部位在L3/4、L4/5则肾俞先直刺0.3寸,再横刺透向关元肾,再直刺环跳3-5寸,使针感放射至足外侧;病变部位在L5/S1,则取秩边直刺3-5寸,使针感放射至大趾。(3)选取突出平面的夹脊穴与下一节段相对应的夹脊穴,直刺1-1.5寸,使其针感传导。(4)阳陵泉直刺,平补平泻。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并加以电针刺激,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血瘀证于压痛处刺络拔罐,针刺配以膈俞穴,用泻法。寒湿证于腰部病变部位加盒灸,或肾俞、命门、腰俞、阳陵泉、足三里等穴行温针灸。湿热证加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针刺用泻法。肝肾亏虚偏肾阳虚手足不温畏寒者加灸命门、关元穴;偏肾阴虚咽干失眠加太溪、三阴交等,针刺用泻法。 (四)物理治疗:

TDP、电脑消炎止痛治疗机、红外线照射 (五)穴位注射治疗

根据临床的中医辨证选择不同药物如:红花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方法:根据病情的临床特点可选择劳损点、硬结点、小关节与棘间隙作为注射点,每2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六)其他治法

在急性期,根据疼痛程度,选择性使用脱水、止痛、消除神经根

5 / 63

.

炎症药物等对症治疗。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加JOA腰腿痛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治疗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满分29—治疗前评分)]×100% 临床控制:改善率≥75%;腰腿痛与相关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正常工作;

显效:腰腿痛与相关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改善率≥50且<75%

有效:腰腿痛与相关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可疑阳性,部分恢复工作,但停药后有复发;改善率≥25且<50%

无效:腰腿痛与相关症状体征无改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者加重,改善率<25%

(二)评价方法 评分项目 下 腰 痛 1 2 3 4 无 偶尔轻度疼痛 经常轻度或偶尔严重的疼痛 经常或者持续严重的疼痛 腿部的疼痛 和/或者 麻木感 1 无 6 / 63

评分 结果 3 2 1 0 3 .

2 3 4 偶尔轻度疼痛 经常轻度或偶尔严重的疼痛 经常或者持续严重的疼痛 步态 2 1 0 1 2 正常 尽管出现疼痛,麻木或无力,仍能行走超过500米 3 2 3 由于出现疼痛,麻木或无力,不能行走超过500米 1 4 由于出现疼痛,麻木或无力,不能行走超过500米 直腿抬高试验 0 1 2 3 阴性 30—70度 小于30度 2 1 0 感觉障碍 1 2 3 无 轻度障碍(非主观) 明显障碍 2 1 0 运动障碍 1 2 正常(肌力5级) 轻度力弱(肌力4级) 7 / 63

2 1 .

3 明显减弱(肌力0—3级) 0 膀胱功能 1 2 3 正常 轻度排尿困难 严重排尿困难(尿失禁或者尿潴留) 项目 1 卧床翻身 2 3 4 5 6 7 站立 洗澡 弯腰 坐(约1小时) 举或拿物 行走 严重受限 0 0 0 0 0 0 0 总 分 四、临床治疗难点分析与解决思路:

临床混合证型病情复杂,缠绵难愈。中医治疗腰痛,重视辨证施治,坚持个体化治疗原则,通过运用口服中药,运用中医特色疗法,力求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2010年腰痛病中医优势病种实施情况

中等受限 1 1 1 1 1 1 1 0 —3 —6 无受限 2 2 2 2 2 2 2 8 / 63

.

分析总结评估与优化措施

为进一步提高整体医疗服务质量,我科于2010年开展了腰痛病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现对实施诊疗方案的情况分析总结评估优化。 1. 总结: 1.评价标准

参加JOA腰腿痛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具体见《腰痛病诊疗方案》

近一年来共收治腰痛患者腰痛120例,寒湿腰痛40,瘀血腰痛50例,肾虚腰痛20例,湿热腰痛10例,严格按诊疗常规操作,其中寒湿腰痛治愈30例,显效4例,无效6例,瘀血腰痛治愈40例,显效9例,无效1例;湿热腰痛治愈8例,显效2例,肾虚腰痛治愈17例,显效2例,无效1例。 2. 分析评估:

腰痛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在治疗上应坚持非手术的治疗的原则,尤其要发挥中医传统疗法优势。

临床混合证型病情复杂,缠绵难愈。中医治疗腰痛,重视辨证施治,坚持个体化治疗原则,通过运用口服中药、针灸、推拿、理疗,运用中医特色疗法,以求得较好临床效果。 3. 优化方案:

加强临床中医辨证施治水平,运用多种手段综合治疗,针灸、推拿、理疗、口服中药以提高疗效。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9 / 63

.

2011年

腰痛病是由于肝肾亏虚不能濡养筋骨而致筋骨退变,兼有感受寒湿等外邪侵袭,并有扭闪挫伤或慢性劳损等外因,从而导致经络痹阻,出现腰腿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的一类疾病。腰痛病包括西医多种疾病,本诊疗方案特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而制定。其主要机理为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间盘外压力平衡失调,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与后方椎管,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血管、脊髓或马尾神经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与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重实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10 / 63

.

6. 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部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与程度。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阻络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与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胖淡,脉沉细无力等症。

11 / 63

.

二、中医治疗方案 (一)辩证用药 (1)血瘀气滞证

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推荐方药:身痛逐淤汤加减。川芎,当归,五灵脂,香附,甘草,羌活,没药,牛膝,艽,桃仁,红花,地龙等。 中成药:红花注射液 (2)寒湿痹阻证

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推荐方药:渗湿汤加减。干、甘草、丁香、苍术、白术、橘红、茯苓等。

中成药:天麻素注射液 (3)湿热阻络证 治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加味二妙散。黄柏、苍术等。 中成药:二妙散 (4)肝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阳虚证推荐方药:右归丸加减。山药,山萸肉,杜仲,附子,桂枝,枸杞子,鹿角胶,当归,川芎,狗脊,牛膝,川断,桑寄生,菟丝子等。

阴虚证推荐方药:左归丸加减。熟地,枸杞、山茱萸、龟扳、莵

12 / 63

.

丝子、牛膝、鹿角胶等。

中成药:独活寄生胶囊 (二)、推拿治疗

1. 松解手法,包括点法、压法、摇法、滚法、推法、掌揉法、拍法、弹拨法等放松肌肉类手法,适用于急性期或者整复手法之前的准备手法。

2.整复类手法:包括牵引按压法、腰椎斜板法等。 3.调理类手法:

适用于治疗性手法后的调理。手法时用拇指或手掌小鱼际混合施用上述各法,或按揉或滚推,或捏或拉,以调理气血,舒顺肌筋。 4.推拿治疗须知: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忌用或慎用推拿治疗:

(1)影像学示巨大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或病情较重,神经有明显受损者,慎用手法治疗; (2)年龄较大,体质较弱,以与孕妇等;

(3)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脏等疾病患者; (4)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5)骨质增生明显,合并严重的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 (6)严重的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结核、骨髓炎等患者。 (三)针灸疗法

1.针刺疗法

13 / 63

.

主穴:腰俞、夹脊穴、环跳、秩边、肾俞、阳陵泉

刺法(1)横刺腰俞,针尖透向命门穴。(2)若病变部位在L3/4、L4/5则肾俞先直刺0.3寸,再横刺透向关元肾,再直刺环跳3-5寸,使针感放射至足外侧;病变部位在L5/S1,则取秩边直刺3-5寸,使针感放射至大趾。(3)选取突出平面的夹脊穴与下一节段相对应的夹脊穴,直刺1-1.5寸,使其针感传导。(4)阳陵泉直刺,平补平泻。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并加以电针刺激,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血瘀证于压痛处刺络拔罐,针刺配以膈俞穴,用泻法。寒湿证于腰部病变部位加盒灸,或肾俞、命门、腰俞、阳陵泉、足三里等穴行温针灸。湿热证加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针刺用泻法。肝肾亏虚偏肾阳虚手足不温畏寒者加灸命门、关元穴;偏肾阴虚咽干失眠加太溪、三阴交等,针刺用泻法。 (四)物理治疗:

TDP、电脑消炎止痛治疗机、红外线照射 (五)穴位注射治疗

根据临床的中医辨证选择不同药物如:红花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方法:根据病情的临床特点可选择劳损点、硬结点、小关节与棘间隙作为注射点,每2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六)其他治法

在急性期,根据疼痛程度,选择性使用脱水、止痛、消除神经根炎症药物等对症治疗。

14 / 63

.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加JOA腰腿痛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治疗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满分29—治疗前评分)]×100% 临床控制:改善率≥75%;腰腿痛与相关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正常工作;

显效:腰腿痛与相关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改善率≥50且<75%

有效:腰腿痛与相关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可疑阳性,部分恢复工作,但停药后有复发;改善率≥25且<50%

无效:腰腿痛与相关症状体征无改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者加重,改善率<25%

(二)评价方法 评分项目 下 腰 痛 1 2 3 4 无 偶尔轻度疼痛 经常轻度或偶尔严重的疼痛 经常或者持续严重的疼痛 腿部的疼痛 和/或者 麻木感 1 2 无 偶尔轻度疼痛 15 / 63

评分 结果 3 2 1 0 3 2 .

3 4 经常轻度或偶尔严重的疼痛 经常或者持续严重的疼痛 步态 1 0 1 2 正常 尽管出现疼痛,麻木或无力,仍能行走超过500米 3 2 3 由于出现疼痛,麻木或无力,不能行走超过500米 1 4 由于出现疼痛,麻木或无力,不能行走超过500米 0 1 2 3 阴性 30—70度 小于30度 直腿抬高试验 2 1 0 感觉障碍 1 2 3 无 轻度障碍(非主观) 明显障碍 2 1 0 运动障碍 1 2 3 正常(肌力5级) 轻度力弱(肌力4级) 明显减弱(肌力0—3级) 16 / 63

2 1 0 .

膀胱功能 1 2 3 1 2 3 4 5 正常 轻度排尿困难 严重排尿困难(尿失禁或者尿潴留) 项目 卧床翻身 站立 洗澡 弯腰 坐(约1小时) 6 7 举或拿物 行走 0 0 总 分 四、临床治疗难点分析与解决思路:

寒湿腰痛的患者疗效欠佳,应进一步结合中药熏蒸治疗。

2011年腰痛病中医优势病种实施情况

分析总结评估与优化措施

17 / 63

0 —3 —6 严重受限 0 0 0 0 0 中等受限 1 1 1 1 1 无受限 2 2 2 2 2 1 1 2 2 .

2011年我科对腰痛病诊疗方案进行部分优化,并引入了新的治疗方法,进一步优势病种建设,现对2011年腰痛病实施诊疗方案的情况分析总结评估优化。 一. 总结:

1.评价标准、评价方法:

参加JOA腰腿痛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具体见《腰痛病诊疗方案》

近一年来共收治腰痛患者腰痛180例,寒湿腰痛80,瘀血腰痛70例,肾虚腰痛15例,湿热腰痛15例,严格按诊疗常规操作,其中寒湿腰痛治愈60例,显效10例,无效10例,瘀血腰痛治愈60例,显效8例,无效2例;湿热腰痛治愈13例,显效2例,肾虚腰痛治愈12例,显效2例,无效1例。 2.分析评估:

寒湿腰痛患者疗效欠佳,应开展中药的熏蒸治疗。 4. 优化方案:

对于寒湿型腰痛应用中药熏蒸疗法,局部使用中药熏蒸疗法可以起到活血祛瘀、疏通经络,又有热疗作用,从而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水肿充血消退。

组成:透骨草30g 伸筋草30g 五加皮 15g 木瓜15g 红花 15g 花椒10g 红花15g

用法:1、将中药袋用水浸泡,置于蒸锅蒸20分钟(或置于塑料袋中放入微

18 / 63

.

波炉,中火3分钟即可),

2、当温度被皮肤难受时直接置患处热敷20分钟即可,每日两次,早晚各一次,

3、每袋中药可以反复应用5天,受累部位皮肤敏感度较低,注意不要烫伤。

根据病人耐受情况、体质强弱调整治疗时间和局部温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1年发布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诊疗方案,要认真学习,修定诊疗方案。

19 / 63

.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2012年

腰痛病是由于肝肾亏虚不能濡养筋骨而致筋骨退变,兼有感受寒湿等外邪侵袭,并有扭闪挫伤或慢性劳损等外因,从而导致经络痹阻,出现腰腿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的一类疾病。腰痛病包括西医多种疾病,本诊疗方案特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而制定。其主要机理为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间盘外压力平衡失调,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与后方椎管,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血管、脊髓或马尾神经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与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重实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

20 / 63

.

伸力可减弱。

6. 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部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与程度。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阻络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与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

21 / 63

.

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胖淡,脉沉细无力等症。

二、中医治疗方案 (一)辩证用药 (1)血瘀气滞证

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推荐方药:身痛逐淤汤加减。川芎,当归,五灵脂,香附,甘草,羌活,没药,牛膝,艽,桃仁,红花,地龙等。 中成药:七厘胶囊、红花注射液 (2)寒湿痹阻证

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推荐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党参,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桂枝,茯苓,细辛,防风,艽,蜈蚣,乌梢蛇等。

中成药:小活络丹、天麻素注射液 (3)湿热阻络证 治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大艽汤加减。川芎,独活,当归,白芍,地龙,甘草,艽,羌活,防风,白芷,黄芩,白术,茯苓,生地,熟地等。

中成药:二妙散 (4)肝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阳虚证推荐方药:右归丸加减。山药,山萸肉,杜仲,附子,桂

22 / 63

.

枝,枸杞子,鹿角胶,当归,川芎,狗脊,牛膝,川断,桑寄生,菟丝子等。

阴虚证推荐方药:虎潜丸加减。熟地,枸杞、山茱萸、龟扳、莵丝子、牛膝、鹿角胶等。 中成药:独活寄生胶囊 (二)、推拿治疗

1.松解手法:包括点法、压法、摇法、滚法、推法、掌揉法、拍法、弹拨法等放松肌肉类手法,适用于急性期或者整复手法之前的准备手法。

2. 整复类手法:包括牵引按压法、腰椎斜板法、腰椎旋转扳法等。 3.调理法

适用于治疗性手法后的调理。手法时用拇指或手掌小鱼际混合施用上述各法,或按揉或滚推,或捏或拉,以调理气血,舒顺肌筋。 4.推拿治疗须知: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忌用或慎用推拿治疗:

(1)影像学示巨大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或病情较重,神经有明显受损者,慎用手法治疗; (2)年龄较大,体质较弱,以与孕妇等;

(3)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脏等疾病患者; (4)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5)骨质增生明显,合并严重的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

23 / 63

.

(6)严重的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结核、骨髓炎等患者。 (三)针灸疗法

1.针刺疗法

主穴:腰俞、夹脊穴、环跳、秩边、肾俞、阳陵泉

刺法(1)横刺腰俞,针尖透向命门穴。(2)若病变部位在L3/4、L4/5则肾俞先直刺0.3寸,再横刺透向关元肾,再直刺环跳3-5寸,使针感放射至足外侧;病变部位在L5/S1,则取秩边直刺3-5寸,使针感放射至大趾。(3)选取突出平面的夹脊穴与下一节段相对应的夹脊穴,直刺1-1.5寸,使其针感传导。(4)阳陵泉直刺,平补平泻。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并加以电针刺激,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血瘀证于压痛处刺络拔罐,针刺配以膈俞穴,用泻法。寒湿证于腰部病变部位加盒灸,或肾俞、命门、腰俞、阳陵泉、足三里等穴行温针灸。湿热证加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针刺用泻法。肝肾亏虚偏肾阳虚手足不温畏寒者加灸命门、关元穴;偏肾阴虚咽干失眠加太溪、三阴交等,针刺用泻法。 (四)物理治疗:

TDP、电脑消炎止痛治疗机、红外线照射 (五)其他治法

在急性期,根据疼痛程度,选择性使用脱水、止痛、消除神经根炎症药物等对症治疗。 (六)中药辨证外治:

24 / 63

.

中药熏蒸:局部使用中药熏蒸疗法可以起到活血祛瘀、疏通经络,又有热疗作用,从而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水肿充血消退。

组成:透骨草30g 伸筋草30g 五加皮 15g 木瓜15g 红花 15g 花椒10g 红花15g

用法:1、将中药袋用水浸泡,置于蒸锅蒸20分钟(或置于塑料袋中放入微波炉,中火3分钟即可),

2、当温度被皮肤难受时直接置患处热敷20分钟即可,每日两次,早晚各一次,

3、每袋中药可以反复应用5天,受累部位皮肤敏感度较低,注意不要烫伤。

根据病人耐受情况、体质强弱调整治疗时间和局部温度。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加JOA腰腿痛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治疗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满分29—治疗前评分)]×100% 临床控制:改善率≥75%;腰腿痛与相关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正常工作;

显效:腰腿痛与相关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改善率≥50且<75%

有效:腰腿痛与相关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可疑阳性,部分恢复工作,但停药后有复发;改善率≥25且<50%

无效:腰腿痛与相关症状体征无改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者加重,

25 / 63

.

改善率<25%

(二)评价方法 评分项目 下 腰 痛 1 2 3 4 无 偶尔轻度疼痛 经常轻度或偶尔严重的疼痛 经常或者持续严重的疼痛 腿部的疼痛 和/或者 麻木感 1 2 3 4 无 偶尔轻度疼痛 经常轻度或偶尔严重的疼痛 经常或者持续严重的疼痛 步态 1 2 正常 尽管出现疼痛,麻木或无力,仍能行走超过500米 3 由于出现疼痛,麻木或无力,不能行走超过500米 4 由于出现疼痛,麻木或无力,不能行走超过500米 26 / 63

评分 结果 3 2 1 0 3 2 1 0 3 2 1 0 .

1 2 3 4 5 1 2 3 阴性 30—70度 小于30度 直腿抬高试验 2 1 0 感觉障碍 1 2 3 无 轻度障碍(非主观) 明显障碍 2 1 0 运动障碍 1 2 3 正常(肌力5级) 轻度力弱(肌力4级) 明显减弱(肌力0—3级) 2 1 0 膀胱功能 1 2 3 正常 轻度排尿困难 严重排尿困难(尿失禁或者尿潴留) 项目 卧床翻身 站立 洗澡 弯腰 坐(约1小时) 严重受限 中等受限 0 0 0 0 0 27 / 63

0 —3 —6 无受限 2 2 2 2 2 1 1 1 1 1 .

6 7 举或拿物 行走 0 0 总 分 1 1 2 2 四、临床治疗难点分析与解决思路:

对于脊柱侧弯的病人,影像学检查多见椎体旋转,椎间隙左右不对称,棘间隙上下不等宽,骨盆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腰椎斜扳法不能很好解决此类问题,并且对于方向、力度、着力点不易控制,对于病变椎体不易调整。应用(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解决椎体偏歪旋转,纠正脊柱侧弯,重塑脊柱稳定性。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腰椎旋转扳法:患者坐位,腰部放松。以右侧为患侧为例:助手固定患者左侧下肢与骨盆,术者坐于右后侧,左手拇指抵住需扳动的棘突右侧方,右手从患者右侧腋下穿过,向上从项后按压住患者左侧肩部,令患者主动缓慢弯腰至最大限度后,再向右侧旋转至一定限度时,术者左手拇指从右向左顶推棘突,右手扳肩右旋,而右肘同时上台。上述三个动作同时协调进行,使腰部旋转达最大幅度,常可感到左手拇指下棘突滑动感或听到腰部发出“咔嗒”声响。

2012年腰痛病中医优势病种实施情况

分析总结评估与优化措施

2010年与2011年我科制定了腰痛病优势病种,并在临床中加

28 / 63

.

以应用实施,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在不断优化诊疗方案进行过程中,科室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医师能力得到了提高,现对2012年腰痛病实施诊疗方案的情况分析总结评估优化。 一. 总结:

1.评价标准、评价方法:

参加JOA腰腿痛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具体见《腰痛病诊疗方案》

近一年来共收治腰痛患者腰痛210例,寒湿腰痛90,瘀血腰痛80例,肾虚腰痛20例,湿热腰痛20例,严格按诊疗常规操作,其中寒湿腰痛治愈80例,显效7例,无效3例,瘀血腰痛治愈70例,显效5例,无效5例;湿热腰痛治愈15例,显效3例,无效2例,肾虚腰痛治愈17例,显效2例,无效1例。 2.分析评估:

由于治疗方案的不断改进和优化,我们发现腰痛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从治疗结果看,无论从治愈率、显效率、无效率,病人治疗前后的症状,方案治疗的效果均有所提升,说明2012年诊疗方案对于腰痛病治疗效果的改善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通过对寒湿腰痛加用中药的熏蒸治疗,寒湿腰痛的治愈率,显效率明显好转,临床应用中要注意辨证治论,注意病人耐受情况、体质强弱调整治疗时间和局部温度

对于脊柱侧弯的病人,应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解决椎体偏歪旋转,纠正脊柱侧弯,重塑脊柱稳定性。

29 / 63

.

3.优化方案:

运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纠正脊柱侧弯:患者坐位,腰

部放松。以右侧为患侧为例:助手固定患者左侧下肢与骨盆,术者坐于右后侧,左手拇指抵住需扳动的棘突右侧方,右手从患者右侧腋下穿过,向上从项后按压住患者左侧肩部,令患者主动缓慢弯腰至最大限度后,再向右侧旋转至一定限度时,术者左手拇指从右向左顶推棘突,右手扳肩右旋,而右肘同时上台。上述三个动作同时协调进行,使腰部旋转达最大幅度,常可感到左手拇指下棘突滑动感或听到腰部发出“咔嗒”声响。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2013年

腰痛病是由于肝肾亏虚不能濡养筋骨而致筋骨退变,兼有感受寒

30 / 63

.

湿等外邪侵袭,并有扭闪挫伤或慢性劳损等外因,从而导致经络痹阻,出现腰腿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的一类疾病。腰痛病包括西医多种疾病,本诊疗方案特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而制定。其主要机理为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间盘外压力平衡失调,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与后方椎管,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血管、脊髓或马尾神经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与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重实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 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部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

31 / 63

.

部位与程度。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阻络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与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胖淡,脉沉细无力等症。

二、中医治疗方案 (一)辩证用药

32 / 63

.

(1)血瘀气滞证

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推荐方药:身痛逐淤汤加减。川芎,当归,五灵脂,香附,甘草,羌活,没药,牛膝,艽,桃仁,红花,地龙等。 中成药:七厘胶囊、红花注射液 (2)寒湿痹阻证

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推荐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党参,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桂枝,茯苓,细辛,防风,艽,蜈蚣,乌梢蛇等。

中成药:小活络丹、天麻素注射液 (3)湿热阻络证 治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大艽汤加减。川芎,独活,当归,白芍,地龙,甘草,艽,羌活,防风,白芷,黄芩,白术,茯苓,生地,熟地等。

中成药:二妙散 (4)肝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阳虚证推荐方药:右归丸加减。山药,山萸肉,杜仲,附子,桂枝,枸杞子,鹿角胶,当归,川芎,狗脊,牛膝,川断,桑寄生,菟丝子等。

阴虚证推荐方药:虎潜丸加减。熟地,枸杞、山茱萸、龟扳、莵

33 / 63

.

丝子、牛膝、鹿角胶等。 中成药:独活寄生胶囊 (二)、推拿治疗

1.松解手法,包括点法、压法、摇法、滚法、推法、掌揉法、拍法、弹拨法等放松肌肉类手法,适用于急性期或者整复手法之前的准备手法。

2.整复类手法,包括牵引按压法、腰椎斜扳法、腰椎旋板法等。

腰椎旋转扳法:腰椎旋转扳法:患者坐位,腰部放松。以右侧为患侧为例:助手固定患者左侧下肢与骨盆,术者坐于右后侧,左手拇指抵住需扳动的棘突右侧方,右手从患者右侧腋下穿过,向上从项后按压住患者左侧肩部,令患者主动缓慢弯腰至最大限度后,再向右侧旋转至一定限度时,术者左手拇指从右向左顶推棘突,右手扳肩右旋,而右肘同时上台。上述三个动作同时协调进行,使腰部旋转达最大幅度,常可感到左手拇指下棘突滑动感或听到腰部发出“咔嗒”声响。 3.调理法

适用于治疗性手法后的调理。手法时用拇指或手掌小鱼际混合施用上述各法,或按揉或滚推,或捏或拉,以调理气血,舒顺肌筋。 4.推拿治疗须知: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忌用或慎用推拿治疗:

(1)影像学示巨大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或病情较重,神经有明显受损者,慎用手法治疗; (2)年龄较大,体质较弱,以与孕妇等;

34 / 63

.

(3)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脏等疾病患者; (4)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5)骨质增生明显,合并严重的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 (6)严重的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结核、骨髓炎等患者。 (三)针灸疗法

1.针刺疗法

主穴:腰俞、夹脊穴、环跳、秩边、肾俞、阳陵泉

刺法(1)横刺腰俞,针尖透向命门穴。(2)若病变部位在L3/4、L4/5则肾俞先直刺0.3寸,再横刺透向关元肾,再直刺环跳3-5寸,使针感放射至足外侧;病变部位在L5/S1,则取秩边直刺3-5寸,使针感放射至大趾。(3)选取突出平面的夹脊穴与下一节段相对应的夹脊穴,直刺1-1.5寸,使其针感传导。(4)阳陵泉直刺,平补平泻。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并加以电针刺激,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血瘀证于压痛处刺络拔罐,针刺配以膈俞穴,用泻法。寒湿证于腰部病变部位加盒灸,或肾俞、命门、腰俞、阳陵泉、足三里等穴行温针灸。湿热证加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针刺用泻法。肝肾亏虚偏肾阳虚手足不温畏寒者加灸命门、关元穴;偏肾阴虚咽干失眠加太溪、三阴交等,针刺用泻法。 (四)物理治疗:

TDP、电脑消炎止痛治疗机、红外线照射

35 / 63

.

(五)其他治法

在急性期,根据疼痛程度,选择性使用脱水、止痛、消除神经根炎症药物等对症治疗。 (六)中药辨证外治:

中药熏蒸:局部使用中药熏蒸疗法可以起到活血祛瘀、疏通经络,又有热疗作用,从而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水肿充血消退。

组成:透骨草30g 伸筋草30g 五加皮 15g 木瓜15g 红花 15g 花椒10g 红花15g

用法:1、将中药袋用水浸泡,置于蒸锅蒸20分钟(或置于塑料袋中放入微波炉,中火3分钟即可),

2、当温度被皮肤难受时直接置患处热敷20分钟即可,每日两次,早晚各一次,

3、每袋中药可以反复应用5天,受累部位皮肤敏感度较低,注意不要烫伤。

根据病人耐受情况、体质强弱调整治疗时间和局部温度。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加JOA腰腿痛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治疗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满分29—治疗前评分)]×100% 临床控制:改善率≥75%;腰腿痛与相关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正常工作;

显效:腰腿痛与相关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

36 / 63

.

作;改善率≥50且<75%

有效:腰腿痛与相关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可疑阳性,部分恢复工作,但停药后有复发;改善率≥25且<50%

无效:腰腿痛与相关症状体征无改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者加重,改善率<25%

(二)评价方法 评分项目 下 腰 痛 1 2 3 4 无 偶尔轻度疼痛 经常轻度或偶尔严重的疼痛 经常或者持续严重的疼痛 腿部的疼痛 和/或者 麻木感 1 2 3 4 无 偶尔轻度疼痛 经常轻度或偶尔严重的疼痛 经常或者持续严重的疼痛 步态 1 2 正常 尽管出现疼痛,麻木或无力,仍能行走超过500米 3 由于出现疼痛,麻木或无力,不能行走超过37 / 63

评分 结果 3 2 1 0 3 2 1 0 3 2 1 .

500米 4 由于出现疼痛,麻木或无力,不能行走超过500米 1 2 1 2 3 阴性 30—70度 小于30度 直腿抬高试验 2 1 0 0 感觉障碍 1 2 3 无 轻度障碍(非主观) 明显障碍 2 1 0 运动障碍 1 2 3 正常(肌力5级) 轻度力弱(肌力4级) 明显减弱(肌力0—3级) 2 1 0 膀胱功能 1 2 3 正常 轻度排尿困难 严重排尿困难(尿失禁或者尿潴留) 项目 卧床翻身 站立 严重受限 0 0 38 / 63

0 —3 —6 无受限 2 2 中等受限 1 1 .

3 4 5 洗澡 弯腰 坐(约1小时) 0 0 0 1 1 1 2 2 2 6 7 举或拿物 行走 0 0 总 分 1 1 2 2 四、临床治疗难点分析与解决思路:

腰痛病患者腰部的功能锻炼方法和时机不能很好地掌握,影响了腰痛病的康复,易于复发。指导患者做腰部的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腰部的功能锻练。功能锻炼是发挥患者主动性,缩短病程、促进康复、防止复发的重要方法。

2013年腰痛病中医优势病种实施情况

分析总结评估与优化措施

2013年我科对腰痛病诊疗方案进行部分优化,并引入了新的治疗方法,进一步优势病种建设,现对2013年腰痛病实施诊疗方案的

39 / 63

.

情况分析总结评估优化。 一. 总结:

1.评价标准、评价方法:

参加JOA腰腿痛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具体见《腰痛病诊疗方案》

近一年来共收治腰痛患者腰痛200例,寒湿腰痛90,瘀血腰痛70例,肾虚腰痛25例,湿热腰痛15例,严格按诊疗常规操作,其中寒湿腰痛治愈75例,显效10例,无效5例,瘀血腰痛治愈60例,显效8例,无效2例;湿热腰痛治愈13例,显效2例,肾虚腰痛治愈12例,显效2例,无效1例。 2.分析评估:

对于脊柱侧弯的病人,应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解决椎体偏歪旋转,纠正脊柱侧弯,重塑脊柱稳定性。

腰痛病患者腰部的功能锻炼方法和时机不能很好地掌握,影响了腰痛病的康复,易于复发。指导患者做腰部的功能锻炼。 3.优化方案:

功能锻炼是发挥患者主动性,缩短病程、促进康复、防止复发的重要方法。指导患者进行腰部的功能锻练:根据不同的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可分急性期,恢复期,康复期,巩固期。不同病情阶段有不同的锻炼方法。急性期:患者需绝对卧床,功能锻炼以卧位为主。患者保持腰椎正常的生理弯曲度。恢复期:仍以卧床为主,适当室活动。卧床时患者可行屈膝屈髋、直腿抬高、仰卧

40 / 63

.

蹬车等运动。动作次数由少到多,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宜。康复期:功能锻炼以增加腰下肢的活动顺应性为主。进行非力量性锻炼。具体方式可半俯卧撑 → 蹲下站起 → 弯腰起立。三种方式逐渐过渡。巩固期:功能锻炼以力量性为主。倒走:小燕飞、五点支撑:仰卧起坐。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2014年

腰痛病是由于肝肾亏虚不能濡养筋骨而致筋骨退变,兼有感受寒湿等外邪侵袭,并有扭闪挫伤或慢性劳损等外因,从而导致经络痹阻,

41 / 63

.

出现腰腿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的一类疾病。腰痛病包括西医多种疾病,本诊疗方案特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而制定。其主要机理为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间盘外压力平衡失调,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与后方椎管,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血管、脊髓或马尾神经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与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重实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 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部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与程度。

42 / 63

.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阻络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与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胖淡,脉沉细无力等症。

二、中医治疗方案 (一)辩证用药 (1)血瘀气滞证

43 / 63

.

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推荐方药:身痛逐淤汤加减。川芎,当归,五灵脂,香附,甘草,羌活,没药,牛膝,艽,桃仁,红花,地龙等。 中成药:七厘胶囊、红花注射液 (2)寒湿痹阻证

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推荐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党参,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桂枝,茯苓,细辛,防风,艽,蜈蚣,乌梢蛇等。

中成药:小活络丹、天麻素注射液 (3)湿热阻络证 治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大艽汤加减。川芎,独活,当归,白芍,地龙,甘草,艽,羌活,防风,白芷,黄芩,白术,茯苓,生地,熟地等。

中成药:二妙散 (4)肝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阳虚证推荐方药:右归丸加减。山药,山萸肉,杜仲,附子,桂枝,枸杞子,鹿角胶,当归,川芎,狗脊,牛膝,川断,桑寄生,菟丝子等。

阴虚证推荐方药:虎潜丸加减。熟地,枸杞、山茱萸、龟扳、莵丝子、牛膝、鹿角胶等。

44 / 63

.

中成药:独活寄生胶囊 (二)、推拿治疗

1.松解手法,包括点法、压法、摇法、滚法、推法、掌揉法、拍法、弹拨法等放松肌肉类手法,适用于急性期或者整复手法之前的准备手法。

2.整复类手法,包括牵引按压法、腰椎斜扳法、腰椎旋板法等。

腰椎旋转扳法:腰椎旋转扳法:患者坐位,腰部放松。以右侧为患侧为例:助手固定患者左侧下肢与骨盆,术者坐于右后侧,左手拇指抵住需扳动的棘突右侧方,右手从患者右侧腋下穿过,向上从项后按压住患者左侧肩部,令患者主动缓慢弯腰至最大限度后,再向右侧旋转至一定限度时,术者左手拇指从右向左顶推棘突,右手扳肩右旋,而右肘同时上台。上述三个动作同时协调进行,使腰部旋转达最大幅度,常可感到左手拇指下棘突滑动感或听到腰部发出“咔嗒”声响。 3.调理法

适用于治疗性手法后的调理。手法时用拇指或手掌小鱼际混合施用上述各法,或按揉或滚推,或捏或拉,以调理气血,舒顺肌筋。 4.推拿治疗须知: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忌用或慎用推拿治疗:

(1)影像学示巨大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或病情较重,神经有明显受损者,慎用手法治疗; (2)年龄较大,体质较弱,以与孕妇等;

(3)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脏等疾病患者;

45 / 63

.

(4)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5)骨质增生明显,合并严重的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 (6)严重的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结核、骨髓炎等患者。 (三)针灸疗法

1.针刺疗法

主穴:腰俞、夹脊穴、环跳、秩边、肾俞、阳陵泉

刺法(1)横刺腰俞,针尖透向命门穴。(2)若病变部位在L3/4、L4/5则肾俞先直刺0.3寸,再横刺透向关元肾,再直刺环跳3-5寸,使针感放射至足外侧;病变部位在L5/S1,则取秩边直刺3-5寸,使针感放射至大趾。(3)选取突出平面的夹脊穴与下一节段相对应的夹脊穴,直刺1-1.5寸,使其针感传导。(4)阳陵泉直刺,平补平泻。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并加以电针刺激,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血瘀证于压痛处刺络拔罐,针刺配以膈俞穴,用泻法。寒湿证于腰部病变部位加盒灸,或肾俞、命门、腰俞、阳陵泉、足三里等穴行温针灸。湿热证加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针刺用泻法。肝肾亏虚偏肾阳虚手足不温畏寒者加灸命门、关元穴;偏肾阴虚咽干失眠加太溪、三阴交等,针刺用泻法。 (四)物理治疗:

TDP、电脑消炎止痛治疗机、红外线照射 (五)其他治法

46 / 63

.

在急性期,根据疼痛程度,选择性使用脱水、止痛、消除神经根炎症药物等对症治疗。 (六)中药辨证外治:

中药熏蒸:局部使用中药熏蒸疗法可以起到活血祛瘀、疏通经络,又有热疗作用,从而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水肿充血消退。

组成:透骨草30g 伸筋草30g 五加皮 15g 木瓜15g 红花 15g 花椒10g 红花15g

用法:1、将中药袋用水浸泡,置于蒸锅蒸20分钟(或置于塑料袋中放入微波炉,中火3分钟即可),

2、当温度被皮肤难受时直接置患处热敷20分钟即可,每日两次,早晚各一次,

3、每袋中药可以反复应用5天,受累部位皮肤敏感度较低,注意不要烫伤。

根据病人耐受情况、体质强弱调整治疗时间和局部温度。 (七)腰部的功能锻练:根据不同的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可分急性期,恢复期,康复期,巩固期。不同病情阶段有不同的锻炼方法。急性期:患者需绝对卧床,功能锻炼以卧位为主。患者保持腰椎正常的生理弯曲度。恢复期:仍以卧床为主,适当室活动。卧床时患者可行屈膝屈髋、直腿抬高、仰卧蹬车等运动。动作次数由少到多,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宜。康复期:功能锻炼以增加腰下肢的活动顺应性为主。进行非力量性锻炼。具体方式可半俯卧撑 → 蹲下站起 → 弯腰起立。三种方式逐渐过渡。巩固期:功能锻

47 / 63

.

炼以力量性为主。倒走:小燕飞、五点支撑:仰卧起坐。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加JOA腰腿痛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治疗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满分29—治疗前评分)]×100% 临床控制:改善率≥75%;腰腿痛与相关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正常工作;

显效:腰腿痛与相关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改善率≥50且<75%

有效:腰腿痛与相关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可疑阳性,部分恢复工作,但停药后有复发;改善率≥25且<50%

无效:腰腿痛与相关症状体征无改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者加重,改善率<25%

(二)评价方法 评分项目 下 腰 痛 1 2 3 4 无 偶尔轻度疼痛 经常轻度或偶尔严重的疼痛 经常或者持续严重的疼痛 腿部的疼痛 和/或者 麻木感 1 无 48 / 63

评分 结果 3 2 1 0 3 .

2 3 4 偶尔轻度疼痛 经常轻度或偶尔严重的疼痛 经常或者持续严重的疼痛 步态 2 1 0 1 2 正常 尽管出现疼痛,麻木或无力,仍能行走超过500米 3 2 3 由于出现疼痛,麻木或无力,不能行走超过500米 1 4 由于出现疼痛,麻木或无力,不能行走超过500米 0 1 2 3 阴性 30—70度 小于30度 直腿抬高试验 2 1 0 感觉障碍 1 2 3 无 轻度障碍(非主观) 明显障碍 2 1 0 运动障碍 1 2 正常(肌力5级) 轻度力弱(肌力4级) 49 / 63

2 1 .

3 明显减弱(肌力0—3级) 0 膀胱功能 1 2 3 正常 轻度排尿困难 严重排尿困难(尿失禁或者尿潴留) 项目 1 2 3 4 5 卧床翻身 站立 洗澡 弯腰 坐(约1小时) 6 7 举或拿物 行走 0 0 总 分 1 1 2 2 严重受限 0 0 0 0 0 中等受限 1 1 1 1 1 0 —3 —6 无受限 2 2 2 2 2 四、临床治疗难点分析与解决思路:

患者发病时间长,治疗过程疗效反复,患者多伴有思想压力大,情绪不稳定。对于患者情志问题,我们采取了解决肉体痛苦的同时,予以适度的劝说和安慰,使其保持心理状态和顺,同时采取针对性的情志疏导法,消除患者的悲观和对疾病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0 / 63

.

2014年腰痛病中医优势病种实施情况

分析总结评估与优化措施

我科制定了腰痛病优势病种,并在临床中加以应用实施,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现对2014年腰痛病实施诊疗方案的情况分析总结评估优化。

51 / 63

.

一. 总结:

1.评价标准、评价方法:

参加JOA腰腿痛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具体见《腰痛病诊疗方案》

近一年来共收治腰痛患者腰痛210例,寒湿腰痛90,瘀血腰痛80例,肾虚腰痛20例,湿热腰痛20例,严格按诊疗常规操作,其中寒湿腰痛治愈80例,显效7例,无效3例,瘀血腰痛治愈70例,显效5例,无效5例;湿热腰痛治愈15例,显效3例,无效2例,肾虚腰痛治愈17例,显效2例,无效1例。 2.分析评估:

指导患者进行腰部的功能锻练,发挥患者主动性,缩短病程、促进康复、防止复发的重要方法。

患者发病时间长,治疗过程疗效反复,患者多伴有思想压力大,情绪不稳定。采用情志疏导法。 3.优化方案:

情志疏导法,消除患者的悲观和对疾病恐惧心理,树立战胜

疾病的信心。对于患者情志问题,我们采取了解决肉体痛苦的同时,予以适度的劝说和安慰,使其保持心理状态和顺,同时采取针对性的情志疏导法,消除患者的悲观和对疾病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必要时心理医生介入。

52 / 63

.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2015年

腰痛病是由于肝肾亏虚不能濡养筋骨而致筋骨退变,兼有感受寒湿等外邪侵袭,并有扭闪挫伤或慢性劳损等外因,从而导致经络痹阻,出现腰腿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的一类疾病。腰痛病包括西医多种疾

53 / 63

.

病,本诊疗方案特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而制定。其主要机理为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间盘外压力平衡失调,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与后方椎管,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血管、脊髓或马尾神经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与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重实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 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部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与程度。 (二)疾病分期

54 / 63

.

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痛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阻络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与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胖淡,脉沉细无力等症。

二、中医治疗方案 (一)辩证用药 (1)血瘀气滞证

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55 / 63

.

推荐方药:身痛逐淤汤加减。川芎,当归,五灵脂,香附,甘草,羌活,没药,牛膝,艽,桃仁,红花,地龙等。 中成药:七厘胶囊、红花注射液 (2)寒湿痹阻证

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推荐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党参,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桂枝,茯苓,细辛,防风,艽,蜈蚣,乌梢蛇等。

中成药:小活络丹、天麻素注射液 (3)湿热阻络证 治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大艽汤加减。川芎,独活,当归,白芍,地龙,甘草,艽,羌活,防风,白芷,黄芩,白术,茯苓,生地,熟地等。

中成药:二妙散 (4)肝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阳虚证推荐方药:右归丸加减。山药,山萸肉,杜仲,附子,桂枝,枸杞子,鹿角胶,当归,川芎,狗脊,牛膝,川断,桑寄生,菟丝子等。

阴虚证推荐方药:虎潜丸加减。熟地,枸杞、山茱萸、龟扳、莵丝子、牛膝、鹿角胶等。 中成药:独活寄生胶囊

56 / 63

.

(二)、推拿治疗

1.松解手法,包括点法、压法、摇法、滚法、推法、掌揉法、拍法、弹拨法等放松肌肉类手法,适用于急性期或者整复手法之前的准备手法。

2.整复类手法,包括牵引按压法、腰椎斜扳法、腰椎旋板法等。

腰椎旋转扳法:腰椎旋转扳法:患者坐位,腰部放松。以右侧为患侧为例:助手固定患者左侧下肢与骨盆,术者坐于右后侧,左手拇指抵住需扳动的棘突右侧方,右手从患者右侧腋下穿过,向上从项后按压住患者左侧肩部,令患者主动缓慢弯腰至最大限度后,再向右侧旋转至一定限度时,术者左手拇指从右向左顶推棘突,右手扳肩右旋,而右肘同时上台。上述三个动作同时协调进行,使腰部旋转达最大幅度,常可感到左手拇指下棘突滑动感或听到腰部发出“咔嗒”声响。 3.调理法

适用于治疗性手法后的调理。手法时用拇指或手掌小鱼际混合施用上述各法,或按揉或滚推,或捏或拉,以调理气血,舒顺肌筋。 4.推拿治疗须知: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忌用或慎用推拿治疗:

(1)影像学示巨大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或病情较重,神经有明显受损者,慎用手法治疗; (2)年龄较大,体质较弱,以与孕妇等;

(3)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脏等疾病患者; (4)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

57 / 63

.

患者。

(5)骨质增生明显,合并严重的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 (6)严重的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结核、骨髓炎等患者。 (三)针灸疗法

1.针刺疗法

主穴:腰俞、夹脊穴、环跳、秩边、肾俞、阳陵泉

刺法(1)横刺腰俞,针尖透向命门穴。(2)若病变部位在L3/4、L4/5则肾俞先直刺0.3寸,再横刺透向关元肾,再直刺环跳3-5寸,使针感放射至足外侧;病变部位在L5/S1,则取秩边直刺3-5寸,使针感放射至大趾。(3)选取突出平面的夹脊穴与下一节段相对应的夹脊穴,直刺1-1.5寸,使其针感传导。(4)阳陵泉直刺,平补平泻。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并加以电针刺激,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血瘀证于压痛处刺络拔罐,针刺配以膈俞穴,用泻法。寒湿证于腰部病变部位加盒灸,或肾俞、命门、腰俞、阳陵泉、足三里等穴行温针灸。湿热证加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针刺用泻法。肝肾亏虚偏肾阳虚手足不温畏寒者加灸命门、关元穴;偏肾阴虚咽干失眠加太溪、三阴交等,针刺用泻法。 (四)物理治疗:

TDP、电脑消炎止痛治疗机、红外线照射 (五)其他治法

在急性期,根据疼痛程度,选择性使用脱水、止痛、消除神经根

58 / 63

.

炎症药物等对症治疗。 (六)中药辨证外治:

中药熏蒸:局部使用中药熏蒸疗法可以起到活血祛瘀、疏通经络,又有热疗作用,从而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水肿充血消退。

组成:透骨草30g 伸筋草30g 五加皮 15g 木瓜15g 红花 15g 花椒10g 红花15g

用法:1、将中药袋用水浸泡,置于蒸锅蒸20分钟(或置于塑料袋中放入微波炉,中火3分钟即可),

2、当温度被皮肤难受时直接置患处热敷20分钟即可,每日两次,早晚各一次,

3、每袋中药可以反复应用5天,受累部位皮肤敏感度较低,注意不要烫伤。

根据病人耐受情况、体质强弱调整治疗时间和局部温度。 (七)腰部的功能锻练:根据不同的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可分急性期,恢复期,康复期,巩固期。不同病情阶段有不同的锻炼方法。急性期:患者需绝对卧床,功能锻炼以卧位为主。患者保持腰椎正常的生理弯曲度。恢复期:仍以卧床为主,适当室活动。卧床时患者可行屈膝屈髋、直腿抬高、仰卧蹬车等运动。动作次数由少到多,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宜。康复期:功能锻炼以增加腰下肢的活动顺应性为主。进行非力量性锻炼。具体方式可半俯卧撑 → 蹲下站起 → 弯腰起立。三种方式逐渐过渡。巩固期:功能锻炼以力量性为主。倒走:小燕飞、五点支撑:仰卧起坐。

59 / 63

.

(八)心理疗法:对于病程长,治疗过程疗效反复的患者,患者多伴有思想压力大,情绪不稳定。我们予以适度的劝说和安慰,使其保持心理状态和顺,同时采取针对性的情志疏导法,消除患者的悲观和对疾病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加JOA腰腿痛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治疗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满分29—治疗前评分)]×100% 临床控制:改善率≥75%;腰腿痛与相关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正常工作;

显效:腰腿痛与相关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改善率≥50且<75%

有效:腰腿痛与相关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可疑阳性,部分恢复工作,但停药后有复发;改善率≥25且<50%

无效:腰腿痛与相关症状体征无改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者加重,改善率<25%

(二)评价方法 评分项目 下 腰 痛 1 2 3 无 偶尔轻度疼痛 经常轻度或偶尔严重的疼痛 60 / 63

评分 结果 3 2 1 .

4 经常或者持续严重的疼痛 腿部的疼痛 和/或者 麻木感 0 1 2 3 4 无 偶尔轻度疼痛 经常轻度或偶尔严重的疼痛 经常或者持续严重的疼痛 步态 3 2 1 0 1 2 正常 尽管出现疼痛,麻木或无力,仍能行走超过500米 3 2 3 由于出现疼痛,麻木或无力,不能行走超过500米 1 4 由于出现疼痛,麻木或无力,不能行走超过500米 0 1 2 3 阴性 30—70度 小于30度 直腿抬高试验 2 1 0 感觉障碍 1 2 3 无 轻度障碍(非主观) 明显障碍 61 / 63

2 1 0 .

运动障碍 1 2 3 正常(肌力5级) 轻度力弱(肌力4级) 明显减弱(肌力0—3级) 2 1 0 膀胱功能 1 2 3 正常 轻度排尿困难 严重排尿困难(尿失禁或者尿潴留) 项目 1 2 3 4 5 卧床翻身 站立 洗澡 弯腰 坐(约1小时) 6 7 举或拿物 行走 0 0 总 分

62 / 63

0 —3 —6 无受限 2 2 2 2 2 严重受限 0 0 0 0 0 中等受限 1 1 1 1 1 1 1 2 2 .

63 / 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