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落庭空影许长 .B.余因而实之 .C.而读书者与之 .D.而临事忽焉丧之 .A.予不能然也 .B.以追其所见 .C.生而有之也 .D.而节叶具焉 .A.初不自贵重 ..C.吾将以为袜 ..
A.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B.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 C.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 D.足相蹑于其门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三槐堂铭(并序)
苏 轼 许:也许 实:证实 与:许可 丧:亡失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然二百五十匹绢 .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 .而读书者与之 .而养生者取之 .
B.而心识其所以然 ..D.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4.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 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馀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铭曰:
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注] ①必:必然的意志。②皇:通“遑”,闲暇。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 .B.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C.呜呼休哉 .
D.相时射利,皇恤厥德 .
略:稍微 艾:停止 休:美好 相:察看
②
①
7.下列选项中不能都表现“天可必”这一观点的一组是( )
①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 ②仁者必有后 ③善恶之报,至于子孙 ④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 ⑤天将复兴王氏也欤 ⑥归视其家,槐阴满庭
A.①②③ C.②③⑤
B.④⑤⑥ D.①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的第一段从天命有常这一角度立论,肯定了善善恶恶的因果报应,提出了“仁者必有后”的观点,作为全文的理论基础。
B.第二段记叙了王佑手植三槐的经过和期待,以及王佑子孙后代多有仁德贤能者的事
实,说明王佑仁爱厚施、积善成德,因此才子孙多贤,福祚绵绵不绝。
C.第四段的铭文歌颂了王佑的品德和功业,同时批评了我们普通人追求名利不加强道德修养,只希望有侥幸的运气,不种植就能收获的错误想法。
D.文章崇尚仁厚忠恕的德行,认为“善恶之报,至于子孙”,显然带有惩创人心、引为鉴诫的良苦用心。写作上叙议结合,挥洒自如。
9.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今 夫 寓 物 于 人 明 日 而 取 之 有 得 有 否 而 晋 公 修 德 于 身 责 报 于 天 取 必 于 数 十 年 之 后 如 持 左 契 交 手 相 付。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0.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 平凡是苗圃,孕育着烂漫,只要你肯浇灌; 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积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 案
1.选A A项,“许”,如此。
2.选D D项“而”,都为连词,表转折,但是。A项“然”,代词,这样/连词,表转折,然而;B项“以”,连词,来/介词,把;C项“之”,代词,指节、叶/代词,指“轮扁斫轮”的道理。
3.选D A项,“贵重”古义为“看重”,今义为“价值高”;B项,“所以”古义表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C项,“以为”古义为“把„„作为”,今义为“认为”。
4.选B A、C、D三项为状语后臵句,B项为定语后臵句。
5.(1)当时画竹的人都是一节一节地堆累勾勒而成,一叶一叶地堆积起来,这样哪里还会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呢?
(2)子由没有作过画,所以只得到了它的意蕴罢了。
(3)打开信得到了这首诗,忍不住笑起来,把嘴里的饭喷了满桌子。 6.选A A项,“略”,大致,大体上。
7.选C ①是对“天可必”表示疑问;④是王公的期盼。
8.选B B项,“王佑子孙后代多有仁德贤能者”主要表现在第三段。
9.(1)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
(2)①我根据所见所闻的事实考察,天是有必然的意志,这是明白无疑的。
②懿敏公的儿子王巩和我有交往,他崇尚道德而又善作文章,来继承他的家风,我因此作铭来记叙这些事。
10.微笑是阳光,带给人温暖,只要你肯照耀;微笑是雨露,带给人生机,只要你肯播撒;微笑是春风,带给人融洽,只要你肯吹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