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针灸主治考试经验总结

针灸主治考试经验总结

来源:筏尚旅游网
中医针灸学中级考试总结

或许针灸是个小专业,各网站包括爱爱医上关于针灸学的中级考试的资料相当少,本人刚刚考完了2009年的考试,愿意发到网站上跟诸位要考针灸的朋友共享考试经验: 中医针灸学中级考试复习要点、考试技巧及各科考试比例

注意:试题完全出自题库,随机抽取,没有所谓重点非重点的区别。所以千万不要押重点。

下面是我整理的我在2009年5月16日考试的部分题目(考试当晚连夜回忆出来的,还有很多记不住了),奉献给针灸专业的同胞们,希望大家都能顺利通过!!! 第一场:总体评价:难度偏难

基础知识:中医基础理论22%、内经3%、伤寒3%、金匮3%、温病3%、中药学33%、方剂学33%。(以上为大概比例) 复发的基本特点:

1. 轻粉的散剂剂量? 2. 连朴饮主治: 3. 三仁汤主治:

4. 三仁汤和甘露消毒丹都含有的药物是: 5. 肺其华在?

6. 五脏的生理特点?考察内经原文 7. 非疠气致病特点的是?

8. 下列药物苦寒有毒的是:选项有甘遂、芫花等 9. 既能祛风湿又能清湿热的药物是: 10. 砂仁、豆蔻的共同功效?

11. 既能利尿清淋又能清肺止咳的是? 12. 温脾汤和黄龙汤都有的药物是? 13. 《脉要精微论》中:胸中之府指的是? 14. 温热类温病阴虚火炽型所选方剂? 15. 血虚之寒疝方剂?

第二场:总体评价:难。因为西医基础太差,我在考前连看了三晚上西医诊断学,结果我认为重点的一个没考,考的我都仔细看,郁闷。相关知识:中医诊断学25~35%、诊断学基础(原名为西医诊断学)25~35%、医古文5~10%、传染病学5~10%、医学心理学5~10%、医学伦理学5~10%、卫生法规5~10%。 诊断学基础

1. 发热伴眼结膜充血的是: 2. 满月面容见于: 3. 面具面容见于: 4. 左心功能不全的体位:

5. 语颤增强见于:备选有胸腔积液、气胸、压迫性肺不张 6. 奥-弗杂音见于: 7. 格-斯杂音见于: 8. 板状腹见于: 9. 轻度脾肿大见于:

10. 中度脾肿大见于:选项有败血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疟疾、红斑狼疮、骨髓纤维化 11. 白细胞减少见于: 12. 血红蛋白病的红细胞改变: 13. 巨幼细胞贫血的红细胞改变:

14. 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 15. 肺纹理主要指: 传染病学:

1. 甲肝的潜伏期: 2. 丙肝的潜伏期:

3. 非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是:

4.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除抗菌治疗外应重点做的治疗: 5. 伤寒常见并发症: 6. 菌痢常见并发症: 7. 不属于隔离种类的是: 医学心理学:

1. 考察临床心理学概念: 2. 以情胜情是什么心理学? 3. 考察知觉的恒常性含义:

4. 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是: 5. 挫折和心理冲突是什么应激源? 6. A型性格易得什么病?

7. 精神易兴奋、易疲劳见于什么类型神经症? 8. 系统脱敏法见于什么疗法? 医学论理学:

1. 考察医学道德协调作用的含义: 2. 考察医学道德约束作用的含义: 3. 生命神圣论的非积极意义? 4. 医学人道主义的根本思想? 5. 中医四诊的基本道德要求: 6. 考察医学道德评价的含义: 7. 考察医德修养的含义: 卫生法规:

1. 下列属于全国人大委员会制定的法律文件是: 2. 卫生法所涉及的民事责任以何为主要形式? 3. 什么机构可以增加甲类传染病? 4. 下列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

5. 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答案:肺结核 6. 医务人员发生医疗事故时应首先向谁报告? 7. 国家发展中医药的方针?

8. 国家发展中医药的原则:选项有遵循继承和发扬相结合、遵循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正确答案是后者,太BT了 医古文: 中医诊断学:

1. 主气滞血瘀、痰食内停、伤精血少的是何脉? 2. 用手指稍用力寻抚局部是:选项触、摸、按 3. 饥不欲食见于:

第三场-专业知识:经络、腧穴、刺灸法专业知识。作为针灸专业的学生,这场很简单。

第四场-实践技能:考试针灸治疗学的内容,全部为病例题,跟书上完全一样,既考选穴、还考选经。注

意一定要跟书上完全一致。举例说:头痛:外感头痛主穴为列缺、风池、百会、太阳;内伤实证用百会、头维、风池;虚证用百会、风池、足三里(基本跟临床不搭边,所以临床医生一定要重视)。 题型:基本上都是单选题,除了第3场有5个多选题,每个也是1分。 分数:每门都是100分,要求每门都及格

以下总结留给后来者。 一、考试内容。

考四场: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技能。

共需复习功课: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方剂学、医古文、内经、伤寒、金匮、温病、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传染病学、卫生法规、西医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 分组为:

基础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医古文、内经、伤寒、金匮、温病、医学伦理学)

相关专业知识(中医诊断学、方剂学、医学心理学、传染病学、卫生法规、西医诊断学基础、医学伦理学) 专业知识(中医内科学) 专业实践技能(中医内科学) 方剂和医学伦理好像二场都有考。 二、复习材料 五版、七版教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内科学中级考试复习教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基础知识题库》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相关专业知识题库》 以上为个人觉得最佳资料。题库里我同事说有原题。

人民军医网上题库(16套1600题)最大的问题是答案有错,做了会晕。 (军事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医内科题库可以参考,可以打基础,但貌似没原题。 三、复习重点

重中之重:中医内科学(二场专业知识、专业实践技能占200分,不仅要知道主要证型、治法、方剂。其变化转归等也要知道,一句话把书看烂。将来也要用的。)

全面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医古文、中医诊断学、医学心理学、传染病学、卫生法规、西医诊断学基础、医学伦理学。

一般掌握:内经、伤寒、金匮、温病。(分不多,大概十分左右,且都是常见内容。当然考过试后,欲使中医登堂入室则要另下功夫。) 四、考场注意

每场100道题,全是单选,分成二部分,做完第一部分后,如进入第二部分则不可后退回第一部分。注意合理分配时间。 五、考后查分

要二个月左右,2009年据说是七月十三日十六时。2010年似是七月二十八日二十二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