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临床探析

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临床探析

来源:筏尚旅游网


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临床探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治疗对策。方法 选取52例西安某医院就诊的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为分析对象,使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上述选取对象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将上述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支架植入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还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治疗持续6周后,再次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前后的心理变化状态。结果 观察组患者HAMA和HAMD两种量表的评估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

标签:焦虑抑郁状态;中青年冠心病;心理护理

随着城市生活压力越来越重,冠心病的在年轻群体的发病率呈现为增长趋势,尤其是中青年,其患上冠心病后产生的心理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严重影响着该群体的生活质量[1]。若是上述不良情绪经过治疗不能及时进行纠正或缓解,致使患者对预后产生怀疑,进而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1-2]。有研究显示,针对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提升中青年冠心病患者支架放置术的治疗效果,有利于预后的改善。西安某医院选取27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为心理护理实施对象,获得较为满意效果,现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52例于2010年7月2012年12月在西安某医院接受治疗的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为分析对象,上述对象中,年龄19-41岁,平均29.7岁;其中男38例,女14例;52例患者中,合并焦虑患者与合并抑郁者的病例依次为30例和22例。选取对象病症的诊断标准均与WHO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相符合,且上述对象中均不存在以往有焦虑抑郁和相关病症的患者。随机将上述对象分成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焦虑抑郁程度上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焦虑抑郁测评标准

1.2.1 HAMA

在分组前一周,使用HAMA对上述选取对象的心理焦虑状态进行评估,分组治疗后,以同样的评估方式对患者的焦虑情绪再次评定,分析和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以及病情的变化。评分总分>29分,患者有严重的焦虑情绪;>21分,说明焦虑情绪较为明显;>14分,说明焦虑情绪存在;>7分,可能存在焦虑情绪;35分,患者有严重的抑郁情绪;>20分,说明抑郁情绪较为明显;>8

分,抑郁情绪存在;<8分,没有抑郁情绪。

1.3 对象的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在入选前,均接受HAMA和HAMD评估,且两种量表的评估总分依次大于7分和8分,安排心理治疗师采取认知疗法对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进行治疗。心理治疗疗程持续6周,6周后再次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1.4 方法

1.4.1 常规治疗

所有对象均接受冠脉造影,根据患者的病况程度决定是否行支架植入术治疗,手术完成给予常规的降血压、降血脂以及抗血小板等基础治疗。

1.4.2 心理干预

观察组在进行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心理焦虑抑郁程度以及性格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具体实施如下:

①护理人员应该保证病房的整洁度,创造舒适的休息患者,有利于患者不良情绪的缓解和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医护人员还应该主动自我介绍,并向患者耐心地讲解与冠心病相关知识,如病症的起因、发展等,告知患者治疗的目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适当地提及成功治愈的案例,帮助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

②根据患者的年龄特点和文化水平,依据心理治疗师的治疗方法,进行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疏导患者的压抑情绪,耐心地倾听患者的讲述,并支持、鼓励患者配合治疗,指导患者控制不良情绪,缓解患者胡思乱想的心理状态,重建心理平衡,详细地说明治疗效果,使得患者对自己病况有一个正确地认识,激励患者面对、接受现实;根据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程度,适当给予抗焦虑和抗抑郁药物,并告知患者药物的治疗作用。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中,治疗效果为痊愈、进步的人数依次为13、10例,总有效率为85.2%;对照组中,治疗效果为痊愈、进步的人数依次为7、9例,总有效率为64.0%;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HAMA治疗前和治疗后依次为(23.0±6.3)分和(12.3±5.7)分,HAMD治疗前和治疗后(29.2±5.7)分和(17.4±6.2)

分;对照组HAMA治疗前和治疗后依次为(22.6±7.9)分和(16.6±6.4)分,HAMD治疗前和治疗后(28.8±6.2)分和(21.6±5.7)分,组间治疗后两种指标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几乎所有冠心病患者都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这也是手术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上述负面情绪会导致患者的交感神经发生功能亢奋,引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病症,这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治疗和康复。以上表1、表2说明在对存在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的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明显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健康心理状态的建立,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对降低患者体内神经过度亢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提升临床药物治疗效果,这对冠心病的治疗有着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景隆,叶国鸿.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分析与对策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2(2):237

[2]陈健.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0(26)

[3]陶红莉,1975-,女,籍贯:陕西大荔 学历:本科 单位:西安一四一医院 职务:精神科、主治医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