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筑采暖系统的组成
建筑采暖系统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热源部分,二是热量输送管道,三是散热系统。在燃煤采暖系统中,煤(热源)燃烧过程中释放出一定的热,经由输送管道抵达不同的用热区,接下来借助散热系统发挥供暖的作用。
2 我国建筑采暖技术应用现状
我国建筑采暖方式有不同类型,然而当前的采暖技术尚无法实现对能源的合理利用,即存在较严重的能源浪费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保暖措施不合理、节能材料价格昂贵、采暖技术开发滞后、再生能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等。由此可见,我国建筑采暖技术应用现状不容乐观,开展进一步研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3 建筑采暖技术应用要点 3.1 完善建筑采暖系统
就热源而言,通常条件下采用的是煤,因此要求相关人员就煤源问题进行严格监督和控制,采购和使用热值高的煤,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煤的实际使用量;应保证燃煤装置的设计科学合理,即设置适宜的锅炉、输送泵和输水泵,以有效满足所有用户的实际需求量;应对热量传输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由于管路材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输热的实际效率,所以在管道设计过程中,应选用那些新型的具有理想保温性能的材质,同时严格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做好管路设计工作,防止热量浪费;待热量传输到用户时,应确保散热装置拥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3.2 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
建筑围护结构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分别是窗体部分、墙体部分、楼顶部分以及地面部分,其热性能高低,将会对建筑采暖效率产生直接且明显的影响。尤其它们的保温性能,能够明显降低系统实际热负荷,起到一定的节能效果。
墙体的保温: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个是墙体材料,另一个是墙体保温。现阶段,常见的墙体材料有三大类,一是新型空心砖,二是建筑砌块,三是新型保温节能墙板,上述材料的热导率均大幅低于传统的实心黏土砖。在建筑节能标准日益提高的今天,复合保温墙體应运而生,并得以广泛应用。该种墙体大多以多孔砖或砌块等为基本的承重材料,和拥有优异保温性能的聚苯板等新型板材组成
复合墙体。该类墙体拥有更为理想的保温性能,可以很好地满足建筑节能的实际需求。
门窗的节能:门窗保温隔热能力不强,再加上需要频繁启闭,通过该结构的热损失竟然高达建筑整体能耗的一半左右,所以优化门窗绝热性能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对于传统的单玻铝合金外窗,其传热系数大约是墙体的六倍,所以建议选用中空玻璃等,而窗框部分建议选用塑料窗框等。值得一提的是,适当增加窗玻璃层数,使玻璃相互间存在一个密闭形式的空气层,能够有效优化窗户的保温性能。
屋面的保温:在保温措施方面,屋面和墙体比较接近,均适合选择和使用复合保温形式。目前,常见的保温屋顶有四大类,一是单一保温屋顶,二是外保温屋顶,三是内保温屋顶,四是夹芯屋顶,尤其是第二种屋顶在现阶段已经得以广泛应用。
3.3 安装室温控制装置
在部分建筑中,可安装室温控制装置,从而让用户可以结合具体需要以实现对室温的及时、有效调节,如此一来,用户在享受宜人室温的同时,还能够节省一笔采暖费用。在安装这一装置之后,其便会以自动方式来系统,保持水力平衡,根据时段的不同来调节室温,如住户外出时,可借助对热媒流量的有效调节使室内采暖系统进行低温运行状态,如此一来,便能够实现“人走热关”的效果,这对于节约热能具有相当积极的现实意义。
3.4 实行分户热计量收费
按热表计量收费可以将用户利益同节能有机结合到一起,让用户可以充分享受节能建筑带来的温暖舒适,与此同时,还能够获得由于建筑热消耗减少而产生的采暖费用明显减少的效益。从本质上扭转用户的用热观念,培养和强化人们的节能意识,从而推动和保证节能工作顺利、高效开展。
3.5 利用可再生资源
如太阳能,其储量非常丰富,甚至可称得上取之不竭,同时还具有绿色、无污染的特点。特别是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建议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选用该技术,除此之外,以既有建筑采暖系统为对象进行相关改造时,建议积极采用太阳能技术,从而赋予采暖工程以更为理想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
在能源危机日益加深的今天,建筑节能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建筑采暖工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尽可能地提升能源利用率,已然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有必要针对建筑采暖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使其更加完善,并得以有效推广,从而为广大居民营造出集节能、环保以及适宜等诸多优点于一身的理想居住环境,也为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腾,张九根,毛韵嘉.蓄能供热采暖技术在建筑采暖中的应用与研究[J].电气应用,2015(02):87-.
[2]刘荣,王彤.革新采暖技术倾心建筑节能[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1(03):74.
[3]赖叶萍.城市既有居住建筑采暖节能改造探讨[J].城市地理,2015(04):27-28.
[4]张东丽.针对当前建筑采暖节能技术的认识与分析[J].才智,2014(07):323.
[5]吴利杰.北方高层建筑采暖与城市热网连接问题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1,02: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